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愣是把皇家大院打造成了全國節儉模範示範單位

2020-12-27 歷史誘惑

文章編輯:歷史誘惑

「點擊上方 歷史誘惑▲請多加關注」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道光皇帝和他的父親嘉慶皇帝一樣,對清朝的國事沒有什麼政績,清朝在那個時候已經國運衰退了。

他主要做的就是這麼幾件事:整頓吏治,整理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

但這些事情都是做了開頭,沒了結尾,直到鴉片戰爭開始,中國戰敗後,道光元氣大傷,再也無心管理國事,從那以後過著混日子維持國家的生活。

從畫像中看,道光皇帝是清朝最瘦的皇帝,這可能和他的節儉有很大的關係。他是清朝最樸素的皇帝。

自從當皇子時和他父親嘉慶去瀋陽忌祖,看到先祖曾經的生活條件之後,道光回到北京就把他屋裡的豪華桌椅都搬走了,他要效仿祖先的做法,想當一代明君。

不得不說,節儉的想法是很好的,道光在節儉的大路上不斷起飛,直到變成了個摳門的皇帝。

他摳門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他每天下午四點會讓宮內的太監出去給他買燒餅,因為燒餅便宜。之所以四點就去,是因為路途太遠,一來一回的就六點了,剛好能吃晚餐。至於宮裡的內膳他是不吃的,他嫌貴。

後來道光登基了,他繼續發揚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並下發了當時的紅頭文件《御製聲色貨利諭》,其實就是《關於加強廉政建設及群眾路線的幾點意見》。

這下可好了,君臣必須給道光點讚啊,紛紛誇獎這是百姓之福,蒼生厚愛啊。最後的結果是,保證了大家在公共場合不食葷腥的好習慣。

道光皇帝以身做則,他不僅是語言上的巨人,更是行動上的超人。他一上任就打響了節儉的第一槍,要求各省不再給朝廷進貢。他這從上至下的改革,愣是把皇家大院打造成了全國節儉模範示範單位。

道光帝之母

道光皇帝不僅不讓在公共場合吃肉,反對鋪張浪費,而且自已帶頭首先做到。他取消了自己和皇后的生日,並且把元旦、中秋等這些節日都一併取消了。

過了幾年他就琢磨,他的皇后跟著他也夠艱苦的,因此特意破例給皇后慶生。

大臣們可開心了,一想到可以飽餐一頓了,並且揣度道光這麼節儉的人,肯定也是反對送禮的,都歡天喜地空著兩隻手去赴宴了。

道光一看大家都沒拿禮物,他果然很高興,招呼君臣落座。大臣們餓得兩眼發慌時終於可以上菜了,結果端上來的只有一碗白菜麵條。

道光看著大臣們比菜葉子還綠的臉,也感覺挺不好意思,這坑爹的做法可能得改改,這才通知御膳房殺頭豬。那麼一群人,最後就吃了點油花子。

道光與后妃的合影

要說起道光那個節約我還是真服他,連衣服都是補丁服,東一片西一片的,和現在的乞丐服有得一拼,也可以說道光是乞丐服的發揚光大者。

那時大街小巷的都流行穿舊衣服,因此舊衣比新衣價格要貴2倍,這使舊貨市場的發展越發蓬勃起來。

於是乎我腦補了一下道光時期的大學畢業論文:

論舊衣服的重要性

曹學士是如何巧妙露出兩膝補丁受到道光表揚的

道光皇帝讓後宮佳麗學習縫補手法的重要性---以後補補丁就不用花錢了

為什麼要吃那麼貴的西瓜?喝水就是最好的養生

道光皇帝還非常愛民,哪裡乾旱就去哪裡求雨,哪裡有災就往哪發銀子。同時還免去一些相應的稅收,讓官員們搜刮不到民脂民膏,這樣的好皇帝實在罕見。

不過幸好他摳門,不然可能不只割了香港,也許把廣西福建啥的也給割出去了。

道光皇帝在他就職期間,把曾經先祖的花銷算了一下,最後號召後宮,節約開支,以前先祖一個月的開支夠道光花上一年的。

別人是把一文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但道光不一樣,他恨不得掰成四半、五半花,就是錢沒那麼大,也比較硬,不然肯定被道光給五馬分屍了。

道光不僅對自己摳,對他的後宮佳麗也摳,從這點上講,他不是一個好丈夫。他規定後宮女子「嬪」以下身份的沒有慶典不許吃肉,他自己也是少肉多素。

衣服更是連龍袍上都能鏽補丁。為了省水,並且怕洗多了把衣服洗壞,他還規定衣服只能一個月洗一次。他這不是節儉,他這是純摳門啊,簡直堪稱感動清朝十大傑出人物。

可憐了他的後宮佳麗,本以為嫁給皇帝可以享受生活了,結果不僅沒肉吃、沒好衣服穿,還要天天聞皇帝身上那身味,這待遇,向誰哭訴啊,估計佳麗們的心都是稀碎的。

這皇室都穿成這樣了,大臣們敢穿好的嗎?腦補了一下,君臣上殿,個個估計都得衣衫襤褸,一個比一個嗑磣,但這是時尚、是榮耀,仿佛誰穿的越破,就越有檔次一樣。

放眼望去,怎麼也像一群丐幫人員在推舉新幫主。

別看道光節省了這麼多錢,可他敗起來可不是一星半點,割讓土地這一項就讓他賠光了2000萬,這一下可真是動了他的龍筋,心痛到內心深處了。

並且在這次之後,道光皇帝就再無心政事,安心安度晚年了,對於舊衣的節儉和要求也沒有那麼強烈了。

總之就是什麼心思都沒了,他一心只想守住祖先的基業,但求不要在他手裡沒了,讓他成為千古罪人,他就知足了。

這麼摳門的皇帝也實屬少見或者不見吧,如果真有時光穿越機器,還是不要把我穿越到道光年間,因為我受不了那個苦。

相關焦點

  • 很節儉的道光皇帝
    節儉似乎是天經地義的美德,歷朝歷代都在倡導,我們很少會對此提出質疑。如果穿越到道光朝,會發現出入紫禁城的人多數衣衫襤褸,破舊的衣服上打著整齊的補丁。他們不是來拍戲的群眾演員,而是掌握了大清政府重要權力的官員。他們之所以如此裝扮,是因為道光皇帝極為推崇節儉。道光朝的節儉風氣起到了怎樣的實際效果呢?
  • 觥籌交錯皇家瓊漿——停布味蕾間的道光廿五貢酒
    釀民族傳承,品歲月醇漿,尋道光奧義,記載著滿族獨特的釀酒技藝,抒寫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情懷,將民族情懷與大國禮儀響徹華夏,走向世界。道光廿五集團,借力於時代契機,以傳承滿族釀酒技藝和傳統滿族酒文化為己任,獨到的文化眼光,堅守滿族傳統釀酒技藝的生產規程,開發釀酒原料基地,創建道光廿五酒文化博物館和全國首批工業旅遊示範單位,以弘揚北方山林民族特有的與自然親密和諧的酒文化,把全國惟一的滿族傳統釀酒技藝為特色和優勢的道光廿五白酒已打造成遼寧省地標性產品,錦州城市文化名片。使得道光廿五當之無愧被評選為「中國十大文化名酒」。
  • 清朝搞了140年的皇家打獵活動 為何被道光皇帝宣布廢除
    於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皇家獵苑建立了。這就是著名的「木蘭圍場」。因此,清朝皇家在這裡舉行的打獵活動,又被稱為「木蘭秋獮」。二木蘭圍場搞好後,康熙皇帝幾乎每年都要來這裡組織大型打獵活動。
  • 和碩智親王寶:見證道光皇帝的人生巔峰
    在清朝,皇帝的兒子長到15歲時,就可以由宗人府提請封爵,皇帝會根據自己的喜好給皇子們分封不同的爵位。(當然也可以不封,有的兒子直到死還僅僅是皇子的身份,沒有任何爵位。)清代宗室的爵位共分為十四等,第一等就是「和碩親王」。和碩是滿語,意為「角、稜角、四面八方之角落」,也有統轄一方之意,「智」是其封號。這位智親王就是愛新覺羅旻寧,清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道光皇帝。
  • 節儉的道光多次降嬪妃等級,為何鈕祜祿氏能獲得火箭速度升遷
    道光皇帝是清王朝有名的摳門皇帝。他為了省錢,不僅要穿打補丁的衣服,還要買燒餅當晚餐。 最過份的是,他還動不動就降嬪妃們的封號,以達到節約的目的。比如彤貴妃和成貴妃等,都有過降封號的待遇。
  • 再探清西陵,中國最後兩個皇帝長眠在這裡,他們都很衰
    1730年,雍正皇帝的泰陵開始營造。1909年,光緒皇帝的崇陵破土興建,1915年完成。* 慕陵:節儉的道光慕陵在清西陵的最西側,是道光皇帝的陵墓。由於道光皇帝在位時曾有鴉片戰爭失敗,所以陵墓少建了明樓、神功碑樓等很多建築。但是宮殿內卻修建的奢華精緻,尤其是由金絲楠木雕刻的上百條龍精美無比。道光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節儉皇帝,他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能穿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自己的龍袍也是打了補丁的,雖然一個補丁被太監虛報需要好幾兩白銀。
  • 道光穿破舊衣褲,每天起早貪黑幹活,為什麼還是治理不好國家?
    其中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獲得總分85分,在九位皇帝中名列第七,排序僅高於順治和同治這二位短壽君主。對此排名的依據,高陽先生給出的理由是,道光在資質、統馭、應變和機遇這四項指標上的評分,均屬於下乘。首先看機遇這一項。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算起,道光是近代以來的第一位皇帝。清朝的老祖宗們關起大門,只和周邊幾個認中國為老大的小弟弟們玩過家家,對西方的技術進步不感興趣。
  • 道光皇帝成為皇位繼承人,是其爺爺乾隆皇帝決定的嗎?
    我認為乾隆不可能公開作出這種表態的,因為自雍正皇帝開始,清朝就開始了「秘密立儲」的制度,即便道光的爺爺乾隆非常傾向於旻寧(道光)繼位,也不會直接說出非他繼承不可的話。不過,乾隆和嘉慶對旻寧(道光)的確都是寄予厚望,將他作為接班人培養倒確有其事。
  • 道光帝的自我困境:他勤政節儉、澄清吏治,可他為何不是好皇帝
    道光帝也十分節儉。在道光元年(1821)道光帝就寫了《御製聲色貨利諭》的施政宣言,立志反腐倡儉,大幹特幹。此後又寫《御製慎德堂記》勸告子孫後代節儉,他本人的節儉甚至在野史也很出名,《清稗類鈔》載:宣宗所服套褲,當膝處已穿,輒令所司綴一圓綢其上,俗所云打掌是也。於是大臣效之,亦綴一圓綢於膝間。
  • 孟森先生為何評價道光皇帝為「庸暗之君」?如此用人,太過荒唐
    導讀:道光皇帝,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權的皇帝,也是真正意義上讓清朝陷入「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生」困境的皇帝。《清史稿》雖然對道光皇帝有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闢也」的積極評價,但也有「有君而無臣,能將順而不能匡救。國步之瀕,肇端於此」的歷史罪過認定。
  • 三山五園裡的皇家敬老故事:道光親自登臺為皇太后唱戲助興
    清康熙皇帝在位時,每年重陽時節,都要在暢春園築「菊花塔」,又稱「九華塔」,以示對祖母孝莊皇太后的孝敬之情。康熙皇帝童年痛失雙親,全賴祖母孝莊皇太后撫育成人。民間多以9個珍貴品種菊花,共999盆菊花搭建9層而成,而康熙皇帝則用1000盆菊花築塔,寓意「千秋萬歲」,祝老人家萬壽無疆。待菊花凋謝之後,康熙讓宮女們將花瓣採摘下來,晾曬在宮殿的簷下,使其風乾。因為他從太醫那裡得知,以菊花做枕可養陰清熱,對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症均有療效。
  • 傳承禹羌文化—四川匯德軒榮獲「全國版權示範單位」稱號
    《祖國》雜誌4月1日,國家版權局下發《關於授予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等全國版權示範單位、示範單位(軟體正版化)和示範園區(基地)稱號的批覆》,批准授予了41家單位「全國版權示範單位」稱號,28家單位「全國版權示範單位(軟體正版化)」稱號,8家單位「全國版權示範園區
  • 他可能是歷史上最摳的皇帝!
    乾隆四十七年的八月初十日,愛新覺羅·旻寧在紫禁城擷芳殿出生了,他就是後來的清宣宗道光。他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也是清朝皇帝裡唯一龍袍打補丁的。他不像其他勵精圖治的皇帝專心搞經濟發展,而是把節儉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縱觀我國歷史,論帝王之節儉,他恐怕是空前絕後,無人能比。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史上最節儉皇帝是怎麼帶領全國人民喝西北風的,不對,是怎麼勤儉持家的。
  • 昆明市已創建14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
    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4個。會上,昆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畢春華介紹,昆明是多民族聚居的邊疆省會城市,下轄7區1市6縣,其中有3個自治縣、4個民族鄉、341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少數民族人口130萬人(包括40萬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佔全市人口的16.9%,有10個世居民族,54種民族成份,呈現分布廣、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是全國省會城市中轄民族自治地方最多、世居民族成份最多、少數民族人口總數位居第二的城市
  • 揭秘| 中國航天科工6家單位這樣榮獲「全國文明單位」表彰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央文明委發布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
  • 清宣宗道光帝:昏君也節儉
    清朝的宣宗道光皇帝,在歷史上以「儉德」著聞。據野史所記,這位皇帝在位三十年之中「衣非三浣不易。宮中用款,歲不逾二十萬,內務府堂司各官,皆有『臣朔飢欲死』狀。頌之者至謂,其儉德實三代下第一人,雖漢文帝、宋仁宗亦不能及。」
  • 皇帝的御膳,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
    乾隆說完了,咱們再說說乾隆的孫子道光,道光皇帝在歷史上有一個特別有名的特點——節儉。我們看電視劇裡,其實都有所體現,那麼說為什麼要節儉呢?因為到了道光時期,清朝已經是明顯在走下坡路了,鴉片進入了國門,白銀大量流出,導致國庫空虛,道光皇帝面對這樣的問題,想到一個解決的方法,就是節衣縮食。道光元年(1821年)剛登基那會兒,道光皇帝發布了一個《御製聲色貨利諭》,也就是道光皇帝的施政綱領,倡導全國官民集體節儉度日。
  • 道光皇帝送給兒子的對聯,被兒子刻到墳地,耐人尋味
    道光皇帝晚年最喜歡兩個兒子,老四和老六,兩個人年紀相仿,正值春秋鼎盛。在皇位繼承問題上,著實讓晚年的道光皇帝煞費苦心。個人認為,道光皇帝最終選擇老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老四鹹豐帝的母親是皇后,老四是嫡出。而老六的母親則是妃子,老六是庶出,這在封建王朝很重要。清朝的康熙、乾隆兩位大帝都希望立嫡子為未來的接班人,可惜都沒有成。康熙帝兩度廢立太子,最終未能夠如願。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兩個嫡子都相繼死去,最終留下了一生無法挽回的遺憾。
  • 兩江新區3家園區、9家單位上榜2020年重慶市版權示範園區和示範單位
    近日,從兩江新區獲悉,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海王星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金山意庫文化創意產業園3家園區被評為2020年重慶市版權示範園區,八戒智慧財產權、江小白、享弘影視、甲辰影視、西信天元、重慶對外經貿集團、天一色、三原色、課堂內外9家單位被評為2020年重慶市版權示範單位。
  • 清朝道光喝一碗粉湯,為什麼要花六萬兩?
    關於道光皇帝節儉的笑話,我講過好幾個,今天再說一個《清室外紀》裡的。話說有一回道光把內務府的人叫來,說自己想吃「粉湯」。太監一聽,這是大事,得好好辦。過了幾天,內務府報上了方案,道光傻眼了,「經費六萬兩,常年費尚須一萬五千兩」。為什麼要這麼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