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宗道光帝:昏君也節儉

2020-12-24 文藏

清朝的宣宗道光皇帝,在歷史上以「儉德」著聞。據野史所記,這位皇帝在位三十年之中「衣非三浣不易。宮中用款,歲不逾二十萬,內務府堂司各官,皆有『臣朔飢欲死』狀。頌之者至謂,其儉德實三代下第一人,雖漢文帝、宋仁宗亦不能及。」貴為皇帝,而能以節儉為天下倡,對於社會風氣及實際政治理應都有良好的影響。然而事實似不盡然。

清宣宗像

道光在位之時,清朝的國勢已衰象畢現,內憂外患亦更迭而來,傳到他兒子鹹豐繼位以後,清朝幾乎亡國。假如道光果真是憂國憂時而儉德足稱的皇帝,理應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孝全成皇后 網絡圖片

然則究竟是他的統治能力有問題?還是他實在缺乏知人知事之明,完全只是一個庸黯糊塗的「不了漢」?其中道理,實在令人費解。幸虧清朝人所留下的著作中,還有一些遺聞佚事,可以透露若干消息。

清人畫孝全成皇后(全貴妃)便裝像軸

趙烈文所撰的《能靜居日記》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三十日之記事中,錄有張寅所告訴他的一些掌故。其中說到,道光初年曾任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的英和,其所以在後來會被革職下獄,完全是因為英和守正不阿,得罪了當時最得道光寵愛的全貴妃(鹹豐生母)之故。

《樂清秋賦》軸 明楊慎撰文 清英和手書

張寅當時是戶部司官,對其中因果十分了解,所以能將始末詳情完全告知趙烈文。《能靜居日記》所記的日記原文如下:

宣廟(道光)初,英(和)以大學士兼內務府。時全妃有盛寵,內旨令造繡花褻衣。僚屬白「行文織造」,英改用函信,曰:「此事胡可見之公牘?」繼又立索旗鞋合用馬鐙。英以「向無此器」沮其事。(全)妃故已怒之矣。一日者,宣廟召見,語政務畢,命查各庫,覓碧砑可制手釧者。既出,遍查所有,皆無此大料;獨一蟠桃,徑五六寸,為高廟(乾隆)八十萬壽廣督某所進,價且不貲。既復奏,上命改造。英曰:「此先帝瑞器,不可為玩褻之物。且破大作小,可惜。」上默然不應,事遂寢。而妃聞大怒,上亦浸疏之矣。宗室禧恩、敬徵、耆英者三人,為死黨,欲去英而奪其內務府大臣之缺,且迎合上意,遂摭其過以奏,奉旨降(英和)理藩院尚書,差使盡撤。攻之者不已,又革職下刑部監。

英和,字煦齋,滿洲正白旗人。出身翰林,長於文學,尤其通達政體,有守有為,乃是道光宰輔中難得的才德兼優之人,然而卻因不能承順道光意旨,不同意將有寶石「碧鴉」的蟠桃鋸開給貴妃製作首飾,得罪了最為皇帝寵愛的貴妃,而落得一個革職下獄的結果,實在不幸之至。

道光帝畫像 網絡圖片

「儉德」的道光皇帝竟然做出這種糊塗事,將藝術品鋸開取出名貴寶石給寵妃製作首飾,還為這種事情罷免一個好官。從這個真實的細節上能夠看到道光帝的真面孔了。

內容整編自:蘇同炳《清宣宗儉德有虧》《紫禁城》2010年1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相關焦點

  • 道光帝的自我困境:他勤政節儉、澄清吏治,可他為何不是好皇帝
    皇子生涯的訓練確實把道光帝鍛鍊的十分棒,在1813年的林清之變中,道光帝用鳥槍打落兩名天理教徒,隨後帶著禁軍平定天理教之亂,逮捕天理教首領林清,可以說道光帝臨危不懼,表現的十分出色,膽氣十足。此後又寫《御製慎德堂記》勸告子孫後代節儉,他本人的節儉甚至在野史也很出名,《清稗類鈔》載:宣宗所服套褲,當膝處已穿,輒令所司綴一圓綢其上,俗所云打掌是也。於是大臣效之,亦綴一圓綢於膝間。一日,召見軍機大臣,時曹文正跪近御座,宣宗見其綴痕,問曰:汝套褲亦打掌乎?對曰:改制甚費,故補綴。宣宗問曰:汝打掌須銀幾何?曹愕眙久之,曰:須銀三錢。
  • 很節儉的道光皇帝
    道光朝財政捉襟見肘,無奈奉行節儉在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不乏推崇節儉的皇帝,但真正奉行節儉長達一生的,只有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一人。道光皇帝給後世留下的印象是,很節儉、很摳門,勵精圖治但政績平平。
  • 清宣宗常妃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在圓明園被嚇死
    這個人就是清宣宗的妃子常妃。 說到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大家都能想到他的過於節儉和但求無事的性格,也有人將他選錯繼承人的事情大談特談。而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從他在位期間開始。關於他人們都是一種恨其不爭的態度。可以說從他開始中國走入了被列強凌辱的時代。他在位期間爆發了鴉片戰爭,到了他兒子時期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把我國的瑰寶圓明園付之一炬。
  • 空有守成之志的道光帝為何把國家越搞越糟,最終引狼入室?
    道光帝死得突然,他曾自詡:「朕體氣素強」。但也死得正常,且死得幸運。導致道光帝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孝和睿太后的喪事。皇太后去世於道光二十九年的臘月十一日,公元紀年已經是1850年的1月了。道光帝以孝著稱,自熱不會馬虎。既要以一國之君的身分操特大喪,又要以孝子身份結廬守孝,勞累過度自不待言。
  • 清朝12帝並未出昏君,卻仍然走向滅亡,大勢所趨
    中國自古以來,歷史上有明確記錄的朝代大大小小有好多個,縱觀歷史,很多王朝的滅亡都是因為國家出現了昏庸無能的帝王,比如商朝的紂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有一個朝代卻令人很是不解,那便是清朝,雖然清朝的皇帝多多少少有一些毛病和錯誤決斷,但是大體而言還算不上昏君,但是這樣一個強大的王朝卻還是滅亡了
  • 道光皇帝:愣是把皇家大院打造成了全國節儉模範示範單位
    文章編輯:歷史誘惑「點擊上方 歷史誘惑▲請多加關注」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 一朝天子一朝臣,道光帝去世——鹹豐時代的開始!
    今天小編給大家談談道光帝去世後,鹹豐帝登機的故事。道光帝去世,前來弔喪的皇親國成、大臣小臣們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外哭成一片。道光帝死後的第一天早上。道光帝自重病以來一直在圓明園養病,直到死前幾天才移居到乾清宮,死後不知道道光帝搬來搬去地瞎折騰些什麼,或許在彌留之際,他還是比較懷念遺體又被轉移到圓明園。雖然要死了,他也要看紫禁城最後一眼,這樣,就算是到了地下見到了列祖那象徵著皇權的紫禁城吧列宗,也好告知他們紫禁城還沒丟,大清國還依然是他們愛新覺羅家的,也好讓他們放心總之,道光帝就這麼駕崩了。
  • 節儉的道光多次降嬪妃等級,為何鈕祜祿氏能獲得火箭速度升遷
    道光皇帝是清王朝有名的摳門皇帝。他為了省錢,不僅要穿打補丁的衣服,還要買燒餅當晚餐。 最過份的是,他還動不動就降嬪妃們的封號,以達到節約的目的。比如彤貴妃和成貴妃等,都有過降封號的待遇。
  • 道光帝後宮:萬凰之王嬪妃原型,真實歷史並沒有劇中那樣勾心鬥角
    嘉慶帝逝世後,皇二子旻寧繼位,也就是道光皇帝,他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電視劇《萬凰之王》便是發生在道光帝後宮中的宮鬥故事。道光帝先後有四位皇后,分別為: 孝穆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是道光皇帝的原配,也是道光帝為皇子時的嫡福晉,可惜她的一生非常短暫,僅27歲時便離開了人世,還沒有為道光皇帝誕下子嗣。可是道光皇帝在她死後還是很懷念她,追封她為孝穆皇后。
  • 道光帝得知英國女王芳齡23歲,說了一句話,至今仍被後世當成笑談
    嘉慶帝勵精圖治,嚴懲貪汙,但終究還是回天乏術,留給道光帝的,不過是個紙老虎般的清朝。道光帝生於1782年,那時還是乾隆治下,而有趣的是,乾隆雖然極盡奢侈,但對嘉慶帝與道光帝的教誨都是無比提倡節儉的。尤其到了1820年道光帝即位之時,清朝國庫已然十分空虛,就更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有一個名詞,每當出現在歷史書中,都會屢屢背上罵名,就是——昏君。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 中國人眼中的聖君卻是藩屬國眼中的荒暴之主:關於明宣宗的爭議
    他是祖父朱棣眼中未來大明的「太平天子」、他是廣受臣民擁戴的開明之君、他是史家筆下開創了「仁宣之治」大明盛世的聖主賢君、他是書畫雙絕不亞宋徽宗的大藝術家,可他卻是李氏朝鮮君臣眼中好色無德的昏庸君主:對藩屬國橫徵暴斂、毫無底線,這個形象如此複雜的皇帝就是大明宣宗朱瞻基—一位中國傳統史家眼中接近完美的帝王
  • 道光帝莊順皇貴妃:後宮中生存除了美貌 頭腦也很重要
    清朝道光帝的后妃中,無論是追封或者親自冊封,光皇后就有四位。可是呢,皇后往下一級的皇貴妃位置上,就只有一位,今天阿淺跟大家聊到的就是這一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下稱烏雅氏)。此時的烏雅氏年僅十六歲,而道光帝已經是朝著花甲之齡邁進的大叔了。磕磕絆絆後宮路 頭腦很重要烏雅氏的後宮之路,起初並不太平順。畢竟和道光帝有著較大的年齡差,這中間的代溝怕是不小。剛入宮的烏雅氏沒摸清後宮的門道,狠狠地跌了一跤。
  • 無過被廢、天下憐之——明宣宗原配皇后胡善祥(下)
    宣宗在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出兵山東樂安,一舉粉碎了叔父漢王朱高煦的造反作亂,生擒漢王及其家眷黨羽。此後宣宗攜平定漢王得勝的兵威,震懾另一叔父趙王朱高燧,迫使其低頭服軟,並交出了大部分護衛兵力,從此不敢再有覬覦皇權之心。困擾了大明近二十年之久的皇家奪儲風波終於得以完全平息,宣宗的統治也更加穩固。
  • 鹹豐帝生母,「蛇精臉」的孝全成皇后,為何能獨得道光帝恩寵?
    獨得道光帝恩寵的孝全成皇后歷史上的孝全成皇后,究竟有多受寵?我們來看下她的生育經歷,變得略知一二:道光二年11月,入宮;道光三年2月,有孕。道光三年12月,小產;道光四年4月,有孕。道光五年2月,生育皇三女;道光五年6月,再度有孕。
  • 一個可笑又可悲歷史謊言:清朝無昏君,明朝無明君
    明清兩朝的政績確實是在歷史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若是說清朝沒有昏君,明朝沒有明君,這就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明清兩朝的國祚皆是276年,若真如學者所說,明朝皆是昏君,其王朝怎麼能與強大的清朝一樣並列276年?
  • 道光帝為什麼一腳踢死繼承人皇長子奕緯?
    好在道光帝在50歲後連生好幾個寶貝兒子,解決了後顧之憂。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訢爭位,最終四阿哥勝出,就是鹹豐帝。其實在道光帝晚年得子前,他還有三個兒子,只是都已過世。其中,混得最慘的,就是大阿哥奕緯。   奕緯之所以命運悲慘,主要是他的出身不好。奕緯的母親那拉氏,是正白旗內務府包衣出身,被分到二阿哥綿寧府上做丫環。那拉氏有幾分姿色,而且為人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