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八佰」勇士

2020-10-14 諾一冬

疫情後的首次觀影竟然是《八佰》,意外之餘又很慶幸。

意外是經過幾次改檔風波,原本興致滿滿的觀眾差點遺忘了這部電影。慶幸是自己最後得償所願,還拉上了「志同道合」的哥們。

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場戰鬥「四行倉庫之戰」,舉世矚目,悲壯慘烈。

八佰劇照

因為其屬於「戰爭片」,我們從「歷史背景」和「電影技巧」兩個維度(交叉)來展開說明。

1歷史背景

(1)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國軍投入了75萬精銳,中央軍和地方實力派的精華悉數登場,包括飛機、坦克、重炮、德械師等。

國軍精銳

參戰日軍30萬,其戰機群輪番轟炸後,裝甲部隊火力壓制,強力配合地面進攻,以壓倒性的優勢閃電推進,攻城略地。

戰爭殘酷到什麼程度,舉例說明:白崇禧的廣西軍總共帶了6個師參戰,一天就報銷了4個旅,四天被打垮了6個師。

日軍炮火

3名師長陣亡,3名師長重傷,不得不全軍退出戰鬥。

10月26日,日軍攻勢如潮,大場陷落,隨即陷入一片瓦礫火海。

大場陷落

淞滬戰役失敗後,國軍大部隊全部撤離上海,留下88師524團420人的孤軍堅守四行倉庫進行阻擊。

(2)

國軍已撤離上海,留下孤軍奮戰意義何在?

從地理位置上說,當時倉庫的西面和北面均被日軍佔領,而倉庫的東面是英租界,南面是蘇州河,同時在倉庫旁邊還有兩個巨大的煤氣儲罐。

四行倉庫地理位置

考慮到地理位置條件和國際影響,日軍不敢大規模炮擊四行倉庫,只能派陸戰隊輕武器強攻,這也是四行保衛戰能夠進行下去的前提。

選擇此地原因也是極為特殊的,除了四行倉庫本身易守難攻外,就是為了讓一河之隔的租界觀察戰況。

蘇州河對面的租界

四行保衛戰何以「舉世矚目」?

國軍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其之所以組織四行倉庫保衛戰,就是希望以四行倉庫守軍的浴血犧牲來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

[延伸閱讀1]國際背景

日本全面侵華後,國民政府曾向國聯呼籲,請求各國出兵制止日本的侵略。

國聯提議召開由《九國公約》籤字國及其它諸國參加的會議,調停中日戰爭。

會議定於1937年11月3日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召開,上海的戰況,將直接影響到會議談判上中國的利益。

國聯提議召開會議

為了向歐美展現中國軍人與日本侵略者慘烈搏鬥的景象,蔣介石命令留下少許兵力堅守蘇州河北。

「無論如何,必須有一支部隊守住最後的陣地,即使戰至一兵一卒,也要撐到會議召開。」

10月30日,英美等國要求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止戰鬥,中方認為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目的已經達到,遂下令部隊於10月31日撤離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之戰

10月31日,英軍駐上海總司令史摩萊少將親自來到蘇州河新垃圾橋(今西藏路橋)邊,

指揮英軍壓制日軍火力,掩護勇士們撤退。

2電影技巧

因為電影是用鏡頭語言來講述故事,其中的人物刻畫、劇情推進需要演員的高超演技體現出來,

鏡頭語言

但光影下的人物角色怎樣才能更加鮮活和深入人心呢?

我們拋開電影技巧或者說表演的羈絆,回顧那段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戰鬥,

租界劇照

也許這種情境氛圍只有靠充滿時代感的「真實環境」才能營造出來。

(1)

「環境布景」原本在電影製作過程中佔的比例並不是很高,但導演管虎為了讓演員更好地融入電影,代入感更加真實,不惜投入血本。

搭建四行倉庫周邊實景

管虎團隊按照1:1的比例實景打造了四行倉庫和蘇州河等一系列拍攝所需的建築物,這項開銷就用了5.5億人民幣。

據說影片《八佰》成本8000萬美元,約6億人民幣,意思是說電影還沒拍,就要先花5.5億「蓋樓」。

四行倉庫實景模型

管虎在2011年就已經敲定了劇本,直到2015年才找到這片20萬平米的場地,不惜財力、人力把200米的蘇州河和68棟建築真實還原。

從觀影角度來說,的確是視聽震撼,畫面衝擊力很強,讓演員和觀眾都能身臨其境,從鏡頭中體驗到身處戰爭的慘烈和悲愴。

戰爭劇照

當然這樣的歷史片做出如此震撼的效果,背後少不了科技的貢獻,要想讓觀眾看不出其中的特效,也是管虎所考量的。

事實上,他做到了。

管虎採用了IMAX攝影機拍攝,要知道全球只有6臺ALEXAIMAX 65mm的攝影機,他弄來一臺,但也只能拍一個機位。

管虎團隊

因為拍攝周期太長了,經費也是不斷在消耗,管虎帶劇組在蓋好的「四行倉庫」前後待了近兩年,拍攝歷時8個月。

進劇組他還是黑鬍子男人,拍完出來時變成了個白胡胖子,劇組深受感染,也很給力,演員演技始終在線。

過橋劇照

除了蓋樓、IMAX技術之外,花費最多的就是道具,道具組130個人在3400平米的製作車間連軸轉忙活著所需道具。

(2)

如果你去過上海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會發現影片所展現的歷史事件,甚至包括一些戰鬥場景甚至細節確實是有據可考的。

我們身處現今發達的社會,很難想像當時的戰爭情景: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地

日軍頂著鋼板潛行至倉庫底層,企圖用炸藥包炸開一個突破口,由於是國軍射擊死角無法槍擊。

千鈞一髮之際,21歲的敢死隊員陳樹生身上捆滿手榴彈,拉開導火索,從5樓縱身跳下,跳進了欲實施爆破的日軍之中。

陳樹生劇照

一聲巨響之下,陳樹生與十幾個日軍同歸於盡,這一幕讓蘇州河對岸觀戰的民眾無比震撼!

28日深夜,一名14歲的童子軍姑娘楊慧敏,在漆黑的夜色中冒著生命危險給倉庫守軍送來了一面國旗,

楊慧敏劇照

29日清晨旗幟便在四行倉庫頂端升起。

當天上海《申報》這樣報導:「朝曦初上,國旗飄展,隔河民眾經此地,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

上海《申報》

短短4天時間裡,謝晉元率領中國軍人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斃敵200多人,傷者無數,而我軍陣亡9人,傷20餘人。

謝晉元劇照

管虎這是對歷史事實的再創作,因為有原型,有改編,如果想超越前作,就得有突破性的東西。

(3)

歷史的細節,有時是有爭議的,只要基礎史實沒有改編即可,所以管虎除了斥巨資打造「真實環境」之外,對人物刻畫也下足了功夫。

從影片的故事架構來看,他並不想拍一部傳統的戰爭片,而是通過人物的群像進行創作。

蟬聯票房冠軍

由於是群像,沒有特定主角人物,尤其導演把鏡頭從北到南轉換對照,南邊是歌舞昇平的天堂,北邊是混沌黑暗的地獄。

對岸歌舞昇平

塑造的人物涉及很多,有打散的正規軍、逃兵、流民、記者以及對岸的妓女、教授等,

而對人物個性的挖掘層次稍顯混亂,有的篇幅不夠,有的虎頭蛇尾。

結果整體表現出來就顯得有點「散」,甚至還有邏輯硬傷,讓人無法理解。

謝晉元訓話劇照

管虎想表現這群「烏合之眾」的個性,他們並非一開始就勇於獻身,只是想當普通人,過好日子逃離戰爭,這本無可厚非。

但無論洪水滔天的小人物、發國難財的人、明哲保身的人,

小人物

他們的轉變有一個撕裂和蛻變的過程,靠這種幾乎平行的鋪陳方式,很難展現。

端午(歐豪飾)是片中著墨較多的人物,從不敢向殺死父親的日軍俘虜開槍,到對夥同探路的逃兵溺水無動於衷,

端午劇照

最後遊過蘇州河時妓女歡呼就開始意識覺醒返回,這樣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

姜武原本膽小怕事,後來拿起大刀唱戲,結果呢?

姜武劇照

張譯飾演的老算盤怎麼到達對岸,又良心發現?

張譯劇照

那個戰地記者通過出賣情報發國難財,又深入四行倉庫採訪守軍被感動稍顯突兀,

戰地記者劇照

後來相機丟了哪來證據?

現在很多電影比較追求所謂「視聽震撼」的特效,並不是不好,也是一種趨勢,

護旗劇照

但講好故事始終是電影的核心或者精華所在。

3結語

導演團隊嚴謹求實,加上設備技術IMAX先進,以及演員的盡職敬業,

共同塑造出了《八佰》悲壯的史詩感,對國產電影來說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蘇州河南岸

這場視覺盛宴中,影片對很多人物的刻畫突出其個性以及轉變過程,

但這種轉變稍微欠缺點帶有張力的撕裂感,細節還可進一步精雕細琢。

導演通過群像來講述「八佰」 向死而生的精神內核,同仇敵愾的國之大義,

劇照

雖有瑕疵,但不看可以說是一種遺憾。

[延伸閱讀2]抗戰

抗戰共分三個階段:

①戰略防禦: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

②戰略相持: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③戰略反攻:從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七七事變」爆發,全民抗戰開始,歷經太原會戰、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徐州會戰等大的戰事後,國軍敗退重慶。

國軍抗戰

第一階段,日軍雖然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從東北打到華北,但在正面戰場國軍給日軍以巨大打擊,鉗制和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

國軍正面戰場

此時中共開赴山西,堅持遊擊戰,開闢敵後戰場,南方新四軍也開展正面戰場的敵後遊擊。

敵後戰場

第二階段,以汪精衛為代表的投降派成立偽國民政府為標誌,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汪精衛建立偽國民政府

日軍在正面戰場與國民黨軍戰事基本相持,把主要精力放到消滅敵後抗日武裝和根據地上。

第三階段,戰略反攻(略)。

國際上,美國艦隊基本消滅日本聯合艦隊主力,蘇聯完成西方戰場戰事,出兵東北,中國敵後戰場率先展開反攻,直至全民族抗日反攻高潮到來。

蘇聯出兵東北

最終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者,贏得了自鴉片戰爭以來,近代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完全勝利。

[延伸閱讀3]孤軍結局

這些堅守四行倉庫的壯士退入公共租界後,英軍突然變卦,全部被繳械,並被送至膠州路兵營(即後來所稱的孤軍營)拘禁。

在拘禁期間,四行孤軍堅貞不屈,保持了不畏強暴的民族氣節。

孤軍被拘禁

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在率士兵早操時被4名汪偽76號特務收買的兵痞刺死在孤軍營中,犧牲時年僅37歲。

國民政府追授其為陸軍步兵少將,25萬上海市民到孤軍營為謝晉元將軍送葬。

謝晉元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18日,日軍從公共租界當局手中接管了孤軍營。

勸降不成後,日本人將孤軍官兵分散至南京孝陵衛、杭州南星橋、安徽蕪湖裕溪口,甚至遙遠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充當勞工。

謝晉元夫人提供幫助

孤軍官兵堅守民族氣節,寧死不當漢奸,以各種形式同日本勢力作鬥爭,但大部分人在做勞工時被折磨致死。

孤軍團聚

1945年抗戰勝利後,倖存的近百名孤軍營官兵在謝晉元夫人幫助下在上海得以重聚。


(特別說明:本文純屬觀影后個人觀點,圖片源於網絡,僅供參考,謝謝觀賞)

相關焦點

  • 鮮血沸騰 誓死抗爭的 八佰勇士
    鮮血沸騰 誓死抗爭的 八佰勇士許多觀眾說,《八佰》是這幾年最好的國產電影,好就好在八佰勇士那股頑強不屈的血性。我們知道,戰場英雄不是天生的,都是從凡人逐漸成長為大樹的,他們心裡早已埋下堅韌的種子。《八佰》告訴我們,真的打起仗來,一個人是不會想到自己生死的,只會鐵心將這幫壞蛋打下去……眼前呈現出最震撼的鏡頭:一個個士兵排著隊,身上繫著成捆的手榴彈,從幾層樓上跳下去引爆,讓敵軍的銅盾土崩瓦解。想不到什麼人能在這時,完全不考慮自己,而只有英雄是這樣的。敵人誇口說三個小時能拿下四行倉庫,當時還很難說結果。
  • 八佰勇士暢跑華誼 在奔跑中激發愛國情懷
    昨天,隨著一聲響亮的發令聲,「華誼跑之八佰勇士親子跑」在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火熱開賽。風景優美的的陽澄半島聚滿穿著迷彩T恤的親子家庭,一陣火熱的愛國風潮席捲半島。隨著《八佰》電影的火熱上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振奮人心的抗戰時刻。
  • 《八佰》中國版斯巴達300勇士 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
    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引起熱烈的反響,這樣一部抗戰影片真實地還原了淞滬會戰中國民黨軍隊以謝晉元為首的五二四團八佰勇士們堅決抵抗日寇的滿腔熱血和抗戰到底的決心
  •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一曲《八百壯士歌》,傳唱八十餘載,唱出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也留下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傳說。
  • 八百勇士,書寫英雄史詩;電影《八佰》,致敬祖國英雄
    八百勇士,書寫英雄史詩;電影《八佰》,致敬祖國英雄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並奮戰四天四夜,他們為了保衛祖國,守護國旗而拼盡全力、捨生忘死。電影《八佰》便是要全景重現這個發生在82年前的歷史故事。
  • 《八佰》單日票房過億!四行倉庫成熱門聖地,萬人前來致敬勇士
    《八佰》的拍片因為受到多部巨製電影而變得越來越少,還沒有去觀影的小夥伴可能再過幾天就在影院看不到了,上映到現在13天,票房已經達到了21億!不過對於《八佰》來說,除了票房以外,最有意義的是讓所有中國人知道當年的場景到底是如何,也讓大家知道了「四行倉庫」如今變得怎麼樣了。因為《八佰》的播出,大家都對現在還存在的四行倉庫紀念館多了一份好奇,許多觀眾看完 《八佰》就立馬趕往了位於上海蘇州河邊的四行倉庫紀念館進行朝聖。
  • 電影《八佰》與其四行倉庫保衛戰真實歷史的啟示及勇士們的結局?
    >( 原創 )八百孤軍,四行守、腥風血雨。《八佰》是根據83年前,抗日戰爭時期淞滬會戰中四行保衛戰的真實故事改編。前幾日專門重新閱讀了那段歷史,昨晚又買了張票觀看了這部電影。電影的視覺衝擊和聲效似乎更有衝擊力、震撼力。
  • 做勇士不做烈士——深刻解讀電影《八佰》
    如果說在這個秋天最火的電影是什麼,那一定就是新出的這部《八佰》。在剛剛播放五天的時間裡,據粗略統計是2.34個億。那麼我就覺得十分好奇,這部電影究竟講述的什麼,居然如此受國人的追捧與歡迎呢?我們一起來看:電影《八佰》講述的其實是我國的一次抗戰時期的關於八百名士兵的血淚故事。而他們,是一支中國孤軍,奮戰在日本人一圈又一圈冷漠無情的重重包圍之中。
  • 電影《八佰》不能忘卻的記憶,一半以上是湖北勇士
    片名《八佰》是何意?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為掩護十萬大軍西撤,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臨危受命,留守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堅守到底,稱作「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次戰役以少敵多,譽滿中外,被譽為「八百壯士」。4分56秒,「八百壯士」的名字一個個浮現......導演管虎說,之所以用大寫的「佰」,便是為凸顯百字的「人」。
  • 電影《八佰》不能忘卻的記憶,一半以上是湖北勇士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片名《八佰》是何意?據此,湖北鹹寧通城縣檔案館研究員馮立群判定參加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中通城籍在200人以上。他說,通城一直在尋找「八百壯士」中湖北勇士的資料,並在2015年收穫最豐。「我們縣成立了『八百壯士』史料挖掘辦公室,通過調查走訪,逐步完善『八百壯士』的史料信息,後來整理出了一份300多人的壯士名單,其中大多是湖北籍。」
  • 電影《八佰》不能忘卻的記憶 ,一半以上是湖北勇士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片名《八佰》是何意?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為掩護十萬大軍西撤,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臨危受命,留守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堅守到底,稱作「四行倉庫保衛戰」。
  • 電影《八佰》定檔:勇士的血灑在蘇州河,在中華民族的脊梁上滾燙
    如果2020年僅有一次進入電影院的機會,我會選擇《八佰》上映的那天,不會別的,為了感受熱血在脊梁上滾燙。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支孤軍保衛上海最後一絲防線的故事。國民革命軍88師262旅524團第一營423名勇士。
  • 《八佰》中一些被「美化」過的地方,你知道嗎?
    《八佰》確實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從8月14日開放點映以來,《八佰》的成績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截止昨天,電影《八佰》的點映累計票房已經突破了1億,觀影人次也已接近三百萬,甚至還拿下了最近這幾天的全球單日票房冠軍。
  • 《八佰》火爆只因這兩個字
    昨天,去看了最近備受關注、好評的影片《八佰》,感動感慨得很多,本文主要想分析下這部電影為什麼這麼火爆。原因其實很簡單,就「真實」兩個字。(八佰勇士的真實影像)更重要地是,《八佰》基本上符合生活的邏輯,沒有刻意煽情,沒有矯揉造作,沒有虛假情節(唯一不真實的可能是影片最後「歐豪」護旗成功後大呼卻才發現自己中彈)
  • 《八佰》中勇士們對手:一身豪華裝備,戰力卻很弱的日軍陸戰隊
    電影《八佰》終於要開始上映了,這一場打出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淞滬會戰,不僅阻止和粉粹了日軍所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野心,更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日軍,阻止來了日軍的侵略步伐。不過正如《八佰》中演的那樣,四行倉庫的戰鬥很好地鼓舞了抗戰軍民的士氣,我軍得通過很小的代價重創了日軍,並安全撤離到了租借內。各種原因除了的《八佰》中描述的那樣——我軍裝備好,人數400人(說800其實是對外號稱),卻有數門81迫擊炮,31挺機槍。
  • 絕境突圍,不止《八佰》
    同時,《八佰》對年票房兩百萬以下影院的區分對待做法,也讓中小影院開始思考:到底是做小而美的影院,還是走個性化生存之路。一部《八佰》,帶動了電影產業鏈各環節的艱難改革。《八佰》,魅力何在?管虎的父親是一位老八路,這賦予了管虎對戰爭片的執著和堅持。
  • 淺談《八佰》
    不久前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1937年淞滬會戰,是整個抗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無疑是這場悲壯、慘烈的戰役中,中國軍隊最高光的一幕。那面飄揚在炮火中間的中國旗幟,那些視死如歸的面孔,是抗日戰爭中不屈的中國軍民的縮影。
  • 《八佰》救市 華誼救己
    《八佰》看哭硬漢《八佰》像是浮在水面上的一根救命稻草,老牌影視公司華誼兄弟究竟還能不能證明自己是一家優秀的電影製作公司,就看能不能緊緊抓牢它。銀幕亮起,龍標出現,《八佰》的公映許可證後緊跟著「第800號」,這一個小彩蛋,足夠粉碎此前的謠言。
  • 電影《八佰》中的勇士,真實結局如何?淪為日軍苦役活下來沒幾個
    歷經數次撤檔風波、挑起了大家觀影好奇心的《八佰》已經公映了。《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在四行倉庫堅守了四天四夜的英勇將士們的故事,當時堅守在此的是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實際兵力420人。在激戰了四天四夜後,八百壯士斃敵二百多人,傷敵無數,而自己的傷亡只有三十餘人,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 《八佰》之意
    在《八佰》中,影片雖然也抒寫和謳歌英雄主義,但它更多表達的是一種經過冷峻的審視與反思的愛國主義。文│扁椰子 編輯覃柳笛電影《八佰》劇照作為疫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商業大片,《八佰》成績頗佳:上映後僅用6天時間,累計票房已突破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