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把日子過成詩的人

2020-12-24 歷史知心人

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有家可回,有人在等,有盞燈會為你守候。看似平淡的每一天,都是不可複製的幸福。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播時,有網友說:如果汪曾祺先生還在世,他是這部片子最好的製作人。

汪曾祺是誰?

如果你是一個吃貨,同時還對語文課本有印象的話。

想必,一定記得高郵的鹹鴨蛋吧!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端午的鴨蛋》

很有畫面感有沒有。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師從沈從文。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這是汪老的百科資料,但在我心中,他就是一個「有趣的老頭兒」。這一點,從他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

23年前的5月16日,汪曾祺先生走了。

他喜歡吃,他筆下的文字,讓你發現,人間草木皆可愛。

如果你覺得生活沒意思,那你就讀一讀汪曾祺吧!

「一定要,愛著點什麼」

網友戲水常留說:每當發覺日子過得疲憊懶怠的時候,我就會扎進汪曾祺的書裡,找那種浸漫著世間萬物為我所愛的熱情。

在汪曾祺的筆下,一草一木皆有一種可愛的光輝。

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做飯》除了生嚼,楊花蘿蔔也能拌蘿蔔絲。蘿蔔斜切為薄片,再切為細絲,加醬油、醋、香油略拌,撒一點青蒜,極開胃。——《蘿蔔》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汪曾祺《夏天》

汪曾祺喜歡吃,蘿蔔、黃瓜、鹹菜、魚、豆腐、韭菜花、手把肉,昆明的米線、餌塊,高郵的鴨蛋、炒米,北京的醬菜……

並不是第一次讀汪老的文章了,他寫的《端午的鴨蛋》後,一直對高郵的鹹鴨蛋念念不忘,後來有機會特地讓人捎來了正宗的高郵鴨蛋,果然如他老人家所寫,「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黃是通紅的,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在寫美食的作家當中,汪老絕對是箇中翹楚。

市面上關於汪老的著作有很多,單是散文集就有許多版本,我卻對文通新版的《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情有獨鍾。

這本散文集是文通天下為了汪老的百年誕辰所出的特別紀念版本,從書的紙質、內外封、裝禎、文章的編排都可以看出用心之深。這本散文集既是汪曾祺寫給大家的美而幸福「活法」,也是文通送給每一個讀者的一份美好祝福——願你有家可回,有人等。三餐有味,四季有景。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充滿了隱秘的小歡喜的。在這本書中,汪老寫得最多的地方——高郵、北京和昆明,都曾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

總覺得能把文字裡面的故事寫得唯美通透,人物寫得活靈活現的作家都是在綠水青山中滋養長大的,得了天地的精華、萬物的靈氣,所以寫出來的文字才是那麼純粹的。

生活中的小樂趣,寫作的力量

看汪曾祺的作品,頗有一種舒適自然的感覺,就像是從喧鬧的街市回歸到本真的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花一樹,自有生活的樂趣。

寫作有寫作的樂趣。

一個人在寫作的時候是最充實的時候,也是最快樂的時候。凝眸既久(我在構思一篇作品時,我的孩子都說我在翻白眼),欣然命筆,人在一種甜美的興奮和平時沒有的銳之中,這樣的時候,真是雖南面王不與易也。寫成之後,覺得不錯,提刀卻立,四顧躊躇,對自己說:「你小子還真有兩下子!」此樂非局外人所能想像。但是一個人不能從早寫到晚,那樣就成了一架寫作機器,總得岔平岔平,找點事情消遺消遺,通常說,得有點業餘愛好。

相信愛寫作的人都享受這樣的樂趣,與自己對話、深入自己。若之彼端,寫成之後欣然自得,待他日回首又是一番情趣,我當時經歷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彼時我竟然是那種感受,現在讀來又是一番樂趣。

我推薦這本書,《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看到不僅只是一本書,看到的是那些曾經被我們忽略的關心和愛,更多的識父母的不舍現在這本說做活動僅45元,也就一頓飯的錢,就可重溫,家的味道!

相關焦點

  • 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
    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小時候的冬天,沒有戶外娛樂,晚飯後,家人閒坐在一起。只因為這八個字,像封存著那些讓你依戀的記憶的一扇門,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天冷了,堂屋裡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時卸下來的,一直在廂屋裡放著。現在,搬出來,刷洗乾淨了,換了新的粉連紙,雪白的紙。上了槅子,顯得嚴緊,安適,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層保護。
  • 人間至味是家的味道——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從《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部散文集中,讀者就會進一步了解汪曾祺自在一生的活法,內心也會無比安寧。《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部散文集是從《汪曾祺全集》中節選出來的汪老的日常生活,尤其還增加了汪老子女寫的回憶性文章三篇,整合起來:輯一「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從汪曾祺的童年開始「,汪曾祺老爺子的家、家鄉,家人等等。輯二「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跟隨汪老走街串巷,觀人間樂事。
  •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幸福的人生,一生都在治癒他人
    是亮著燈火的房子,是近鄉情更怯,是等待你回家的人。不存在標準答案。是牽動著你的心的每一個相關存在,是最動人心的情。家對於一個人成長影響深遠,每個家族就像是有自己的傳承,我們稱之為「家風,」如何的祖輩教育如何的子孫,成就一個人。
  • 說起想家,你們最先會想到什麼呢?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文/桑慶菊朋友們,說起想家,你們最先會想到什麼呢?是媽媽包的餃子,還是爸爸做的排骨?抑或還是別的什麼?我腦子裡最先閃出的是汪曾祺先生的八個字,「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然後眼睛就莫名地溼潤了,那溫馨溫暖的畫面,於我已是久違了啊。
  • 中秋特輯丨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內含福利)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月光流轉,清醒溫柔
  •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活著沒意思,就讀一讀汪曾祺
    「一定要,愛著點什麼」網友戲水常留說:每當發覺日子過得疲憊懶怠的時候,我就會扎進汪曾祺的書裡找,那種漫漶著世間萬物為我所愛的熱情。在汪曾祺的筆下,一草一木皆有一種可愛的光輝。「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朱自清有一篇關於《冬天》的散文,講述了小時候,和父親兄弟一起吃豆腐的情景。
  • 人間值得是因為,有家人,可閒坐
    就像這本《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我讀出了「人間值得」。有家人,可閒坐,晚歸時,有一盞燈火為你而留,那,人間還有什麼不值得的呢?苦難又何如?回到那個叫「家」的地方,總有人為你療傷,雖是粗茶淡飯,但最是養人。
  • 帶你去看汪曾祺筆下的幸福人生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一枚高郵的鹹鴨蛋承載著他對生活滿滿的愛看透了世間的人情冷暖還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熱愛這就是汪曾祺——《人間草木》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人間草木》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 汪曾祺|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汪曾祺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關於美食的書——汪曾祺先生的美食隨筆集《肉食者不鄙》。他帶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兩碗,警告我說 :「喝不了,就別喝。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來,幾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學問 :「怎麼樣?」我說:「再來一碗。」羊貝子真是夠嫩的,一刀切下去,會有血水滋出來。同去的編劇、導演,有的望而生畏,有的淺嘗即止,鄙人則吃了個不亦樂乎。
  • 讀了汪曾祺,才明白人間值得
    裡爾克說:「一個詩人,他在山裡有一所寂靜的房子,他發出的聲音像是淨潔的晴空裡的一口鐘。」而汪曾祺先生,不是詩人,卻勝似詩人,他的內心永遠有一片廣闊的天地,居一間寂靜的小屋,寫自己的山水。他的文字平淡質樸、潔淨優美,猶如迴蕩在晴空裡的鐘聲,像幽谷裡的山泉,給人以心靈的慰藉。
  • 汪曾祺:一花一葉皆有情,一茶一飯過一生,便是至味
    鮮,是中國菜餚中無法言說的一味,最大的奧妙便在於食材。江南的家常,簡單中隱含著純粹,沒有各種大料,烹飪方法也多用清蒸、燉煮、快炒、涼拌。鍋鏟一跳舞,哪怕只有油鹽,也能清炒出一盤碧綠清香。朋友們說我做菜上心,但細看會知道,就是家常。
  • 「不失其赤子之心」——汪曾祺寫作對我的影響與啟示
    作者:張聞昕(中山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  編者按  在新冠肺炎肆虐之際,不少人都嚮往以往的平常生活。「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成為美好的祝願與心中的期待。>  總體上說,汪曾祺的作品,緊貼著生活的本真面目,充盈著煙火氣的質感與色澤,他在生活現場記錄、捕捉、回望、醞釀,他在用心地打量周遭的人、事、物、情,再用素樸的文字,抵達人性深處,給人心以寬慰,讓漢語的韻味綿延。
  •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有煙火氣的種田好文推薦
    男主上一世也都是非常糟心的家人,一家子極品。男女主在一起後安心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與極品親戚鬥起來絕不手軟,看著很爽。3、書名《種田之流放邊塞 》作者:四月流春簡介:姜玉姝穿越成自殺未遂的新媳婦,婆母冷冷道:「我知道你嫌棄郭家敗落了,但昨日你已同弘磊拜堂成親,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休想逃離!」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受益匪淺的12個八字短句,渡了無數人
    對有的人來說,很長,長到苦難都看不到盡頭。對有的人來說,很短,短得幾個字便道盡一生。  八個字可以說完一個道理,八個字可以說盡人的一生,許多人從中感悟人生。  受益匪淺的12句話,話雖簡單,道理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