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皮書:因為光有天才還不夠,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自己認為比較深刻的電影《綠皮書》第 91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這部電影太精彩了,130分鐘裡沒有一分鐘是浪費的,很多信息都是隱藏在細節裡,簡直讓我意猶未盡,今天有看了一遍。他沒有用暴力去反抗這一切的不公平,而是用自己的品質、勇氣,用行動捍衛了自己的尊嚴,也受到了包括託尼在內的白人尊重。
-
重溫美國電影《綠皮書》:改變需要勇氣,但每個人都可以變得更好
是否嘗試過改變美國電影《綠皮書》是一部公路片,由真實的故事改編。故事發生1962年,一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影片因一本綠皮書而得名。綠皮書是一本黑人出行指南,書中詳細標註著黑人可以進入的旅館、飯店,被稱為黑人的活命書。如果黑人誤入沒有標註的旅館、飯店,會遭到侮辱、毆打,甚至會被活活打死。
-
《綠皮書》從衝突到和解,改變人心,需要很大的勇氣!
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標註了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影片講述了一名粗俗的白人混混司機和一名高雅的黑人鋼琴家在巡迴演出的路上,所發生的一些故事。整個故事笑中帶淚,在看似輕鬆的氛圍中塑造出飽滿的人物形象。
-
《綠皮書》:「我只是想活下去,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電影《綠皮書》,在那個時期,種族主義盛行,這兩個背景迥異的男人在旅途中相互了解,真正意義上成為了朋友,彼此的忠誠、愛和互相信任使得這部影片大放光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當時的大環境一下一個白人去服務一個黑人,這不僅僅是主人公託尼所接受不了的
-
《綠皮書》影評:區分人的可能不只是膚色
歧視向來都是一個說不明道不清的問題有時候看見別人吃飯咂嘴,可能心中就輕視對方或者聽到別人說髒話,就感覺不舒服有時看到插隊,也會想到對方素質低但想一想,在特定環境生活的人,吃飯就是大口吞咽,從不顧及聲音說話必定要飆髒話,才自在而在另外一種環境下生活的人,只有細嚼慢咽,措辭謹慎才會感覺心安
-
綠皮書:對不起,我們不是朋友
這裡是老金侃大劇,我是老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綠皮書》。 偏見的改變需要很大的勇氣,而第一個站出來的人是最有勇氣的,唐博士大概就是如此的人。,託尼和唐·雪莉住在不同的地方,甚至很多餐廳並不接受黑人,因此唐博士的行程全靠這個本綠皮書的攻略詳解,因此這本綠皮書的存在好像在象徵著什麼,它像是託尼和唐博士之間的差別對待,像是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種族差異,更是種族問題存在的一個刺眼的象徵。
-
綠皮書:對不起,我們不是朋友
這裡是老金侃大劇,我是老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綠皮書》。種族問題一直存在著,尤其在西方國家格外普遍,黑人和白人之間好像有一條沒有辦法跨越的『鴻溝』,但綠皮書作為2019年的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佳作,這部反對種族歧視的作品,在我國上映之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新世紀的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公平,種族歧視問題在慢慢減少,白人和黑人也能做朋友。
-
《綠皮書》:勇氣改變人心,友情治癒孤獨
顯然,《綠皮書》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兩位「一黑一白」的男主角,從紐約一路開往南方各州演出兩個月,原本互看不順眼的兩人,隨著朝夕相處、經驗分享與共度難關,最後漸漸放下對彼此的偏見,發展出一段超越種族和階級的感人友誼。片名由來唐·雪利是一位古典樂鋼琴家,受過高等教育,談吐不凡。他受上層白人歡迎,卻從沒真正地被平等對待過,同時也與自己的族群有著很大差距。
-
成長需要勇氣
成長需要勇氣,因為勇氣能讓每一個人,都勇於面對成長中碰到的困難。勇氣能夠讓每一個人,都敢於去改變自己所面對的環境。這就是一個成長中不斷獨立的過程。我們想要成長,就要敢於碰對新的問題,並且勇於去挑戰新的問題。
-
奧獎電影《綠皮書》推薦,改變人們觀點需要的不僅是才華更是勇氣
綠皮書全稱是「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意為給黑人旅客的安全出行指南,它的標語是「現在我們可以沒有尷尬地旅行」。1936年,紐約哈萊姆黑人社區的郵局職工維克多·雨果·格林和他的妻子出版了第一本《綠皮書》。
-
《綠皮書》殘酷社會現實下的溫暖真情
奧斯卡獲獎影片《綠皮書》,講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個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故事,託尼由於夜總會關門裝修,需要工作,需要經濟來源維持生活,他通過參加鋼琴演奏家唐的面試,擔任他的司機,負責他舉辦南方巡迴演唱會時的接送和演唱會的準備工作,唐和託尼通過「綠皮書」指南,在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
-
當我看《綠皮書》時,我在看些什麼?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位白人司機託尼護送黑人鋼琴家唐謝利到南方巡演的故事,《綠皮書》是他們的行程指南,真摯友誼與自我和解是他們此行的收穫。導演彼得·法拉利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我們帶著愛、溫柔和尊重來拍了這部電影。整個故事想要傳達的就是我們要愛彼此。
-
電影《綠皮書》帶給了我們什麼?
但是看完之後總感覺爽完之後,沒有留下什麼,回味了許久之後,我抓破腦袋也不知道,對我有什麼啟示,對生活有什麼影響,我心裡不甘,於是我又選了一部電影《綠皮書》,兩個小時的時間曰曰而逝,整個電影幾乎沒有華麗的特效和激烈的打鬥,但電影完結後,我的內心卻是波流湧動。
-
談《綠皮書》兩位男主的幸福
談《綠皮書》兩位男主的幸福。來西雅圖的飛機上花了5個小時讀完岸見一郎的《接受幸福的勇氣》一書,春節前後讀完了他的勇氣兩部曲,這是他的另一本被稱為踐行阿德勒思想、踏上幸福之路的「指南針」的書。在《初見阿德勒心理學》裡我只淺淺地寫了一些自己的感悟(確實還只是淺悟),今天再寫一點點淺悟。很多朋友應該都已經看了最近上映的《綠皮書》,我周五下午去看了一遍,周六上午又去看了一遍,覺得還不夠。各種影評已經很全面地把這部片子刻畫的八大問題詳盡總結,而我覺得故事情節和細節的安排、兩位男主(對,我不認為他們是男主和男配)一流的演技,深深地打動我。
-
《綠皮書》:這是一場富含人生哲理的靈魂拯救、人生求真之旅
《綠皮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黑人音樂家雪利博士前往種族歧視現象嚴重的南方區域演出, 出於安全考慮, 他請了一位白人司機託尼同行, 路途中一黑一白倆人組合成奇葩搭檔, 黑人音樂家雪利博士為了宣揚自由與平等, 將在北方獲得的榮譽和安逸擱置一旁, 不顧個人安危, 堅持到反對黑人呼聲較高的南方演奏, 他隨身攜帶的一本旅行指南——《綠皮書》, 表面上是一本為黑人在南方提供便利的書籍
-
一言難盡的《綠皮書》
但這同樣也意味著,它有很多可以解讀的角度,從不同立場我們可以看到全然不同的評價體系和價值觀輸出。影片有兩個歷史門檻,其一便是綠皮書是在美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一本黑人專用書。如果說唐的複雜來源於他本身所處的群體的少數——上流社會、黑人、LGBT群體,那麼託尼的複雜就只是來源於他生存和固有思想的衝突。託尼的性格在影片中十分鮮明——痞氣、暴躁、世俗。即使是這樣,他依舊因為自己是白人而驕傲,正如唐始終因為自己是黑人而獲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影片涉及到的第二個歷史門檻是在當時的美國越往南種族歧視是越嚴重的。
-
綠皮書為什麼能得奧斯卡,綠皮書電影真的那麼好看嗎?
最近綠皮書獲得了奧斯卡獎,可謂聲勢大振。而其投資商更是馬雲爸爸,是否阿里巴巴也在召喚水軍?能獲得奧斯卡大獎的電影一般都是能表達出一些哲理,或者很好地體現生活現實的,能觸動人的。那麼究竟綠皮書這部電影是否適合我們這些平民去看呢?
-
《綠皮書》:可能是最名不符實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有時候,不是他身上沒有美好,只是他給不給你美好而已。所以,由一幫子電影學院的影人代表所評選出的奧斯卡,大多數時候都反映了這一群人最偏愛的方向。政治正確、政治正確、政治正確,重要事情說三遍!這才是在好萊塢立身的根本。
-
雙形象分析神奇黑人不黑,白人救世主不白,生活不需要《綠皮書》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影片中不同以往的人物形象,以及影片所要表達的深層寓意。 為同胞演奏的謝利博士 四、避重就輕的電影,粉飾太平的社會,現實從未被改變,我們不需要綠皮書 文章寫到此處
-
《綠皮書》影評——中間人
我欣賞他的一點在於故事中的每一個小物件,事情最後都得到它的交代,那怕一塊小石頭,一塊送去當鋪手錶,一份給妻子承諾。所有的小故事穿插在整體的主線中絲毫不顯贅餘,反而給故事增加了一份圓滿感。這對於我這類劇情探索者和完美主義者是一種享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寫給妻子的信和拿去當鋪的手錶。在結尾妻子擁抱雪利博士的時候再他耳邊說的那句:「謝謝你幫他寫了那麼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