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體筆劃設計法則「金萱十八法」

2021-02-08 GrayDesign

開始做字型到現在 20 多年,一直覺得「字型設計師」比起其他設計師而言,好像深居山內的修行者,是出世的。慢慢做、默默做。

可能因為不論做字、寫字,都是很高深的學問。有學問的人反倒不太敢出來講,或者是認為這些堅持不足為外人道(講了你也不懂),所以我們很難得會看到相關工作者出來分享。

其實,低調出世不會有損於大家做好字的心願,但換個角度想,做字這一行對大眾而言相當陌生,終究不是好事。我們 justfont 的精神還是比較強調分享的。也可以說我們選擇不同以往的一條路吧,是行住坐臥的入世,用實際行動讓大家更了解字型設計一筆一划都有思考、用心。

這一篇就是要講我們在「筆劃」上的想法。

就是一個我們平常討論的畫面

「金萱十八法」這個包裝,有點像武俠小說裡的套路,裡面有「絕招」,名字很酷炫,又好像有點道理。 (比如亢龍有悔、飛龍在天⋯⋯)

肢體的走勢、力道應該如何,很難說一個道理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會想到要用一些形容詞來比諭、或什至說傳達一個套路的重點吧。字型設計應該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來講。



筆勢的理想狀態⋯⋯

大家都應該知道「永字八法」,但可能沒想到:「八法」只是最具代表性的總括,但無法涵蓋漢字所有的筆劃造型。因此日本、中國歷代書法家都嘗試提出更完整的法則。

書法界已經有一套論述,來說明更多筆形、筆勢的「理想狀態」。例如日本欣喜堂的今田欣一先生,在講解「金陵」等字型的筆形設計時,多少會用「獅口」、「竹籜(音:拓)」、「吟蛩(音:瓊)」等等感覺很美的形容詞來傳達筆畫「理想上」看起來該有什麼感覺。

而這些詞彙不是今田先生獨創的。清朝的《漢溪書法通解》與《四庫全書》的〈書法正傳〉⋯⋯等許多討論書法的書籍,都整理過。

印刷體在設計立足點上與書法相當不同。印刷體畢竟高度重視閱讀平穩,書法則更著重於書寫的美感。印刷體融入書寫筆勢不是不可能,但基於印刷功能性的限制,不可能像書法那樣多變。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有時候可以嘗試去融會一些經典的美感,讓字不只有功能性的一面,也具備漢字的優美。

同事們幫忙下,借書法領域的這些概念,我們一起歸納了一些金萱設計規範中很有代表性的特徵,與大家分享。

(如上,這些是金萱設計時,設計師們會特別注意的點,不一定能被當作中文字型設計的通則。)



基本原理

一、橫與豎:清晰度與易讀性的控制

「功夫,一橫一豎。」——《一代宗師》

不只是功夫,漢字的橫豎也很關鍵,版面的清晰度與文字的易讀性很大部分是看橫豎的。

鷹、酬二字最常作為制定中文字型規格時使用的例字,因為分別是常用字裡橫筆、豎筆最多的代表。

這裡的陣雲、枯藤,是從「橫如千裡陣雲,豎如萬歲枯藤」借來的,出自〈筆陣圖〉,相傳是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所寫。原來是形容書法中橫筆、豎筆的氣勢(就留給大家自己想像心中的畫面😂)。

印刷體沒有這種發揮空間(特別是金萱的橫筆、豎筆採用黑體造型),對於橫筆、豎筆的要求,就不在筆畫運動的「筆勢」,而在粗細控制。

以最細的一分糖舉例,橫筆(陣雲)控制在 1000 分之 24–34 個單位之間;豎筆(枯藤)在 1000 分之 30–38 個單位之間。字型產業一般都是用這樣的單位去制定字的規格的。

通常被包夾的筆畫會細一點,輪廓的「主筆」會稍粗一點,這樣設計是為了內文字的清晰度與易讀性著想。雖然談到實際上的分配,設計師還是得相信自己的眼睛去下定論(終究得憑感覺),但總之,不會超過規格限定的筆畫寬度。


二、曲線:鍛造視覺韌性

視覺怎麼會有韌性呢?我覺得有時候平面線條跟實體物品(如金屬刀具)的強韌感是相通的,韌性來自於對比。

例如「撇」、「捺」等以曲線為主的筆畫,就會由兩段彎曲程度不同的線條組成:一段較「硬」(曲度小),另一段較「軟」(曲度大) 。如果由兩條一樣的曲線組合在一起,線條容易看起來太過柔軟。

時常跟同事們提到金萱融合明體、黑體,製作上要注意一個層次感:金萱有來自明體、黑體的基因:明體線條來自書法運筆,感覺柔美;黑體比較剛直、硬挺。金萱要怎麼去把兩個看起來衝突的特徵融入進來,是設計很大的挑戰。而融合出一種「視覺韌性」是我們對上面問題的解法。

以這筆而言,外部線條曲度大(較軟);內部線條曲度小(較硬)


三、大筆畫:細節要耐看

許多漢字有明顯的大筆劃,稱為「主筆」。主筆是字的主角,舉例而言:

以漸層表示的就是這個字的主筆(或主筆之一)


身為主角有兩個任務:

認字是認輪廓的,主筆擔負勾勒輪廓的重擔,有時甚至要稍微粗一點。

因為很顯眼,輪廓要更細膩,才會好看、甚至耐看。就像音樂會一樣,小提琴首席、女高音的衣服很重要:因為觀眾幾小時的目光會聚焦在上面。尤其現在數位字型時常被真的「放大」檢視、應用,即便是做內文字型,也要把這一點設計好,更別提大標題字型了。

例如「句」的「獅口」、「毛」的「浮鵝」、「題」的「遊魚」,都是字裡面非常重要的主筆。這些大筆畫我們會更要求一些細節:



獅口、浮鵝、遊魚

一、獅口

(感謝我們 justfont 有才的同事製作了這個動態展示)

要我連想的話,「獅口」⋯⋯獅子張開嘴巴,感覺有威嚴,應該也算是比較有力量的筆畫(除非字型戲路是波提獅,就是另一回事)。曲線可以怎麼帶有這樣的張力呢?

金萱的做法是以直筆入彎勾。起筆、勾筆轉彎處、以及勾筆收尾處,都以直切線處理,僅在中間微微彎曲,這其實也是到前面提到的:軟硬對比所展現的「視覺韌性」。尤其勾筆轉彎之前加入直筆,就如同運筆稍作停頓。停頓的感覺先有了,再進入向上的勾筆,會感覺比較有力道。

圖解金萱在獅口勾的處理方式,僅供參考。


二、浮鵝

例如「毛」中間的大筆畫,看起來很像鵝在遊泳。這種筆畫在書法一般叫做「浮鵝勾」。金萱的設計裡,我們特別希望它能展現自然優雅的姿態(就像它「浮鵝」的名稱那樣)。

而「自然優雅」的設計,我想是要帶有曲線的。 (大自然很少有直線)「毛」的底部其實是很長的一「橫」。但如果這一橫跟普通的橫筆一樣平直,感覺很死板,就不優雅自然了。

橫線兩端都下了相對的兩組控制點,以管控「鵝的腹部」較豐滿的細微曲線。

以 justfont 設計師下錨點的方式來看:左右兩端轉折都下了相對的兩組控制點,以管控「鵝的腹部」較豐滿的細微曲線。而考慮到金萱是明黑體融合的風格,避免整個大筆畫過於柔軟,我們在尾端勾筆切線以直筆為主,希望能有更俐落的感覺。


三、遊魚

我自己覺得這些名詞都滿有畫面的⋯⋯「遊魚」指「辵部」向右伸展的樣貌,好像是在遊泳的魚那樣,要有衝浪(😂)的動感。

起筆很陡峭,第二部分漸漸平緩,後又揚起,收筆稍寬,並以銳利角度作結,這樣的反差能帶來視覺韌性與快速的感覺。中段基本上是一個橫筆的變化,如同「浮鵝」的處理,仍應保持細微弧度。

總歸來說,尤其金萱一分糖的設計目的是應用在極細的大標題上。既然是大標題,就會被放大檢視。所以我們會比較注重以上舉例筆勢的細節表現。而金萱作為帶有「明體」基因的字體,我們也希望在筆形、筆勢上更融入書寫的生動、柔美。

大家或許會發現我一直提到「細微弧度」😜 這是金萱美感上很重要的元素,所以在修改時會特別去看這些細節。



小結:明黑融合風格的層次感

金萱家族設計的初衷,是想探索中文字型「明、黑體融合」的新風格。

明體加黑體,在日本已經是各家字型廠商都有的基本款字體。這種風格,是首次由平面設計師創始的,文字風格創新的起點。

而金萱畢竟是針對中文市場,我們在當初就想嘗試融入傳統漢字的感覺。如同柯熾堅老師提出的「漢字感」,我們特別要求中宮相較緊收、重心較高的設計,並如這篇文章傳達的,儘量在筆畫造型上融入書法的運筆、筆勢。

但明體、黑體融合,還有很多可能性,值得多多探索。以下我再分享兩個字的設計,來舉例我們怎麼拿捏金萱「明黑融合」的風格:


一、及:明折、暗折

書法中也有這樣的分別,能看出提筆的設計一般稱為「明折」,這是很典型的明體設計;暗折則沒有提筆設計,現在的黑體大致上都採取這樣的做法。而金萱的處理原則是這樣:

第一折未接大筆畫,故採黑體暗折以求簡潔;第二折接長撇,是顯眼的主筆,因此納入明體的提筆設計,意在消除過於尖銳的感受。


二、系:「蟠龍」式

蟠龍聽起來很酷炫,實際上,這個部件在字裡面也很吸睛,指「糸」部向上伸展的理想形態。

這個部件本身完全由曲線組成(撇、捺、點)。從黑體的角度來看,這些筆畫通常會做得比較「硬」(曲度小),而明體通常比較「軟」。金萱的設計就是拿捏出一個介在中間的感覺:藉由兩種曲度不同的曲線融合在一起,嘗試塑造出視覺韌性,既有黑體的硬挺,也帶有明體的柔美。

這裡的明、黑體舉例是比較極端的狀況。每種字體處理方式可能略有不同。



附完整版「金萱十八法」

陣雲  HORIZONTAL STROKES

「橫」是中文字裡最多的元素,但並非每筆同粗。在字型設計中,須針對筆畫配置加粗、減細。而增減程度有固定範圍,如金萱一分糖橫筆粗細規定介於千分之 24—34 個單位之間。


枯藤  VERTICAL STROKES

豎筆相較橫筆少,卻能勾勒文字輪廓,有助辨別。豎筆非同粗。為了視覺均衡,需因筆畫配置增減。有固定範圍。如金萱一分糖豎筆粗細規定介於千分之 30—38 個單位之間。


羅幕  SILK CURTIAN

溫柔婉約或剛強有勁,常取決於撇捺的質感。它需融合曲率不同的線段,並非一般認知的圓弧。線條上部曲度大,下部曲度小,以鍛造視覺的韌性,帶出有力的感覺。


蟹爪  CRAB CLAW

勾筆,不論短促有勁、平緩延綿,都會成為該字的門面。金萱的勾筆,曲線轉折走勢細膩,一路延伸至昂揚的收筆。筆形並非完全平直。需優雅,始終保持細微弧度。


墜石  FALLING STONE

「點」如高峰墜石,表現下墜的速度與力量。在金萱的設計中,傾斜的點常為字帶來活潑的感覺。微糖系列筆畫偏細,更由斜點加強字形輪廓,使字型用於內文時更易讀。


虎牙  TEETH OF TIGER

挑筆,短促、昂揚,有力道,邊緣方切而俐落。不過,在底座卻有微微弧度,是金萱優雅基因的體現。此筆運行,講求寸勁;但細細彎曲能更帶出筆畫的韌性與優美。


浮鵝  FLOATING GOOSE

如鵝浮於水面,自然優雅的姿態。錨點落在轉折上下兩端。大筆橫線由相對的兩組控制點管控「腹部」較豐滿的細微曲線。尾端勾筆切線以直筆為主,帶來俐落感。


鳥雛  BIRDLING

豎筆轉折後接橫筆,與浮鵝相同,錨點落在轉折上下兩端。大筆橫線亦由相對的兩組控制點管控「腹部」較豐滿的細微曲線。筆畫尾端上揚,但不成為勾筆,切角銳利明確。


鳳冠  PHOENIX CROWN

撇、弋勾相對,成為梯形。上半保持平直,約在 1/3 處開始轉折。左右錨點對稱,控制出相同的曲度走勢,帶來穩定感。運筆至弋勾轉折處微微突出,創造伸展的氣勢。


蟠龍  CROUCHING DRAGON

蟠龍,指「糸」部向上伸展的理想形態。由兩個撇、挑與一點組成。擺位避免平行、平直,如第三筆略往右傾斜,能使字更穩定;挑筆的底部也都保持細微的曲線變化。


獅口  LION』S MOUTH

指橫折勾輪廓舒張、勾筆昂揚的姿態。弧度鍛入平直筆畫,較為硬挺,僅在中段微微彎曲。轉折過渡處也加入直筆、稍作停頓,才進入向上的勾筆,是有力道的安排。


遊魚  GLIDING FISH

指波折向右伸展的理想態勢。起筆陡峭,第二部分漸漸平緩後又揚起,收筆稍寬,並以銳利角度作結,此種反差能帶來視覺韌性與快速的感覺。中段仍應保持細微弧度。


明折/ 暗折  TURNING CORNERS

金萱,明、黑體融合,筆形設計也需博採兩者之長。第一折未接大筆畫,故採黑體暗折以求簡潔;第二折接長撇,因此納入明體的提筆設計,意在消除過於尖銳的感受。


飛帶  FLYING BELTS

如衣帶迎風飄揚的動感。以兩撇一捺構成。兩撇需做出角度與視覺韌性的差異,帶來動感。捺筆擺位較往上,左方撇筆較下,這樣的視覺修正能帶來更平穩的感受。


玉鉤  JADE HOOK

玉鉤為大筆彎勾,是相當重要的主筆。起筆前半微彎,至中後段轉折過渡處帶入直筆,增加筆畫力度與韌性。後漸轉為向上勾筆,角度昂揚,對內部撇筆形成包覆感。


竹籜  SHEATHS OF BAMBOO

竹籜也是大筆彎勾,弧度處理相近於玉鉤,都在轉折過渡處帶入直筆,能帶來有力的感覺。書法中,三筆「筆斷意連」,做字時,若微調筆畫角度、曲度,可帶來相似的韻律感受。


烈火  RAGING FLAMES

四點支撐上方部件,形成梯形樣貌。點採明體意念,第一點較為彎曲。以擺位而言,第一點與第四點略偏下,並較往中心靠近,帶來較為託高、集中的視覺效果。


吟蛩  SINGING CRIKET

吟蛩,指阜部自然優美的姿態。第一豎筆、第二轉折依明體造型有出頭、明折;第三筆往下撇,仍保持細微弧度。第四筆如玉鉤,過渡處帶入直筆,增加筆畫力度與韌性。



本文載自Medium 僅供交流學習

轉載請註明出處


「Gray Design」致力於品牌形象 ∕ APP ∕ 字體設計


相關焦點

  • 還有人比他們更懂臺灣字體?
    「黑體的簡潔,也有明體的溫暖意圖、架構緊湊、筆劃硬挺。」這是金萱的宣傳語。「金萱」是臺灣市場近年來少見的本土研發字型。爽朗的撇捺、圓潤中帶力度的勾筆中,散發臺灣的親切氣息。「金萱」字型設計「金萱」被定位在第二基本書體,所以在打造「金萱」時,也是以內文字型的標準看待的
  • 如霜泡般清爽簡單即美的設計字體
    2013年,日本設計師小林章研究歐文字體的《字型之不思議》在臺灣上市,隨即引發話題。2015年,中文網頁字型公司justfont推出混合明體與黑體的新字型「金萱」,又把這波字型熱推上另一個高峰。不少人開始關注,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文字,是以什麼樣的型態展現在眼前?
  • 5款免費可以商用的優秀「中文字體」下載
    ▍阿里巴巴普惠字體「阿里巴巴普惠字體」是由阿里巴巴發布的免費可商用字體,包含中文、英文和多種西文。這款字體由著名字體公司蒙納 Monotype 公司字體總監小林章主導西文字體部分的設計,漢儀字庫主創設計師陶一泓主導中文部分的設計。
  • 【漢儀字體研究】黑體家族-「旗黑」字體
    旗黑在筆形確立階段,有意識地運用了「變曲線為直線」的手法,遷就低解像屏幕的顯示效果;走之底的橫捺,提手、反犬、耳刀等偏旁中的鉤畫及豎彎鉤的尾部,都較明顯地處理成了水平或垂直線。在輪廓線條的處理手法上,齊立先生提及了「陰陽線」方法:「除了追求簡約、爽朗的時代氣息,我在設計時也希望融入漢字書寫的韻味,體現民族性和傳統文化。『陰陽線』的處理方法,講究線條之美,使筆劃挺拔有力,剛柔相濟。」
  • 松煙誠品把書店變成一座「字體廟宇」
    誠品生活松煙店今年夏天祭出「臺味季—翻轉臺味的7+2個松煙特別企劃」,新世代中文字體設計團隊justfont也參與其中。justfont以「文字瘋臺味」為主題,把誠品生活松煙店打造成了一座「字體廟宇」,從B1美食街到3樓誠品書店,每一層都能看到迷人的臺味字體設計,展期就到9月15日!
  • 探討黑體字的字體設計
    中文黑體≠歐文無襯線體這不禁令人聯想到歐文字母設計。是的,黑體的設計就是受到西方無襯線體(sans serif)的影響,是非常現代、簡潔的字體。不過要注意的是,許多人說「中文黑體是無襯線體,明體是襯線體。」這樣的模擬其實不太恰當。正確地說,「襯線」本是歐文字體的專有名詞,中文字體沒有直接對應的名稱。它是書寫歐文書法時,以平頭筆配合運筆技巧,在起筆處產生的造型。
  • 王志弘の中文字體設計
    從自己觀察發現,最近兩年王志弘對日本字體多加運用,特別在標題上。這令我想到這是否跟中日字體存在基本素質差異有關。為此我直接問志弘。日語字體真有那麼好用嗎!(笑)」我「質問」。「我電腦裡的中文字型其實不多吧,我相信大陸跟香港有一些好字型的,只是我手上並沒有這些東西而已。(笑)」志弘說。談到字體,志弘再細想一下,神色比剛才稍稍凝重。
  • 華為主題「AI造字」:打造個人字庫,秒變字體大師!
    科技改變生活,AI賦能萬物,繼華為主題在Mate 30、Mate 30 Pro手機上推出「AI造字」功能後,大量用戶諮詢何時開放更多機型。近日,華為主題重磅推出會員服務,「AI造字」被納入會員體驗區,全機型上線。這次,TA真的來了。
  • 實驗性中文字體創作
    Experimental Chinese Typography - Taiwan Indie Music「獨體
  • 字體 | Adobe聯合Google發布全新開源字體「思源宋體」(附下載)
    思源宋體是 Adobe Type 發布的最新泛 CJK 字體,它是對應於思源黑體的宋體字體;我們發布這兩種字體是為了響應統一設計的需求,以服務於東亞 15 億人口。從左至右分別為「述」字的簡體中文、繁體中文、日文和韓文字體基於小塚明朝而來:在筆形設計的特徵上,思源宋體漢字的特徵與
  • 臺灣「金萱體」設計團隊確定製作香港常用字 稱「一起守護傳統中文」
    臺灣設計團隊「justfont」8日在募資平臺「flyingV」,推出由臺灣人設計的中文字型「金萱」群眾募資專案,有「立法院長」王金平支持,短短76分鐘內,就打破原先預定目標金額150萬元,截至10日下午1時,已募集超過1950萬元新臺幣。臺媒稱,由於這次計劃香港朋友也來「共襄盛舉」,justfont宣布,將製作金萱香港常用字型,「臺灣與香港,要一同守護傳統中文」。
  • 迪卡儂Logo:中文字體改造實驗
    昨天,設計師陳冠穎在網站上分享了:迪卡儂中文logotype改造實驗法商運動品牌「DECATHLON 迪卡儂」因為其商品的高功能性、物美價廉以及貼近運動生活,在臺灣有許多忠實的顧客群,而品牌的logo亦有相當高的曝光率
  • 可口可樂出「在乎體」字體,特殊字符亮了!
    如今,可口可樂進軍中國市場這麼多年後,為了符合中國的文化象徵,感謝支持與參與可口可樂的消費者們,出了這套字體由可口可樂中國與國內專業字體設計機構「方正字庫」,漢字推廣機構「好字在」共同合作開發,推出主設計方向水滴垂體式、柔和式和包容性極強的「在乎體」字體。
  • 從「貂明朝」看字體開發新趨勢
    筆者有幸在現場參與了新聞發布會的全過程,並與製作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在此就和大家一起來深入探討分析一下這款字所謂的「新領域」到底意味著什麼,相信這對於同屬東亞的中文字體開發者們也有很深的借鑑意義。設計:三年打磨終成正果文字塾與「貂貂明朝」貂明朝的主創設計師是 Adobe 日本資深字體設計師西塚涼子1,相信大家對於她不會陌生,畢竟她是轟動一時的泛中日韓開源字體「思源」系列(思源黑體、思源宋體,谷歌方面則包裝成 NOTO 字體)的主創設計,而且 10 月也剛剛到深圳參與了 GDC17 的評審。
  • 行業檔案|一套臺灣風味的茶香型字體
    臺灣的Justfont團隊一直從事著字型推廣教育工作,他們在民間普及字體相關常識的同時,也在與業界同行探討著市場真正需要的字型,「金萱」就是他們製作的第一套字體
  • Adobe聯合Google發布全新開源字體「思源宋體」(附下載)
    Adobe的開源泛CJK字體—思源宋體簡介字體簡介思源宋體是 Adobe Type 發布的最新泛 CJK 字體,它是對應於思源黑體的宋體字體;我們發布這兩種字體是為了響應統一設計的需求,以服務於東亞 15 億人口。
  • 界面視覺設計要素:字體篇
    本文總結了字體設計的重要性、界面常用字體推薦以及國內外權威設計體系中對字號、行高、字重的選擇和設置。如果你想對界面字體設計有更深一步地了解和運用,本文將會提供一些幫助。一、字體1.界面常用字體推薦字體的選擇是由產品屬性或品牌特性的關鍵詞而決定。一般中文字體種類分為:黑體、宋體、仿宋、楷體等;英文字體種類分為:無襯線體、襯線體、義大利斜體、手寫體、黑字體等。中文字體推薦線上中文字體推薦使用 思源黑體、華文黑體、冬青黑體、微軟雅黑、蘋方-簡、黑體-簡、方正蘭亭黑。
  • 創作一套書籍字體,設計之路不容易.
    製作古籍字體的困難,大部分來自於它的任務本質是「重新詮釋」、「重新創作」。不僅在跟當代的眾多作品競爭,也在與它自己的前身比較精神與氣度。問題就在這裡:當代技術已經很進步,理論上必需要做得比前人更精緻美麗。但結果往往很難盡善盡美。為什麼?
  • 臺灣道路字體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臺灣的道路字體,作者 劉獻隆,Tom Liou .懷著字體設計夢的有為青年設計師湯六(劉獻隆,Tom Liu,音:湯六,臺灣人,此為真實人物)騎著機車,有天看著路上的標線字體,忽然想到:「怎麼沒人想做這樣的中文字型呢?」瘦高的中文字型很少見,標線字的風格也特殊。說不定有發揮空間。於是他開始計畫設計一套「臺灣道路體」。這套字型要拿來幹嘛?設計任何東西都一樣,先想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 丨這款臺灣自製字體一天內眾籌到超過800萬臺幣
    9月8日,一款名為「金萱」的臺灣自製字體在Flying V 平臺上開放募資,一個多小時即完成 150 萬臺幣的募資目標,一天內眾籌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