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進步,聆聽世界」——中國國產人工耳蝸臨床應用十周年聯誼...

2020-12-20 中國青年報

十年磨一劍,歲月共見證。12月14日,由中國聾人協會主辦,中國聾協人工耳蝸植入者委員會和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共同進步,聆聽世界」——中國國產人工耳蝸臨床應用十周年聯誼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聾人協會主席楊洋,中國聾協人工耳蝸植入者委員會主任陸峰,著名耳科專家龔樹生主任,著名青年歌唱家平安,北京行進聯盟理事長張奇,諾爾康總經理李楚,聽力言語醫學研究院院長銀力及數十位國產耳蝸用戶和家長代表共聚一堂,一同見證中國人工耳蝸十年來的發展與蛻變。中國聾協與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時還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聾協主席楊洋在致辭中指出,1995年人工耳蝸進入中國,對中國聽力殘疾人群體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聽力殘疾人群體也因此開啟了日新月異的十年,從十聾九啞,到現在的十聾九不啞;從只能用手語溝通,到現在的口語無障礙溝通。國產人工耳蝸這十年來的發展更是助推了這一進程,並且這一速度正在加快。

楊洋主席呼籲社會各界積極消除對聽力殘疾的誤解和誤區。楊洋表示,目前,我國聽力服務正在普及、人工耳蝸臨床技術顯著進步,使得更多的聽力殘疾人具備了口語交流的能力和條件。希望全社會能夠建立基於聽力殘疾人需求的和諧順暢的信息無障礙支持網絡,幫助使用口語交流的聽力殘疾人獲得正常聽力者和手語使用者之外的另一種身份認同,最終助推聽力殘疾人群體參與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美麗願景。

諾爾康總經理李楚表示,接下來的十年,諾爾康將進一步加大創新和研發力度,為更多的老年聽障患者、貧困聽障患者帶去質優價廉的好產品。

著名耳科專家龔樹生主任分享了他與耳蝸用戶之間的故事。龔主任表示他為中國人工耳蝸驕傲,中國人工耳蝸與中國耳科技術共同發展,國產耳蝸挺過了艱難時刻,為全球聽障用戶帶去了中國聲音!

活動現場全程配備速記同步字幕,騰訊會議APP客戶端則藉助今聲優盒提供了線上實時字幕,為線上線下的聽力殘疾人群體提供無障礙支持。主持人和表演者都是國產人工耳蝸植入者,成績優異的國產耳蝸用戶炳霖今年正好上六年級,她向龔主任表達了最為樸實的感謝。一身中國紅的小雨宸為大家帶來了一首詩歌朗誦《沁園春.雪》。六歲女童清羲一首詩歌朗誦《武漢不哭》,清脆又情感充沛的童音讓會場氣氛達到了高潮。

活動為龔樹生主任、歌手平安、音樂人張奇頒發了紀念章。聘請北京行進聯盟理事長張奇為中國聾協音樂康復顧問。聘請著名青年歌唱家平安為中國聾協聆聽大使。張奇現場演唱了原創歌曲《一起喚醒小耳朵》,歌手平安現場與耳蝸用戶王曉彤合唱《乘著歌聲的翅膀》,並帶領全場合唱了歌曲《我愛你,中國!》。

來源:北青網

相關焦點

  • 國產人工耳蝸十年磨一劍 加速助推口語無障礙溝通進程
    12月14日,由中國聾人協會主辦、中國聾協人工耳蝸植入者委員會和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共同進步,聆聽世界」——中國國產人工耳蝸臨床應用十周年聯誼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國聾人協會主席楊洋、中國聾協人工耳蝸植入者委員會主任陸峰、著名耳科專家龔樹生主任、著名青年歌唱家平安、北京行進聯盟理事長張奇、諾爾康總經理李楚、聽力言語醫學研究院院長銀力及數十位國產耳蝸用戶和家長代表共聚一堂,一同見證中國人工耳蝸十年來的發展與蛻變。中國聾協與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時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 助聽器、人工耳蝸和耳機,聊聊關於聽力的3大電子設備
    全球約有70萬聽障人士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術。人工耳蝸通過植入耳蝸內的電極直接刺激聽神經,將聲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傳入大腦形成聲音,從而幫助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重獲聽力。
  • 當寶寶第一次戴上人工耳蝸,開心的在爸爸懷裡「鯉魚打挺」,爸爸的...
    視頻中的小寶寶第一次戴上人工耳蝸,聽到了父親敲打桌面的聲音,開心的笑了,這位爸爸也是聾啞人,他表示:自己小時候沒有機會戴耳蝸,所以到現在都不能說話,現在有了人工耳蝸,一定要讓孩子聽聽這個世界的聲音。網友評論:「有聲音的世界真好」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急尋20萬人工耳蝸是炒作?耳蝸丟了就要開顱?真相是……
    人工耳蝸為啥這麼貴?據統計,中國現有聽力障礙人士約2780萬,每年還會新增30萬左右。相比於這一龐大的數字,人工耳蝸的普及率仍然較低。除耳內嚴重畸形等明確不適宜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的情形,動輒數十萬元的費用,是將聽障患者阻隔在有聲世界之外的重要原因。中國聽力語言康復中心全國工作處處長周麗君對此解釋說,患者目前更傾向於購買進口人工耳蝸,此類價格主要由國外企業決定,多在十幾萬不等。與此同時,國產人工耳蝸研發相對滯後,目前僅有一家企業批准進入市場,其產品售價在7萬元左右。
  • 諾爾康人工耳蝸品質卓越,幫助聽殘人士擁抱美好新生活
    作為一家世界領先的神經電子產品供應商的高科技企業,諾爾康成立於2006年,在多年前行發展歷程中,企業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踏實和穩健。2009年12月,諾爾康人工耳蝸臨床試驗「老兵」順利開機;2011年諾爾康公司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言語處理器註冊證,以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植入體註冊證書;2013年,諾爾康獲得六歲以下銷售許可證。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技術實力,諾爾康均處世界先列。
  • 半規管阻塞術聯合人工耳蝸植入治療晚期梅尼埃病療效
    如果這部分患者對側耳也存重度感音神經性聾,那麼如何在控制眩暈的同時重建聽力,是臨床醫生面臨的挑戰。2013年Hansen等報導10例梅尼埃病患者行迷路切除聯合人工耳蝸植入,其中6例患者隨訪滿3個月,眩暈均得到有效控制,5例患者聽力改善。2014年MacKeith等報導2例梅尼埃病患者,迷路切除的同時行人工耳蝸植入,控制眩暈的同時提高了聽力。
  • 20萬元人工耳蝸丟失,全城尋找……是炒作?
    「我的人造(人工)耳蝸丟失了,還有希望能找回來嗎?據統計,中國現有聽力障礙人士約2780萬,每年還會新增30萬左右。相比於這一龐大的數字,人工耳蝸的普及率仍然較低。除耳內嚴重畸形等明確不適宜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的情形,動輒數十萬元的費用,是將聽障患者阻隔在有聲世界之外的重要原因。
  • 「天價」人工耳蝸丟失引全城尋找……是炒作?
    人工耳蝸是一種幫助聽障人士感知聲音的特殊聲-電轉換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將環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將電信號通過植入的電極傳入患者耳蝸,刺激耳蝸殘存的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相比於助聽器單純擴大聲音,人工耳蝸可以繞過受損的內耳,直接刺激聽覺神經纖維,使病人重獲聽力,這對於重度至極重度的聽力障礙者意義重大。
  • 植入人工耳蝸,聽到的是怎樣的一種世界?
    自做了耳蝸植入手術以來,她表示,耳蝸能聽到的聲音太多了:高頻:長笛的聲音對於高頻缺失的人來說,毫無欣賞可言;然而對於耳蝸,則是最先接受、適應的頻率。所以對於琵琶、古箏,這種民樂,是最敏感的,開機一個月就可以欣賞這些獨奏了。低頻:耳蝸對於低頻適應則是緩慢的過程,即使開機將近三個月,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還是如同噪音般存在。
  • 愛耳日|關於人工耳蝸(CI),看看使用者怎麼說?
    中國是在1999年才有愛耳日,2016年之前國際上的叫法和中國的叫法是一樣都是叫愛耳日,直到2017年WHO改為國際聽力日。讓我們在國際聽力日看看國內外一些蝸友是怎麼說的吧!希望能讓大家清醒一點,對人工耳蝸有個全面的認知並且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
  • 馨儀人工耳蝸開機日記
    這一個月有太多的朋友因為看了我的文章通過微博微信聯繫到我,其中有一位遠在巴塞隆納的耳蝸寶寶家長讓我記憶深刻,她講述了許多關於自己孩子做人工耳蝸的故事,比如在巴塞隆納雙側手術只需出單側費用,或者若是在馬德裡雙側完全免費由國家支付,術後一周傷口即可以碰水,在巴塞隆納康復完全免費,並且還會在一些康復技巧上給予我建議和指導,通過和這位家長的交流對照顧馨儀有了多一些的信心。畢竟我取的是海外醫生的經!
  • 人工耳蝸是什麼?人工耳蝸丟失後需要開顱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近日來,網上有一則幫弟弟尋找「人工耳蝸」的事件受到了網友們的關注。據其在網上發布的啟示所述,其弟弟所佩戴的耳蝸大概價值20多萬,如果找不到,弟弟有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做手術。有不少網友在看到了這個尋物啟事之後,出於熱心,將其轉至微博上和朋友圈,沒想到很快引發全網的關注。
  • 馨儀人工耳蝸植入日記
    她叫錢馨儀(以下簡稱馨儀),雙耳聽力大於110未引出,2周前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接受右耳單側澳大利亞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主刀醫生戴樸教授。手術前自從2017.4.8日發現馨儀聽力不好之後就沒有停留的奔走檢查,這幾個月一直搜集人工耳蝸資料,對比到底使用哪一家的耳蝸?2017.6.8星期四終於有了一個結果。我們選擇512+N6,早上10點來到澳大利亞人工耳蝸公司籤合同。
  • 騰訊多媒體實驗室商世東:天籟技術讓人工耳蝸語音清晰度和可懂度...
    會上,騰訊多媒體實驗室高級總監商世東發表了《AI,讓天籟無界》的主題演講,分享了騰訊天籟AI音頻技術研發的原理及應用。發布會現場,商世東與參會嘉賓分享了將天籟音頻技術與人工耳蝸產品結合的源起。他表示,在與聽障人群的多次接觸中,他了解到雖然一些聽障人群花高昂費用安裝了人工耳蝸,但在機場、商場等比較嘈雜的公共環境中,依然面臨著「聽不清」的困擾。
  • 博鰲樂城為1歲半合併腦白質異常聽障兒童植入特許人工耳蝸
    得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可以申請國際最先進的人工耳蝸後,小航的家長積極為小航申請特許手術,待孩子重獲「新聲」。近日,小航在博鰲超級醫院接受了特許微創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手術由全國知名專家張道行教授主刀,採用自創的微創術式,成功完成了全覆蓋人工耳蝸植入。此次植入手術選用超軟電極,對耳蝸內部精細結構基本沒有損傷,植入非常順利。術中聽神經反應良好,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 多起人工耳蝸丟失都是套路?聾兒家長:這麼說是在我們傷口上撒鹽……
    (詳情可戳連結→「急尋人工耳蝸」是一個「媒體和商業合謀的大騙局」?當事人:純屬無稽之談!)同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了另外幾名遭到黑XX質疑的「耳蝸丟失事件」當事人,以及人工耳蝸生產商和相關領域的專家。12月20日,北青報記者採訪到了另外三起「丟失人工耳蝸事件」的當事人。她告訴北青報記者,「家裡人都看到了這個(自媒體)的文章,很生氣。原本弄丟孩子的人工耳蝸心裡就很愧疚,現在還有人在我們傷口上撒鹽。」 程女士說,當時鄭州媒體為她報導,丟失的人工耳蝸很快找到了,現在用的就是找回的這個,沒有損壞。
  • 「人工耳蝸丟失」真相究竟如何?為何「愛心傳播」反倒「營銷炒作」?
    最近幾天,"人工耳蝸丟失"事件,傳遍全網。也成為了同事間茶餘飯後的話題。跟著編者一起來看事件始末。聾兒家長:這麼說是在我們傷口上撒鹽……》,截止目前,除了在北京丟失人工耳蝸的李明(化名)之外,其他均已重新獲得了人工耳蝸(鄭州、青海失主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丟失的耳蝸。石家莊的愛心人士則在當地媒體的組織下,募捐善款,並由當地人工耳蝸代理商提供優惠政策,重新為失主配置了新的人工耳蝸。事件分析:編者認為,既然澳大利亞廠家要炒作事件,最終的目的應該是增加品牌知名度,帶動品牌銷量。
  • 河南省臨床醫學重點培育學科——南陽市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該科整體實力、技術水平、學科規模均達省內先進水平,是豫西南聽力和言語功能康復和治療中心,南陽市人工聽覺植入重點實驗室,頭頸部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手術治療中心,眩暈診療中心,南陽市呼吸睡眠研究中心,國家耳鼻喉頭頸外科研究中心成員單位,河南省人工耳蝸手術定點醫院,也是新鄉醫學院的教學單位及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今天請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走進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走近這群可敬的白衣天使。
  • 裝上人工耳蝸,1歲9個月女童聽到了聲音
    這意味著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又順利完成一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幫助孩子第一次聽到來自世界的聲音。 對於詩詩來說,人工耳蝸植入是連接有聲世界裡的唯一希望。為了不讓孩子永遠生活在無聲世界裡,成為聾啞人,家長慕名從貴州來到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並得到了重慶市慈善總會耳鼻喉健康扶貧基金開展的「人工耳蝸、助聽器、耳鼻喉重大疾病」專項公益援助,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實際困難。
  • 「武漢造」人工血管3月開始臨床試驗
    &nbsp&nbsp&nbsp&nbsp湖北日報訊(記者餘瑾毅)1月13日,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年度報告披露,由該公司研發的大口徑人工血管已完成動物實驗和臨床前研究,並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覆,預計今年3月在全國5家頂級心血管醫院開始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