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點藍字,我們哪來故事?
就算這一刻再失望再失落,你眼中那團火也依然要鮮活,在殘破人間拼湊一個完整的魂魄,路終有盡頭但星火永不墜落。
殺好人,救壞人?
故事的開始就是這樣一反常態的設定。
尋跡者丁果遵循妙先生的指引,來到人間找尋金色彼岸花。
而從人體內取出金色彼岸花的前提是對方心甘情願為別人犧牲。
在那個義診都被認為是白痴的時代,能滿足人慾望的真的是彼岸花嗎?
不,會滿足人各種欲望的只有彼岸花宿主那份軟弱的善良。
他們不懂拒絕,只會默默地點頭。哪怕在需要犧牲自己來拯救其他人的時候,也是因為他們認為如果能找回曾經的美好,這都是值得的。
雲香為幫丈夫償還賭債,竟然開始販賣自己的青春,甚至把所有的嫁妝都給了對方,只期望對方結清債務後能回心轉意。
然而,對方不僅把她賣給了賭場,還拿著她的嫁妝跑路了。
人財兩空的雲香一度因愛生恨,可即便是這樣,她依舊相信只要彼岸花消散,她的寧哥哥就會回來,以至於最後為愛獻出了生命。
孝文為滿足養父生前能看到村子回歸往日的平靜而自願犧牲。
卻不曾料想,養父早已被利益薰心,一把奪過彼岸花吞下,妄想著吃了後就能立刻實現所有心願,只可惜,真正能幫他實現心願的人已經為他而死。
而養父因吞食彼岸花變成了行屍走肉般,只被利益驅使的鴨子。
果生因,因生果?
原以為鴨子會很少,可當雙方開戰時,不計其數的鴨子大軍湧入,不少鴨子甚至不顧性命直接填入水中想要採摘價值連城的冰紈玉。
不過想來也是,尚在人間之時,也有不少人甘願以身犯險去採摘有價無市的冰紈玉。
因為犧牲一個,就能養活一家,對於他們來說是值得的。
感染苦寒症的人需要服用火禪蛻才能保命。
於是以彼岸花孢子為食的火蟬也被捕獵者偷獵得難覓蹤跡。
沒了天敵束縛的彼岸花開始四散,人們心裡的欲望就被彼岸花激發。
可是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為上流階層的人想要買來冰紈玉把玩。
說到底,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人類自己的欲望造成的惡性循環罷了。
明代文學家王廷相曾在《慎言·見聞篇》寫道:貪慾者,眾惡之本;寡慾者,眾善之基。
可是為什麼做惡的人負的債要善良的人來償還呢?
善非善,惡非惡?
《羅織經》中有言:惡無定議,莫以惡為惡者顯;善無定評,勿以善為善者安。
善與惡真的都是完全對立,黑白分明的嗎?
會不會有那麼一種情況,當你做出一個選擇,既可以說是善良的,也可以說是現實的,生活的複雜性從來不是一道判斷題而是一道是非題。
在丁果進入千佛窟的時候,妙先生跟他們說:無所謂好人壞人,無所謂一個人,或是一群人。
人類墮落,是因為彼岸花,也不是因為彼岸花,他們也許自相殘殺而死,也許爾虞我詐地活著。
少了人類,這世界會以另外一種形態存在,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壞。
但其實,妙先生作為管理者,要提高團隊的整體效率,最好的辦法不是讓大家向最善良的學習,而是把最善良的消滅。
三個和尚沒水喝,那就把退路斬斷,倒逼他們自給自足,自力更生。
這世上無天生的窮兇極惡之人,所以,最惡的不是人,是人性裡的貪嗔痴恨愛惡欲。
正如郭德綱相聲定場詩評價的那樣: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或許蕭篤的人生是整部電影最成功的人吧。
學點壞來做好人,讓自己的善良有了牙齒,不至於被欺負。
在沒有令人頭疼的「電車問題」裡,他想開闢出第三條道路,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後,他下定決心做出了選擇。
因為有些事,真的比生死更重要!
END
你點的每一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