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麻婆豆腐,川蜀之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老成都的人們更是感恩那個157年前的 陳氏小女子(面上微麻),因為她的獨創技法,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享受到如此讓人難捨難忘的佳餚。
在豆腐菜的製作中,四川人最常做的必定是這道麻婆豆腐,普通人家一塊老豆腐,一把青蒜苗加上自製豆瓣醬和豆豉就能燒制了。但是真要做出正宗地道的傳統老成都味道的麻婆豆腐,必定要有十分的功底方可。食材選擇與處理、佐料產地的苛刻要求、火候的把捏等等細微之處,稍有不慎必定達不成麻婆豆腐的正宗味道。按照老饕們的要求,這道菜燒至成後豆腐色微黃,光澤如玉,表面覆蓋一層淡淡的紅油。入口頓感軟嫩爽滑,麻、辣、酥、香、鮮、燙集體湧出讓你的味覺器官應接不暇,大呼爽快。所以正宗老成都麻婆豆腐看似易做,實是不易。
先說主材豆腐,大多數人願意用老豆腐,主要是燒起來不容易散掉,但是缺少了滑嫩的口感。講究的廚師更願意選用介於嫩與老之間的豆腐,豆腐選好後切成1.2釐米見方的小塊,然後用水焯煮一下,注意是冷水下豆腐,放入適量的鹽,小火輕推,待水開後1~2分鐘關火即可,無需撈出備用。這一步主要是將豆腐中的豆腥味和滷水味去除,另外為豆腐鋪墊一點底味。
再說輔料中的牛肉(沒牛肉,豬肉也可,但不正宗,不推薦啦)與青蒜苗,牛肉最好取自四川本地飼養的牛,選取其腱子肉細細剁碎,切記要將肉中的筋腱挑出來,免得影響口感。然後熱鍋中放入少量菜籽油滑鍋,之後再放入兩湯匙豬油(小訣竅哦),下入牛肉末,小火慢煸,直至將肉末炒熟後盛起備用。青蒜苗必定是本地新鮮出產,去掉葉上部,只取青葉與苗白少部分,直刀切成細花末狀備用。
麻是這道菜的主旋律,因此花椒的選擇尤為重要,吃貨們多年來一直推崇的都是四川漢源建黎鄉(又說是清溪鎮)花椒。該地出產的花椒自古就是貢品,的確有其獨特的香味,此地還盛產黃牛,做出的湯鍋牛肉直接沾著當地人自製的花椒油吃感覺特別爽,我每次出差路過,總是會特意停下品嘗,並帶回兩瓶花椒油,其實就是衝著那裡的花椒去的。花椒需要隨用隨處理,即抓一把花椒,放鍋裡用小火炒制花椒至深褐色,千萬不要變成黑色哦。起鍋用擀麵杖壓成相對粗些的碎末備用。
接下來將大蒜頭2粒,豆豉15粒切碎,小蔥切末,豆瓣醬一湯匙剁碎,並準備水芡粉一小碗,順便提醒一下,不能用姜。再起鍋大火燒熱,加入適量菜籽油滑鍋後倒入牛肉末、豆瓣醬一起煸炒,此時改小火,當紅油煸出後,加入蒜末、豆豉末和一湯匙海椒麵繼續翻炒,等牛肉變酥後加入高湯適量,改大火燒滾後將豆腐推入,此刻高湯不能將豆腐淹沒,最好只淹沒豆腐的一半為佳。再加入適量生抽、糖、花椒油、料酒煮約1~2分鐘,改小火加入第一道水芡,用炒勺背輕推豆腐塊,使芡均勻裹在豆腐上,該道水芡最稀薄,作用是封住豆腐中水分。大約半分鐘後,勾上第二道水芡,此刻的水芡應該稍厚些,起作用是將佐料的味道包裹在豆腐塊上。再推動幾次,撒入青蒜苗花,並勾第三道水芡,這次的芡最濃,可將全部湯料都包裹在豆腐塊上,並能保持住豆腐的熱量,之後澆上明油,提亮色澤,撒上蔥花迅速起鍋裝盤,再將大把的花椒粉均勻地灑在上面,即大功告成。
吃地方特色菜需要有地方情調的配合,方顯其色、香、味的地道與正宗。本地的石膏豆腐、本地的菜牛、本地的青蒜苗、本地的花椒和本地的豆瓣醬,做出的必定是老成都記憶。就著白米飯,嘴裡麻的通透、辣得舒心、燙的暢快、香磬肺腑,此刻除了再添一碗白米飯還能做啥呢!!!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