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那些微小足以改變命運

2020-12-23 騰訊網

這是個有「紅綠燈」的學校。

紅綠燈裝在每間教室和宿舍的牆角,聽不見鈴聲的孩子依靠它知曉上下課的信號。學校有一條近百米的盲道,看不見路的孩子踩著淡黃色的盲磚,能找到回宿舍樓的路。

一位視障學生走在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的盲道上。李強/攝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坐落在福建省三明市麒麟山上,241位特殊的孩子正在此接受15年的免費教育。他們大多從三明市的12個縣區來,在視覺、聽覺、智力上存在障礙,還有一些是自閉症兒童。

學校以前叫三明市聾啞兒童學校。現任校長李勤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1989年他還在泉州師範學院念特殊教育專業時,就被告知三明市在籌建「聾啞學校」,希望他畢業後能夠回去工作。

李勤多次向來訪者講過,學校是如何在一片荒坡上建立起來的。

1991年8月,他剛從泉州畢業,和3位同學一起被分配到此,當他們沿著麒麟山的羊腸小道往山上走時,看到的是一間破舊的瓦房和偶有牛羊吃草的空地。

1991年11月,第一棟教學樓蓋起。那年冬天,三明下了一場大雪,天氣很冷。首任校長黃金蓮帶著教師四處招生,從1991年年底,到1992年年初,他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跑了三明市轄的12個縣區,但只招來28人。

「大部分家庭的態度是,『哎呀,孩子還不如在家裡面幫忙幹點活,有碗飯吃就行。』」李勤告訴記者,在傳統的認知裡,那個年代「殘疾還不是殘疾,是殘廢」。他記得,剛辦學時,有家長帶著孩子從學校門口經過,說「你不聽話,我給你送到聾啞學校去」。

一位教師正在給聽障班的學生上課。

很多時候,他們要在閩西山區乘坐各種交通工具,找到聾啞兒童的父母反覆做工作。有一次,他們輾轉汽車、拖拉機,最後步行到永安縣的一個村子,在那裡找到一位12歲的聾啞少年。在田野裡見到孩子父母時,兩位農民既驚訝又感動,竟有老師到地頭上動員孩子去上學。但當得知要交錢時,有些沮喪。

「不一定一下子就交掉,你能交多少交多少。」李勤說,那時候很多孩子靠賒帳上學,「先交十塊,過兩個月有錢了,再交二十。」

1992年5月6日,第一批28名聽障學生入學,小的8歲,大的14歲。那時,算上校長黃金蓮,學校裡只有6位職工,特教老師只有4位。由於師資力量缺乏,老師身兼數課,一位做財務出納的工作人員在學校裡教起了舞蹈。

如今學校員工已增至66人。自建校以來,從「特校」畢業的414名學生裡,25人考上了大中專院校,279人進入企事業單位,110人自主創業。

視障者、特校2001屆畢業生江華,已是三明市華一精誠中醫門診部員工們口中的「江院長」。但1992年的春天,當第一批的28個孩子有機會到學校念書時,12歲的江華因為青光眼,失去雙眼的視力,也失去繼續在村小念書的機會。

「小學四年級以後就慢慢輟學了。」江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那個年代)你看不見了,就沒路走了。」

如今39歲的江華記得,父親最後一次帶他去醫院看眼睛是1995年。他們從將樂縣老家的村子出發到福州市,再乘輪船到上海。在上海市的一家醫院裡住了兩個多月,也未能治好眼疾。「所有的錢都花光了。」江華說,是隔壁病床一位香港的阿姨給了父親50元當作路費。

他的眼睛依靠殘餘的光感尚能捕捉到微弱的太陽光,世界一片模糊。在村子裡那間破舊的老瓦房裡,江華時常一個人扒著窗戶流淚。

「不知道將來能做什麼,能靠什麼活下去。」多年以後,江華仍能憶起那種「非常絕望的狀態」,他甚至產生過不想活的念頭。他摸索著做家務,去地裡幫父親收稻子和菸葉,時常弄得滿身是傷。胳膊上至今留有被沸水燙過的痕跡,手被刀切過,也被火燒過。因為視力障礙帶來的生活障礙太多。

「在農村,(盲人)要麼學算命,要麼去要飯。」奶奶說,「你實在不行到村口那廟裡去敲敲鐘,能夠有口吃的。」

一位視障學生使用助視儀識字。

17歲那年,他的命運有了轉機。

1997年,「超齡」的他被破格招進三明市聾啞學校,成為「插班生」。上學那天,父親帶著他,從天蒙蒙亮出發,到太陽快落山時才到三明市。

那時不比現在,視障的學生沒有專門的教室,只能擠在一間宿舍裡學習,也只有少量盲文教材。江華說,自己從早到晚都在學,學盲文要用小錐子在盲文板上戳孔,他的手指無數次被扎流血。

江華印象很深的一次是,自己晚上學盲文時抱著書睡著了。因為眼睛看不清白天黑夜,醒來後以為天亮了,他摸索著拿書到宿舍外學。後來回到宿舍才知道,他是凌晨12點醒來的。在「特校」,江華用4年時間,打開了盲文的世界。2001年,作為第一批特校畢業生,他考到河南推拿職業學院。

如今的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開設了屬於自己的盲人按摩班,聽障學生有了屬於自己的教室和宿舍樓。教室裡配了助視儀,供那些尚未全盲的孩子看書,課桌上擺著一摞摞語文、數學等盲文教材。

一個男孩兒把語文課本放在助視儀下後,臉幾乎貼在屏幕上,等一個字放大到耳朵一般大,他開始讀:「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遊……」

江華畢業後回三明市做盲人推拿,如今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三明市盲人協會主席。2020年10月,當他穿著印有「20周年再相聚」的短衫,與其他首批畢業生回到母校時,這裡已經改名「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

與江華同年畢業的學生劉明,是一位聽障學生,先天性失聰。2001年憑藉在美術方面的才能,他考入長春大學,如今是三明「特校」的美術教師。

「其實像劉明、江華這樣的,還是比較少。」李勤坦陳,「我們畢業了414個學生,僅有25個上大學,其他的要麼在工廠打工,要麼自主創業。」拿首批畢業生來講,20年後,他們中有開批發部的,有做汽修噴漆的,有在賓館後廚幫廚的,也有在紙巾廠、物業公司、彩印廠、紡織廠、助聽器廠打工的。

「我們就希望他們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能夠養家餬口,不是社會的負擔。」李勤告訴記者,「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這從學校的課程設置上看得出來,學校會教他們美容美髮美甲、酒店客房服務、沙縣小吃、盲人按摩、手工皮具、洗車、縫紉、烘焙、剪紙、串珠等等。

培智班的孩子學做沙縣小吃芋餃。

在此教學28年的語文教師黃曉鳳知道其中的不易。

1992年建校時這兒只開設有聽障班,視障班是1995年增設的,2010年開設培智班,2014年開設自閉症班。他們遇到的學生和問題也越來越複雜。剛辦學時只有九年義務教育,2006年增設職業教育,2012年增設學前教育。用校長李勤的話說,這是15年一貫制的全託教育。

但這群教師需要面對的是一群「沒法從四面接受陽光」的孩子,黃曉鳳如此形容。相比於「普校(普通學校)」,這裡「成長」會更緩慢。教師們需要用時間去換時間,需要更多的「愛心、耐心、信心」去教育、服務、陪伴他們。

首任老校長黃金蓮把自己的後半輩子託付於此,多年來一直住在學生宿舍裡,和學生們一起生活,孩子們會叫她「校長媽媽」。黃金蓮從1991年一直幹到2015年才退休。現任校長李勤已經48歲,他19歲就到這所學校,工作了29年,他總是對來訪者略顯驕傲地說:「我們教師的簡歷上只有一行。」

很多教師其實是陰差陽錯才來到這裡。有人起初只是想當一名教師,但沒想到分到的是「特殊教育」。不少教師在最初接觸特殊教育時都經歷過迷茫、無力、不耐煩,後來帶著或多或少的不舍、欣慰與成就感留下。

這裡一位教縫紉的男教師和一位教美術的男教師,都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學手語,才解決溝通上的障礙。校園裡常能聽到教師的嘶吼,並非在吵架,是教師在上聽障班學生的課,他們用手語授課的同時,還希望讓尚存一絲聽力的孩子能夠聽到聲音,哪怕很微弱。

在「特校」的烘焙室裡,外聘來的沙縣小吃廚師說,上周剛教過培智班的孩子包芋餃,一周之後他們就把學的還回來了。她只好在旁邊一遍遍地重複,言語溫和。

「重複」幾乎是每位教師都必須面對的,而改變看上去總是「微不足道」。

有人總無法糾正用袖頭擦鼻涕的行為,有人吃飯像撒種子弄得到處都是,有人被叫名字時不理不睬。「很多普通人看來很簡單的事,他們可能很難做到。」黃曉鳳說,「對這群孩子來說,很多改變都是微小的。」

「聾生理解形容詞非常困難。」黃曉鳳說,「比如『鮮豔的』,他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只有不斷地舉例,鮮豔的五星紅旗,鮮豔的裙子……他們才會慢慢理解。」

一個女孩身形瘦小,她除了存在聽力障礙以外,左手殘疾,總是耷拉在左側褲邊上。「這隻手基本上沒什麼用。」手工課教師鄧秀蘭說,上手工課時,她鼓勵她多用左手,最開始只是把左手抬起來,幫右手壓著繡花線板,再後來可以配合右手穿針縫皮具,左手的力量一點點找回。

「她要花的時間會比別人多好多倍,不是說一倍,兩倍。」鄧秀蘭告訴記者。

「其實都是特別微小的改變,普通人忽略不計的東西。」李勤說,「對自閉症兒童來說,對他們的改變可能是個溝通開始的,也可能是培養了一個生活技能。比如刷牙、洗澡、整理內務。這個過程要分解成很多步驟。普通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李勤接觸過一個10多歲的自閉症少年,剛入學時被叫名字像沒聽見一樣。後來有一次他在食堂吃飯,這個孩子主動把碗裡的肉挑出來問李勤:「你愛不愛吃,這個我送給你吃吧。」李勤哭了。

自閉症的治療仍是世界難題。但在這裡,教師們並不抱怨,只耐著性子一點點對抗孩子身上的「孤獨」。雖然李勤心裡清楚,很多自閉症兒童與培智班的孩子最終很難回歸正常人的生活,但「能聽指揮,會去勞動,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這群孩子也總給李勤帶來很多驚喜。王國偉是培智班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在打桌球上表現出獨特優勢,2019年9月的全國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上,他拿下桌球16-21歲組男子雙打金牌、單打銅牌。一個視障的孩子在彈鋼琴方面表現出極強的天賦,完全根據聽覺,學會了不少樂曲。有一位智力缺陷的孩子在識別各國國旗上有近似「過目不忘」的本領。更多的時候,校長李勤強調的是:「我們不跟其他人比,只跟自己比。」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強)

相關焦點

  • 暢銷百萬,楊瀾強烈推薦,這是一本可以改變女人命運的工具書
    暢銷百萬,楊瀾強烈推薦,這是一本可以改變女人命運的工具書快樂常源於簡單,痛苦皆來自複雜。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們,猶如一張白紙,常常會因為一部好看的動畫,一頓美味的食物而感到滿足和快樂。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容易滿足,越來越不清楚自己的喜好。
  • 那些改變女團命運歌曲
    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命運。如果你冒險,你可以改變命運!如果沒有實現,承諾也可以是改變命運。對於女團,沒有多少東西的改變命運。但不得不說,一首歌可以改變命運換成女團如果掌握了,它就可以躍升成名。如果抓不住,只能給公眾泯然。
  • 電影《墊底辣妹》告訴你一個優秀師者的力量,足以改變他人的命運
    她重拾自尊,通過不斷刻苦學習,克服了學習中的種種困難,一次又一次改變了自己,並影響了弟弟,改變了爸爸對自己的態度,最終突破心理障礙,成功考取了日本最頂級的私立大學——慶應大學。沙耶加由一個學習成績墊底的高二女生逆襲成功為慶應的大學生,除了她自身的努力外,關鍵點還是高二那年夏天,她在補習班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坪田信貴。
  • 《含淚活著》:他想改變命運,卻被命運改變
    所以,他把最好的工作年齡留在了日本最底層的最辛苦的崗位……04 「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這又是兒子推薦給我的一部電影,影片名稱叫《含淚活著》,他說這是張麗玲拍攝的日本留學生中最感人的一部,一開篇導演就讓觀眾準備好紙巾擦拭眼淚。
  • 改變命運的遊戲,Switch國產文字遊戲推薦:《WILL:美好世界》
    命運可以改變,結局不一定會變得因此變得美好 今天推薦的Switch是一款國產遊戲,它就是《Will:美好世界》,《美好世界》由國產獨立遊戲製作組製作,它是一款文字解謎類遊戲,在《美好世界》裡,人們將自己的煩惱寫成信寄給神,期盼獲得神的幫助,遊戲中錯綜複雜的命運聯繫
  • 《消失的情人節》微小的光亮,足以照亮廣大黑暗的人生
    是真的嗎03一抹暖心的微笑或關懷就足以支撐起一個疲憊的靈魂《消失的情人節》儘管是以愛情為主軸,劇情卻詼諧遠多於浪漫,形式雖以奇幻呈現,內容卻非常寫實,編導將我們日常生活裡一些或大或小的不堪、難受、小奸小惡,甚或是沉重的悲傷,以戲謔的方式,轉換成一個個會讓人覺得無可奈何的會心笑點
  • 《解憂雜貨店》跨越時空,改變命運
    他堅持給所有寄信的人認真回信,即使明知是惡作劇仍然認真回答,幫助了很多人,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軌跡和命運。33年後時光隧道開啟,很多人寄來了感謝信,真心付出的人還是有好報的。雜貨店和孤兒院是交互出現線索,貫穿始終,圍繞著這兩個地方發生了這麼多的故事,原來店主和院長也曾有過一段美好卻遺憾的感情。
  • 在那些漂浮的縣中,屏幕究竟能改變多少命運?
    無論屏幕是否真的改變了縣中孩子們的命運,可以確定的是,在冰點周刊發出《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一文後,祿勸一中的命運徹底改變了。,或許是沒有列出勾人眼球的數據(冰點報導標題為《屏幕改變的命運:兩百多所中學直播名校課程 88人考上清華北大》) ,這篇文章沒有激起大範圍的討論——不過至少兩篇文章中呈現出來的情況差異提醒了我們,校級比對可能是一個進入縣中問題的便利視野。
  • 冰箱移動與命運的改變
    冰箱移動與命運的改變    劉某外出談生意失敗後回家,猛然發現,之前自己放冰箱的位置,現在被改變了位置
  • 推薦快穿女主文,女主她就是大佬,改變炮灰悲慘命運,逆襲!
    推薦快穿女主文,女主她就是大佬,改變炮灰悲慘命運,逆襲!豪門落魄千金(已完成)世界三:渣男與綠茶(已完成)世界四:要做個好人(已完成)世界五:昏庸的女帝(加載中)第二本小說:炮灰她美顏盛世[快穿]作者:昭昭露雨類型: 原創-言情-架空歷史-奇幻進度:連載中風格:正劇視角:女主簡介:林漪是熬著骨x走出農村的學霸,她想改變命運
  • 勤,改變命運;善,改變人生
    1勤,改變命運能力是一個人的長度,勤奮是一個人的寬度。上天偏愛於勤奮的人,機遇和靈感往往只光顧有準備的頭腦,只垂青於孜孜以求的勤勉者。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並不顯得聰明,3歲才學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
  • 那些被網文改變命運的人:孔二狗黑道風雲,雙雪濤投稿買房
    當年明月寫完明朝那些事後,繼續安心當公務員;而慕容雪村成名後數年,依舊在廣州做高管,拒絕一切露面採訪。孔二狗發帖之初,也只是為追憶往事。然而連載帖很快點擊超兩千萬,冠絕天涯。小說上市後,連續18周佔據暢銷書榜首。2009年,孔二狗登上了《南方人物周刊》封面,同年名列中國作家富豪榜。
  • 微小茶藤婆麥溼茶
    微小茶 藤婆麥溼茶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抗菌消炎,提高自身免疫力是當前全球最熱議的話題鍾南山院士對中草藥治療新冠功效極為肯定,認為某些草本植物對抗菌消炎,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極大幫助,並在公眾場合大力推薦!
  • 人生有4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第三是捷徑,第四最常見也最命苦
    一:有好的出身,命運無需改變,已經贏在起跑線 含著金湯匙出生,是人生當中第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擁有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成長環境,都是生來便已註定。
  • 《易經》提醒: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是重組自己的信念模式
    我認為,該作者並沒有讀懂《易經》,所以寫此文章,分享我的觀點: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是重組自己的信念模式。1、我不提倡算命,不是因為算命不準,而是因為命運可以改變。《易經》的現狀,是魚目混珠,有少數人精通,有一部分人沉迷,大部分人看不懂。甚至有些人的心態是,拜個師傅,學點技術,然後給別人算命,半懂半猜地忽悠,靠這個賺錢。
  • 知乎高贊:下班後2小時做哪些事情,能讓人生有巨大改變?
    毫不誇張地說,那些下班後看起來零碎的時間,只要被充分利用,就能讓人大有作為。再微小的習慣,只要每天堅持,都足以讓你的人生發生不容小覷的改變。時間是最公平的,你把它用在哪裡,哪裡就可能長出燦爛的花朵。堅持閱讀,就是一件足以讓你發生巨大改變的事情。
  • 勤,改變命運;善,改變人生!
    勤,改變命運;善,改變人生! 勤,改變命運, 善,改變人生。
  • 《傘學院2》|難以改變的命運
    10天前,說了事情的經過,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老五姊妹們的到來改變了歷史,這時時間管理局的殺手出現,他給老五塞了張照片讓老五帶著手提箱後被殺死,手提箱也被子彈打壞無法使用,老五再次肩負著阻止世界末日的重擔。
  • 改名字是否能改變命運?
    所以在運勢不好時,應該多方面找一下原因,其中也應該測算一下名字的吉兇,一是看名字內涵意義好壞,二是看名字數理格局吉兇,三是看名字是否與八字需用相符;如果名字與八字衝剋,那就應該及時改一下有利命運的好名字,來調整自己的人生。 那麼改一個名字是否能改變命運呢?
  • 恭敬不如從命,接受命運,恰好是改變命運的方法!
    到了這一步,你就明白了,真正的恭敬,就是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個此時此刻,也就是接受命運的安排。恭敬不如從命,這句老話是有含義的,假模假樣的恭敬,不如心甘情願的接受。你真的恭敬上天嗎,假如是的話,那你就好好接受自己的命運吧,心裡不要再有抵抗,好好珍惜你現在的一切,充分利用你現在的一切。你現在有的,恰好是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