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住在深宮大院,除了後宮嬪妃和王公大臣,其餘人很難見到一面,更別說知道他的日常作息。
其實,歷史上的皇帝有堅持每天上早朝的,但不是絕對的,也不是所有的,只是個別的。要說幾點才是早朝,大臣會在午夜就開始起床準備了,走過京城的各大地方到午門,凌晨三點大臣們都聚集了,一直到大約凌晨五點的時候,大臣們都開始去上朝了。等到宮門開啟了,就依次排隊覲見,其實並不是所有朝代都這樣,由此可見,上一次早朝耗費了不少時間,真的非常辛苦。
上早朝這一制度形成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期,當時朱元璋從放牛娃做到了皇帝,實屬不易,他也十分珍惜。因此對於朝政,朱元璋也是盡心盡力,他規定文武百官每天必須上早朝。這一制度也被他的後世們延用。
百官上朝,唐詩中也有說以"鼓聲"為號令的。唐朝也在凌晨四五點左右。唐朝的皇帝應該是每天都要上朝,當然也有休息的時間。朝中重臣也是每日上朝的,但是像是六部小官只能參加大朝,或者皇帝有事情要詢問的時候才上朝,大朝一般是初一和十五。
到了宋朝的時候,國泰民安,而且一切都有了完整的制度,只需要按程序辦事就可以了。所以皇上就更不用總上朝了,為了讓自己過得更舒服,採用了雙號上朝的制度,可以說真的很任性了。元朝跟我們漢族不是一樣的官僚體制,所以不具備參考價值。很快就到了明朝,明朝的皇帝們都很愛玩,有的時候能長達多年不上朝。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勤奮人,乞討都市要多懶有多懶。
除日常生活和處理政務以外,清代皇帝還要主持一些特殊的大型活動,如萬壽、大婚、喪葬以及外出巡視等等。
之後就是就寢時間。晚上侍寢的妃子是在中午晚膳時,敬事房會遞上方便侍寢的妃子,皇帝自行選擇。時間一到,太監就會提醒皇帝。太監們將被子裹著的嬪妃送入退出。當然,嬪妃只是侍寢,但不允許與皇帝同睡至天亮的。身邊的太監,甚至會在門外伺候,詳細記錄,並可提醒皇帝注意節制。
經過在黑暗中的摸索前行,狼狽不堪的官員們終於到了太和殿。此刻,會有一個太監用力鳴鞭三下,這是提示大臣,皇帝即將駕到,須保持肅靜了。此時,才是上朝的開始。官員們少不了要三跪九叩,一番折騰。朝會之後官員們才能吃早飯。這一整個一套下來,一般人還真撐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