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老人血壓升高,鄰居不能睡覺。毫不誇張地說,輔導孩子寫作業就像一場戰爭。
近日,武漢一位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見兒子走神,打了一巴掌後將孩子快要脫落的乳牙打掉,順勢被哭泣的兒子吸入呼吸道,卡在右肺支氣管裡。
袁女士的兒子嘉嘉(化名)今年7歲,在武漢某小學上二年級。12月10日晚上,嘉嘉始終磨蹭著不想寫作業,直到九點多才拿給袁女士檢查,錯誤連篇,於是袁女士耐著性子給嘉嘉講題,改正錯誤。
其中一道題講了好多遍嘉嘉都不會,一抬頭發現他兩眼發直,明顯在走神,此時的袁女士還未洗漱,作業沒改完,馬上到了要睡覺的時間,明天還要起早,怒上心頭,抬手就給了嘉嘉一巴掌。
孩子哇哇大哭,嘴裡一顆馬上脫落的門牙就這麼掉了,嘉嘉啜泣的過程中意外將門牙吸進氣管,一陣猛咳後又有點想吐。
隨後他告訴袁女士自己右邊的門牙不見了,但孩子呼吸正常,沒有任何不適情況,大家猜測可能是咽進了肚子。
之後嘉嘉就開始咳嗽,隨便小跑幾步都咳得不行,袁女士帶著嘉嘉去醫院檢查,血象炎症指數較高,但打了幾天針也不見好轉,醫生推測是牙齒嗆進了氣管,建議近況轉往武漢兒童醫院。
據兒童醫院拍攝的肺部CT顯示,嘉嘉右下肺處有一高密度的異物影,將此處的支氣管堵得嚴嚴實實,醫生懷疑此異物就是之前嘉嘉說不見了的門牙。
孩子之所以瘋狂咳嗽有炎症,就是因為這幾天處於缺氧狀態,右側被堵,只有左肺在「工作」,需要儘快取出異物。
12月15日晚,嘉嘉躺上了手術臺。因為他年齡尚小,所以無法開胸手術,為了讓孩子儘早恢復、創傷小,醫生決定用氣管鏡將牙齒取出。
在內窺鏡的輔助下,醫生顯示鎖定異物位置,隨後嘗試著用異物鉗通過氣管鏡取出,但因為異物位置很深,暴露困難,一方面,對麻醉程度要求很高,另一方面,牙釉質表面又很光滑,異物鉗很難順利鉗出。醫生不斷調整角度、力度,更換器械,一個半小時後,終於成功將異物取出。但由於異物卡住時間長,嘉嘉的肺部患處已經腫脹,有炎性肉芽和膿液,醫生又給孩子做了肺泡灌洗。
守在手術室外的袁女士後悔萬分,「以後一定冷靜,再也不打孩子了。」
家長衝動輔導方式不能解決問題,孩子學習是一場「長跑」,是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暴力百害而無一利,只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
作業不是學習中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享受學習的樂趣。
我們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弄清楚孩子的學習進度、找到好的學習方法,還要控制住情緒,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的設定。當你控制不住情緒時,不妨坦誠一些,明確的告訴孩子自己為什麼會生氣,孩子應該怎樣做。倘若實在沒控制住發了脾氣,不僅要道歉,還應該跟孩子一起反省,互相安撫,互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