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23歲的樂清乘客趙某在乘坐滴滴順風車時,被司機鍾某姦殺。就在案發前一天,司機鍾某還因對另一名乘客圖謀不軌,被乘客投訴至滴滴平臺。而這距離21歲的空姐在鄭州搭乘滴滴順風車遇害,也不過才三個月。
01
三個月,兩個如花年紀的女孩被滴滴司機殺害,這引起了人們的憤怒和對滴滴的拷問。
央視深夜發表《三問滴滴,以生命的名義!》評論,對滴滴公司連發三問:管理哪裡去了?責任哪裡去了?監管哪裡去了?評論中稱:
這幾年,滴滴瘋狂圈地擴張,所向披靡,但我們看到,管理並沒有同步跟進,甚至到了混亂的地步。試想,如果滴滴真正吸取教訓、狠抓司機管理的話,悲劇還能重演嗎?
人民日報微博也評論稱:又是滴滴,又是順風車,又是女乘客死於非命!整改期再出慘劇,稱得上怙惡不悛。這起悲劇完全可避免,平臺的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新華時評指出,當悲劇重複上演,監管部門不能僅寄希望於企業自身整改,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監管措施堵住漏洞。
儘管中國三大官方權威媒體對滴滴進行質問和批評,但滴滴公司依然風平浪靜,沒有任何人被抓去訊問,公司也沒有被查封。
店大欺客。店大也欺執法部門。如果是普通企業出這麼大的事,公司早就被查封,責任人早就被控制了。
那麼,滴滴公司到底是什麼來頭?有什麼背景?
02
滴滴一路走到今天,可以說身經百戰。作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滴滴在2016年下半年合併Uber中國,可算是裡程碑式的「勝利」。不過這種勝利是要加引號的,因為操作技術很詭異(理由見下文)。
在過去4年時間裡,滴滴一下子PK掉了30多家競爭對手,搖搖、百米、嘟嘟、打車小秘、大黃蜂……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4月,滴滴獲騰訊集團1500萬美金投資。2016年5月,美國蘋果公司對滴滴出行進行10億美元戰略投資。同年6月,滴滴出行宣布完成45億美元股權融資,投資方包括蘋果公司、中國人壽、螞蟻金服、騰訊產業共贏基金、阿里巴巴、軟銀中國、招商銀行,成為當時全球未上市企業單輪最大規模股權融資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今年5月,滴滴共完成了天使輪到H輪的10次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阿里、淡馬錫、蘋果等國內外巨頭,累計融資金額約為209億美元。滴滴在發展過程中還與快的、Uber中國進行了合併,二者的融資規模合計接近30億美元。
03
Uber全球持有滴滴5.89%的股權,但卻享受17.7%的經濟收益,這就是上面說的詭異之處。
按道理,Uber是全球最成功的網約車平臺公司,不可能給你合併的,滴滴的操作模式很有中國風格,不按常理出牌。也就是說,Uber在出資上(事實上可能沒出資)只佔5.89%的股權,滴滴卻給予享受17.7%的經濟收益,以此來獲得美國人的妥協。
這幾年來,滴滴兩百多億美元的融資都進了哪個主體?投資方各自佔股多少?「滴滴出行」App由誰運營?所取得的收益又實際歸屬於誰?能回答清楚這些問題的人,恐怕寥寥無幾。
調查發現,滴滴的終極公司是一家註冊在開曼群島的離岸公司,名為Xiaoju Kuaizhi Inc.(小桔快智),其再設立開曼和維爾京殼公司,控制香港殼公司,香港殼公司再通過境內的外商獨資企業協議,控制滴滴境內運營實體。
開曼群島是英國在美洲西加勒比群島的一塊海外屬地,由大開曼、小開曼和開曼布拉克3個島嶼組成,是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
04
理論上,滴滴公司的背景是一家空殼的英國公司,然後在中國大量融資,然後對美國Uber公司極力拉攏,給予空手套白狼的股權利益,從而獲得在中國的壟斷經營地位。
藉助「離岸融資實體—離岸殼公司—香港殼公司—境內外商獨資企業—境內運營實體」的鏈條,滴滴搭建起了典型的VIE(詳見百度~體)架構。在這一架構下,滴滴肆意地吮吸著資本,不斷兼併、擴張……飢餓的資本,瘋狂的操作,嗜血的盛宴!
雖然滴滴在官網宣布過幾輪融資對象,但是查遍「滴滴系」的境內公司,這些投資方均不見蹤影,兩百多億美元的融資到底去了哪裡?
據說,滴滴目前正面臨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希望其經營數據和繁雜的股權在監管銳眼下將無處可藏。不過,估計商務部、交通運輸部門、公安部門聯合起來也未必能查清滴滴的神秘背景。
兩年前有媒體報導說,國內一家在線出行分析機構的分析師坦言,他們曾試圖了解滴滴完整的股東結構,卻始終未能完成。「太敏感了」,該分析師這樣評述,但未就「敏感」原因作進一步解釋。
太敏感而查不出,繞地球好幾圈的投資途徑,如此詭異的滴滴公司,其神秘的面紗何時能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