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晚《瞄準》已經更新到33集,故事本身卻只走了5天時間,差點就演出了「諜戰版《長安十二時辰》」的感覺。
總共57集的電視劇,在雙男主姍姍來遲的見面後終於迎來了「生死對決」,不容易啊不容易。
電視劇本身製作精良,連很少在其他同類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都有,貫穿整個二戰時期的「八一槓」更是有理有據。
雖然人物是虛構的,情節也是架空的,但老蔣任人唯親、讓嫡系去監督「雜牌軍」等操作,還是很尊重歷史的。
誇得差不多了,說說《瞄準》的不足之處。
情節略顯拖沓這一點再明顯不過,一些人物的塑造和他們之間的對話看起來也是可有可無。
而且不過短短幾天時間,大多數人物的心理狀態、行事作風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不是屏幕左下角時不時出現的時間提醒,還真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個不過5天的故事而已。
所有人都發生了變化,唯獨陳赫扮演的池鐵城很「穩」——一直很自信,一直在使用著曾小賢式的招牌笑容。
說實話,從陳赫帶著舒芙蕾出場開始,池鐵城這個人物就帶著巨大的「跳戲」搖擺感。
再加上陳赫本人除了《愛情公寓》外,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就是好幾季的跑男,池鐵城這個人物當真讓人捏一把汗。
他本身的定位就是喜劇演員,可池鐵城好歹也是個頂流殺手,整天「嘿嘿嘿」「呵呵呵」算怎麼回事?
或許正因為一開始對陳赫太不看好,以至于越到後面本人就越感覺到「打臉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看看其他同類型的影視作品,「殺手」儼然已經是一個臉譜化的符號——不苟言笑、冷若冰霜是標配,心狠手辣、無情無義是進階配置,再加上點些許的人情味和「人性化」時刻,整個人物瞬間就變得豐滿立體。
把殺手拍得更符合大眾預期——這對於拍攝過《古董局中局》,還監製、製片了《白色月光》《白夜追兇》的五百來說不是難事。
尤其黃暉還是國家一級編劇,寫過的抗戰劇、近代歷史劇不計其數。
五百自己也說了,啟用陳赫是一個挑戰,他清楚這件事很冒險。
既然如此,為什麼用「曾小賢」去演池鐵城?又為什麼把黃軒扮演的蘇文謙弄得如此「憋屈」?
這正是《瞄準》的與眾不同之處。
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估計看過的同學還記得:蘇文謙和歐陽湘靈坐在楊之亮的墓碑旁邊,蘇文謙對歐陽簡單概述了自己的前塵往事。
其中就交代了他和池鐵城都是什麼樣的出身,以及他倆是怎麼走到一起、最後成了「水母牧魚」一對好搭檔的。
蘇文謙是大戶人家的少爺,對這個世界的最初認知本就「高人一等」。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戰爭,他這一生大概率會一直順遂下去。
可池鐵城不一樣,他不僅從小就是孤兒,而且還經常被同齡人欺負。
他倆能走到一起一方面是因為蘇文謙不欺負他,另一方面則跟兩人對彈弓有著同樣的熱愛有很大關係。
這段情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對劇中人物變得更加豐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池鐵城的兒時經歷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對這個世界有敵意,而蘇文謙不僅是一個和他能力相持平的人,更是他在這個世界唯一的感情傾注。
在了解到這一點後再細品池鐵城的「嘿嘿嘿」和「呵呵呵」,就會發現他在其他事情時,和在面對與蘇文謙有關的事時,笑得不一樣。
不管是面對自己的組員或者是松江站的站長,池鐵城的笑都是自信且輕狂的,又是甚至有點喪心病狂。
但在面對蘇文謙的時候,池鐵城掩飾不住笑裡的期待(期待和蘇文謙重修舊好)、討好(他知道自己欠蘇文謙很多)、心虛(唯有蘇文謙,是可以和他抗衡的能力者)。
一句話,池鐵城的笑是有層次的。
進一步說,隨著《瞄準》的情節越來越牽動人心,池鐵城的笑也有了更深更多的意味。
作為觀眾的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忘了曾小賢——這或許是陳赫的「以毒攻毒」,或許是導演五百的「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