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慄子偶爾看到李湘、王嶽倫夫婦參加了一個真人秀綜藝,在節目中李湘曝光了自己的身體狀況。
她身高164公分,體重卻有136斤,體脂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0.1%,在成年女性中,這顯然是超重的。
她現在這樣,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分不開,在短短時間內,不僅剛到家的大晚上大口吃肉、吃蛋糕,第二天中午一覺醒來,直接吃掉四塊肥瘦相間的上好牛排,再到晚上,加餐的宵夜又是豬肘子。
再加上運動量少,吃飽飯後就坐著不動,癱在沙發上沒一會兒就犯困,又晚睡晚起,久而久之就胖了起來。
說實話,胖瘦不是什麼大問題,關鍵是要身體健康,在接下來他們進行的體檢中兩人就發現,身體因為肥胖已經開始亮起了紅燈!
其中李湘的一項指標顯示,她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是高於常人的7.17倍,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而同樣體重超標、體脂率過高的王嶽倫,檢測報告顯示存在睡眠中呼吸停止的健康隱患。
真是不體檢不知道,一體檢嚇一跳,當聽到自己在睡眠時呼吸可能會驟停,王嶽倫本人也被嚇到了,看完體檢報告後,兩人也都知道了健康的重要性,要從飲食方面開始改變。
看到這裡我就想起現在很多成年人都是不敢去體檢的,秉承著「不去體檢就不知道自己得病」的精神勝利法,能不去就不去。
最近就有很多單位組織員工去體檢,有個朋友今天也去了,哀嚎著「知道要去體檢,昨晚害怕的睡不著」,當然嘴上說著害怕,還是乖乖檢查了,而且還自費檢查了各種癌症科。
不敢去體檢、害怕看體檢報告,可以說是壓垮這屆成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無論怎麼說,定期進行體檢,都是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的最好途徑,及時查出早期病變,就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段的人,體檢的重點也不一樣。
20來歲的年輕人,雖然身體處於最佳狀態,但也要注意傳染病的篩查,比如肝功五項和血常規;還有胸部X光的檢查,因為肺結核在年輕人中也很常見。
30歲以上就要關注血糖了,重點體檢項目:餐後血糖、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檢查。
40歲要查心臟,心腦血管病呈現年輕化趨勢,重點體檢項目:心電圖、血脂、血壓、心臟檢查、心血管檢查;關注心血管健康,每年定期檢查,記好血脂、血壓等指標。
50歲查骨骼和腸道,重點體檢項目:骨密度檢查、大便常規、腸鏡、胃鏡;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一般都或多或少出現骨質疏鬆,普通人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大便常規檢查,每兩到三年做一次腸鏡和胃鏡檢查。
60歲以上就要進行全面檢查了,重點體檢項目:除了以上的之外,還要檢查聽力、查眼底,60歲是老年生活的開始,應該進行全面體檢,而不再是有所側重的檢查。
建議心腦血管、糖尿病、惡性腫瘤、腎損害、甲狀腺慢性疾病等大病都要檢查,老年人還應該注意聽力和眼底病變的預防。
查眼底,可以早點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原發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還可以反映腦動脈是否硬化。
其實體檢沒那麼可怕,很多年輕人在怕體檢又怕死的矛盾糾結下,花在保養、健身、安眠等方面的錢是越來越多了。
還有很多人對買保險情有獨鍾,每年保險支出一萬元以上的人中, 80後佔了23%,90後佔了19%,位居第二名,把重視健康養生的老一輩父母都擠到了隊尾。
這時候就有人來問慄子了,到底是先體檢再買保險,還是買了保險再體檢?
其實很多人在這件事上糾結的原因就在於:一旦選錯順序,買了保險出事情後,可能會影響後續的理賠。
如果是在買保險之前,對於體檢還是要慎重的,身體沒有什麼異常的話,是不建議特地跑醫院進行全身檢查的。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體檢檢查出來有任何問題,都會有相應的記錄,對投保會有一定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投保前要進行健康告知,保險公司會詢問我們身體健康狀況,如實告知非常重要,《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
訂立保險合同時,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也就是說投保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根據自己當前的健康狀況如實告知就可以了,而在沒體檢前,所知道的身體健康狀況便是如實告知的部分;體檢之後,體檢內容我們要如實告知。
沒去體檢,自己不清楚身體是否有問題,也就不存在故意隱瞞病情的情況,身體沒問題當然很好;而如果去做了體檢,發現問題,反而可能留下隱患,還有可能造成我們購買的保險加費、除外甚至拒保了。
至於買完保險後要不要去體檢,也是要看時間的,因為買完保險後,會有一個等待期,在等待期出險(意外導致的除外)是不理賠的,可以等待期過後再去體檢。
總的來說,買保險前及買保險後等待期內,建議不要去體檢,當然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真的生病還是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