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造」人工血管3月開始臨床試驗

2020-12-2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湖北日報訊(記者餘瑾毅)1月13日,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年度報告披露,由該公司研發的大口徑人工血管已完成動物實驗和臨床前研究,並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覆,預計今年3月在全國5家頂級心血管醫院開始臨床試驗。

&nbsp&nbsp&nbsp&nbsp此項成果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管外科歐陽晨曦教授和武漢紡織大學紡織材料專家徐衛林教授共同研發,現已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11項。

&nbsp&nbsp&nbsp&nbsp我國高端醫療器械嚴重依賴進口,少量國產產品也多為仿製品。在人工血管領域更是如此,約99%的市場被國外公司壟斷。此項成果填補了我國的研發空白,將改變我國人工血管依賴進口的局面。

&nbsp&nbsp&nbsp&nbsp歐陽晨曦教授介紹,人工血管使用已有60多年歷史,世界大量科學家和企業著力攻關但突破甚少,根本原因在於材料方面一直沒有突破。目前進口的人工血管,容易滲血,不耐穿刺,一旦感染細菌將出現致命人工血管感染。尤其是對於直徑小於6毫米的人工血管而言,因口徑小,容易形成血栓而堵塞。

&nbsp&nbsp&nbsp&nbsp歐陽晨曦和徐衛林創造性地將聚氨酯和滌綸作為基本材料,模仿人體血管的三層結構,製造出了與人體血管結構相同、功能相近的高仿生人工血管。這種白色膠質人工血管富有彈性,直徑從4毫米到36毫米以上。

&nbsp&nbsp&nbsp&nbsp2019年,在阜外醫院動物實驗中心,9頭大型實驗動物接受了胸降主動脈置換術。經過24周安全和有效性實驗,置換人工血管100%通暢,術後未見血栓,與進口產品效果一致,某些指標甚至優於進口產品。

&nbsp&nbsp&nbsp&nbsp2020年3月,該人工血管將在阜外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選擇200例受試者進行31個月臨床試驗,用於因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壁間血腫、主動脈透壁潰瘍、外傷性主動脈損傷、主動脈狹窄等疾病,患者切除病變血管,植入人工血管。心臟搭橋術患者將植入人工血管,為心臟建起新的通路。

&nbsp&nbsp&nbsp&nbsp據介紹,楊森公司研發的4毫米小口徑人工血管也已完成中期動物實驗,相比國外6毫米同類型人工血管,該小口徑人工血管在易縫合、防滲血、通暢性方面性能更優。

相關焦點

  • 「重慶造」人工心臟本月正式進入臨床 國內首款獲批上市
    首席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9月8日,重慶永仁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永仁心)董事長張本焱收到一本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頒發的證書——該公司「國產『人工心臟』取得突破」入選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部)。重慶永仁心製造的人工心臟,名為「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去年8月獲國家註冊上市批准,這也是國內首款獲批上市的人工心臟產品。
  • 「三層仿生」人工血管成功替換病變血管
    原標題:「三層仿生」人工血管成功替換病變血管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林苗苗 屈婷)記者28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獲悉,阜外醫院血管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團隊於12月15日運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三層仿生」聚氨酯人工血管,完成了首例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患者將於近日出院。
  • 人工血管將帶來什麼
    &nbsp&nbsp&nbsp&nbsp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餘瑾毅通訊員何葉&nbsp&nbsp&nbsp&nbsp歐陽晨曦曾是武漢協和醫院原血管外科醫生,在德國留學時參與過部分人工血管研究。
  • 成本幾十元治大病,武漢紡大採用紡織材料研發的人造血管將進入臨床
    記者從湖北「聯百校 轉千果」科惠行動武漢紡織大學專場活動上獲悉,該校採用紡織材料做成的人造血管進入科技成果轉讓進程,此舉意味著該仿生結構高性能人造血管即將進入臨床。 據悉,血管通常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
  • 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在武漢啟動!看到希望了
    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在武漢啟動!看到希望了一、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在武漢啟動武漢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委副書記胡立山,武漢市武昌區委書記劉潔,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程真順出席發布會並答記者問。截至4日24時,湖北新增病例3156例,其中武漢1967例。目前,武漢「方艙醫院」已擴至11家。
  • 純國產人工心臟「火箭心」進入臨床試驗,泰心醫院完成首例
    2020年9月15日,患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心衰的63歲的唐山馬先生在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簡稱「泰心醫院」)成功接受了「火箭心」——HeartCon心室輔助裝置的植入,這標誌著純國產「人工心臟」正式進入臨床試驗。據了解,馬先生心衰達10年之久,於2018年因房顫和頻發室性早搏植入了三腔除顫起搏器。
  • 「可降解」人工血管能「再生」血管組織
    研發可促進血管再生的新型植入材料,已成為世界範圍人工血管研究的熱點領域。  南開大學心血管生物材料團隊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血管生物學研究團隊,利用一種血管再生重構中具有關鍵作用的蛋白Dickkopf 3(DKK3),構建了具有遞送DKK3功能的人工血管,並通過體內血管移植模型考察了這一蛋白,在誘導血管祖細胞(VPC)定向遷移和促進組織再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 純國產人工心臟正式進入臨床試驗
    唐山的馬先生因患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心衰,日前在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成功接受了「火箭心」——HeartCon心室輔助裝置的植入,這標誌著純國產「人工心臟」正式進入臨床試驗。
  • 國務院叫停部分臨床試驗!
    據健識局查詢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發現,從1月23日到2月26日的約1個月時間裡,有至少271個關於新冠肺炎治療、預防、流行病學等方面的臨床試驗註冊。 有行業人士指出,也許適量喝茶確實有益健康,但是未經動物實驗、臨床試驗,僅憑體外實驗就急著下結論只會損害自身公信力。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大豆水提物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的臨床治療研究」也是遭到調侃的研究。有業內人士直指,「大豆水提取物」不就是豆漿嗎?
  • 「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開班
    5月18日至5月20日,為期三天的「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培訓班在京舉辦。培訓班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辦、北京大學醫院協辦,本屆培訓班由北大醫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張憲生主持並授課。
  • 「早期穿刺」人工血管,重新建立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
    由於種種原因,長期透析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血管通路惡化的現象,而如今,仁濟醫院血管外科與腎臟內科用血透通路新技術——「早期穿刺」人工血管,重新建立尿毒症患者「生命線」。目前臨床已經完成20例,效果良好。隨著新型血管材料的問世,在仁濟醫院腎臟科主任倪兆慧教授與血管外科主任張嵐的大力推動下,內外學科強強聯合,首先由腎臟科對尿毒症患者完成術前基礎疾病的評估和調整,隨後血管外科採用新型「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實施上肢動靜脈瘻的構建,術後24-72小時轉入血透室即可穿刺人工血管,進行有效的腎臟替代治療,使該類患者免受臨時插管帶來的風險和痛苦,同時又保障其血透質量和提高生活質量。
  • 我國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科學看待新冠病毒疫苗研發
    新華社發  近日,疫苗研發傳來好消息:我國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包括由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以及分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開發的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疫苗進入臨床試驗,意味著我們離獲得疫苗保護又近了一步。疫苗研發是一個複雜、較長周期的過程。
  • 【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在武漢啟動】科技部、國家衛健委...
    文 / Becky2020-02-06 07:53:55來源:FX168 【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在武漢啟動】科技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多部門支持下,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已完成臨床試驗的註冊審批工作,第一批病例入組工作也已就位
  • 「星醫百」中國「心」研發提速,資本持續加碼人工心臟領域
    1月11日消息,人工心臟研發公司心擎醫療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由北極光創投領投,蘇高新創投跟投,老股東國仟創投、安吉雲朔、泰煜投資繼續支持。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現有多個產品線的研發、臨床試驗及生產擴張投入。
  • 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試驗招募,領取6個月免費用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試驗患者招募適應症: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氣陰兩虛兼夾血瘀證)研究藥物:純中藥膠囊研究設計:Ⅱ期、平行分組、隨機化、雙盲開展城市:全國多地,詳情V:新藥試驗招募參加試驗組可免費獲得:1.符合條件的患者將會全程享受相關免費檢查,其中包括:體格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眼科檢查(彩色眼底照相(CFP)和螢光素血管造影(FFA)、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眼壓、 裂隙燈/檢眼鏡檢查、 視力)、中醫分型及證候評分、胸片、腹部B超、心電圖等2.獲得24周的免費用藥
  • 為了活命,他們裝上了人工心臟
    1967年12月3日,在南非開普敦,時年45歲的外科醫生克裡斯蒂安·伯納德(Christiaan Barnard)完成世界首例人體心臟移植手術。一顆因車禍喪生的25歲女性心臟,被植入一名55歲嚴重心衰男性的胸腔內。雖然該男性患者在術後18天因肺炎去世,但此舉開創了新紀元,醫學界開始嘗試「以心換心」。
  • ...首次公布百澤安3期臨床試驗數據及PARP抗體帕米帕2期臨床試驗數據
    3期臨床試驗數據,以及在研PARP抗體帕米帕利用於治療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關鍵性2期臨床試驗數據。本次ESMO線上年會於2020年9月19日至21日舉行。百濟神州腫瘤免疫學首席醫學官賁勇醫學博士表示「我們非常高興地向大家宣布,RATIONALE 304的試驗結果十分理想,近期在中國被受理的百澤安針對一線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中也包括了該項試驗的數據。
  • 中國原創經導管介入三尖瓣置換裝置完成首例註冊臨床試驗入組
    中國財富網訊 6月16日,北京阜外醫院胡盛壽院士團隊潘湘斌教授及其成員成功完成了經導管介入三尖瓣置換首例註冊試驗入組,拉開了中國原創經導管介入三尖瓣置換裝置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序幕,標誌著中國經導管三尖瓣介入置換瓣膜和臨床治療技術已走在世界前列。
  • 抗疫再傳好消息:「特效藥」即將臨床試驗 美康生物推10分鐘速篩...
    「特效藥」瑞德西韋即將在武漢開展臨床試驗昨日,中日友好醫院發布公告稱,「中日友好醫院在武漢疫區牽頭開展瑞德西韋(Remdesivir)治療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臨床研究,為抗擊疫情帶來曙光。」與此同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中心(CDE)公示,這項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受理。
  • 美國新冠病毒疫苗臨床試驗今日開始,招募45名健康志願者
    據美聯社報導,一位美國政府官員透露,一項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臨床試驗將於周一(3月16日)開始,第一位參與試驗的志願者將在當天接受試驗性疫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為這項試驗提供資金,試驗將在西雅圖的凱撒華州衛生健康研究所 (KPWHRI)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