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舞臺劇 《紅娘的異想世界 之 在西廂》

2021-01-08 搜狐網


  演出時間:2011年8月10日-14日 19:30

  演出團體:非常林奕華

  演員:劉若英、王耀慶、周姮吟、時一修、韋以丞、戴旻學、彭浩秦、吳佳雯、陳恭銘、趙逸嵐、楊芷纓、朱育宏、黃俊傑

  導演:林奕華

  演出票價:880/680/580/380/280/180元

  套票:580元×2=1000元

  「非常林奕華」20周年生日大戲

  《紅娘的異想世界 之 在西廂》

  The Doppelgänger

  ——根據元雜劇壓卷之作《西廂記》再出發的21世紀後花園人格分裂悲喜鬧劇

  這是一個人人都替自己做紅娘的時代

  鬼才導演林奕華 × 多棲影后劉若英 ×千面型男王耀慶 × 通天編劇陳立華

  鬼才導演林奕華繼《水滸傳》《西遊記》之後,再次從古典文學出發的劇場狂想,不按常理出牌,帶觀眾馳騁於別出心裁的創意空間

  回溯千年經典《西廂記》,門不當戶不對而終成眷屬的有情人,映照現代人感情困境

  多棲影后「奶茶」劉若英重返話劇舞臺,帶領觀眾按圖索驥,釋放內心另一個自己

  煥然一新的劇場體驗,是古典,也是當下;是遊戲,也是課堂;是情境,也是生活;是想像的天空,也是現實的瑣碎

  借西廂密碼解讀現代人9種欲望

  貴族 VS 名人 = 圍觀

  小姐丫鬟 VS 閨蜜 = 馬甲/分身

  回眸 VS 贊 = 關注/轉發

  後花園 VS 社交網絡 = 公共/私人

  跳牆 VS 頭盔 = 隱身在線

  情信 VS PM 私信 = ID 被盜

  害相思 VS 荷爾蒙 = 話題

  生米煮成熟飯(私訂終身) VS 私奔體 = 人肉搜尋

  拷紅 VS 公關 = 危機處理

  13種西廂人格誰是誰

  愛情驅魔人 浪漫復興女

  紅娘 a.k.a. Ruby – 劉若英飾

  「我不入豪門,誰入豪門?」

  張生 a.k.a. Johnson - 王耀慶飾

  19歲大齡名媛

  崔鶯鶯 a.k.a. Tracy - 周姮吟飾

  潛伏的爸爸與無處不在的媽媽

  崔相國、崔夫人 – 時一修(一人分飾)

  不能讓他醒來的危險夢遊人

  孫飛虎 – 韋以丞飾

  籠裡雞作反

  崔夫人分身 - 戴旻學飾

  關於過去和失去的名譽顧問

  老方丈 - 彭浩秦飾

  人際關係經濟學博士

  搶親宰相千金 - 吳佳雯飾

  「少廢話,每個人都有個價錢」

  搶親宰相 - 陳恭銘飾

  代表硬實力的純爺們

  白馬將軍 - 趙逸嵐飾

  白天鵝染黑

  崔鶯鶯分身 - 楊芷纓飾

  姐姐像爸爸 弟弟像媽媽

  崔歡郎 - 朱育宏飾

  一個無處問為什麼的人

  鄭恆 - 黃俊傑飾

  媲美莎士比亞的中國戲劇作品

  《西廂記》故事梗概

  書生張君瑞與前朝相國女兒崔鶯鶯在普救寺相遇,二人一見傾心,奈何鶯鶯早已許配給表哥鄭恆。誓要搶鶯鶯為妻的叛將孫飛虎此時帶兵重圍寺院,處於危機中的崔夫人承諾:「誰有退兵之計,便將鶯鶯許配給誰。」張生挺身而出,向白馬將軍發信求救,孫飛虎被一網成擒。

  豈料崔夫人言而無信,以鶯鶯早已許配鄭恆為由迫鶯鶯與張生以兄妹相稱。幸得丫鬟紅娘出謀獻策,安排鶯鶯與張生月下幽會,兩情相悅,私定終身。後被崔夫人察覺,夜審紅娘,紅娘巧妙地說服了崔夫人答應將鶯鶯許配給張生,才子佳人終成眷屬。

  終於又再攜手合作了

  文/林奕華

  劉若英,又名「奶茶」。我和她合作過的舞臺劇叫《半生緣》。她是很可以開玩笑的人——像前天跟她確認工作會議時間地點,我附帶一句說明屆時在場的人員共有多少和他們是誰:「如果你不介意,請穿得輕鬆點過來。」,馬上收到她的回覆:「沒問題,海灘服見。」

  但她也不是可以被玩笑打發的人。我便見過她瞪大眼說:「那部戲中我演的是一個作家,這作家的書桌上怎可能放著這幾本完全不像是她會讀的道具書呢?」

  「都說滾石有三大難搞歌手,有一位是光良,一位就是我,當然第三就是奶茶。」五月天的阿信如是說。我倒可以為傳言提供我的經驗作為反證:距離《半生緣》公演前只有兩星期,我對整齣戲的表演形式尚茫無頭緒,劉小姐只把恐慌藏在心裡,日復日夜復夜在排練場地的大空地如「放風」般兜著圈背著臺詞,別人可能已經崩潰,她是連半次催促,半點懷疑的表示都沒有。

  那一天她來出席新劇第一次工作會議,就在會議愉快結束,我陪她走到電梯之際,她忽然轉身煞有介事對我說:「導演,請回。」許是她也覺得九年下來我們還是如此拘謹,所以在短短四個字間幽了我一默。

  抑或,接下來我們即將是又要進行是「導演」與「演員」的互動,她才用了那句說話作為一種「開場白」?我以又緊張又興奮的心情迎接新戲,因為劉小姐將是女主角,戲的名字,叫《在西廂》。

  主要演員

  劉若英

  劉若英生於臺北,高中畢業後赴美國修讀聲樂和鋼琴演奏,並取得古典音樂的學士學位。返回臺北之後,加入臺灣滾石唱片公司,跟隨創作歌手陳昇學習流行音樂。但在她的第一張唱片發行之前,便先獲得導演張艾嘉及陳國富之賞識,參與電影《少女小漁》及《我的美麗與哀愁》之演出。《少女小漁》為她嬴得1995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之後,她便在演藝界大放異彩,憑不同的電影於各影展獲得多次獎項。2003年8月,她更被威尼斯影展邀請擔任「逆流而上」單元評審的工作,國際地位更被確認。近期她再憑電影《天下無賊》榮獲2005年香港金紫荊獎、第五屆中國電影傳媒大獎2006年中國電影百花獎的最佳女主角。2006及2007年亦因演出《生日快樂》及《綁架》分別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金紫荊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在電視方面, 2000年演出的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在臺灣播出時大獲觀眾喜愛,揭起一陣追看及討論熱潮。2000年11月她又憑電視單元劇《住在十字架下的母親》奪得臺灣電視金鐘獎最佳女主角,成為臺灣首位同時能在電影及電視圈上均奪得女主角的演員。她參與拍攝之電視劇不多, 但每部參與的電視劇都獲甚高之評價。2007年更憑演出電視劇《新結婚時代》獲得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電視連續劇最佳女演員獎。

  在歌唱方面,不但是歌手,亦是一名創作人,作曲亦寫詞。至今已發行了十五張個人專輯及二張精選集,均有很好的銷售成績,曾在多個流行榜佔榜首位置,2010年最新專輯《在一起》好評如潮。2002年在臺北舉行了她的首次個人演唱會。2003年離開滾石唱片公司,加盟維京唱片,期望進一步擴張臺灣以外地區之發展。2008年更在中國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澳門等地舉行了九場個人演唱會,更在該年年底回到臺北小巨蛋舉辦個唱,畫下十場演出的完美句點。2010年在臺灣、北京、上海、新加坡、韓國等地,創下女藝人巡迴最多場新紀錄。

  2003年至2005年分別在香港、臺灣及北京參與香港進念十二面體及中國國家話劇院合作之舞臺劇《半生緣》之演出,擔任女主角。文字創作上,目前已出版了三本書, 包括《一個人的KTV》、《下樓談戀愛》及《我想跟你走》 。

  王耀慶

  臺灣輔仁大學大傳系畢業。舞臺劇演出包括:《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出口》、《西遊記》、《水滸傳》、《月亮在我家》。電視劇作品包括:東森電視《老婆大人》、《好美麗診所》、三立臺灣臺《天下第一味》、華視《愛情來了》、中視《太陽花》、東風《八號風球的愛戀》、中央臺《宋蓮生坐堂》等。亦為中視《全能美食秀》、東森娛樂臺《天天high翻天》節目主持。

  韋以丞

  臺北藝術大學畢業。演出多部舞臺劇作品:《他和他的兩個老婆》、《張愛玲,請留言》、《威尼斯雙胞案》、《這一夜,「表坊」說相聲》、《如影隨形》、《NSO歌劇系列--唐•喬望尼》、《水滸傳》、《西遊記》、《李爾三個王--舞李爾》、《我是一隻狗》、《交界》、《眼球愛地球》、《眼球先生夜總會》、《暗殺Q1...GO》等。

  時一修

  臺北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表演。演出作品包括:《臺北再見》、《爺爺的房間》、《愛在星光燦爛》、《真-理》、《巫山雲》、《烏託邦Ltd.》、《好久不見》、《如夢之夢》1、3版、 《暗戀桃花源》 、《如影隨形》、《借問乂教授》、《公公徹夜未眠》、《水滸傳》、《西遊記》等,及新加坡、香港、澳門、北京、上海等城市巡演以及國內30所大專院校戲劇推廣演出。

  周姮吟

  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組畢業。劇場經歷包括:漢字寓言 (solo)《掙》、Robert Wilson Summer Project《Plastic Holes》、非常林奕華《包法利夫人們》、《西遊記》、創作社《夜夜夜麻3-倒數計時》、香港藝術節《道德神經》(Beckett)、《紅色凡妮莎》、《Micheal Jackson》、表坊《如夢之夢》、香港進念20面體《戀人論語-你愛我你不愛我》、《危險關係》、《瓦斯心》、《費德爾》、 《Dance Unplugged》、《出口》等。影視經歷:《艾草》(入圍金鐘迷你劇集女配角)、《孤戀花》、《我的逍遙學伴》、《雙瞳》、《臺北朝九晚五》等。

  趙逸嵐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舞臺演出作品包括:再拒劇團《自由時代》、飛人集社劇團《煮海的人》、莎妹劇團《約會.A DATE》等,影像演出作品:周美玲導演《死神少女》、《搏浪》、《漂浪青春》等。

  戴旻學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主修導演畢業。舞臺演出包括非常林奕華《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西遊記》、《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情場如商場-班雅明做愛計畫》等。

  彭浩秦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舞臺演出包括:非常林奕華《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情場如商場-班雅明做愛計畫》、2008臺北藝穗節-實驗舞坊《時舞餓食》、2007澳門藝穗節-凹凸之外《手提箱》、莎妹《泰特斯夾子∕布袋版》、野墨坊《Neverland》等。

  吳佳雯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演出包括:非常林奕華《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情場如商場-班雅明做愛計畫》等。

  陳恭銘

  演出包括:非常林奕華《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西遊記》、《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情場如商場-班雅明做愛計畫》。

  楊芷瓔

  劇場演出包括:2011愛樂劇工坊經典民歌音樂劇《十年》、臺灣兩廳院旗艦製作鈴木忠志流行音樂劇《茶花女》、果陀劇場歌舞劇《巴黎花街》等;影視演出包括:民視《愛讓我們在一起》、中視《男生宿舍的女生》、華視《歡喜來逗陣》等。

  朱育宏

  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演出包括:臺南人劇團《木蘭少女》、再現劇團《第八日》、臺北藝穗節《冰島》、電影版《痞子英雄》等。

  黃俊傑

  就讀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舞臺演出作品包括:兩廳院管風琴音樂會《搶救藍星大作戰》、《夜夜夜麻一》等。

  創作人員

  導演:林奕華

  香港出生,中學畢業前曾在前麗的電視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編劇。畢業後與友人組成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1989至1995年在倫敦居住,期間組成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先後在倫敦、布魯塞爾、巴黎、香港發表舞臺創作。1994年憑電影《紅玫瑰白玫瑰》(關錦鵬導演)獲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1995年回港後致力推動舞臺創作,編導了超過40出作品,並與不同媒體、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及團體合作,包括丁乃箏、伍宇烈、吳彥祖、林依晨、孟京輝、胡恩威、許茹芸、梁詠琪、何韻詩、陳立華、陳綺貞、張艾嘉、劉若英、張叔平、黃耀明、雷頌德、詹瑞文、鄭元暢、藍奕邦和中國國家話劇院等。2010年憑《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獲上海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導演獎。

  林奕華亦致力於文化及教育工作,自1997年至今分別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香港浸會大學人文素質教育、香港演藝學院人文學科擔任講師。亦經常替香港、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報章雜誌撰寫文章,出版著作包括牛津大學出版社《等待香港》系列:《女人篇》、《青春篇》、《娛樂篇》、《文化篇》;《娛樂大家》系列:《電影篇》、《電視篇》、《娛樂篇》、《文化篇》,與及浙江大學出版社《等待香港》系列等。

  編劇:陳立華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第一屆畢業生及第一屆戲劇研究所碩士。臺灣少數擁有編、導、演、製作等全方位戲劇經驗之專業劇場工作者。表演工作坊資深導演、演員,被媒體評為「臺灣少有的兼任劇場股東、導演、製作人、演員全方位戲劇人」。

  舞臺編劇作品包括:非常林奕華《西遊記》、《水滸傳》,臺灣2007兩廳院20周年大戲《看不見得城市》,《今夜,中山堂有人說相聲》等。導演作品包括:全明星都市情感喜劇《開心晚宴》,表演工作坊《今之昔》、《廚房鬧劇》、《情聖正傳》等。演出作品包括:表演工作坊《這一夜, 誰來說相聲?》、《非要住院》、《紅色的天空》、《運將、黑道、狗和他的老婆們》、《誰家老婆上錯床?》、《等待狗頭》、《他和他的兩個老婆》, 非常林奕華《快樂王子》、《半生緣》、《大娛樂家》、《戀人絮語》等。

  監製:黎肇輝

  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心理學及哲學。大學期間開始參與〈非常林奕華〉的創作及演出,曾任演員、綵排統籌、創作統籌、錄像製作、網頁設計等多個位置。自1999年《兒女英雄傳二之可怕的父母》後參與了〈非常林奕華〉所有作品的創作及製作。曾於多媒體製作公司Mind Works LTD任職高級研究員 。2004年起任〈非常林奕華〉的行政統籌,除管理公司的行政運作外,亦曾任《大娛樂家》(首演及重演)、《戀人絮語》(臺北)、《水滸傳》(亞洲巡演)、《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亞洲巡演)、《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亞洲巡演)、《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亞洲巡演)、《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亞洲巡演)等大型演出的監製。

  製作經理:陳寶愉

  1996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舞臺及技術管理。畢業後,曾參與不同劇團和文化藝術機構的舞臺製作,擔任製作經理、技術管理和舞臺監督等職務。曾合作的劇團和機構包括: 劇場組合、演戲家族、進劇場、新域劇團、香港歌劇院、城市當代舞蹈團、雙妹嘜舞蹈團、香港藝術節等。而曾參與的大型製作包括:盧景文歌劇《阿依達》、《杜蘭朵》、《卡門》、《波希米亞生涯》等;張學友音樂劇《雪狼湖》;1997年香港回歸交接儀式《添馬艦匯演》;PIP劇場(前身為劇場組合)《男人之虎》、《萬世歌王》、《萬千師奶賀臺慶》、《港女發狂之港男發瘟》。2002至2010年出任PIP劇場(前身為劇場組合)製作經理及舞臺監督。

  燈光設計:陳焯華

  陳焯華在中學時代開始接觸劇場燈光工作。1991年入讀香港演藝學院,主修劇場燈光設計。自1996年畢業後便積極參與劇場工作,曾跟不同表演領域的藝術家及大小藝團合作。燈光設計作品眾多,涵蓋戲劇、現代舞、音樂劇、芭蕾舞、歌劇、戲曲、劇場等。重要設計作品包括城市當代舞蹈團x伍宇烈《硬銷》、非常林奕華《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PIP劇場《萬世歌王》、三角關係《二人餐》。

  2007年6月憑《逐色》獲選參加於布拉格舉行的舞臺設計四年展,是香港的燈光設計師代表。2008年憑香港話劇團《梨花夢》榮獲香港戲劇協會年度最佳燈光設計。近作為西門子世博會接待中心、三角關係《親愛的,維多利亞》、「毛俊輝戲劇計劃」《情話紫釵》及香港舞蹈團《畫皮》。

  舞臺設計:陳友榮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於1996獲應用藝術高級文憑。與非常林奕華合作舞臺設計作品有:《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西遊記》、《水滸傳》、《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等。

  音樂創作及設計:陳建騏

  臺灣淡江大學會計系畢業。音樂創作跨足流行音樂、電影、劇場、廣告界。製作幾米《微笑的魚》音樂專輯,獲第16屆金曲獎「最佳流行演奏專輯」提名。擔任幾米《地下鐵》音樂劇原聲帶製作人,獲第15屆金曲獎「流行音樂類最佳製作人」提名。電影作品包括:《帶我去遠方》(入圍第21屆金曲獎「最佳流行演奏專輯」、「最佳製作人」、「最佳作曲」」)、《豔光四射歌舞團》(入圍第41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等。並為多個劇場演出擔任音樂設計,合作團體包括:非常林奕華、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創作社劇團、皇冠藝術節、外表坊實驗團、南風劇團、如果兒童劇團、春禾劇團等。公共電視《跳格子》獲第43屆金鐘獎最佳音效獎。

  聲效設計:鍾澤明

  音響工程師、鼓手、敲擊手、樂隊「假音人」及 ....HuH!? 的成員。與非常林奕華合作的作品有《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西遊記》、《水滸傳》、《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萬世歌王》、《大娛樂家》等。

  藝術指導及形象設計:郭家賜

  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攝影碩士。從事報刊及廣告的攝影工作,並為多個時裝品牌擔任視覺設計工作。曾任雜誌的時裝編輯、時裝雜誌的主編、時裝網站的創作總監及形象設計。亦與多個大型商場合作策劃不同的展覽。1999年出版了第一本攝影集《109 Women 69 Men and 10 in between》。他曾多次參與非常林奕華的劇場工作,包括《快樂王子》、《半生緣》、《大娛樂家》、《萬世歌王》、《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水滸傳》、《西遊記》、《萬千師奶賀臺慶》、《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等。現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任講師。

  肢體指導:陳武康

  藝專舞蹈科畢業。驫舞劇場藝術總監。1999年獲得了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金牌獎,並於2001年獲得臺灣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赴紐約進修,同年加入Feld's Ballet Tech.後,來年成為獨舞者與編舞家Eliot Feld展開長期合作關係。2004年回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舞蹈愛好者共同創立驫舞劇場純男子舞團,一個以共同創作、彼此激發創意的舞團。於驫舞劇場擔任藝術總監一職,與夥伴們共同創作《M_DANS》、《樓梯》、《速度》、《骨》、《正在長高》、《我》等,並應邀至紐約Joyce Theatre演出。2009年擔任臺北聽奧開幕典禮舞蹈設計總監。擔任肢體指導的劇場作品包括非常林奕華《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西遊記》等。

  戲劇顧問:王展

  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碩士,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士。參加演出的舞臺作品有:《觀•世•音》、《淹溺》、《死無葬身之地》、《天鵝之歌》。曾擔任多位歐美導演的戲劇、舞蹈演出和工作坊的翻譯及導演助理,協助創作的劇目包括:《威尼斯商人》(英國Paul Roseby導)、《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希臘Theodoros Terzopoulos導)、《極樂》(荷蘭Anouk Van Dijk編導)、《好運派兒的旅行》(瑞典Mathias Lofolie導)、《唐璜》(法國Catherine Marnas導)、《貝克特短劇集》(愛爾蘭Sarah Jane Scaife導)及《當代先鋒短劇展》(美國Bill Walters導)等。2008、09年擔任林奕華導演《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戲劇顧問及副導演。

  化妝設計:玲鹿玉靜

  日本東京美容專門學校畢業,從事翻譯及造型教學20年。經常為電影、電視、廣告、報章雜誌及劇場擔任化妝、造型設計。代表作如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這兒是香格裡拉》、《千禧夜,我們說相聲》、《他和他的兩個老婆》、《張愛玲,請留言》、《如影跟行》等及非常林奕華《半生緣》、《包法利夫人們》、《水滸傳》、《西遊記》、《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等。亦是徐若瑄、林依晨、陶子、吳彥祖、田中千繪等知名藝人之造型設計。目前為婚紗造型負責人。

  製作單位簡介

  跟城市對話 與欲望遊戲

  《非常林奕華》

  非常林奕華是城市的。

  從香港到倫敦、巴黎、布魯塞爾、曼徹斯特,從臺北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武漢、重慶、西安、廣州、深圳,再從澳門到新加坡,每次落腳,總是把「城市」作為背景,以「城市人」作為題材和演出對象。

  因為是城市的,非常林奕華也是當代的。即便劇名帶著傳統與古典文學色彩,但把符號解碼才是戲肉所在。《男裝帝女花系列》以九七回歸探討什麼是主體客體,《悲慘世界系列》是以同性戀顛覆異性戀,《兒女英雄傳》、《可怕的父母》與《什麼是青春》是話語權與青年文化,《愛的教育》是愛與被愛如何建立在看與被看之上。《愛在考試的季節》、《我X學校》和《27個女同學和17個男同學》橫跨2000年香港教改前後。

  非常林奕華更是「政治」的。要把小眾的意識注入大眾化的劇場裡,它也註定是爭議性的。要聰明,也要智慧。要思想,也要娛樂。《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扛著綜藝反綜藝,《萬世歌王》與《萬千師奶賀臺慶》挑戰卡拉OK與無線電視的至高權力,《大娛樂家》詰問「記憶是否都被消費文化衝去了?」,《東宮西宮系列》貫徹政治的「形式就是內容」,《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以日常生活辯證哲學議題,而《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再次假借綜藝之名、直探男女關係之核心。

  非常林奕華是開創性的。第一個把張愛玲搬上香港舞臺。將「四大名著」賦予現代人的問題:《水滸傳》是「男人是什麼?(What is Man?)」,《西遊記》是「範達西是什麼?(What is Fantasy?)」。每出作品,無一不是在跟消費、欲望、寂寞等與現代人有著切身關係的議題作對話:為什麼我們不快樂。

(責任編輯:陳然)

相關焦點

  • 林奕華:用創作與未來對話
    《梁祝的繼承者們》是香港舞臺劇導演林奕華的首部音樂劇。
  • 舞臺劇《聊齋》=林奕華+張艾嘉+王耀慶:人,總是懂的太晚.
    以現代人視角  跟蒲松齡降情伏愛張艾嘉×王耀慶林奕華選擇從主觀角度看世界,等於排斥了從不同角度看自己,當想像超載成了幻視與幻聽,「志」和「異」就順理成章的發生。問題是,當別人的存在都只是用來補償自己的欠缺,溝通的結果也只會是「一廂情願」,因為人人內心都有一道鐵打的門,名叫Why We Chat。
  • 【預告】誠品閱讀大講堂 張曼娟*林奕華
    2016年1月16日,臺灣作家張曼娟和香港舞臺劇導演林奕華做客誠品書店,從這兩部自誕生以來便爭議不斷的長篇小說說起,聊聊閱讀的深意。張曼娟的生命之書:《金瓶梅詞話》(誠品書店暫無銷售)作者 | 蘭陵笑笑生(明)校注 | 陶慕寧出版 | 人民文學出版
  • 3.19【林奕華、陳建騏:十年劇場創意之旅——少即是多,小也是大】
    ——村上春樹【時間】2016年3月19日 周六 19:00-20:30【主辦】北大未名講壇、北大光華藝術與管理研究中心 【說明】開放式講座,無需報名 【嘉賓簡介】 林奕華:香港知名舞臺劇導演、編劇香港出生,中學畢業前曾在前麗的電視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編劇。
  • 林奕華:」獻給跟自己談戀愛世代的人們「
    曾經執導過《賈寶玉》,《恨嫁家族》等大熱舞臺劇的林奕華,此番帶著全新音樂劇,讓觀眾們看看,「藝術的繼承者們」會有怎樣的故事。2010年《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獲上海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導演獎。2012年《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獲上海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導演獎。林奕華,這個50多歲的老頑童,因喜愛把經典改得面目全非,而在話劇界有一抹屬於自己的獨特色彩。
  • :似曾的夢 失落的情(附林奕華55部舞臺劇全記錄)
    是以曹雪芹創造的寧榮二府,來隱喻現實世界的榮辱興衰嗎?是將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進行性別角色的對調和扮演嗎?彷佛是,也彷佛不是。如果單純是的話,就太小覷林奕華的才思了。林奕華對原著《紅樓夢》的詮釋與思辨,既內涵複雜又眼光獨到;他以《紅樓夢》為起點重新創造的現代劇場,既層次繁複又洋溢驚奇。
  • 林奕華首部音樂劇《梁祝的繼承者們》
    看林奕華新劇《梁祝的繼承者們》很自然就想起了中學時代。「我是誰?」是那個年紀的最大課題。我喜歡藝術,但我有天分嗎?我喜歡文學,但我能當小說家嗎?「自己」,從來不只是發現,也會發明。林奕華給梁祝這經典最大的貢獻,是把他們念的書從《四書五經》變成了藝術!——茹國烈(西九文化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藝術裡化蝶,美術館哭墳。
  • 人物篇丨演員王耀慶和導演林奕華的N種關係
    2010年《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劇照,王耀慶和李心潔舉他在2006年的《水滸傳 What is man?》來說好了。《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裡的大偉,既無助又暴力;《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裡的王耀偉,既自大又自卑;《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的張生和鄭恆,既自戀又自信;《西遊記 What is fantasy?》的孫悟空,既想目空一切又想萬眾矚目;《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的小鬼,既逞強又倔強。
  • 「戲痴」林奕華的五幕戲劇人生
    就是我發現我有話想對這個世界說。大概十幾歲吧,因為當我去面對一個新的環境跟一個新的世界的時候,我就覺得其實那些人不懂得我,所以我必須要自我介紹,那個時候你就在找那些語彙。」從林奕華第一部劇作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心經》,可見張愛玲對他的莫大影響。1994年他憑藉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紅玫瑰白玫瑰》獲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此後再未涉足影視,而是在舞臺劇方面多次改編、導演張愛玲的作品。
  • 林奕華之《紅樓夢》:一種現代批判
    林奕華劇作《紅樓夢》劇照香港導演林奕華又一次把《紅樓夢》搬上了舞臺。說「又」,是因為2012年他已經改編過一次《紅樓夢》。那次是和香港歌手何韻詩合作,其實是為了何韻詩出道十周年紀念,何韻詩當然是主角,劇名也改作了《賈寶玉》。在林奕華的創作譜系中,這部戲算是何韻詩的,他自己的《紅樓夢》作為他「四大名著」系列的壓軸之作,當時還在籌備和構思過程當中。
  • 「帶你看明星」林奕華:紅樓夢的性與愛.
    在林奕華看來,王熙鳳是個無愛之人,而賈寶玉愛的林黛玉,是個無性之人。他為《紅樓夢》起了一個英文副題,叫做——What is Sex?上周六,「帶你看明星」第10場,迎來了林奕華的舞臺劇《紅樓夢》,共有3位幸運的小寶貝,和DJ王辰一起,觀看了這部具有爭議的舞臺劇。
  • 職人訪談錄 | 王耀慶*林奕華:既曖昧又危險
    當說到自己為何在2011年之後就沒有再演舞臺劇了,王耀慶是這樣回答的:"是因為舞臺劇賺的錢很少。所以必須要去做一些能夠養家餬口的事,要先存一點錢才行。"也許,只有面對林奕華,王耀慶才能吐露自己真實的心聲。
  • 林奕華執導舞臺劇《聊齋》首演,或是張艾嘉話劇舞臺絕唱
    昨晚,由「鬼才導演」林奕華執導,著名演員張艾嘉和王耀慶主演的舞臺劇《聊齋》,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這是他們三位相識多年的摯友,繼十年前合作舞臺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之後的再度攜手;這是林奕華構思多年一直想說的故事,是王耀慶時隔多年的重返舞臺之作,或許也是65歲的張艾嘉在話劇舞臺上的最後一次表演。
  • 【對話林奕華】深刻解讀林奕華式的紅樓夢
    香港著名導演、文化大師……擁有著無數光環的林奕華是多少舞臺劇粉絲的完美偶像,但9月26日,當他儒雅的坐在閱潮書店和大家探討他的舞臺劇作品《紅樓夢》的時候,你會發現他非常的純粹,拋去光環的他,只是一位積極想和大家交流思想和文化的普通人,今天,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林奕華,而不再是別人口中和自己想像中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