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酒菜,既可以是餐桌上的主菜,也可以是一道平平無奇的副菜,中國人似乎從未正式給下酒菜一個約定俗成的定義,今天我們買來了9個國家的代表經典下酒菜和當地酒品,給大家評測下,哪些是適合你下次暢飲的黃金搭檔。
日本的居酒屋文化一直廣為流傳,在下班後和同事坐在公司樓下的居酒屋中,點上一瓶啤酒配上飯糰、芥末章魚和幾顆烤白果,在粗鹽中經過烤制的白果,變得溫柔了許多,鹽的味道滲入了白果的甘苦中,溫熱的白果搭配充滿麥香的啤酒,瞬間讓人感覺治癒。而章魚辛辣的刺配燒酒或者high ball的辛辣,雙重刺激下,往往可以將酒局推向下一個高潮。
作為「平壤之光」,大同江啤酒在朝鮮人民的心中不可撼動,是引自歐洲的拉格啤酒生產工藝。大同江本身的水質就很好,因此釀造出的大同江啤酒的味道也值得一試。
瓶身不同的數字代表釀酒原料的不同,這次我們嘗試的大同江1號是利用100%麥芽酵母製成,苦味較濃,配上一盤下酒更下飯的辣拌明太魚絲,加上金剛山醬牛肉,仿佛已經置身於平壤的小餐館中。
幾年前那部韓劇帶火了「炸雞配啤酒」,愛喝酒的韓國人一般將星期五稱為「火五」,意思在周五晚上一定要和朋友們出門喝酒聚會。不過相較於啤酒,韓國人更鍾愛燒酒,和炸雞配起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德國人一直鍾情於小麥製品,例如小麥麵粉做出的鹼水包,當然也包括小麥釀造出的德式啤酒。在德國人發明出啤酒純淨法之後,這種釀造啤酒的工藝就傳遍了世界各地。有句傳言說「倘若在德國每天喝一種啤酒,你可以連續喝上15年不重樣」。最後不要忘了在享用德國啤酒時配上一份德式香腸拼盤和德式酸菜,啤酒也能喝出不一樣的味道。
產自諾曼第的卡蒙貝爾奶酪可以說是法國知名度最高的奶酪,就連法航提供的航餐裡都有它的身影。雖然奶酪直接搭配紅酒也是一種經典的吃法,但在烤箱裡烤化後的卡蒙貝爾會更加令人心動,趁著它熱乎乎的時候配上蜂蜜和清香的無花果,鹹甜口的餐後奶酪會減輕紅酒的苦澀,讓葡萄的果香更容易散發出來。
擁有奶酪文化的不僅僅只有法國,實際上整個歐洲都十分喜愛使用奶酪來搭配葡萄酒。薩拉米香腸和奶酪的搭配作為義大利知名度最高的下酒菜,配著梳打餅乾,一口咬下去肉脂的味道會在口中爆發開來。這裡推薦佐以威尼託大區盛產的阿齊亞戈奶酪,奶香濃厚,適合搭配紅白葡萄酒和皮爾森啤酒,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作為啤酒大國,比利時擁有140多家啤酒廠,其生產的啤酒種類在十種以上。這麼愛喝啤酒的國家一定少不了下酒菜了。在比利時街頭的任一餐館,你幾乎都可以點上一鍋白(葡萄)酒煮青口配薯條,再配上餐館自產的精釀啤酒,就是最正宗的比利時酒文化標配了。
醃黃瓜作為戰鬥民族的下酒菜簡單粗暴,但若是喜歡的人,估計能夠吃得停不下來。酸酸的黃瓜令人胃口大開,每一次的咀嚼都能聽到清脆的聲音,一口伏特加一口醃黃瓜,不知不覺黃瓜和美酒就都光了盤空了瓶。清爽的黃瓜衝淡了伏特加的辛辣口感,不得不說它是一道合格的下酒菜。
在中國,不論天南地北,如果一定要選出一個可以統一中國的下酒菜,那一定非花生米莫屬了。作為喝酒三大樣之首,經過油炸或炒制的花生米,不同於酒過三巡後涼掉的剩菜、醃過味的涼菜,四季隨時都是最佳的食用狀態,高油脂帶來的幸福感,佐以任何一種酒,都會讓香味更加升華。
哈爾濱紅腸是哈爾濱最著名的土特產之一,當然也是很適合下酒的熟食產品之一。一口下去,咬開Q彈的腸衣,紮實的咀嚼感中混入輕微的蒜香,用味蕾去感受哈爾濱紅腸的獨特香氣。在俄式建築群中,再搭配上麥芽味厚重的哈爾濱啤酒,仿佛置身於上個世紀的哈爾濱,耳邊響起了悠揚的薩克斯經典歌曲《喀秋莎》。
每年冬季開始,就到了新疆製作馬腸的季節。作為哈薩克人過冬必備的美食之一,每年11月-12月是當地牛羊馬最肥的時候,不同於川式、粵式香腸帶給人的點綴之感,馬腸豐富的油脂與特有的馬肉香氣,霸道地反客為主成為一道主菜,就連「宿醉神器」烏蘇啤酒,也變成了清爽解膩的小清新。如果你可以接受馬肉,如果你是食肉愛好者,不妨在這個冬天享受一下油脂盛宴。
成都這座神仙城市可以下酒的菜品實在太多了,川味香腸、醬香鴨、兔頭、豬耳朵、燒烤甚至麻辣燙都可以成為成都人的佐酒美食。其實和這座城市的飲食習慣相同,麻辣和重口味的食品更受當地人的歡迎,這次我們評測的麻辣兔頭與其說是下酒神器不如說是社交神器,麻辣的兔肉與白酒搭配,帶給舌頭的雙重刺激更容易讓人酒量、胃口同時打開。
你最愛的下酒菜是?
策劃:悅遊新媒體
編輯:浩睿
撰文:Yutong、Becca、Layla
拍攝:浩睿、Becca、然然
設計:Tsing
Presented by
Follow us on
悅遊中國
悅遊CondeNastTraveler
歡迎分享轉發
轉載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