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的生存 溫暖的生活——《綠皮書》影評

2021-01-11 韋觀World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義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這是一部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也是一部能夠真正打動人心的電影,就如電影中的臺詞一般:「The world is full of lonely people waiting to make the first move.(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邁出第一步)」,這部電影也讓我們看到了勇氣和溫暖的力量。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綠皮書》其實是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運動在美國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郵政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編寫了這麼一本小冊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廳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而小冊子的名字「Green Book」中的Green既是取自格林(Green),又似乎採用了綠色象徵通暢的含義。而電影《綠皮書》就是以這本書為基調,講述了兩位主人公拿著這本綠皮書開車趕往美國各地巡演,並在路上的遇到無數形形色色的事件後,打破了種族歧視、同族不平等、主僕之間、音樂家的社會地位、家庭關係等等後彼此接受成為摯友的故事。

主人公之一的Don是非裔美國人,血緣上的黑人,精神上的白人。他是一個音樂天才,剛會走路,母親就教他彈鋼琴,後來去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是一位功成名就的音樂家。他「十指不沾陽春水」,高高在上的寶座,彰顯了他身份與榮耀。他有著「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的驕傲,有著「險躁則不能勵精,淫漫則不能致性」的克己,有著「瑰姿豔逸,儀靜體閒」的優雅,就如在進食的時候,他腿上少不了鋪一張材質優良的餐巾……而另一位主人公Tony是個義大利移民的後代,是個「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的圓滑之人,擅長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有美滿的家庭卻胸無點墨,給老婆寫的信就跟小學生作文差不多。「事不凝滯,理貴變通」與Don不一樣,Tony是個非常懂得變通的人,就如夜總會開的時候,做些偶爾會讓人皮開肉綻的體力活;夜總會關門之後,就有什麼做什麼。什麼也沒得做的時候,也可以靠和人打賭在1小時裡吃下26個漢堡小掙一筆,勉強度日。他不大看得上有色人種,但只要薪水合適,也不介意給他們打打工。總而言之,他是個充滿生存智慧的快樂的小人物。

Tony和Don這兩個人怎麼看都是「猶至楚而北行也」不在一條路上的人,卻因緣際會的成為了搭檔和夥伴。Don他在白人眼裡是異類,雖然是鋼琴家,但因為膚色不同,他從來沒有被白人真正當作大師來對待。而在黑人的眼裡,他同樣是異類,因為他生活高雅考究,從來不把自己的姿態放低的做法,與當時的黑人大眾截然相反。熱鬧氣氛下的Don其實是孤獨的,他沒有辦法真正的融入到任何一個種族裡,他不黑不白,無處可去,他在「驕傲的活著」卻卑微到了塵土裡。而Tony一開始是抱著打工賺錢的心態,但當他目睹Don所遭遇的一切,他也逐漸打破僱主與傭人之間的關係,以朋友的立場伸出援手。《綠皮書》中發生的「廁所事」、「西裝事件」、「炸雞事件」、「寫情書事件」……讓Don和Tony的關係不斷地變化著,兩個人的每一次碰撞不僅是人性的碰撞,也是主人公的一次自我發現與自我認知。

電影《綠皮書》十分全面地展示了美國不同族裔、不同階級人中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示出人們的地位與所受到的尊重不應該只按照膚色來分,也不應該因受教育程度或貧富來被區別對待,每個族群裡都有好人、壞人,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人。「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人性善變,但終歸性之本善,放下傲慢與偏見,不用拳頭去爭辯,就如劇中所言「You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ntain your dignity(你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戰勝一切。」所以驕傲的生存著,溫暖的生活著,才是生命的真諦和意義!

相關焦點

  • 微影評|《綠皮書》—Green Book(2019)
    好久沒寫影評,雖然最近看了不少好電影。
  • 8分鐘影評 ‖《綠皮書》:幸福的炸雞滋味!
    每一期影評都是由影迷自發投稿,專業人士錄音製作。
  • 國外影評怎麼看《綠皮書》?
    電影《綠皮書》(Green Book)斬獲了最佳男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or)、最佳原創劇本(best original screenplay)和最佳影片(best picture)
  • 《綠皮書》殘酷社會現實下的溫暖真情
    奧斯卡獲獎影片《綠皮書》,講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個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故事,託尼由於夜總會關門裝修,需要工作,需要經濟來源維持生活,他通過參加鋼琴演奏家唐的面試,擔任他的司機,負責他舉辦南方巡迴演唱會時的接送和演唱會的準備工作,唐和託尼通過「綠皮書」指南,在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
  • BANG影評丨《綠皮書》一部沒有流血的抗爭史
    借用一個種族歧視出版物的名稱,基於歷史真實故事改編,令無數觀影者笑淚交錯,《綠皮書》成為了我心目中,今年上半年裡的最佳影片之一。在向觀眾真實揭露六十年代種族歧視下,黑人悲慘生活的同時,導演和和每一位演員也在努力向大眾展露著一種普世的,人類社會發展的美好希冀,給予著每一位觀影者深厚的溫暖與感動。
  • 《綠皮書》影評:這可能是最接地氣的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藝評這可能是最接地氣的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頂著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環,《綠皮書》在國內搶鮮上映,縱觀奧斯卡近十年來的最佳影片,《綠皮書》都稱得上是最接地氣的一部,它沒有太高的觀影門檻,也無需太多嚴肅的解讀,對普通觀眾來說可算是非常友好了。
  • 深度影評!《綠皮書》最打動人的是什麼?
    永遠用禮貌、高雅的微笑去面對舞臺上的榮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不公待遇。可這種笑容不是不堪一擊的,因為它早已在屈辱的生活中變得呆板僵硬。都說家是溫馨的港灣,但孤獨的唐都不曾與自己的兄弟聯繫。他認為哥哥知道自己的聯繫方式卻沒有來找自己,便不願意做主動的那個人。明明有勇氣去打破黑白的界限,卻連與家人主動聯繫的動力都沒有,人性的矛盾交織在唐這個「複雜」的個體中。
  • 《綠皮書》影評 —— A Noble Lie?
    要知道,平時的我是一個對政治正確沒有好氣的傢伙,認為它不過就是充斥著西方虛偽謊言和假笑的面具——就像《綠皮書》裡演的那樣,在掌聲之後,把黑人鋼琴家「請」進僕人用的破舊廁所。然而,在這次觀看的時候我便意識到,如果因為這個「政治正確」的標籤便不仔細看待這個片子當中的一些細節,那也同樣是對這部片子的不公正,同樣是一種反政治正確的「XX正確」。
  • 《綠皮書》影評:被差異性對待的藝術
    因為成為天才是不夠的,還需要勇氣改變人們的心靈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人生不易,任何人都是!伴隨著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落幕。熱門影片《綠皮書》不負眾望,最終憑藉5項提名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角3項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該片在奧斯卡獎宣布後僅僅五天之後變登錄影院,成為本次頒獎季最快與國內觀眾見面的奧斯卡獲獎電影,堪稱中國電影業又一次高效的波動。
  • 治癒之旅-綠皮書 (Green Book) 影評
    而上了一整晚的夜班回到家裡的Tony,又迅速給人帶來另一種印象——為生活奔波的男人。Tony生活在社會底層,人脈很廣,但是喜歡用暴力解決事情的他,並沒有一份長期固定的工作。他和妻子及一雙兒女只能共用一間臥室,靠和人打賭吃下26個熱狗賺回50美金補貼家用, 為了交房租甚至當掉了手錶。酒吧停業整修後,Tony只能另謀出路,而Don給出的待遇非常優厚。為了養活一家人,他不得不接受一份黑人給的工作。
  • 《綠皮書》影評——中間人
    《綠皮書》作為一部槍頭直直美國社會根本問題,黑人問題,巧妙的用了一種輕快明了的感覺為大家展開了一場一位白人司機和一位黑人鋼琴師的旅程。接著再來談一下影片的主題,《綠皮書》和《隱藏人物》可以算是同類型電影,這裡的黑人都是屬於社會上層的人,受過高等教育,但是在很多時候他們還是受到各種偏見。片中雪利博士的大提琴手說:「因為光有天賦是不夠的,改變人們的觀念需要很大勇氣。」
  • 《幸福綠皮書》到底什麼魔力?影人大推!
    《幸福綠皮書》狂獲本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最佳劇本以及最佳男配角3項大獎,併入圍第91屆奧斯卡5項大獎,在IMDb 8.3、爛番茄82%擁有高分推薦,連臺灣特映會上,都有許多影壇重量級人士狂推,大家有志一同表示:「看完真的好想吃炸雞!」但原因為何,要待影迷去戲院揭曉!
  • 綠皮書電影感想—這不是幸福,是悲情生存之書(綠皮書開箱文)
    近年來唯一讓我二刷的首輪電影,更為了寫感想,訂購了綠皮書!60年代還是有色人種備受歧視的年代,包括在餐廳擔任保全的義裔美籍Tony Lip也看不起黑人。某天他受僱當非裔美籍鋼琴家Don Shirley的司機,陪他到美國南部巡迴演出,這一趟兩個月的旅程,讓兩個人往後的人生再也不一樣… 此篇文章分為「關於綠皮書」、「個人感想」和「史實比較」三個部分:Part 1:關於綠皮書電影中Tony拿的綠皮書就是這一本,書名為《The Negro Travelers' Green Book》,1936年的初版書名為《The
  • 一言難盡的《綠皮書》
    距離《綠皮書》在中國大陸上映已經過去一年多,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也已經不會再掀起波瀾,但是《綠皮書》收穫的豆瓣8.9的高分和上映兩天就破八千萬的票房卻依然令人回味和深思。有人說《綠皮書》是一出政治正確投機下的「友情小品」,也有人說它「是教科書級的模板式電影,毫無導演個人風格」。
  • 佳片有約 | 「綠皮書」是什麼……?
    1962年,他去美國南方進行巡演,而影片《綠皮書》正是截取了在這樣一個巡演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電影中所展現出來的核心公路旅行其實長達一年零三個月,而範圍也比片中廣泛得多,《綠皮書》可以說是一場濃縮版的旅程。很多人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既然是講述一個關於底層白人和精英黑人的故事,那影片片名又為什麼會叫做「綠皮書」呢?
  • 《綠皮書》:一部閃耀人性光輝的劇情片,你真的看懂了嗎?
    自2018年上映以來,《綠皮書》就獲得了無數個國際大獎,並被各大媒體、知名作家、影評人士極力推崇。《綠皮書》之所以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如此多的獎盃,我想主要是因為它從選材上站在人性、歷史、文化等大格局上,以底層白人託尼和貴族黑人雪利的相處為切入點,以小見大地披露美國文化裡深厚的種族歧視問題。綠皮書本來是60年代,美國非洲裔黑人的旅遊指南,看起來是為黑人旅遊提供的服務方便,其實代表了嚴重的種族歧視,本片取名「綠皮書」,就源於此。
  • 《綠皮書》:最高級的炫富,不是有錢任性,而是家庭幸福
    文/羅小可五一假期小編看了《綠皮書》這部今年獲得奧斯卡5項大獎提名的影片,豆瓣評分高達9.2分,感慨也頗多。電影講述的是唐·謝利這位黑人鋼琴家和白人司機託尼之間兩個月巡遊演出的人在囧途,由開始互慫到後來相知,展現出超越種族和階級的溫暖友情。其實,電影《綠皮書》中美國五十年代種族歧視這個話題很有看點。
  • 《綠皮書》對生涯規劃的啟示:尋找我們想要的生活
    剛看完《綠皮書》,確實頒給她3個奧斯卡小金人是值得的,建議有空的都去看看。  碰巧,昨天的一個諮詢當中,遇到一位朋友,他對發展很迷茫和焦慮,他希望自己有一個溫暖的生活,但是整天都在工作,根本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開始有溫暖的生活,漸漸失去了工作的意義,只是喜歡工作上,團隊獲得成功的那種共同喜悅的心情,仿佛可以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這部電影和這位朋友的事情,讓我想了很多,覺得應該分享些東西出來。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好在哪兒?
    電影《綠皮書》的名字,正是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生存指南。「綠皮書」表面上行友善之名,實則充滿了歧視意味,黑人一旦偏離書中限定的「範圍」,就有遭受攻擊的危險。「綠皮書」究竟是貼心提醒還是刻意警告,不同群體有不同的理解。電影《綠皮書》以此背景出發,改編自真人真事,描繪鋼琴師唐(馬赫沙拉·阿里 飾)與司機託尼(維果·莫騰森 飾)的南方巡演之旅。
  • 《綠皮書》影評:區分人的可能不只是膚色
    >不分對錯,也就是環境不同但歧視就在無形之中形成了倉廩足而知禮節因此,禮節屬於更高一層的社會要求,知禮節而有禮節的自然會看不起只能吃飽飯的在美國,這個現象同樣存在《綠皮書》將這一問題複雜化處於上流社會的黑人博士和在溫飽線掙扎的白人,兩種人都會被歧視,兩種都有身份困惑,也都有生活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