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國滅投奔怒海,他伊戰曾衝鋒陷陣,後成美國首名越南裔將軍

2021-01-10 閒來讀點史

梁春越,美國首名越南裔將軍。1965年,他出生於南越共和國邊和省,父親是名南越低級軍官。1955年,在美國支持下首相吳廷琰發動政變,廢黜了越南國保大皇帝,建立了越南共和國(南越)。1961年,美國為幫助南越對抗胡志明的北越,發動了"特種戰爭",從而挑起了越南戰爭。梁春越8歲那年,也就是1973年,陷入越戰泥潭的美軍狼狽撤兵,兩年後北越滅掉了南越,完成了國家統一。

越南戰爭結束前後,為了逃離動蕩嚴酷的環境,南越人出現了大逃亡,與美國或者南越政府有密切關係的人,紛紛搭上飛機或美軍船隻逃向美國,而諸如漁民、普通士兵還有小城鎮商人,也登上擁擠而不安全的小漁船逃離越南,被人們稱為「投奔怒海」。據統計,美國多年來共接受50萬多名越南難民。為了讓這些難民很快融入美國社會中,美國政府將他們分散安置於全美各地。

梁春越屬於第一代越南裔美國移民。1975年北越攻佔西貢後,10歲的他隨父母逃離越南,在茫茫大海中顛簸多日,歷經兇險,最終到達了美國,被安排在加州大洛杉磯地區居住。越南難民剛到美國時,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美國人因飽受越戰折磨,對他們存在無盡反感和歧視。在這種情況下,越南難民們的工作很難找,一些人養家餬口都難,自然難以融入美國當地社區了。

於是,越南難民們自發地與親戚相聚,這些原本刻意被分散的難民們開始聚集一起,逐漸建立了一些越南人社區。梁春越所生活的大洛杉磯有個橙縣,西瀕太平洋,位處洛杉磯縣東南方,逐漸成為越南難民重要聚集地。他們以西敏寺市及園林市為中心,形成了越南本土以外最大的越南裔族群聚居區,人口後來估計有20萬以上,被稱為「小西貢」。

小西貢有兩千多家越南人開的商店,衣食住行樣樣都有,形成了完整的生活商業圈。高度密集的生活社區也讓越南人有了很好支撐,他們能夠獲得較好的英語學習機會和就業培訓,並且找到了工作。生活在這裡的越南族人,一直對滅亡多年的南越政權念念不忘,有時甚至可以看到越南共和國的國旗在飄揚。梁春越中學畢業後,他考入了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後加入了美軍陸軍。

因軍事素質較硬,梁春越在軍中不斷升職。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他被派往伊拉克戰場衝鋒陷陣,因軍功突出升任為中校。後來,他又被派往阿富汗,負責剿滅塔利班殘餘勢力,2009年晉升為上校。五年後,梁春越晉升為準將,成為美國首位越南裔將軍,出任美軍第一騎兵師副師長。該師組建於1921年,越戰時以兇悍著稱,曾殺死過很多北越士兵。

相關焦點

  • 「投奔怒海」40年:美聯航也拖不走的越南裔「美國夢」
    他擁有自己的診所,同歲的妻子特蕾莎(Teresa)也是醫生。他的5個孩子,其中2個孩子在德克薩斯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當醫生,2個孩子剛從醫學院畢業不久。陶大維一家的成功故事,讓人們好奇當年越南局勢動蕩時期,不得不投身怒海,以難民身份進入美國的越南人(包括華人),如今生活得如何?
  • 劉德華的處女作《投奔怒海》
    《投奔怒海》是1982年10月22日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馬斯晨 、繆騫人等主演的中國香港劇情片,主要講述了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日本記者芥川在峴港現場採訪當時實況
  • 越南統一後華人遭殃 被迫投奔怒海 淪為船民
    這其中包括中越邊界的難民收容和香港的越南船民問題。從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越南驅逐了中越邊境含華人在內的少民,要求華人離開越南,在越南國內剝奪華人工作權、強迫華人籤署「自願離境書」、取消華人的越南戶口與口糧。在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後,還進一步以「前往新經濟區勞動」的威脅使華人出境,越南北部許多華人被迫進入中國,成為現在中國境內的越南難民。
  • 1975年越南統一戰爭百姓戰亂中一路南逃,最後紛紛乘船投奔怒海
    圖為南越民眾在1970年4月一路往南逃亡亡國景象老百姓是最痛苦的,而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一場亡國景象在世界各地通過電視直播出去,這就是越南共和國(南越)的亡國。1975年1月北越撕毀了《巴黎協定》,北越數十萬大軍一舉南下,進行武力統一越南的戰爭,當時由於已經進入現代社會,電視映像拍攝下當時亡國時的南越百姓。1975年1月北越破壞巴黎協定重新對南越展開攻擊,而當時南越總統阮文紹指揮失當,導致南越在中央高原控制達樂、昆嵩、百裡居三省和廣治省多地都被百越佔有。
  • 許鞍華與《投奔怒海》金庸改名 夏夢首當製片人 劉德華銀幕處女作
    《投奔怒海》是一個以越南為題材的電影。這是一部十分沉重的有關政治的影片,片中人物的遭遇和命運,越南政府對人民的壓迫,生命的脆弱,這些都是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時代的人所無法想像無法接觸到的。》(1982)劇照,林子祥他果真一直為琴娘、祖明和越南無數生活在苦痛中的人們奔波著,直到最後目送琴娘姐弟孤帆遠去,自己魂葬異鄉。
  • 一言難盡:1982年,周潤發推薦劉德華演《投奔怒海》,多年來他一直心存感激
    《投奔怒海》是一部極其殘酷的社會寫實片,片中對戰後越南社會的日常圖景進行了觸目驚心的刻畫,尤其是對底層人生活的描寫,活脫脫是亞洲版的《悲慘世界》。影片以日本記者芥川的視角切入這個故事:三年前戰爭剛剛結束時,芥川用照相機拍下百廢待興的越南社會,其中一個跛腳男孩獨自前行的畫面,深深印在芥川的腦海中。
  • 《投奔怒海》:劉德華劇中慘死,現實中好運不斷
    香港電影《投奔怒海》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馬斯晨 、繆騫人等主演。影片主要講述日本記者芥川在越南統一後的峴港現場採訪,途中認識了琴娘一家,並了解時下越南人民真實的遭遇。《投奔怒海》拍攝時期正處於我國對越自衛反擊戰,電影劇組也得以在海南島拍攝外景,並得到相關部門莫大的協助。劉德華在劇中扮演南越人祖明,祖明曾當過美軍的翻譯,他代表與美軍關係親密的南越人——他自然地成了北越重點的打擊對象。
  • 《投奔怒海》:過錯和真相
  • 一周推薦 | 許鞍華《投奔怒海》:那驚豔的時代造化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電影是許鞍華導演的《投奔怒海》(1982)。許鞍華,香港導演。代表作品:《瘋劫》、《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桃姐》、《黃金時代》。日本攝影記者芥川(林子祥飾演)三年後重返剛剛解放的越南採訪,遍地的生機令他心生歡喜,但當他無意間走進城市的另一隅結識當地女孩琴娘(馬斯晨飾演)後,方知之前所見不過是越共政府特意為他這樣的外國記者安排的粉飾太平的假像。在琴娘並非刻意的「導遊」下,越南平民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悲慘生活逐漸被芥川盡收眼底。
  • 梵蒂岡舉行新樞機任命儀式,教宗任命首名非裔美國人
    13名新樞機中包括黑人格雷戈裡(Wilton Gregory),他是首名被任命為樞機的非裔美國人。任命儀式在梵蒂岡舉行,但與過去上千人規模不同,受疫情影響每名樞機只能邀請10名賓客出席。而除了教宗外,其他人在儀式期間均戴上口罩,只有在接受任命一刻才脫下。
  • 劉德華入行的第一部電影《投奔怒海》,林子祥主演,周潤發推薦,兩岸遭禁
    劉德華擔任重要角色的第一部電影是1982年的《投奔怒海》,因為電影對越南共產主義的深刻批判,這部電影始終不能在大陸上映。周潤發推薦,劉德華接拍《投奔怒海》劉德華1981年考入第10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1982年開始參演電影。
  • 《投奔怒海》:人性可以不偉大,但一定崇高
    《投奔怒海》,講述了日本記者芥川(林子祥)由於三年前拍攝越南的革命受到越南政府邀請,再次來到剛完成統一的越南拍攝越南的建設情況。在「新經濟區」,芥川見到了被安排好的孩子們的「幸福場景」,與此形成反差的是芥川在沒有人陪同,獨自拍攝的情況下遇到的14歲女孩琴娘一家的生活,才見識到真實的越南平民在嚴酷的政治環境下的悲慘狀況。
  • 【推薦】電影:投奔怒海
    故事的背景是解放後的越南峴港,林子祥扮演一位日本記者芥川,前來拍攝一些越南建國後的發展情況照片。在這裡,芥川先是受到了政府方面的禮貌款待,看到了很多欣欣向榮的場面。那真是,太陽當空照,花兒朵朵笑,小鳥對我叫……,載歌載舞,一片祥和。可是很快芥川就發現他看到的只是一些面子工程,更多的真實生活在他偶遇阮琴娘(馬斯晨飾演)一家人之後呈現出來。
  • 《投奔怒海》:講述真相與假象摻雜釀成的悲劇
    《投奔怒海》無疑是香港電影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部電影,片名「投奔怒海」是金庸起的。電影的投資者為青鳥電影,是由香港著名電影明星夏夢所創辦。說一點無關的八卦:金庸曾經追求過夏夢,但沒追上。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日本記者在越南解放後的第三年重返此地拍攝,剛開始他看到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僅僅在結實了一位當地女孩之後,他便看到了當時此地人們生活的真實場景,而之前不過是越南政府專門為記者們準備的假象。影片展現了越南難民無法掌握自身命運,而只能將自己的未來交與未知去掌控的局面,宿命論意味十足。
  • 回顧劉德華經典電影之《投奔怒海》,首部銀幕處女作
    同年,他就出演了處女作《彩雲曲》,可是並沒有引起足夠的反響。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劉德華都無戲可拍,可是在1982年,他突然被邀請參演電影《投奔怒海》。華仔無意中得知這部電影原定的主角是周潤發,但是被後者拒絕,並推薦了他。
  • 《投奔怒海》,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銀幕中的自由
    電影《投奔怒海》的最後一幕,林子祥飾演的攝影記者芥川汐見試圖轉移越南公安的注意力,為阮琴娘和弟弟文郎爭取更多乘船離開的時間,另選一條路拔足狂奔,隨身帶著的柴油桶被子彈擊中,燒成一團火球。一個完全可以拍拍衣袖瀟灑離去的局外人,為了局內人的自由而付出生命代價,即便這個結局成為了電影最明顯的劇情漏洞——柴油的燃點低,不會因為中彈而燃燒——依舊為《投奔怒海》劃上了沉重的句號。
  • 越南華人那段不堪回首的黑暗歷史
    1投奔怒海1982年,由許鞍華導演,劉德華
  • 視聽丨殺戮旗兵:香港電影中艱難求生的在港越南戰爭難民
    而戰爭之後,美國對越南進行了嚴酷的經濟封鎖,新政權統一之初展開的政治清洗更是讓社會動蕩一再加深,1979年中越邊境之戰又導致了越南國內大規模的排華事件,種種原因在中南半島交織,製造了更多的難民。整個80年代,數十萬計的越南難民成為國際社會的核心議題。許鞍華《投奔怒海》(1982)、徐克《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1989)都對這段歷史有所記錄。
  • 你不知曉的10大越南裔明星
    以下的10個明星,你肯定想不到他們是越南裔的:1. 呂良偉(L Lng V)作為亞洲和世界著名的明星,呂良偉已經上演了大約60部著名的電影,如上海灘、包青天、雪山飛狐等。 在成為明星之前,這位越南出生的藝術家(父母是今廣西東興人)只是跟隨他的家人從越南移民到香港的眾多「難民」之一。後來他在周潤華主演的《上海灘》中因飾演「丁力」一角出名。
  • 放影社#第三季第9期# 不正經推送正經片——《投奔怒海》
    賣安利推電影不介紹背景的基本等同耍流氓,為了保護我僅存的為數不多的正直氣息,也為了謝謝聽我閒扯的你們,我決定按語文閱讀最慣用的伎倆來帶你們走進一下這部《投奔怒海》。作為一名女導演她曾先後三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是香港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三個導演之一。正是這部《投奔怒海》,幫她摘得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投奔怒海》是許鞍華「越南難民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前兩部是《獅子山下》之《來客》/《胡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