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崑崙山下,陽光照耀著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上的綠洲。下午6點半,布海迪且罕正在肉雞養殖場上班,聽說從墨玉縣北京中學畢業的女兒,被大學錄取了。
難熬的日子正在成為過去。今年以來,她送別臥病在床的丈夫,嘗試了兩份工作,新工作離家更近、收入更多,女兒和大兒子分別考上了師範和高職。
墨玉縣有65萬餘人,學齡人口佔比較高,整體受教育程度偏低,用掛職墨玉縣委副書記的北京朝陽幹部高森的話說,「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在墨玉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育這個「關鍵」之外,新疆墨玉脫貧的背後,還有不少重要「細節」。2016年以來,來自北京朝陽區的數千萬資金、數十個項目、百餘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齊聚墨玉縣,幫扶當地精準脫貧。
如今,堅固的磚混房屋取代了昔日的耙子房;扶貧資金建起了養殖場、產業園,吸納了就業人口;北京大夫掛任當地,貧困戶看病得到了實惠。今年,朝陽區有8個街鄉結對幫扶墨玉縣16個鄉鎮,墨玉貧困鄉鎮全部有了脫貧「外援」。
2019年12月正式開學的
墨玉縣北京朝陽中學。朝陽區供圖
漏風的「耙子房」消失了
這裡是中國西北邊陲,世界第二高山脈喀喇崑崙山北麓,冰川融水沿喀拉喀什河(意為:墨玉河)向東北蜿蜒,流入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河西岸的大片沙漠和南端一小塊綠洲,就是墨玉縣。
墨玉縣降雨極少,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天數,空氣中瀰漫著來自沙漠的浮塵。陽光照射大地,樹葉覆蓋塵土。
48歲的布海迪且罕,住在墨玉縣扎瓦鎮託蓋託格拉克村。
她身材瘦小,面容瘦削。七旬的丈夫臥病在床,她照顧了很長時間。今年2月,丈夫病逝,她開始獨自拉扯3個孩子:19歲的長女,17歲的長子和15歲的次子。
對布海迪且罕來說,生活雖仍艱難,但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2017-2019年掛職墨玉縣發改委副主任的馬小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父母在北疆的鐵路、機場工地上生活了十多年,對新疆的苦深有體會。然而,三年半之前初到墨玉時,他還是對這裡的貧困狀況感到驚訝。
馬小勇記得,當時部分貧困戶仍住著用胡楊枝編起來做骨架、用泥土糊起來的耙子房,外邊颳大風,裡邊刮小風,一下雨就漏了。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第九批朝陽援疆幹部領隊倪遙遠認為,墨玉縣的生產形態決定了,這裡的人要想過得好一點要付出更多艱辛。2017-2019年,倪遙遠掛任和田地區發改委副主任。據他分析,墨玉縣耕地少,人口多,與內地交通不便,工業基礎薄弱,要脫貧要發展,必須做強產業。
2016年,北京朝陽區與墨玉縣建立對口幫扶關係。截至目前,朝陽區主要領導及相關部門、街鄉赴墨玉縣對接百餘次,共計投入幫扶資金5484萬元,建設幫扶項目32個,有力促進了當地脫貧攻堅。
扎瓦鎮有7萬餘人,是墨玉縣乃至和田地區人口最多的鎮。如今在扎瓦鎮政府東北方向不遠處,一座小微產業孵化園的廠房已經建成,正在進行護欄吊裝、園區路面鋪設等收尾工作。
高森介紹,最新的一棟標準廠房,是朝陽區投入1000萬元建設的,可容納200人就業。朝陽區用這筆資金和駐當地的幹部,撬動了國家和北京市支援資金近1億元。這裡有5棟標準化廠房、商場、巴扎等,很快將交付企業、貧困戶經營,預計將帶動1000多人就業。
山川雖異,草木同春。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扶貧的推進,墨玉縣的耙子房也早已不見蹤影,被堅固、寬敞的富民安居房取代。
布海迪且罕的家,是堅固的磚混房屋,家裡有電視、冰箱、洗衣機。她的兒子麥麥提亞森告訴記者,洗衣機是5年前買的,冰箱是1年前買的,電視是村委會給的。麥麥提亞森和姐姐都用上了手機。
4月份,村裡給布海迪且罕介紹了一份在鄰村木材廠的工作,月收入1600元。7月底,她所在的託蓋託格拉克村肉雞養殖場開張了,她「跳槽」到這裡,負責上料、打掃衛生、加溼等工作。新工作離家更近了,月收入也提高到2000元以上。
肉雞養殖是利用朝陽區援助的70萬元幫扶資金立項,撬動縣裡310萬元扶貧產業發展資金建設起來的。託蓋託格拉克村駐村幹部李配新介紹,養殖場7月份建成,雞舍面積1100平方米,有自動上料設備,首批引入3萬隻雞苗。目前,養殖場有3名工作人員,包括兩名工作人員和一名技術員,布海迪且罕就是工作人員之一。
布海迪且罕告訴記者,她9月1日領到了第一個月的工資,2300元,比之前漲了四成多,用來還了古爾邦節買羊欠的錢。10月初的工資,將用來還買柜子的錢。之後就不欠債了。
按年人均收入4000元的標準,布海迪且罕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9月20日,
墨玉縣扎瓦鎮託蓋託格拉克村,布海迪且罕在肉雞養殖場工作。攝影/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黑雞與兔子
墨玉縣阿克薩拉依鄉胡木丹村,11號養雞棚不復往日熱鬧,裡邊的黑雞隻剩下二三十隻。一周前,麥提圖爾迪賣出了50隻尼黑雞,收入2000多元。
這個胡木丹村金雞養殖園,建在核桃園中,漫步其間,有核桃樹蔭遮擋,沒有養雞場慣有的雞糞臭味。
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信訪局的駐村第一書記李玉剛介紹,這是由朝陽區提供50萬幫扶資金啟動的金雞養殖園項目,由村金雞養殖合作社統一採購雞苗、統一防疫、統一養殖、統一銷售。
整個養殖園佔地250畝,共103個養雞棚,每一個棚都標有編號、貧困戶戶主姓名和手機號。
麥提圖爾迪年過六旬,每天一早一晚,他或老伴會過來餵雞。李玉剛說,這種黑雞叫尼雅黑雞。購入一隻雞苗20元,養5個月後可以賣65元。養到5個月時,一隻雞可以下20個蛋,1個蛋可以賣1.5元到2元。按每戶一個大棚養100隻、一年養兩茬計算,賣黑雞可收入至少8000元,賣黑雞蛋可收入至少3000元。其中8000元作為貧困戶的年收入,3000元作為飼料費用和下一批購買雞苗的資金,讓養殖園滾動發展。園區原有一種金雞,價格和收益更高,由於疫情影響極少養殖。
掛任墨玉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的朝陽幹部王佳鑫介紹,103個大棚中,有兩個是這批朝陽掛職幹部自發捐贈1萬元購置的,大家都非常認可核桃樹下養雞這個項目,希望能幫助胡木丹村的貧困戶增收。
「我們全村有138個貧困戶,628個貧困人,100個大棚養殖黑雞兩茬下來就是160萬收入,全村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李玉剛說,金雞養殖園有效地發揮了老有所為的作用,強化了村委會的管理水平,「以前很多老鄉蹲牆根混一天,餓了啃個饢,現在大家雞擺在一起,見面就會交流、攀比。對於照料黑雞不上心的人,我們開會也會批評」。
朝陽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類似金雞養殖合作社這樣的區級扶貧項目,今年朝陽區推動建設了26個,根據各村特點,養殖兔子、黑雞、毛驢、珍珠雞,蓋起蔬菜大棚,發展溼地旅遊等,從改善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助力村民就業等多領域,幫助墨玉縣擺脫貧困面貌。
高森說,經過多年持續不懈扶貧,剩下的「難啃的硬骨頭」多是需要特殊照顧的群體。針對他們的情況,援疆項目著重根據各村特點和需求,進行精準幫扶。
截至2019年底,墨玉縣仍有83個貧困村未脫貧出列,剩餘貧困人口3.65萬人,約佔新疆全區剩餘貧困人口的1/4。
在墨玉縣普恰克其鎮阿亞克加依村,由朝陽區平房鄉投資50萬元援建的兔子養殖場,今年3月份已經投產,目前有近2000隻種兔。
養殖場解決了20名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每人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他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沒法到城市裡去打工,以女性為主。
村民麥熱姆罕以前在鄰村的兔子養殖場打工,經過兩年的時間,如今她已經熟練掌握了養兔技術,成為村野兔養殖場的技術員。上個月,她的工資是2200元。
阿亞克加依村第一書記張宏斌介紹,兔子繁殖快,半年能下4窩崽,一窩按6個算,2000隻種兔半年可繁殖4.8萬隻,存活約4.5萬隻。小兔子經過50天左右,長到兩三公斤即可出籠,一公斤8元,由加工企業統一收購、宰殺、銷售。這個兔子養殖場,由全村150戶貧困戶入股,每年可以為每戶帶來大概1600元收入。
「原來我是個農民,現在村裡養兔,我也成了產業工人了。」麥熱姆罕說。
墨玉縣普恰克其鎮阿亞克加依村,在養殖場擔任技術員的麥熱姆罕查看兔子的身體情況。攝影/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做一個心臟支架只需掏百餘元
今年上半年,麥提圖爾迪患上了嚴重的氣管炎。
對於老幼病殘來說,「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一大威脅。不過,墨玉縣的貧困人口似乎不必擔心看病貴的問題。麥提圖爾迪住院10天治好了氣管炎,最終只花了30多元錢。
在墨玉縣,貧困戶有著非常好的醫療保障。
掛任墨玉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的周立輝說,在北京,醫院做一個國產心臟支架手術至少需要花費2萬多元,在墨玉縣貧困戶自己只需要掏100元。
在醫療水平提升方面,12名朝陽工作隊的醫生正在墨玉縣開展工作。
心梗是一種致命疾病,心肌酶檢查是鑑別胸痛是否心梗的重要指標。周立輝發現,在墨玉縣人民醫院,門診的部分大夫認識不足,不會讓患者去做這項檢查,而這有可能造成心梗漏診。在以往的臨床實踐中,曾有老人反映過去一周食慾不佳,經心肌酶檢查確認,其已經發生心梗。為防心梗致死的悲劇發生,他向院領導提出改進建議,近期該醫院即將在門診推廣心肌酶檢查。
目前,墨玉縣人民醫院對於懷疑心肌缺血的患者,一般採取冠脈造影檢查。周立輝說,冠脈造影是一項有創的檢查,而且對技術要求也比較高,無創的運動平板檢查更適合。就此,周立輝也向院方提出了改進建議。
搶救不及時是猝死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心肺復甦急救技術和AED等設備正在很多地方普及。周立輝打算,在墨玉縣當地委辦局推廣心肺復甦技巧,目前已對縣水利局培訓完畢。
下村走訪時,周立輝還發現,村醫的患者檔案對高血壓等疾病的幹預非常重要。有的村醫患者檔案非常詳細,「就診者來了好幾個人他都認識,我們去測他的血壓就基本都在正常範圍內。」而在另一個村,村醫的患者檔案做得比較差,村民血壓有的高達190。基於此,周立輝建議當地強化對村醫的患者檔案的管理,為保障居民身體健康。
為了提高墨玉縣的急救能力,今年朝陽區向當地捐贈了7輛急救車,其中4輛配置在墨玉縣人民醫院。來自墨玉縣人民醫院的統計顯示,這4輛急救車已出勤6600多次,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布海迪且罕的女兒(左一)出示她考取的新疆高等教育專科學校的招生信息。攝影/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做好教育 不怕返貧
得知女兒從網上查到新疆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錄取信息時,是下午6點半,布海迪且罕正在肉雞養殖場上班。
駐村幹部李配新說,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今年新疆本地大學錄取時間普遍比較晚。
布海迪且罕的大女兒畢業於墨玉縣北京中學,這是一所北京市援建的「交鑰匙」工程學校,2015年開始招生。
2018年8月至今年7月,東北師大附中朝陽學校副校長張鈞援疆,掛任墨玉縣北京中學副校長。他評價,墨玉縣北京中學硬體設施齊備,空間框架、樓宇和實驗設備都很好,2018年時教師平均22.8歲,師資隊伍過於年輕,基礎執教能力參差不齊,水平較低,同時學校規模比較大,有三四千名學生。
為提高教師執教水平,張鈞組織實施「種子工程」,師徒結對,引領骨幹教師發展,兩年下來學校30%左右的教師已經比較成熟了,「到內地謀職也是夠用的」。此外,張鈞還規範了教育教學管理流程,設置了教研室、備課組。經過兩年時間,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教師水平均得以大幅提高。
就讀於墨玉縣北京中學高三8班的阿卜杜瓦日斯,評價張鈞「上課非常有趣,他非常懂我們這些學生,用他自己獨特的方式上課。張老師上課沒有人掉線,我們都很喜歡他」。他說,未來很希望考上北京、上海的大學。
去年12月,墨玉縣北京朝陽中學正式揭牌,學校佔地面積110畝,當時有初中七、八、九三個年級,專職教師228人,學生3812名。北京市東方德才學校與該校建立結對關係,通過選派幹部教師支教、專家管理診斷、網絡教研培訓、接待跟崗學習、加強師生交流等方式,全方位支援墨玉縣北京朝陽中學發展。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高森介紹,2016年以來,朝陽區向墨玉派出89名教師,擔任教學管理、班主任、學科教學任務,助力墨玉縣中小學教育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學校文化建設內涵發展,課堂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2018年到2019年,墨玉北京中學的本科升學率逐年攀升,本科上線率由30%左右提升到48.6%,專科及以上上線率由75%提升到97.7%,985/211高校錄取人數由個位數提升到兩位數。
今年,朝陽區還組織8個街鄉結對幫扶墨玉縣16個鄉鎮,實現墨玉貧困鄉鎮結對全覆蓋。15所學校、1家醫院與墨玉縣15所學校、1家醫療機構結成幫扶協作關係,不斷提升當地公共服務水平。安排7家企業與墨玉縣7個貧困村建立幫扶結對關係,進一步促進了社會力量的參與。
今年貧困戶摘帽後,會不會擔心墨玉縣將來返貧?高森說:「墨玉縣有65萬餘人,人口多,底子薄,學齡人口佔比較高,整體受教育程度偏低,教育在扶貧中的長遠作用尤其突出。」
11歲的阿卜杜瓦日斯是墨玉縣奎雅鎮中心小學5年級學生。去年,他參加了朝陽區孫河鄉組織的夏令營活動,與鎮裡30名師生一道來京看升旗、爬長城、參觀地道戰遺址。
其間,他玩了以前沒有玩過的好多遊戲,比如坐旋轉木馬,在遊戲城開車;吃了沒有吃過的海鮮和各種飯菜;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金魚,還看了海豚表演,很激動。
他說,他想努力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去看看更多的城市。
扶貧日誌
在北京,我只是個臨床大夫,去了墨玉縣要身兼數職,有很多工作需要對接、協調。有些工作內容以前沒接觸過,對我是考驗和鍛鍊,生怕出了一點事,丟朝陽的人,丟北京的人。
——掛任墨玉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周立輝
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編輯 張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