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重慶市武隆區人民政府發布《武隆村醫「鄉聘村用」 築牢醫療衛生「網底」》,介紹了近年來全區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出的醫改政策舉措——「鄉聘村用」。
1
衛健委負責人:
老年村醫不願意退出,原因出在這
「
試點『鄉聘村用』前,全區200多名村醫平均年齡49歲,最大的81歲了還在執業。
」
武隆區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科負責人黃明智表示,老年村醫之所以不願退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村醫的養老保險沒落實,退出機制無法建立,村醫一旦退崗就失去了收入來源,這也是村醫們的一塊「心病」。
因此,2019年武隆區開始試點「鄉聘村用」村醫管理新機制,將村醫從「個體戶」變為「單位人」,逐步實現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人、財、物和工作的一體化管理。
2
「鄉聘村用」:
村醫待遇由「定額補助 績效工資」組成
那麼武隆區的「鄉聘村用」到底提出了哪些政策?小院整理如下:
轉變鄉村醫生身份
2019年9月出臺《關於建立完善鄉村醫生「鄉聘村用」管理機制的通知》,探索施行「鄉聘村用」管理模式:
當地223名鄉村醫生由武隆區衛生健康委統一培訓考核後,經村(居)委會推薦、轄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審核,鄉鎮(街道)政府按程序聘用,最後報武隆區衛生健康委備案,實現鄉村醫生由個體身份轉變為鄉鎮聘用對象。
變更收入構成要素
鄉村醫生待遇由「定額補助 績效工資」組成,實行定額補助部分列入財政預算予以託底,績效工資由鄉村醫生實施基本藥物補助、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一般診療服務等進行動態補助,充分調動鄉村醫生的積極性,激發「鄉聘村用」最大活力。
變革「雙保險」機制
按照自願和「先參保後補貼」的原則,通過為村醫購買養老保險提供政策保障和經費補貼,並為其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有效解決了鄉村醫生最關心、最迫切的養老及日常意外保險問題。
2020年,武隆區已兌付2019年度鄉村醫生養老保險補貼40餘萬元、2020年度鄉村醫生意外傷害保險4.2萬元。
改變基層服務環境
武隆區政府將村衛生室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實事和脫貧攻堅重點內容,在業務用房配套、基本醫療設備配備、辦公設備等方面加強配置,目前全區所有行政村衛生室已完成標準化建設,鄉村醫生工作服務環境明顯改善。
實施統一管理
除了統一人員配置、統一業務培訓、統一規範執業之外,武隆區還提出了統一業績考核。
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管理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確鄉村醫生工作任務和考核待遇標準,由鄉鎮(街道)統一組織考核,報武隆區衛生健康委統一審核通過後,再核發相關待遇。通過優化完善考核管理機制,促進鄉村醫生盡責履職。
「『鄉聘村用』實施後,不僅收入提高了不少,還可以經常參加各類培訓,自己的業務水平得到了提高。從長遠看,能夠買養老保險等,退休養老有了保障;從眼前看,自己成了『單位人』,還能就近跟街道社區醫生學習,醫療技術、服務能力都有明顯提升,可以更好地為當地群眾服務。」
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1962號(醫療體育類200號)提案答覆的函》中明確表示,接下來國家將積極推動地方加大財政投入,完善鄉村醫生養老政策。
具體養老方案將按以下標準執行:
對於在崗村醫,推動地方落實「鄉聘村用」政策,將其納入鄉鎮衛生院聘用人員管理,支持引導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不符合條件的,可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對於老年退崗村醫,各地要結合實際,採取年資補助、定額補助等方式,並建立定期增長機制,逐步提高鄉村醫生養老待遇。
「鄉聘村用」政策,顯然將成為解決村醫隊伍建設方案中的主流。今後,我們或許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重慶市武隆區」復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