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一位高血壓患者,他拿著一瓶藥問華子,他在一周前確診了高血壓,但是在吃藥之後,血壓降得並不明顯,是不是藥物的效果不好,或是藥量不夠?有什麼方法能讓他的血壓快些達到正常呢?
華子告訴他,他的血壓降得慢並不是藥物有問題,而是醫生刻意為之。這樣做是為了好好保護他的身體,如果血壓降得過快了,反而會造成腎臟或是大腦的損傷。
一、降壓時的「欲速則不達」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的危害,也明白如果血壓升高了,就需要接受治療把血壓降到正常範圍才能避免對身體器官的傷害。但是血壓的降低,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降得過快,反而會導致器官的急性損傷。
因為血壓的升高,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人體器官也會隨之有一個緩慢適應的過程,會產生一個血壓的「閾值」。這個意思是說,器官慢慢「習慣了」血壓的升高,只有在一定的血壓下,才能維持正常的血液供應。如果血壓短時間內降低太多,器官就會因為供血不足產生急性損傷。而對血液供應敏感的器官,主要就是腎臟和大腦。
二、快速降壓導致的疾病
因為降壓過快,而導致器官急性受損的人,常見於那些患病時間較長,基礎血壓較高的人。比如說,一個血壓已經到了170~180mmHg的人,血管也有一定的硬化,只有當前的血壓才「有力氣」把血液輸送到器官裡面去。
如果突然間把他的血壓降到120mmHg,看起來血壓是正常了,但是輸送血液的「力氣」也沒有了,結果就可能導致這個人的腎臟因為供血不足而產生急性腎衰竭,或是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供血而誘發腦梗塞。
三、降壓需要「慢功夫」
華子常說降壓是個專業的「慢功夫」,並不是如同感冒發燒的小毛病一樣,自己吃點藥就可以治好的。在降壓之前,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身體、體重、身高、血壓、有沒有並發疾病等情況進行評估,然後去「尋找」適合的降壓方案。在一段時間內,逐漸把血壓降至正常。
通常看患者的身體情況,歷時幾周或是幾個月的時間來降低血壓。基本原則就是,年齡較低,病情較輕的,降壓速度就快一點;年齡較大,病情較重的,降壓速度就慢一點。如果遇到有並發疾病的人就會更加慎重,有時為了保證患者相對安全,可能會選擇維持一個比較高的目標血壓,而不是降至正常範圍。
四、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建議使用長效降壓藥,每天服用次數少,比較方便,而且長效降壓藥維持的時間也很長,可以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維持平穩降壓的效果。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維持血壓平穩,與降低血壓同樣重要。血壓的劇烈波動,是很多心腦血管意外的主要誘因。
現在的常用降壓藥分為五大類,每一類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品種,超過70%的高血壓患者都需要至少2種以上的降壓藥聯用才能平穩地控制自己的血壓。所以每個高血壓患者都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降壓方案,而在尋找方案的過程中,如何選擇用藥以及迴避不良反應,則需要專業的醫生來指導才可以做到了。
所以說,服用藥物降壓是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方法,但千萬別心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把血壓降至正常,避免血壓劇烈波動導致的危險。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諮詢醫生或是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您身邊的藥劑師。
#我國高血壓人群超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