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國學》經典: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

2021-03-02 為你讀詩

有個高贊回答大概是,為了之後看到三千美景時,可以脫口而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事物的評價看法也開始向著簡單粗暴邁進:當我們只撿嘴邊最輕易最通俗的語言來表達,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口頭習慣,通常就是我們說的——口頭禪。可是,學了那麼多年的古文詩詞,到頭來卻一句都用不上。當口頭禪只有無聊乏味的形容詞時,我們好像忘記了,「出口成章」,曾經是一個讀書人的基本素養。一個出自古詩詞中的名字往往更令人驚豔,古人起名就講究「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而在傳統文化浸染中成長的孩子,無形中會比同齡人多一分坦然與通透。國學經典並不是只有「之乎者也」,也不是想像中的「曲高和寡」。兒時搖頭晃腦背誦「玉不琢,不成器」的《三字經》,「長者先,幼者後」的《弟子規》,培養的是你善良仁愛的品德,持重內斂的氣度;
少時反覆琢磨「德不孤,必有鄰「的《論語》,塑造的是你全面的思維方式,豁達的人生態度。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傅傑,浸潤傳統文化數十載,潛心提取傳統文化精華,為你精選出值得細品的經典名句,進行名句精講,讓每一分鐘的學習,都更有獲得。

89期入門級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精講

訂閱成功後,關注「為你讀詩文藝學堂,點擊底部菜單欄「進入學堂」-「我的已購」,即可查看、收聽。收聽方式見下圖。溫馨提示:蘋果手機不支持小程序收聽,請關注服務號。蘋果手機如果升級到iOS13的系統,黑屏時會影響收聽,請保持屏幕常亮。購買前請您謹慎考慮,試聽後再購買。本課程為虛擬內容服務,一經訂閱成功不支持退款。敬請諒解。

相關焦點

  • 品讀《國學》經典: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文藝學堂
    ▲ 更多傳統文化和福利,關注「為你讀詩」文藝學堂 ▲野地美樹子有個高贊回答大概是,為了之後看到三千美景時,可以脫口而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學經典並不是只有「之乎者也」,也不是想像中的「曲高和寡」。兒時搖頭晃腦背誦「玉不琢,不成器」的《三字經》,「長者先,幼者後」的《弟子規》,培養的是你善良仁愛的品德,持重內斂的氣度;少時反覆琢磨「德不孤,必有鄰「的《論語》,塑造的是你全面的思維方式,豁達的人生態度。
  • 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昨天我們發起了一項話題關於最近在讀的書和你喜歡的詞句
  • 人不讀書,面目可憎
    原題:漫談讀書文 | 梁實秋我們現代人讀書真是幸福。古者,「著於竹帛謂之書」,竹就是竹簡,帛就是縑素。書是稀罕而珍貴的東西。一個人若能垂於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用韌皮貫聯竹筒,翻來翻去以至於韌皮都斷了,那時候讀書多麼吃力!
  • "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提醒我們每天都要讀書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三天不讀書,自私自利就上來了,面容很難看。要求智慧,一天都不能不讀書,一天都不能不聽課,不然煩惱伏不住。煩惱伏不住,智慧起不來。所以我們有了這分認知,每天都要讀書。中國古人常說,人有倫理教育,羞於作惡;人要懂得因果報應,不敢做壞事。我們現今的社會人心都亂了,自私自利,貪嗔痴慢,要是都學習了這個因果的教育,他就不敢做壞事,人心就改變了,社會風氣也就轉化了。
  • 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余光中:永遠感激父母吟誦古文的鄉音   我的父母都算不上什麼學者,但他們出身舊式家庭,文言底子照例不弱,至少文理是曉暢通達的。   我一進中學,他們就認為我應該讀點古文了,父親便開始教我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母親也在一旁幫腔。
  • 共讀國學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以後,咱們返璞歸真,繼續每天讀點國學。讀書不在三更五鼓,功中最怕一曝十寒。天下事大多不難,貴在堅持,大家互助共勉!敢挑戰自己不,能堅持幾天?人生有太多的無奈與矛盾,但人類卻往往跳脫不出這層束縛,怎不令人扼腕嘆息呢?原詩: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
  • 【磁縣公安局】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全民學國學」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進行集中學習、日常學習、周交流和月評比等學習方式
  • 「酷面孔」叫醒他的不是鬧鐘,是唐詩宋詞 這個國學小達人不一般
    【酷面孔】叫醒他的不是鬧鐘,是唐詩宋詞這個國學小達人不一般門煊茗2019年9月,在山東曲阜舉辦的全國青少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流展示活動中,12歲的少年門煊茗作為我省唯一參加小學組比賽的選手,在全國25位參賽小學生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 日照市舉行第四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
    誦讀經典 傳承美德。7月10日,由日照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市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日照市第四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在日照廣播電視臺1000平米演播大廳啟帷。此次比賽分為小學組和初中組兩個組別,共有23名優秀選手獲獎。市文明辦副主任生安政出席活動並為優秀選手頒獎。
  • 共讀國學 |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挑戰書你我已不再早起讀書以後,咱們返璞歸真,繼續每天讀點國學。讀書不在三更五鼓,功中最怕一曝十寒。天下事大多不難,貴在堅持,大家互助共勉!敢挑戰自己不,能堅持幾天?4456-4460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宋·蘇軾《赤壁懷古》品讀
  • 共讀國學 |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挑戰書你我已不再早起讀書以後,咱們返璞歸真,繼續每天讀點國學。讀書不在三更五鼓,功中最怕一曝十寒。天下事大多不難,貴在堅持,大家互助共勉!敢挑戰自己不,能堅持幾天?1276-1280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唐·李白《古朗月行》品讀:小時候天真可愛,純潔無知,不知道月亮是什麼,
  • 勸君慎讀《弟子規》,國學經典待商榷!
    作為很多國學機構主打的招牌,《弟子規》在當今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一方面內容淺顯易懂,孩子入門快;一方面訓誡式的教育方式滿足了家長們對子女的「管理」,他們自然樂意買單。於是,大量層出不窮的國學機構便以《弟子規》為殺手鐧來招生,以「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為主要授課內容,加入到轟轟烈烈的「國學熱」中分一杯羹。
  • 林語堂這篇文章,把讀書聊得很透徹
    點明讀書要能破俗見陋習,復人之靈性。對死讀書本固持陳念之人一段譏諷,令人心驚警惕。蓋我們也未嘗不有鄙俗之時。並且要時時讀書,不然便會鄙吝復萌,頑見俗見生滿身上,一人的落伍、迂腐、冬烘,就是不肯時時讀書所致。所以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
  • 「經典,帶我回家」主題打卡讀書活動頒獎典禮圓滿結束
    202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引發了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危機,使成千上萬人不幸罹難,許多同胞在此次疫情中離我們而去。時至今日,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在此形勢下,東方生命研究院和新國學研究會積極響應國家關於建設學習型社會之「全民閱讀」的號召,組織發起「經典,帶我回家——新國學經典打卡讀書有獎活動」(以下簡稱「打卡讀書活動」),通過此活動引導大眾從中華優秀經典中汲取養分和力量,認真思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從而共築中華民族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
  • 關於讀書——自言自語
    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乏味,面目可憎。曾經以為是嚇唬人,現在覺得很貼切。可憎在哪裡,說不上來。只是發覺彼此對話感覺不到對方的真誠,所以懶得敷衍,淡了往來。還是喜歡讀書人,簡單純粹,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自得其樂,不用求助於外界,已經可以安之若素。所以王爾德在《自深深處》裡吐露,如果出獄後不能寫作,最幸福的事就是做一個讀書人。同感。
  • 關羽張飛一段話火了:愛讀書的人,到底贏在哪裡?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陪你讀書」解憂雜貨店
    古人所謂「三日不讀書,便覺得面目可憎」今天,我們一起翻開這本《解憂雜貨店》。——東野圭吾網友「蘇比」認為:「白夜行的結構,平行世界的構思,擊不中痛點的煽情,做作的巧合,excel寫作的作者。還不如看天涯帖子,我要回1997年了。」。網友「Ivy.M」認為:「謝謝你,浪矢爺爺。」。網友「水湄物語」覺得:「其實所有的答案都在自己的心裡。 」。
  • 國學經典?朱自清在《經典常談》早說明白了
    「大語文時代」的風聲一起,家長、學校、老師們都坐不住了,各類國學培訓機構更看到了巨大商機。為什麼?因為「大語文時代」傳統文化在高考中的佔比提升,而文化靠的是日積月累,臨時抱佛腳收效甚微。於是,大家一股腦奔向國學,國學自然就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