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輕舞寸言
每個人都需要改變
美國電影《綠皮書》是一部公路片,由真實的故事改編。故事發生1962年,一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影片因一本綠皮書而得名。
綠皮書是一本黑人出行指南,書中詳細標註著黑人可以進入的旅館、飯店,被稱為黑人的活命書。如果黑人誤入沒有標註的旅館、飯店,會遭到侮辱、毆打,甚至會被活活打死。
唐•雪莉是一位音樂神童,更是世界級的鋼琴家,擁有音樂學、心理學和禮儀藝術學3個博士學位,流利使用8個國家的語言。他住在紐約卡耐基音樂廳上面的豪華公寓中,優雅精緻,無比尊貴。但他是非裔有色人種,一個黑人。
義裔白人託尼•利普曾經是紐約夜總會的打手,粗俗暴力,常常靠拳頭解決問題。失業後無所事事,有時要靠比賽吃熱狗賺取房租。他雖然是個白人卻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在窘迫和不堪之中。
唐計劃從紐約出發去美國南部舉辦三重奏巡迴演出,而南部正是美國族歧視最嚴重的地區。他選中了託尼做他的司機兼雜役。就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踏上了為期兩個月的南部之旅。 出發前,託尼拿到了那本綠皮書。
非常喜歡綠松石色的凱迪拉克行駛在空曠的公路上的畫面,公路兩旁是高大的樹木,此刻,秋色漸濃。整個影片節奏明快、輕鬆幽默而又打動人心。伴著爵士味道的音樂,觀影的感覺舒適流暢、一氣呵成。
唐的每一次演出都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他的音樂行雲流水、變幻莫測。唐修長的黑色手指與白色琴鍵形成鮮明的對比,刺目、刺心。面對舞臺上的榮光,面對白人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聲,唐始終保持禮貌和微笑,那神情令人心生悲憐,他內心的孤寂如影隨形。
影片中這樣的對比和反差貫穿始終。 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一個黑人出行,旅途充滿未知和變數。旅途中唐和託尼處理問題的方式,體現出兩個人身份和認知上的巨大差別。但隨著劇情的發展,兩個人都不斷發生著顛覆性的改變,最終跨越了種族和階級,結下深厚的友誼,對方的優點在自己身上開始發光。
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恰巧我們成為了朋友,這不是緣分,只僅僅是我們本就應該是朋友。
電影《綠皮書》海報
唐曾接受總統的邀請在白宮演奏,一直過著體面優雅的生活。但他孤身一人,有一個兄弟卻從不聯絡。只有酒陪伴著他度過寂寞長夜。
託尼從內心是看不起黑人的,他甚至把黑人修理工用過的兩個喝水杯子扔進了垃圾桶。一路上,託尼按照合約為唐解決了很多問題。唐誤入一家黑人禁止入內的酒吧被毆打,隨後趕來的託尼揚言身上有槍解救了唐。託尼不明白,唐本可以在紐約享受尊榮,為什麼偏偏要去巡演。
一個瓢潑大雨的晚上,託尼迷路了,他們闖進了黑人不能進入的地區,警察攔下車後發現了唐,用手電筒照著唐的臉,一定要讓唐也下車檢查證件,託尼試圖阻止,警察卻說:「你也是半個黑人。」託尼被惹怒了,狠狠給了警察一拳,兩人被帶進了警察局。由於託尼不冷靜的行為很可能會影響下一站的演出,託尼則堅持自己這樣做是對的。唐給美國司法部部長甘迺迪打了電話,才擺脫了困局。
面對種種歧視和侮辱,唐如謙謙君子般固守著自己的所謂自尊。他甚至告誡託尼:「暴力永遠無法取勝,託尼,堅守尊嚴才會贏,因為自尊總能讓你佔理。」
直到唐因同性戀又一次進了警察局,他對自己產生了疑問。託尼見到唐時,唐的臉已經被打傷了。警察說唐和白人青年在一起鬼混。為了唐的演出,託尼賄賂了兩個警察。走出警察局的卻唐依然認為託尼不應該用這種錯誤的方式解決問題。但唐第一次向託尼敞開了心扉。
「有錢的白人付錢讓我為他們彈鋼琴,因為這讓他們覺得有教養。但一旦我走下舞臺,我就會回到他們身邊,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因為那才是他們真正的文化。我獨自承受著這一點,因為我不被我的人民所接受,因為我也不像他們!所以,如果我不夠黑,如果我不夠白,如果我不夠男人,那就告訴我,託尼,我是什麼?!」
一路上,兩人分歧不斷,爭吵不停,但慢慢的兩人消除了對彼此的偏見,託尼的觀念也在悄悄改變。託尼一路目睹了這位世界級黑人音樂家受到的種種歧視,賓館的廁所黑人不能使用,只能使用野地的黑人專用廁所;服裝店的西服黑人不能試穿;化妝間安排在酒店的雜物間。他看到了唐為消除種族歧視作出的努力。唐就是為了讓人們看到有色人種同樣擁有才華,同樣優雅高貴,同樣應該受到世界的尊重。
是啊,正如那位三重奏的音樂家搭檔所言:「成為天才是不夠的,還需要勇氣改變人們的心靈。」
託尼的不羈和反抗精神也感染著唐,他最初的改變是從吃炸雞開始的。唐吃東西只會用刀和叉。託尼一邊開車一邊吃著炸雞,大快朵頤。他還把炸雞遞給了湯。
「我父親說過,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
唐被說動了,接過了炸雞,扭捏地嘗試著並很快就開心地吃起來,甚至還學著託尼把雞骨頭從車窗瀟灑地扔了出去。
唐最終變得勇敢,終於有了說「不」的勇氣。最後一場演出,唐被限制進入餐廳吃飯,唐毅然決定罷演。當唐和託尼走進一家黑人酒吧,並為他們演奏時,唐徹底解放了自己,他的演奏雪落雲飛,他的內心充滿快樂。他知道,這一刻他是在為自己演奏,在為自己的同胞演奏。
陳舊的、不公平的傳統和制度總有一天會被打破。
心靈的成長
影片有許多細節瞬間觸動你。
託尼儘管貧困,但他有一個溫暖的家庭,他是一個顧家的丈夫。託尼一路都在給妻子寫信,但他寫得磕磕絆絆,唐便教他應該怎麼寫。當託尼的妻子給朋友讀著託尼語言優美的來信,得到的是讚美和羨慕。 託尼告訴他,你應該給你兄弟寫一封信,世界上之所以有那麼多孤單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最初唐演出時,託尼根本不去聽他演奏。他甚至在大街上趴在地上和當地人玩賭博遊戲。唐告訴他:「他們沒有選擇是否進場的權利,但你有。」託尼後來被唐的藝術才華和音樂之美打動,並由衷地為唐鼓掌。他說:「你是獨一無二的。」
為了能讓託尼在平安夜的晚上趕回家裡和家人團聚,唐雪夜兼程親自開車把託尼送回了家。當託邀請唐見見他的家人時,唐拒絕了,一個人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影片並沒有就此結束,託尼一家在熱鬧地聚餐,門鈴響了,觀眾一定以為是唐來了。託尼打開門,是一對老夫婦,看得出託尼有些失望。他往門外又看了一眼,看到的是唐手裡拿著一瓶酒正站在那裡。託尼熱情地把唐介紹給家人。託尼的妻子擁抱了唐,並悄聲說「謝謝你教他寫信。」那一刻所有的感動和溫情湧上心頭。
一段旅程,兩種人生。唐敞開了自己,擁抱、接納了自己。託尼摒棄了粗俗,變得細膩和溫情。
每個人都是可以改變的,更多的時候是人們缺乏改變的勇氣,或者觸動人們改變的人還沒有出現,事情還沒有發生。而有些人註定要成為朋友,彼此溫暖,彼此成就。
1963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世界人民反對種族主義壓迫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