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審美的逐漸提升,大眾對電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於電影來說,無疑具有正向刺激的意義。
當觀眾不再滿足於國產電影無劇情、無演技的劣質電影之後,國產電影市場怎樣才能夠痛定思痛,製作出更多值得回味的經典影片呢?
早先國產電影在選演員這一環節上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況,因為更加側重演員的流量和觀眾的喜好,所以很多演員並不是最適合出演該角色的人選,而反觀國外電影選演員,注重的是演員本身是否適合角色,這樣的選角差距直接體現在最終的成片效果。
不過近年來,國產電影市場還是迎來飛速發展,雖然和國外電影還有一些差距,但國產電影的進步相信觀眾有目共睹,諸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國》都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重認可。
如今的電影市場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場景,讓早些年屢屢被詬病的中國電影市場更是羞愧難當,不過難道早年的電影市場就沒有值得回味的作品嗎?並非如此,由黃渤、徐崢等人主演的《無人區》就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經典作品。
尤其在當下電影市場發展出現停滯的情況下,這些經典作品再次被觀眾提及。
正如《無人區》的名字一樣,這個故事發生在西北戈壁的「無人區」,而劇情中角色為了利益的所作所為,更是能夠凸顯「無人區」的無情以及人作為動物本身的獸性。
其實將《無人區》的全部劇情進行連貫,就會發現該片主要是圍繞保護動物「隼」展開。那麼隼到底是什麼呢?而《無人區》的故事又為什麼因為它而發生呢?
在《無人區》的故事中,警察為了拯救隼不惜一切代價調查盜獵團夥,甚至為此犧牲了性命;盜獵團夥為了巨額的財富利益薰心,不惜一切代價獵捕隼,最後甚至殺害警察。
如果以隼作為故事主線,那《無人區》所講述的無疑就是面對金錢、利益的誘惑的人是多麼渺小,而人性又是多麼邪惡。
然而《無人區》的故事又並非只有隼,徐崢所扮演的律師更像是在講述人性在罪惡泥潭中不斷掙扎的故事:
徐崢飾演的潘肖因為利益薰心幫盜獵團夥洗脫罪名,在他身上同樣也有人性最醜惡的一面,然而最終他還是選擇放走隼、選擇拯救舞女,當心中殘留的一絲善意戰勝了所有,潘肖在那一刻無疑閃耀著最動人的人性的光輝。
《無人區》的最後,隼重新回到藍天,回到那個讓它可以自由翱翔的藍天,而餘男飾演的舞女也得以重回正常社會。
《無人區》的故事並非虛構,隼的價值也並非作品刻意放大,作為個別人彰顯身份的物品,隼在人的欲望不斷擴張之下價值也在不斷提高。
或許在生活中,隼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遙遠的物種,然而有又誰能夠保證自己的內心沒有一隻「隼」,當欲望在內心深處暗暗作祟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夠將它克制甚至於制服呢?
隼不單單是隼,它就是人們心中的欲望以及欲望背後殘酷的人性。
《無人區》在2013年取得2.6億的票房,輾轉7年時間過去,2.6億在電影市場的票房成績單上根本排不上號,但不可否認《無人區》這部作品的質量,不可否認該作品所帶給人們的深思。
《無人區》可怕的不是沒有人,而是沒有人性!
文/邴邴
校對/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