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對生涯規劃的啟示:尋找我們想要的生活

2020-10-20 古道陳學楊

  剛看完《綠皮書》,確實頒給她3個奧斯卡小金人是值得的,建議有空的都去看看。
  碰巧,昨天的一個諮詢當中,遇到一位朋友,他對發展很迷茫和焦慮,他希望自己有一個溫暖的生活,但是整天都在工作,根本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開始有溫暖的生活,漸漸失去了工作的意義,只是喜歡工作上,團隊獲得成功的那種共同喜悅的心情,仿佛可以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這部電影和這位朋友的事情,讓我想了很多,覺得應該分享些東西出來。
  《綠皮書》,講的是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在一路開車南下的過程裡,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共渡難關。行程臨近結束,兩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見......不再劇透了,談談兩個主角的特點:

託尼,一個白人,「職場遊民」,沒有人生規劃,怎麼開心怎麼過,只要能夠賺到足夠家裡開支的錢就好;一大家子人住在紐約,常常聚會,關係非常融洽。

唐.雪利,一個黑人,有三個博士學位,美國頂級鋼琴演奏家,獨自生活,和家人朋友極少聯繫,工作行程安排緊湊,為了黑人的尊嚴不斷抗爭。

  關於這兩個人是否成功,各抒己見。在職場方面,感覺一個是人失敗者,打零工;一個人成功者,在職場的頂端。但,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個問題,我們需要認真地問問自己:我們工作到底為了什麼?
  在諮詢當中,我都會問一個問題:你的夢想、願景是什麼?是一個什麼樣的畫面?
  有的來訪者覺得這個問題很虛、很逗;有的來訪者說出了一個很粗狂的概念,無法形成畫面;有的來訪者說出了一個畫面,但是經過幾次來回溝通後,發現那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告訴我他的夢想是什麼。
  人生短短幾十年,現在醫學發達了,生活條件好了,算100年吧。這100年,自己希望怎麼過?前30年,搞不清楚,因為閱歷、認知不夠;後30年,有心無力;只有中間的40年可以做點事情。如果連這40年都不知道要幹什麼,那就認了吧,也不要去抱怨。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要幹什麼,還一肚子抱怨,活得很辛苦和心苦,還不如一隻魚兒來得乾脆,7秒記憶,7秒後又是新的開始。
  人生,其實挺簡單,就是希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是,最頭痛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子。
  託尼看似家庭和睦,但是為錢所困,要為黑人服務(在當時是很被人鄙視的工作);唐.雪利看起來成功,有身份、有地位、有金錢,但是他不開心,找不到溫暖,找不到身份的認可。
  在找到我們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之前,我們都是「遊民」,心靈的遊民。只有確定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我們才會有堅定的生活。
  人,都是想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們的願景、我們的夢想,一定是生活化的,一定是一個你生活的場景和畫面。它不是一個職務,不是多少的金錢,也不是什麼身份和地位。以上的這些東西,都是實現我們目標的過程中的站點。只有確定了我們的目標,我們才知道需要多少錢、什麼身份地位、什麼職務去實現她。這樣你的計劃也就順理成章地產生了。
  比如說,我的夢想是和家人常常去旅遊,一個旅遊的、開心的畫面。要實現這個夢想,我不需要賺一個億,也不需要成為李嘉誠、馬雲,也不需要獲得博士的學位。如果沒有這個目標,我轉到一個億了,也不會開心,因為沒有讓我開心的畫面出現。
  因此,尋找你自己的人生目標,非常重要。
  有了目標,你的生涯才剛剛開始。
  人生的目標,引導你的職業目標,引導你的學習成長目標。目標 沒有對錯,目標也會隨著客觀環境變化進行調整。但是,最堅定的,是你心中的那幅畫面,那幅能夠讓你開心、幸福,甚至用生命去完成的畫面。

《綠皮書》的最後:
  託尼,賺到了1000美金(當時很大一筆),在聖誕節和家人團聚一堂,開開心心;也獲得了唐.雪利的友誼,預示他將繼續獲得這份高薪的收入。
  唐.雪利為了自己的尊嚴,打破了協議,並獲得了託尼的友誼,不再孤單。
  要尋找到人生的目標,並不容易,但是,生涯規劃已經作為一個專業開始出現,我們可以在這裡獲得幫助。醫生,幫助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心理諮詢,幫助我們有一個健康的心靈;生涯諮詢,幫助我們建立堅定而有效的目標。
  身心健康、目標明確,你剩下的就是奮鬥,為了你想要的生活而戰鬥。就這麼簡單。

相關焦點

  • 電影《綠皮書》帶給了我們什麼?
    但是看完之後總感覺爽完之後,沒有留下什麼,回味了許久之後,我抓破腦袋也不知道,對我有什麼啟示,對生活有什麼影響,我心裡不甘,於是我又選了一部電影《綠皮書》,兩個小時的時間曰曰而逝,整個電影幾乎沒有華麗的特效和激烈的打鬥,但電影完結後,我的內心卻是波流湧動。
  • 不公和孤獨,《綠皮書》這部電影教會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
    導語:不公和孤獨,《綠皮書》這部電影教會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最近刷屏的一部電影《綠皮書》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先說說這部電影現在取得的榮譽,在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綠皮書》這部電影得到了了最佳創作劇,最佳剪輯以及最佳影片的提名,當然非常成功的拿到了最佳影片這個獎項,這部電影不僅僅在國外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
  • 生活就像一部《綠皮書》尋找屬於你心中的歸屬感
    日前,由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綠皮書》正在國內熱映。該片不久前榮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綠皮書》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義大利裔白人Tony Lip成為世界優秀爵士鋼琴家Don Shirley的司機,開車帶著Don Shirley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Tony Lip在一家夜總會擔任保鏢,因夜總會裝修,他不得不另謀一份職業養家餬口,於是來到了Don Shirley這邊去面試成為他巡演的司機。
  • 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是什麼
    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是什麼?對於學校來說,教書育人是學校的重要職責。本文從學校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定義、目的、意義進行簡要分析。生涯規劃教育是什麼?學校生涯規劃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學生規劃自身職業生涯意識與技能,發展學生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學生生涯規劃發展的活動。學生在高中階段,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探索自我,認識專業,認知職業,合理目標定位,探索與制定相互匹配的目標。
  • 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電影綠皮書BGM背景音樂曲譜分享
    在9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綠皮書》成了最大贏家,斬獲三項大獎,該影片的鋼琴曲非常經典,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綠皮書鋼琴曲名曲譜分享。  《綠皮書》最近被大眾觀眾,因為這部影片的主角人物是有原型的,很多人都很喜歡該影片裡面的鋼琴曲,來看看綠皮書中鋼琴曲有哪些 ?
  • 【熱映】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兩種人生,一次旅途
    「綠皮書」,全稱叫做《黑人司機綠皮書》(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這本書,是美國種族隔離時代一本特殊的「米其林指南」,區別在於,米其林指南是用來給老饕們介紹好吃的餐館,而綠皮書用來給旅途中的黑人們指點能夠填飽肚子、睡個安穩覺的地方,至於品質和格調就另當別論了。
  • 生涯規劃告訴你:你不主動選擇,就會被人安排
    由此聯想到生涯規劃,如果我們在人生過程當中不學會主動選擇,就只能被人安排!我們從小被父母安排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就業,一直迷茫地走在追逐成功與幸福的道路上,貌似一直很努力,卻找不到成就感、幸福感!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補一堂課:生涯規劃!
  • 這次疫情帶給國土空間規劃哪些啟示?值得我們反思
    災難帶給我們傷痛,也拷問著我們的治理。疫情帶給國土空間規劃哪些啟示?我們又能從疫情中獲得哪些思考?思考一補齊國土空間規劃安全短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大考。」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強調,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 綠皮書:對不起,我們不是朋友
    這裡是老金侃大劇,我是老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綠皮書》。,託尼和唐·雪莉住在不同的地方,甚至很多餐廳並不接受黑人,因此唐博士的行程全靠這個本綠皮書的攻略詳解,因此這本綠皮書的存在好像在象徵著什麼,它像是託尼和唐博士之間的差別對待,像是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種族差異,更是種族問題存在的一個刺眼的象徵。
  • 綠皮書:對不起,我們不是朋友
    這裡是老金侃大劇,我是老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綠皮書》。種族問題一直存在著,尤其在西方國家格外普遍,黑人和白人之間好像有一條沒有辦法跨越的『鴻溝』,但綠皮書作為2019年的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佳作,這部反對種族歧視的作品,在我國上映之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新世紀的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公平,種族歧視問題在慢慢減少,白人和黑人也能做朋友。
  • 職業生涯規劃(個人篇)
    也許我們不能決定這個社會是否會因我們而變好,至少,我們應該保證自己先不斷地變好。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如果每個人都變好了,那世界也就好了。其實每個人在遇到職業瓶頸時,都應該尋求職業諮詢師的幫助做一次職業規劃與壓力評估,它可以幫助你更客觀更系統的認識自己。
  • 傲慢與偏見終會消散——《綠皮書》
    兩種人的不期而遇社會底層的白人託尼,生活窘迫,出口成髒,偶爾也會小偷小摸,「用暴力解決一切事情」是他最擅長的。唐是上流社會中的黑人,有著極為考究生活習慣:永遠一身高檔西服,每天都必須喝威士忌,鋼琴也只彈施坦威。
  • 驕傲的生存 溫暖的生活——《綠皮書》影評
    (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邁出第一步)」,這部電影也讓我們看到了勇氣和溫暖的力量。「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綠皮書》其實是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運動在美國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郵政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編寫了這麼一本小冊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
  •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做好生涯規劃?四個意識有影響
    2021年實行新高考又增加9個省份,在新高考的大框架下,高中生的生涯教育勢在必行。如何指導和幫助高中生做規劃,成了家長和老師的難題。因何而來?高中階段是需要讓孩子釋放自我,尋找自己的興趣志向,和家人溝通後規劃自己的未來學習和職業發展方向。幫助高中生做生涯規劃其實沒有那麼複雜,主抓幾個角度,幾個意識培養下來,事半功倍。1、「自知之明」高中時期對於自己的能力或不能完全開發,但是一個人的興趣或會隨著學習內容的改變而有所感受。
  • 洞口一中:做好生涯規劃,成就精彩人生
    紅網時刻10月9日訊(通訊員 蔣靜)「即使有可能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涯規劃。今天,你開始進行專業的生涯規劃了嗎?」10月9日上午,洞口一中高一學生齊聚北校區田徑場,用心聆聽長沙市明德中學陳立軍老師上的一堂《做好生涯規劃,成就精彩人生》的生涯規劃課,同時也將開啟他們對自我的新認知,對未來的新展望。陳立軍老師從「你有明確而清晰的生涯規劃嗎?
  • 重慶市兩江中學舉辦生涯規劃講座
    近日,重慶市兩江中學校舉辦高2023屆生涯規劃講座,邀請國家認證職業生涯規劃師、高考志願填報指導老師為學生作專業指導。重慶市兩江中學校高2023屆生涯規劃專題講座現場。  講座一開始,學生就面臨三個學業生涯的難題:我擁有什麼?我喜歡什麼?我要做什麼?
  • 年度最佳影片《綠皮書》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樣的內涵
    今年奧斯卡提名的影片都有著一個共同點,比如說《綠皮書》《黑豹》《皮膚》《黑色黨徒》只要能夠和黑色搭到邊的都能被雨露均沾得個獎。作為獲得桂冠後的《綠皮書》沒有得到賀喜而是受到了不少人的爭議認為《綠皮書》獲得這個獎項有點高估它了。大部分人認為《羅馬》這部電影比《綠皮書》更好一點。
  • 《綠皮書》是一部公路旅行的好友電影
    人們長期以來對種族主義最嚴重的意見,症狀不再發生的虛構感到安慰,在一年中,很容易就有六部關於種族,過去和現在的電影,這些電影都是為了取悅群眾而更加犀利的觀察和建造,我們真的需要另一種平淡,最終還是要讓我們思考更多的陳詞濫調嗎?綠皮書不願意以有意義的方式評估美國的過去或現在,主要是我的黑人朋友電影,這是聯合導演彼得·法雷利試圖打破喜劇片,他戲劇性的複雜性可以被稱為功能性。
  • 《綠皮書》:有時候我們所需要的,只是一點勇氣與堅持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Green Book),這是一部黑人題材的電影,種族歧視便是它的標籤。最近因為美國黑人事件,所以小編重新去看了這部電影,再看一遍真的是感觸頗深。常常,黑人總以野蠻、蠻橫、殘暴固有種族形象;白人總以貴族、高雅、紳士固有種族形象存在於西方給予我們的認知中
  • 總的來說,綠皮書還是太美滋滋了
    電影中,博士和託尼到了南方的肯塔基州,才打開綠皮書 。這讓人覺著,黑人歧視只在那幫保守的南方紅脖子州才存在。而現實生活中,黑人朋友開車去南方,無異於通往地獄的旅程。越往南危險就越大,最南部的幾個美國深南棉花洲,更是當年黑奴制度的堅定擁護者,黑人兄弟去了,隨時有可能被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