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遇見最美一中 —陽新作家進校園採風作品選(二)

2021-02-19 相子詩生活

 作家進校園採風作品選(二)

本期上榜作家:曹祥才、俞永才、梁希、王合心(排名不分先後)

1、遇見最美一中

文/曹祥才

近日,「陽新作家進校園之首站——七月,遇見最美一中」活動開展,有二位文友因事錯過了活動,很是遺憾,私下裡跟我說,想到一中來看一看,找找靈感,寫一段一中的文字。身為一中人有朋來訪,客串一回校園導遊,當是情理中之事,亦該是一回很特別的經歷吧。

俯瞰陽新教育城,以玉帶景觀渠為界,以南,自西往東依次有教育局大樓、金太陽幼兒園、富川小學、實驗小學第二校區、富川中學;以北,紅牆碧瓦,綠樹成蔭,規模宏大,佔據了整個教育城半壁江山的便是陽新一中新校區了。

陽新一中的正校門前是一碩大噴泉池,站在噴泉邊,望向兩位興致勃勃前來釆風的文友小帥哥柯美中和美女詩人王合心,我大手一揮,頗為自豪地說,幼兒園——小學——初中,雉域眾優秀學子經盤龍廣場過玉帶景觀渠狀元橋,如百川匯流至一中,歷寒窗十載,過三關十八隘,方可登堂入室,來此繼續深造。

話語未落,二位文友童心大起竟在噴泉池中玩起水來,我急忙阻止,池闊水深,不得嬉戲。文友收心回神,讀起校門照壁上的《遷校賦——一中簡史》、《天問》和《沁園春.雪》。選取這三篇文字是何用意?小帥哥柯美中若有所思,似是自言自語,又似是在向我提問。我指向照壁正面上端的「愛國好學,奮發自強,團結拼博,勇爭第一」十六個大字,這是我們一中精神,正好與之契合。《遷校賦》說的是一中的歷史淵源與厚重的文化底蘊;《天問》說的是探究、進取、篤學、求實的精神;《沁園春.雪》說的是立志高遠與家國情懷。

盤桓南門良久,三人似皆有所思,一中的一草一木一字一文皆含深意。看著文友原先的戲嬉之意全無,神情愈發的凝重起來,想必對一中油然而生的敬意是有的吧。而我,身在其中竟是不知惜福了,剛入一中時的豪情與敬意呢?我整了整衣冠,一中人的自豪感與使命感仿佛瞬間充斥了心間。來,我們一起走進一中。

南門是一中的正門,即學校的前大門。人們最常進出的北三門和車輛出入的北二門,準確的說是學校的後門。所以遊覽一中的正確模式是自南門入,北門出。從南門進,有二棵樹,一左一右,名「無患子」。在「湖北陽新一中」牌匾後探出頭來笑意盈盈。抬頭便見一棟四合院樣式的建築,這是學校的行政辦公區,由至高、至真、至美、至善四棟四層的樓宇組合而成。樓宇的命名體現了一中人的理想與追求。這裡是學校的總樞紐,設有各個職能部門處室及科技展覽館、圖書館和文印中心等。在行政辦公區南門懸掛著一幅楹聯:「擊楫揚舟遨遊學海煥發風華不負新時代;翔龍翥鳳攀越雲巔放飛夢想直追大目標。」一中人的志向與豪邁溢於言表。辦公區的中心花壇四周環繞著製作精美、內容豐富的宣傳牌,全面展現了學校「多元育人,全面育人,特色育人,特長發展」的辦學理念與豐碩成果,這裡是你了解一中的一扇窗口。由辦公區花壇向北延伸,一個巨大的電子顯示屏躍入你的眼帘,前面有一寬敞的場地,可容千人有餘,逢周末晴朗的日子,常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學者在這裡與一中學子作講座,呈上精彩絕倫的文化大餐,這便是我們的露天講堂「荊楚講壇」。由此再向北延伸,到鐫刻著「文化一中,科技一中,幸福一中,和諧一中」牌匾的出口,就是車輛出入的北二門。

由辦公區的西門出,正西的一整片,一直到與彭山大道接壤,就是學校的運動場,這是一個八跑道400米的標準化運動場,足球場、籃球場、桌球場、田徑場,一應俱全。平日裡學生在這裡上體育課、晨練、課間跑操,年輕的氣息、生龍活虎的身影,把蓬勃的朝氣傳遞開來,校園充滿了活力。一到大型活動開展的日子,尤其是一年一度的陽新一中「科技文化藝術節」來臨時,學生、家長、教師還有或邀請或慕名而來的社會各界人士,人數以萬計,場面之壯觀,足以讓人熱血沸騰。

由辦公區的東門出,一條寬約六米、長約200米的柏油大道便是學校的東西向中心線了,把學校又分為二個區塊。北面,是生活區,由西往東依次是網球場、女生宿舍「鳳翥樓」、師生食堂「至味樓」、男生宿舍「龍翔樓」、非機動車停車棚;南面,是教學區,由西往東依次是「明道定向,初心行遠——明道樓」、「明德致和,止於至善——明德樓」、「明禮誠信,守正持身——明禮樓」、燈光籃球場。明禮、明德、明道,冀望學子成人成才成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龍翔鳳翥,冀望學子品質高潔、志向高遠、發奮勤學成為不負新時代的國之棟梁。

在明道樓、明德樓、至味樓與鳳翥樓之間的是一個長約120米、寬約40米的文化走廊,這是學校的南北中心線。正好與學校北三門相接。長廊兩邊高大的早櫻、銀杏、桂花、五彩松、沙樸、香樟排列開來,低矮的石楠、金邊黃楊、梔子花、齒葉冬青、海棠、紫葉李間栽其中,四季花開不斷,清香宜人。這裡有展示學生才藝的書畫作品、有展示學生精神面貌的榜樣風釆欄,有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動態欄,有教學教研活動公示欄……行走在文化走廊學校的動態一目了然。

我邊走邊講解,二位文友倒也是真配合,時不時的提一兩個小問題互動一下,我們仿佛是在上一堂課外活動課。該到總結的時候了。詩人王合心說「走在一中的校園,我也成了一中人,我想讓時光停留在這一刻,做一個永遠不醒的夢。」小帥哥柯美中倒是理性多了說「一中把育人理念貫穿在學生學習生活及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能成為一名一中學生真是幸福。」我想說,最美的風景不在遠方,它就在眼前。珍惜身邊人,身邊事,美人美景美故事,日日有,時時新。

聖地一中,播下種子,收穫希望,成就未來,夢從這裡出發,心從這裡起航,我的一中,你已烙在我心底!

 

2、我與陽新一中的幾次親密接觸

文/俞永才

人生事,千千萬,不讀一中總遺憾。

                                  ——題記

「一儒學,二東嶽,三城隍,四老爺堂」,這句話是說陽新城關古來就有四大風水寶地。風水之爭一如有神和無神之爭,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打了幾千年的架,卻好像沒分出贏輸來。倒是最近,「風水」論者好像有了妥協的意思,網上出現了一個段子,說某人發達了,請了香港的風水大師看祖墳的風水。主人一路的言行讓風水師看在眼裡,結果,風水師不看主人的祖墳了,直接斷定主人的祖墳是風水寶地。段子說清了一句話:「你的修養,就是最好的風水」。文章開頭的「一儒學」裡的「儒學」就是俗稱的「儒學堖」,也是古時陽新縣學堂的所在地。把「儒學堖」定為四大風水之首,足見「儒學堖」——縣學堂在人們心裡的位置,若以「你的修養即是最好的風水」說,「儒學堖」裡那些求學的學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就可知。

以原來的縣學為基礎,擴建的學校就是陽新的老一中。那年中考,我沒能考上陽新一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初中同學在縣一中就讀,他幾次約我去一中。終於有次,我鼓足了勇氣去了。印象最深的是學校的月門。禮拜天,一中許多住校的學生在看書,教學樓教室的走廊上,我看到幾個學生拿著和我一樣的課本在看,我當時最深切的感受是我與他們的差距。這場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以後的日子,我報名參加一個無線電培訓班。有個同學說他就讀過陽新一中。他還與我談到一事,他說,開學典禮上,一中校長說「我們一中是陽新的最高學府。」那時,陽新師範還沒改制,我聽說,陽新師範的校長行政級別比一中校長還要高的,但這絲毫不能撼動陽新一中「陽新最高學府」的位置。我好羨慕我的那個同學(權高攀一次,稱他為「同學」)。我想,一個讀過陽新一中的人,無論他以後的日子過得怎樣,但他在一中就讀的那段經歷,就被書卷氣深深浸泡過,深入骨髓的書卷氣總會在以後的日子散發出儒雅的馨香,歷久彌新。

興國大道一側原來有個地標式建築——土糧倉,土糧倉由幾個圓柱體的建築物組成。我讀小學那會,學校在土糧倉那兒開荒種莊稼,開荒時常能挖到子彈殼什麼的,地上也多見遺存的戰壕。老人們說,當年彭德懷元帥帶隊伍在這裡打過仗。我出校門,進社會後,聽說土糧倉附近要建一所學校,校名就叫「彭德懷高中」。但學校建成後,沒有叫「彭中」,卻成了陽新一中(新)。學校的原址是我們本村盧寶灣的一片莊稼地和稻田。現在,「俞家灣路」、「湖濱路」,「蓮花湖路」和盧家灣居民小區環繞著校區。

當年,我賣菜,一中食堂的司務長常常買我的菜。我很樂意,我更樂意借送菜的由頭進一中。看到校園裡讀書的學生,我好羨慕。

那年,兒子中考。分數出來後,兒子感慨「一中離我家那麼近,我卻離一中那麼遠!」我聽了這話,感同身受,不由潸然淚下。

2019年7月6日,陽新作協舉辦「『陽新作家進校園』之首站——七月,遇見最美的一中」活動,我有幸報名參與。活動中,陽新一中黨委書記、校長、特級教師明道樹致「親近文學,涵養精神,豐富人生,幸福一生」 歡迎辭;文化學者明門大叔作 「讓讀書點亮我們的青春」 主題演講;縣作家協會主席、詩人李相文作「作協上半年工作小結」;縣文聯主席葉祥東作「把準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寫出不負時代的文學精品」報告;縣政府辦副主任彭樹桃作總結講話。

幾位領導或學者的講話各有側重。但,明門大叔的「讀書再苦,也不如被迫謀生苦」、「你若優秀,就有更多的選擇」、「人生是讀書的結果」、「拯救你的,是你的夢想,你的勇氣」;李相文主席對「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新的詮釋;彭樹桃主任講話裡談到的自己的成長經歷...都在諄諄教誨我們讀書的重要性。

活動結束合影時,我驚喜的發現,背景中的老油樹,就是我嶽父老家圍院後的古木。嶽父的房子拆了,那棵老油樹卻以「名勝古木」保護了下來。嶽父家所在灣子——石家莊是典型的江南富庶之地,也是真正的魚米之鄉。當年,嶽父家每有喜事,我總能見到我大妻舅的嶽父——王老伯。王老伯是銀行退休的,但他也沒讀多少書。每次相見,王老伯總會先於我掏出香菸並遞給我一根,然後拉我天南地北的聊一番,也幾乎每次,王老伯都要感慨一句:「石家莊是不愁吃不愁穿,卻沒幾個大學生!」也許是被王老伯這話鞭策的,石家莊後來就不服氣似地出了幾個名牌大學學生。

我最早聽說陽新一中時還是個躊躇滿志的少年,今天,當我再次走進一中時,我已是個日近黃昏,將近暮年的老者。這期間,陽新一中校址變了兩次,一中領導也換了幾屆,一中辦學的理念也與時俱進承古萌新,但,一中是莘莘學子求學殿堂的地位一直沒有變,一中作為大學血庫的功能沒有變。

明門大叔的話又在我耳邊迴響:「我要不讀書,可能就是路邊的一個裁縫,不是我看不起裁縫,只因我不喜歡裁縫這工!

我想說,人生事,千千萬,不讀一中總遺憾!陽新一中,陽新人民的大一中,我祝福您。

3、醉美一中

文/梁希文

很早以前就聽在讀大學的兒子聊過新一中,讚不絕口,說新一中的校園比他們大學強多了,無論是教學樓、學生公寓、圖書館、體育場等等,他們大學都無法比擬,並開玩笑說,如果一中早搬來三年,他現在應該是在北大、清華上學了。

我亦離開校園二十多年。這次在陽新縣作家協會的組織下,走進陽新一中新校區參觀,並親耳聆聽我們陽新二中的老校友明廷雄老師的《讓讀書點亮我們的青春》講座,感慨不已。

整個校園是那麼寧靜、溫馨而幽美,規劃、設計、空間、布局、綠化,一切的一切堪稱完美。整個校園建築都不高,清一色的三層、四層。一排排的教學樓,分別取名明道樓、明德樓、明禮樓、明智樓;一排排的辦公樓,分別取名至真樓、至善樓、至美樓、至高樓;一排排的學生公寓,分別取名鳳翥樓①至多少號、龍翔樓①至多少號:鳳兮鳳兮思高舉,龍兮龍兮風雲會,沉穩厚重的一中文化底蘊,用心良苦的傳道師長,一目了然。

教學樓的樓梯和走道都非常寬闊,四五個人並排行走也不會覺得擁擠。每間教室都寬敞明亮,青色的外牆,白色的內壁,地面潔淨,桌椅整齊,教室、走廊等牆上都貼著名人的畫像、名言,室外的宣傳欄有歷史故事和亮麗的各種圖案,處處充滿著濃鬱的文化氣息。

平整的柏油路,鮮豔的塑膠跑道,碧綠的草坪,氣派的領操臺,琳琅的體育器材-現代化的校園體育場設施氣勢恢宏、一應俱全,一見就想投身其中、釋放青春的活力。

校園裡綠樹成蔭,花草鮮美,沒有一塊空地不是迷人的。花,總是開得如此的茂盛,色彩繽紛,芬芳豔麗。樹,不計其數,卻每棵都挺拔蒼勁,活力十足;草,更是嫩綠清新,如毯如鋪。當你站在校園裡,閉上雙眼,細細聆聽,你會發現你正處於一個美麗的大自然中!

出南大門,又現不一樣的風景。一個隨地形而建的如木瓜型的大水池,池水清澈,水草柔蔓,一群群的觀賞魚在水中遊動。藍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水邊的怪石,岸邊的青松,合著南大門的柵欄……倒映在水中,好一幅美麗的畫卷。小橋流水,楊柳依依,南大門前一條景觀河穿過教育城的中部,如一條碧綠的玉帶靜靜地流淌著,更是給教育城增添了勃勃生機,讓一切靈動了起來。景觀河邊棵棵楊柳,萬條垂下綠絲絛,隨風蕩漾;徑旁草色青青,蔚然綠蔓藤,爬滿七彩。別致優雅的小橋,河邊月牙臺,漢白玉欄杆,偎依其身,憑欄望,有書香盈盈,貫徹一城。晨讀時候,邊行邊思,呼吸著自然清新的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本真和平靜,那會是一種多麼令人嚮往的校園環境呵。

擁有如此美景之地,怎是我印象之中的教育學府?分明是一座綠意盎然的親氧公園,又仿佛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紅磚碧瓦,集古典現代為一體;樹花草木,攏千嬌百媚於一身,漫步其間,總有山水園林、景區賓館抑或療養醫院的錯覺。求學聖地,宛如仙境,不得不由衷的讚嘆縣委、縣政府的妙筆生花。

時時充滿歡笑,處處多姿多彩,書香瀰漫,誰說校園生活百般枯燥?誰說校園生活充滿無奈?在這樣的校園環境裡,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是否辜負了這大好時光?

新一中邀請陽新籍著名作家明門大叔來給同學們做演講可謂是用心良苦。毫無疑問,明門大叔的演說是成功的,他用情真意切的語言娓娓道來:不幸的童年、平凡而偉大的母親、艱難的求學之路、嗜書如命的少年、被窩裡記單詞的苦讀、醃菜醬油就飯的辛酸、高考考場上的惶恐無助-讓我們感受到了一顆不屈的靈魂的堅韌與剛強!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令人奮進!作為一個名滿荊楚的作家,現在的明門大叔無疑是成功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明門大叔的演講就是一部勵志史,身殘志堅,十載寒窗,十年磨劍,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將徹骨的寒冷洞穿!明門大叔的演講又是一部小說,我含著熱淚,一讀再讀,淚光依稀中何嘗不也有我自己當年的影子?寒門出貴子的背後飽含著多少苦楚血淚,農村大山裡爬出來的孩子,誰的人生不是一路伴隨著磨難?不斷跌倒,不斷前行,不達目的,永不放棄。

讀書無用嗎?明門大叔的人生就是讀書的結果。苦水泡三遍,鹹水浸三遍,淚水過三遍,然後才會到達你理想的彼岸,成功的道路大抵總是如此。

在當年那樣的環境裡,我們的大叔都能夠如此努力奮進。在如今這樣的夢幻校園裡,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認真求學呢?

都說教育城是迄今為止湖北地區最好的一座現代化縣級校園,那麼這座城的建設者是誰呢?我有幸見識過東投集團的老總曾振華先生。

曾先生不過四十掛零,卻是典型的儒商的代表,為人爽快,行事果斷,特別是文化底蘊深厚,侃侃而談,妙語如珠,口才十分了得,且有一種很強烈的感染力、親和力。我一向笨嘴笨舌,也特別羨慕那些能聊、會聊、善聊的人。交談中也得知,曾先生居然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由於種種原因,他十六歲就輟學了,後來應徵入伍,在部隊的大熔爐裡,豁然開竅,培養了很強的吃苦精神,磨鍊出了非凡的軍人意志。退伍後先後從事過圖書館管理員、保險工作者、工地建設項目經理等等。曾先生聊起他這些年在社會大學學到的知識,旁徵博引,豐富多彩,如品大餐,津津有味。他的知識是淵博的,翰林院、進士第、書香居、金麟府、尚書房-學區房太陽城高樓大廈的名字本就是一排書香門第。他脫口而出的很多金句也是飽含人生哲理:人不怕落後,就怕你不努力;問題就是你的機會,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每個人的生活,都由自己量身定製;認真對待現在,就是給未來最好的安排……

曾先生的奮鬥史就是一本教科書,每一個成功人士必有他的獨到之處,不管你現在是什麼狀況,只要開始,永遠不晚,只要努力,未來就會有希望,我們還有什麼害怕的呢?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奮進的時代,時不我待,就請滿懷,不用揚鞭自奮蹄。努力吧,學子!加油吧,青春!奮鬥過,就是無悔的人生,萬一不行,以後還可以回去做個老總。有這樣的前輩在前面指引,全心求學,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

漫步校園,莘莘學子,一張張英姿勃勃、光潔白皙的臉龐,泛著迷人的色澤,濃鬱的青春氣息逼人。他們朝氣蓬勃、風華正茂;他們乾淨純正、美麗動人;他們活力四射,燦爛如太陽,靈秀如百合,熱情如玫瑰,活潑如小鳥。每每看到這些花一樣的面孔,總會沒來由的感動:青春美好!青春萬歲!

往日難重現,時光不再來。仿佛摘下3D眼鏡,幻美的鏡頭頓時模糊,透過時光的隧道,很多年之前的那些青春記憶的重影慢慢浮現:熬夜苦讀,萬籟俱寂,大教室亮如白晝,頭頂上的日光燈嘶嘶作響,現在想起來是那麼的悅耳動聽。入眠之前的寢室臥談又給單調的校園生活增添了多少斑斕,誰的成績最好?誰的皮膚最白?誰的長髮最密?誰的屁股最大?誰的三步灌籃最帥?誰走路的姿勢真醜?誰的脾氣最火爆?誰的嘴最快最利索?誰的眉清目秀、明眸皓齒讓人醉心?誰的輕言軟語、溫柔可人讓人動情?在歲月的長河裡,我奮力的打撈起那些記憶,實在是零零碎碎、乏善可陳,唯獨當年校園裡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日子,那些過往,卻似纖毫畢現、鮮活如昨。

對坐軒窗讀書樂,怎忍花前不醉歸?可是,現在的你不好好努力,以後拿什麼去豐滿你的青春回憶?

聽明校長介紹,陽新一中今年高考捷報頻傳:在高考率取人數下降的嚴峻形勢下,一中的升學率反而大幅上升,一本突破500人大關,加上藝術特長生,接近600人。三年栽花汗水揮灑,一朝收穫碩果纍纍,這也是對一中人最好的饋贈吧!讓老師更輕鬆地教學,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我完完全全有理由相信,邁進新時代的一中人,很快會把陽新一中建設成一座和諧、舒心、成績斐然的學界桃源!

將來的你必將感激現在拼命的自己,每一個堅定追逐夢想的人都是美麗的,祝福陽新一中,祝福我們的學子,祝福每一個追夢人,光環附身,美夢成真!

 

4、再遇一中

文/王合心

第一次走進一中很幸福,豐滿了那個有花有果的八月;第二次走進一中很親切,在冬日的一個暖陽天,來聽曉蘇教授講座;第三次走進一中有回歸感,一湖蓮花剛好盛開在一中隔壁。看過蓮花湖,再與一中相遇,她的每一寸角落讓你美目有情。

這次來帶著遺憾,錯過了昨天知名文化學者明門大叔的精彩演講。我站在門口往裡面看,那樹枝上正在生長的嫩葉和樹下正在開的小花朵,依然是昨天他們路過的模樣,能撿一些被遺落的喜悅。從北門進向右邊,一路走過「至美樓」、「至真樓」,到運動場上,心一下子寬了起來,讓人有想奔跑的衝動。那紅色塑膠地面摔跤不會有疼痛的感覺。在上面奔跑,腳下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走運動場一圈,心就亮堂了起來。

校園內精心設計和整潔有序不得不讓人折服。你都忘了這只是高中學校。她像大學像公園。一路上我的腳步輕盈,忘了歲月給我的骨質疏鬆。整個校園內走一圈得半個小時。每次走都相信你會暫時放下所有,身輕如燕。

不經意抬頭看到女生宿舍樓「鳳翥樓」,心被美的咯噔一下,而另一個方向的「龍翔樓」,更讓人想像在藍天下的騰飛。

經過教學樓區,抬頭有五樓層,教學樓除了學生老師,上課時間,外人不得入內。其實只需幾分鐘就來到十年寒窗前,那沒有被時光斑駁的長廊上一定鋪滿了厚厚的豪情壯志。那守在窗戶外一排排的樹,也一定是飽聽詩書了,正茁壯成長,優雅的站成一道園內風景。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的聲音,從一個個窗口噴薄而出,猶如春雷滾過,將這些五彩斑斕的夢想在時空中次第綻放。

校園宣傳欄區展示了一中百年師生風採,那不僅僅是一中的也是整個陽新的驕傲。一時看盡「長安花」,慚愧和敬仰灑落我身後一路。

南門外,一條玉帶景觀渠連通不遠處的蓮花湖。一陣陣芬芳撲來,又給校園內增添幾份清新脫俗。對面富川中小學緊緊的靠在一起,仿佛抱團取暖,給整個教育城一個蓬勃向上的氛圍。

今年又有八千多中考學生,只有一千多一點的學生才有幸被錄取進來。那沒被錄取的在校園外滿是怨嘆,恨平時不努力。雖然不是進大學殿堂,但這是攀登高峰的臺階。我一直認為好學的學生老師教起來很輕鬆的,其實錯了,好學的學生想學習的東西太多了,讓老師更具挑戰性,得不斷的提升自己教學能力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一個個名師傳奇在這裡誕生,育得桃李滿天下。

而今天我又進了一中,也成了「一中的人」,多呆一會是一會兒。把曾經一個月亮一樣大的夢想,縮小成一顆星星。

相關焦點

  • 作家進校園 茌平一中高三高考作文報告會召開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作家的引領示範活動,讓更多的師生積極參與到文學創作中來,激發師生讀書和寫作的熱情,培養師生熱愛生活、熱愛文學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和觀察、想像能力和寫作的能力。  時光抹不去的味道  作家烏以強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針對高考為一中學子作了題為《如何寫好高考作文》的主題講座,他深入淺出的獨到見解和幽默風趣的語言不時博得一中學子的陣陣掌聲。
  • 【民間語文】張成忠:排市中學校園應徵聯選錄
    排市中學校園應徵聯選錄 張成忠 作者簡介 張成忠,男,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學語文教師,陽新縣詩詞學會,楹聯學會會員,《湖北之窗》通訊員,排市鎮詩聯書畫學會副會長
  • 湖北陽新:年逾古稀情更深 不忘母校培育恩
    春華秋實、歲月如歌55載,6日上午,陽新一中1963屆校友湖北大學教授董明旺、湖師大教授黃群建、陽新縣委原副書記梁勳燦、組織部原副部長伍修成、縣人民法院原院長汪祖盛等20餘人回訪母校。校黨委書記、校長明道樹,副校長梁師穩參加座談會並全程陪同。
  • 我市作家李亞民獲得「2020最美作家」榮譽稱號
    近日,我市作家李亞民獲得「2020最美作家」榮譽稱號的消息,被今日頭條、搜狐網、騰訊網、一點諮訊、315消費文化網、大魚號等多家網站紛紛報導引發廣泛關注。她創作的小說、散文、詩歌等300餘萬字的文學作品分別在學習強國、《河南日報》、《三門峽日報》、《中華文學》、《2020河南文學院小說卷》、《精短小說》、《洛神》《作家報》《採風中國》《河南工人日報》《河南科技日報》《青年導報》《河南詩人》《牡丹》《老人春秋》《奔流》中國作家網等各級報紙雜誌和文學類官方網站刊登小說、散文、詩歌,其中獲獎作品60餘篇。
  • 壽光一中畢業季│收刀入鞘,少年可期!
    七月,盛夏,畢業季。伴隨著最後一門考試鈴聲的響起,最不一樣的高考,在最溫情的陪護中落下帷幕,與考場大門同步開啟的是高三學子的畢業季。回首高考,校內校外暖心「護航」,老師家長攜手並肩,讓這座校園更有溫度!
  • 《七月與安生》:世間最美的豔遇,是遇見另一個自己
    屏幕上出現了電影的名字——《七月與安生》,底下附著英文名字《Soulmate》。十三歲那年,七月遇見了安生,安生遇見了七月,按七月的話來說,她和安生的友誼,她是被選擇的結果,但,她心甘情願。七月有個完整而幸福的家,她乖巧懂事,安靜溫柔,有一個充滿愛而因此正常的童年。而安生,他爸爸很早去世,媽媽經常在外出差也不怎麼管她。
  • 江蘇籍臺灣作家展開訪鄉採風活動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10月28日電(記者 陳琪)海峽兩岸文壇的一大盛事--江蘇籍臺灣作家訪鄉採風活動昨天在南京正式展開。    應邀前來參加此次「臺灣作家訪鄉採風」活動的有著名詩人余光中、蓉子、張默,著名小說家司馬中原、段彩華、朱秀娟、陳若曦、張至璋,著名散文家張曉風、周嘯虹、歐銀釧,著名報導文學家夏祖麗,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管家琪以及著名文學史料專家應鳳凰等十八人。
  •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創作採風團與三門峽甘棠院吳啟明先生告別
    在青年作家網組織的三門峽創作採風行,歷經三天兩夜,12月11日我們與中國知青作家們一起訪了甘棠院拜謁召公,走進地坑院,領略特殊的民居風採,去了天鵝湖,看候鳥天鵝棲息與飛翔的英姿。晚上,這些知青作家們舉行「中國知青作家杯"十佳文學獲獎作品頒獎典禮,我們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創作採風團在汪鑫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老一輩文學家們的這次盛會,向他們學習,吸取文學的營養:作品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文學創作與學歷沒多大關係;一個文學家是半個哲學家(孟翔勇老師語);文學植根於生活的土壤,又高於生活……聆聽獲獎作家們的發言及孟老師的點評,我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無不是給我們青年作家們上了一堂文學課
  • 建始一中舉辦「唱響青春」校園歌手大賽
    建始網訊(通訊員 侯瑩瑩) 凜冬已至,一中學子用美妙的歌聲溫暖了這個夜晚。12月13日晚,建始一中舉辦首屆體育文化活動周校園十佳歌手大賽。二十位參賽選手,二十首動聽的歌曲,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 ...弘揚科學精神——「流動地質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在市一中舉行
    為更好的普及自然資源和地球科學知識,樹立全民愛護地球、保護環境、節約集約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中國地質博物館聯合河北省地質博物館、張家口地質博物館和河北省第三地質隊來到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舉辦「流動地質博物館」進校園活動。
  • 永濟市作家堯王臺採風慶新年|在離天空近的地方文採飛揚
    永濟市中條山間堯王臺上,50餘位作家早早齊聚山前,由該市作協主辦的採風暨年會上午9時30分正式開始。據記載,位於中條山間的堯王臺是當年堯舜禪讓之地,是古中國文明濫觴之源頭。走過高大雄偉的堯王臺大門,乘車前往堯王臺頂,沿途只見層巒疊嶂,因為空氣清新,感覺離天空非常之近。有詩人暗暗感嘆:遠上寒山石徑彎,白雲生處有洞天。九曲一十八道彎,彎彎都有好景觀。
  • 隴南徽縣一中舉辦「唱響青春」校園歌手大賽
    釋放激情的演繹這是個性的展示這是才藝的較量更是信心和勇氣的比拼這是燃燒的激情這是青春的讚歌更是動感與活力的綻放12月24日下午,徽縣一中舉辦「唱響青春」校園歌手大賽。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欣賞那優美的旋律、婀娜的舞姿,一起走進沸騰的徽縣一中階梯教室,享用一場精彩絕倫的音樂盛宴吧。
  • 上遊•夜雨丨你是我最美的遇見(外二首)- 雷學剛
    你是我最美的遇見(外二首)雷學剛時光飛逝歲月靜好既然我在你必經的路途上遇見你就會好好珍惜你珍惜你就是在收藏一段歲月在韶華飛鴻的紅塵裡遇見心儀的你你嫣然一笑成了我目光中最美的風景駐足堅守這片風景曼妙了生命的青春豐盈了人生的價值我對浩瀚的宇宙說你就是我仰望的星辰我對蒼茫的大地說你就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見
  • 採風啦!讓櫻桃結緣文學創作的那種~
    採風啦!來到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厲莊鎮謝湖村採風謝湖村還被評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省現代農業創意農園、省鄉村振興旅遊示範村、省最美百果園、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等。
  • 吉首大學音舞學院:本土民族藝術進校園 民族文化傳承促成長
    會上,志願者們根據古丈縣當地民族文化,與古丈一中藝術組教師交流後,結合個人專業優勢,開展「本土藝術進校園」活動。前期工作交流會現場。為了呈現更好的課堂效果,志願者們團結協作,積極備課,多次組織「模擬課堂」進行試講。每一次試講後,指導老師針對志願者試講中出現的問題,與支教組成員進行交流並提出調整建議。
  • 詩香潤校園 紅色傳經典|詩詞學會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採風作品集萃
    5月30日,濱州市詩詞學會會長馬明德等一行27人到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採風,有感於學校紅色育人的匠心獨具,心潮澎湃,感慨萬千,詩詞以紀。作品集萃題市高級技校馬明德狀元出在各行裡,紅色育人尤謂奇。業企頻仍至,爭選驊騮。何以這般火爆?是傳承血脈,辦學宏猷。嘆涅槃默化,燕雀變江鷗。古田樓、初心知曉,夾金山、砥礪亮雙眸。遼瀋路、鏗鏘前向,遠志相酬。參觀濱州市高級技校感懷張文星偉雕矗立傲蒼穹,紅色傳承牖育隆。傾賞黌堂皆浩氣,周觀路石盡淘融。貞魂騰播丹心駐,產教煬和萬戶崇。
  • 雲端築夢 向一進發——2020,我在瀋陽一中等你片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遼寧記者站王國忠大美校園: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紅磚牆,綠操場,書聲琅琅,一中氣質風姿雅望。學知識,增見聞,涵情啟智,一中故事娓娓悠長。這是一中人的氣度,來自一中取之無禁的力量。請與我們一起走進這樣一個充滿魔力的校園,輕撫它的一草一木,漫品它的一磚一瓦……正門在一中,有一種吸引力,讓每一個走進一中的人滿懷憧憬。
  • 看到這些中小學校園書店,想重吃二遍苦,再讀一回書!(上)
    書店攜手出版社,每季度為學校開展「名家進校園」活動,提供學生們與作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為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及社會體驗,搭建了豐富多彩的平臺。大夢書屋八中店,於2016年9月22日走進福州八中,是大夢書屋在學區內部開設的首家分店。
  • 七月深夏,遇見你剛剛好
    七月深夏,遇見你剛剛好,只因,那天恰好我在,牽著深夏芬芳,著盈盈翠色,心思也變的細膩起來,沉睡的心窗,為你打開久封的門,靚麗的光景裡一把摺扇,遮不住你俊朗容顏。我不知道,時光能停留多久,一縷柔情和眷戀,氤氳成最美的風景綻放在你枝頭花間。七月的你,帶著一身花香,踏浪而來,在不遠處為我停留,你牽著我的衣襟,湧動著的綠色溫馨,敲醒我沉澱已久的寧靜。
  • 高新一中種文化理念 馥書香校園
    原標題:高新一中種文化理念 馥書香校園   大連高新區第一中學位於大連高新區小平島弄濤街11號,是一所隸屬於高新區教育局的公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