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象徵手法的運用,劇中人物的悲劇美

2020-12-24 浮生掠影ln

《原野》是曹禺先生於1937年創作的三幕劇,也是他唯一一部描寫中國農村的作品。故事圍繞著仇虎回到原野復仇展開。仇、焦、花三家原本都很要好,但是在焦閻王當了軍閥的營長後,一切就變了。焦閻王先是霸佔了仇家的土地,害死仇虎的父母,將仇虎的妹妹賣進妓院,仇虎被打入死牢,還霸佔了本應該是仇虎的媳婦花金子。

《原野》的角色比較少,但是人物內心各種戲劇衝突卻錯綜複雜,通過緊張激蕩象徵手法的運用,將人性中裹挾的仇恨、愛欲、妒恨、兇暴、痛苦還有希望交織在一起的感情激流洶湧而出。劇中人內心世界強烈的感情流動和潛意識的變化都讓人久久無法忘卻。滲透在其中的感情太過濃烈,就像原野上沉鬱的大地壓抑地讓人喘不過氣來,同時,從穿透厚重的烏雲,曙光照耀在蒼莽的原野上,富有生命力的大地再一次煥發新的生機。

《原野》主人公身上的悲劇色彩恰如古希臘的悲劇那樣,主要不是寫悲,而是在於表現崇高壯烈的英雄主義思想。亞里斯多德曾在《詩學》中曾專門探討悲劇的含義。他認為悲劇的目的是要引起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憐憫和對變幻無常之命運的恐懼,由此使感情得到淨化。這也恰恰是《原野》這部作品所揭示的人物的悲劇美。

一象徵手法的運用,營造戲劇化的內心衝突

在《原野》中,曹禺將象徵手法運用的得心應手。象徵手法是藉助事物環境的具體形象,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恰當地運用象徵手法,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使得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和立體。

第一幕中,沉鬱的大地、亂發似的枝芽、龜裂木紋的巨樹、怪相的黑雲、莽莽蒼蒼的原野,象徵著嚴肅、險惡、反抗與幽鬱。這樣一個昏昏暗暗的場景下,一個醜陋人形跳了出來:頭髮像亂麻,碩大無比的怪臉眉毛垂下來,眼燒著仇恨的火。這種將景物抽象化描寫象徵著劇中人物被仇恨蒙蔽而極度扭曲的心理,人物與環境相互融合的情境處理,也會使讀者更加具有真實的感受。

第二幕中,焦家正屋方桌上一盞昏慘慘地煤油燈、灰暗的牆壁、森森然矗立的大衣櫃、隱匿在黑暗中三首六臂的菩薩、熒熒燭火下猙獰的菩薩像、燃燒的黃紙、跳躍的火光、射在人臉上的光影、焦閻王獰惡的遺像上浮動的影子,這種詭異而乖張的氛圍將恐懼渲染的淋漓盡致,正如文中所寫的:在這裡,恐懼是一條不顯形的花蛇,沿著幻想的邊緣,蠕進人的血管,僵凝了裡面的流質。

這種抽象化的環境設置為屋裡那幾個人複雜的心理作了非常好的鋪墊,仇虎的恨與不忍、花氏的無畏與彷徨、大星的善與焦慮、焦母的惡與逼迫,各種情緒在這間似是煉獄的房間裡不斷湧動。

第三幕中,仇虎大仇得報後,不是宣洩後的痛快,反而是內心善意滋生出的折磨,大星和黑子不應該為了仇家的災難負責,他們都是無辜的。這一點是仇虎陷入一種癲狂的自責中無法自拔的根源,同樣的,原野中黑森林中各種非現實的幻境象徵了仇虎這種自責而焦灼的心理狀態。

密匝匝的白楊林,風吹樹葉動,「譁啦譁啦」肅殺的聲音、樹葉縫隙滲出的慘白的月光、迅疾的野風掃過、遠處傳來打鼓的聲音、仇虎和花氏在黑黢黢的叢林中跌跌撞撞,四周如夢如幻的場景割裂出許多枉死的冤魂,在第四景中,幾近崩潰的仇虎出現了更深的幻覺,閻王殿上的審判,是對他良心的拷問和斥責,仇虎內心這種恐懼與四周無邊無盡的黑暗交融在一起,無論是現實中的災難還是死後閻羅殿上的焦閻王,仇虎似乎已經陷入了無法掙脫的黑暗中。

在我們所有的精神都為之緊張和壓抑的時候,在第五景中,天空出現了署白。野火從天際慢慢燃燒,冉冉升起的一道紅光給了人情緒上的緩和和安寧,最終仇虎無處釋放的冤屈和罪孽都被一起埋在了蒼莽的原野中,金子帶著希望一直朝前,不怕死,不怕難,有一天我們的子孫會起來的。

原野真正的意義也在此刻得到展現。

二「原野」的雙重象徵意義

民國初年的原野,處處瀰漫著硝煙,軍閥混戰也波及到了廣闊的土地上。原本象徵著生命和繁衍的原野卻陰雲密布。舊時代的封建階級統治,戰爭的肆虐使得原野遍布著死寂、壓迫和黑暗。焦閻王象徵著封建時代壓迫農民階級的統治者,就像矗立在原野上的那些巨樹,張著怪異的枝芽,散發著滿滿的惡意。

1)原野的第一重意義——象徵著欲望和衝動

仇虎越獄回到原野,此時原野充斥著本能的欲望和原始的衝動,這點也可以稱之為「本我」(本能的欲望和衝動驅使下使得自身得到快感和滿足)。劇中前兩幕中關於原野的描寫,無論是遠處的房屋還是森林都象徵著仇虎難以釋放的仇恨,家破人亡的迫害使得仇虎放棄希望,他一步步走向地獄,燃燒著業火的原野就是那吃人不吐骨頭修羅場。

象徵手法的運用最後表現的都還是人的情感,原野的扭曲和癲狂也與人性的變化有關。仇虎報了仇,他將刀尖扎向大星,又因為自己的過失導致襁褓中的黑子被砸死,此時原野的意象又發生了改變。初入原野的仇虎是復仇者,此時的仇虎卻變成了施暴者。當「本我」失控,「自我」意識覺醒後(自我又被稱之為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第四幕中原野各種幻象就是仇虎自我心理鬥爭的一個具象化的體現。

2)原野的第二重意義——象徵著解脫和自由

《原野》的開篇寫過這樣一句話:大地是沉鬱的,生命藏在裡面。泥土散發著香,禾根在土裡暗暗滋長。這裡暗含的生機被原野中本能的「野蠻」所掩蓋,直到故事的結尾,仇虎忽然把鐐銬舉到眼前,獰笑,而快意地——哼!一轉身,用力把鐐銬擲到遠遠鐵軌上,鋃鐺一聲,仇虎的屍身沉重地倒下!

此時的原野,紅光照亮的原野、金子朝前奔跑的身形、布穀鳥酣適的叫聲,象徵著美好的未來以仇虎倒下的屍身和遠去的金子結束,這種結束也與最開篇的生機相互呼應。是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機。

《原野》具有一種奇異的魅力,除去焦母代表的統治階級純惡之外,仇虎和金子身上都透著一種悲劇色彩的美,人性在泥潭裡掙扎,無論是幻滅還是升華都彰顯著美輪美奐的色彩。

三內心衝突下人物的悲劇美

悲劇具有一種深刻的美,悲劇存在的意義不是眼淚和同情,而是通過悲劇引起人們對於生命意義的嚴肅思索。

《原野》中的仇虎就像沉迷復仇的泰達米爾一樣,「怒火就是我的武器。」而這復仇之路必是血腥而殘忍的,罪魁禍首已死,仇虎堅持自己的復仇勢必就要牽連無辜,這份內心的衝突導致了仇虎走向悲劇的結局。仇虎又像是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複雜的性格中充滿了矛盾。原本美好的事物都被摧毀,原野的黑與仇虎的仇誕生出了原始的衝動,這種衝動迫使仇虎走向深淵,同時,他又是善良的,他不斷在徘徊,他憎恨這片土地也憎恨自己,最終走向幻滅。

仇虎形象之所以具備強烈的悲劇美,就在於他內心構成的矛盾衝突。悲劇正是通過這種內心衝突的揭示,通過對有價值東西的毀滅,表達了對真善美的肯定。仇虎以自己的死贏得一線生機,悲壯而不悲觀。

如果說仇虎代表著人性慾望之下的毀滅,那麼金子就代表了新的生命。金子追求真愛,也嚮往自由,為了這兩樣可以犧牲一切。金子與曹禺另一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蘩漪又有不同,蘩漪身上也有敢愛敢恨的性格特點,但是面對封建家庭的倫理綱常,她更多的依然還是依附和妥協。

金子身上所展現的火辣更加具有一種野性的美。對於傳統舊俗的不屑和無所顧忌是金子性格的核心。金子的性格潑辣陰鷙,曹禺筆下描述出的相貌就可以得知,女人眉頭藏著粗野,長得很妖冶,烏黑的頭髮,厚嘴唇,長長的眉毛,一對明亮亮的黑眼睛裡面蓄滿魅惑和強悍。緊接著與大星的一場對話更充斥著這種野性的性格。仇虎出場與金子的第一場對手戲中,仇虎不斷重複著「你是個規矩人。」這話其實帶著很濃重的反諷意味,金子卻置若罔聞,壓根不在意這種規矩。金子野性的美得到施展也是因為遇見了仇虎,二人在性格上旗鼓相當,都帶著濃烈刻骨的愛意,這種厚重的愛意頗有點兒世界末日的味道。反觀蘩漪,導致她悲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周萍的軟弱和無能。

仇虎與金子相處的時間也僅僅只有十天,但是兩個人之間迸發出的火花卻非常精彩,金子逼迫仇虎撿花那段,將金子豁出去的狠辣刻畫的非常精彩。仇虎故意激怒金子說:我要不起你,我不要你。金子驀然變了臉,連罵帶打,全然不顧門外常五緊迫的敲門聲。甚至金子不管不顧執意要讓仇虎撿起被他仍在地上的花,金子冒出的那句話:「狠?哼,狠的還在後頭啦!」不禁讓仇虎也對她刮目相看,在金子的迫使下,乖乖撿起地上的花。

扔金子、戴花、抓手這一系列的舉動將這個女人最為火熱的情感宣洩徹底。同時,金子也不流於世俗村野鄉婦的放浪形骸,這點從金子擺好念經的物件騙常五和看到婆婆藏起來的貼有自己的八字的人偶就能看出來。前者金子鎮定自若,一樣樣擺好的東西,面對常五自圓其說都顯示出金子的沉穩和智慧;後者在金子看到那個詛咒自己的人偶後,心裡不起半點兒漣漪很懼怕,這也足可以說明金子內心坦蕩。

金子是曹禺作品中,女性形象最為飽滿的一個,同時,這種具有野性美的女性形象也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同一部劇中,仇虎死了,大星死了,小黑死了,唯獨留下了金子向著光明奔跑。這也是悲劇作品中讓人感懷和深刻的一種魅力。

結語:

曹禺曾說:《原野》是講人與人之間極愛和極恨的感情,它是抒發一個青年作者情感的一首詩。與《雷雨》《日出》剛一問世就收熱捧不同的是,這部話劇發表之初,受到的是諸多的質疑和冷遇。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國門大開,新思潮的又一次湧動,人們才驚奇地發現了《原野》在藝術手法上的創新、超前和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接軌。象徵手法嫻熟運用使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而精彩的呈現,而不同於曹禺其他作品完全悲劇形式,《原野》在本是悲劇的故事中增添更加濃烈的內心衝突,從而是這部作品散發出更加野性的美麗。

相關焦點

  • 淺談蒙太奇手法在電影中的運用
    對於非專業的觀眾們來說,其實未必能看出某處使用了蒙太奇手法,但在身臨其境的觀影中,也不知不覺的受到了蒙太奇的影響。那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電影中常見的蒙太奇手法。剪輯蒙太奇也許有人會感到困惑,蒙太奇本就是剪輯的意思,那麼剪輯蒙太奇又是指什麼呢?其實,這是一種將原本連貫的動作,剪掉其中的某些幀,以達到特別的效果的手法。
  • 幾種常用的蒙太奇手法解析及在剪輯中如何運用?
    運用這種手法組接的鏡頭之間,存在相互襯託、比較的邏輯聯繫。這種蒙太奇不僅可以用在普通鏡頭的場景、人物表情之間,也可以用來組接長鏡頭。如《白毛女》裡的喜兒被蹂 的片斷:佛堂小院裡,月光花影異常靜穆。佛堂裡,神桌前,喜兒非常聖潔的形象,在往神燈添油。黃世仁解下腰帶,鬼祟地疾走著。
  • 悲劇並不是「悲劇」:藝術明珠古希臘悲劇到底想表達什麼?
    他極其喜愛擅長使用三聯劇創作,他的著名悲劇代表作《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都是三聯劇創作,現存的古希臘唯一三聯劇就是他的《俄瑞斯忒亞》。此外,埃斯庫羅斯的另一創新在於他運用音樂來刻畫人物心理,即通過音樂來加強戲劇性,豐富了詩歌與音樂的節奏。比如傳統史詩的格律多是六音步,而《俄瑞斯忒斯》則以五音步為主,用以表現俄瑞斯忒斯弒母后的惴惴不安的心情,更是擅長運用合唱來營造悲劇性氛圍。
  • 解讀經典電影《活著》的象徵手法
    電影《活著》在寫實的基礎上,應用了大量的象徵手法,從而十分真實地展現出當時的中國社會畫面,並含蓄地表達了對特定歷史背景下一些問題的觀點,具有十分明顯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一、圓滿自足的圓形象徵結構(一)圓形象徵結構  電影《活著》應用的象徵手法中,最突出的一種便是圓滿自足的圓形象徵結構。
  • 人物刻畫的極致——評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人物塑造手法
    影片中最大的特色即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並且採用了好萊塢風格的人物介紹方法。影片講述了阿甘具有傳奇色彩的生活經歷。他與珍妮是青梅竹馬,兩人從小關係非常好,但因外界因素不得不分離,而阿甘不甘心於失去珍妮,最終在他不斷努力下重要重新找到了珍妮。影片中人物描繪極具特色,藝術手法高超。 阿甘是電影的主角,是一個特殊的反智人物。電影以他的人聲旁白貫穿全片,使電影具有極強的真實性。
  • 淺析林兆華版《哈姆萊特》布景中的真實感和假定性運用
    這部悲劇作品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不斷的排練演出,從文藝復興時透視布景到十九世紀的自然主義寫實性布景,每個歷史時期布景具有不同的藝術形態呈現。本文所探討的是林兆華版《哈姆萊特》,此部話是林兆華導演運用獨特的「角色換位」對莎士比亞戲劇進行全新的解讀,以荒誕的手法去表現一個「人人皆是哈姆萊特」的主題。
  • 劃時代歌劇《原野》再度隆重上演引起廣泛讚譽
    ­  為紀念中國劃時代歌劇《原野》首映30周年,由北京萊茵陽光歌劇院主辦、德豐利達冠名的德豐利達之夜《原野》歌劇7月26日在北京天橋劇場隆重上演,擔任指揮的是青年指揮家周進博士,歌劇導演、著名旅歐男中音歌唱家劉克清和蕭邦音樂大學聲樂學院歌劇系博士、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王黎領銜主演,和演員彭交託、彭曦、雷皓程、蘇飛以及萊茵合唱團共同為觀眾傾情打造了一臺視角盛宴,深受觀眾廣泛讚譽
  • 這是青春澎湃的現代《原野》!
    為慶祝開幕大戲《原野》首演特別定製的「首日封」紀念郵票也於今日首發,共10枚郵票極具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燦爛的金色背景和盛開的向日葵象徵著新生的希望,也為在這個春天重新開門迎客的上海大戲院平添一絲喜氣《原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大師曹禺先生的經典名著,通過一個復仇的命運悲劇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對「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對神秘宇宙的哲學思考。
  • 《摔跤吧爸爸》:蒙太奇手法的經典運用
    蒙太奇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將電影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由許多畫面或圖樣並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一圖畫作品,從而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作為一部精彩感人的優秀影片,《摔跤吧爸爸》對於蒙太奇的運用十分靈活,敘事蒙太奇與表現蒙太奇兼有,手法多樣,有交叉蒙太奇、重複蒙太奇、對比蒙太奇以及象徵蒙太奇等,影片中的蒙太奇的轉場技術也比較精彩,比如相似性轉場、遮擋鏡頭轉場、時空的延伸......不同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共同塑造了影片獨一無二的魅力。
  •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解讀電影《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今天我就以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和主題呈現,來為你解讀蔣雯麗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的魅力。主觀鏡頭有利於傳遞人物的情緒,深入展現其內心世界,讓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我們天上見》中,有多處運用了重複蒙太奇的手法,在潤物無聲中傳達出小蘭的快速成長以及姥爺厚重的愛,同時體現出了樸實的鄉情。
  • 淺析「蒙太奇」手法在電影《暴裂無聲》中的運用及其現實意義
    一樁故事線簡單的案件,卻至始至終保持著懸疑和緊張的節奏感,並且電影中運用了大量的隱喻來展現事件的荒誕和對社會階層的批判。那麼電影是如何做到將簡單的故事構建得如此有節奏呢?導演忻鈺坤是鏡頭語言的高手,影片中大量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將一個個畫面不斷重組、拼接,不斷製造懸疑、緊張的氛圍,最終又在畫面的拼貼下還原了真相。
  • 淺析「蒙太奇」手法在電影《暴裂無聲》中的運用及其現實意義
    一樁故事線簡單的案件,卻至始至終保持著懸疑和緊張的節奏感,並且電影中運用了大量的隱喻來展現事件的荒誕和對社會階層的批判。那麼電影是如何做到將簡單的故事構建得如此有節奏呢?導演忻鈺坤是鏡頭語言的高手,影片中大量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將一個個畫面不斷重組、拼接,不斷製造懸疑、緊張的氛圍,最終又在畫面的拼貼下還原了真相。
  • 從《摩登時代》小人物的荒誕境遇,分析如何運用喜劇因素講述悲劇
    比如《摩登時代》這部卓別林的默片代表作,深刻揭示了大蕭條時代底層小人物的悲慘命運,而作為導演兼主演,卓別林也運用大量喜劇因素,將影片的悲劇內核演繹的獨具匠心。喜劇通過人物荒誕不羈的行為,讓觀眾對人物遭遇產生同情,繼而帶來片刻優越感以產生歡愉。喜劇的最高境界,一定是悲劇。卓別林的影片,無一不在講述悲劇,不同年齡段觀看會產生不一樣的人生理解,看懂他時,多已明白生活的沉重,包括我在內,所以我想從三個方面寫寫影片如何巧用喜劇因素,表達其悲劇內核。
  • 王姬回歸話劇舞臺:沒想到演《新原野》這麼累
    劇組供圖  王姬:沒想到演《新原野》這麼累  9月24日晚,隨著話劇《新原野》北京站的落幕,王姬也長舒了一口氣,打著點滴連演四天,嗓子幾乎失聲。劇中飾演王姬丈夫的閆楠說:「之前成都站演出還發高燒了,感覺她就是六團(劇中角色),像野草一樣野蠻生長,怎麼打都打不死。」
  • 電影海報的創意表達手法!
    優秀電影海報是對影片情節的高度濃縮,能精準地傳遞人物情感,有效表現影片主題,甚至和電影一樣能成為經典,被影迷長時間張貼收藏。要突破常規、表達富有創意的設計,電影海報設計應該通過形象傳達,提煉出表達影片的精神內核,這是電影海報設計獲得成功的關鍵。以下結合一些優秀的電影海報設計,談一談海報設計中運用的幾種具有創意的表達手法。
  • 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
    而這,要歸功於導演對鏡頭語言的運用,尤其是對「蒙太奇」的表達手法的運用,這種表現手法不僅使電影看起來連貫有序,並且在推進影片敘事、渲染影片情緒、詮釋影片主題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終讓這部電影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
  • 邊塞詩中融情於景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到唐代,一批詩人十分擅長描寫邊塞徵戰生活,後人稱他們為「邊塞詩人」,形成了「邊塞詩」,代表人物有:高適、岑參、王昌齡。這些詩人常用融情於景的的表現手法,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這種手法的運用使詩歌蘊藉悠遠、情豐意密。邊塞詩中所呈現的景物飽含詩人的情感,即詩中意象。詩人常常選取的邊塞意象有哪些呢?
  • 梅妝成做客星星創造營教你「小說敘事手法和影視敘事手法的結合運用」
    這些手法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的知識積累中都已經掌握並能夠運用,但是在進行小說創作時,還會出現敘事不清、主線崩壞等問題,我認為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過其中一個原因應該與敘事手法的選擇有關。 簡言之,當你明確要寫怎樣一個故事時,要選擇適合這個故事的敘事手法。
  • 從邏輯思維、表現手法、鏡頭的運用解讀電影《阿甘傳奇》的魅力
    02、表現手法:在我看來,本片源於生活,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鳴;本片又通過遞進式的表現手法,讓觀影者清楚地看到了人物成長的歷程,不知不覺中自己也跟著一同成長:《阿甘正傳》在選題上,講的是一個智商只有75的孩子自強不息的故事,這個故事隨便在網上一搜,就有一大堆,所以本片的選題似乎也沒有什麼獨到之處,卻那麼感人至深,原因在於導演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