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外灘鐘聲》:寫出了人生的況味、紅塵的滋味、人性的堅韌和善良

2021-02-11 中國藝術報

  由管虎任總導演,俞灝明、吳謹言、陳瑾等主演的電視劇《外灘鐘聲》於12月10日登陸浙江衛視和安徽衛視,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該劇講述了上海弄堂裡的幾戶普通人家,自1966年至1992年二十餘年間經歷的時代變遷和命運沉浮。正值該劇熱播期間,由中國視協主辦的《外灘鐘聲》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在《外灘鐘聲》這部劇中,看到國產家庭倫理劇恢復了自身優秀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承擔起了審美功能以及記錄時代變遷的文化功能。「中國家庭倫理劇建立起來的寶貴創作傳統,就是聚焦普通人、以小見大,通過表現一個家庭或幾戶人家的悲歡離合以及個體的心靈史來折射時代社會的變遷。 」

  在戴清看來,紀念改革開放的現實題材藝術作品創作,既要著力表現引領時代風氣之先的先知先覺者和成功企業家等人的面貌和創新精神,同時也要表現時代變革對普通人的情感、命運、倫理觀等帶來的改變。從這個角度來看,《外灘鐘聲》對普通人的生命史和情感史的表現是富有特色的。

《外灘鐘聲》劇照

  在《外灘鐘聲》中,主人公杜心生是上海外灘海關大鐘的守護人,在這個崗位上堅守了幾十年。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看來,正是杜心生這個人物的設置,使這部作品有了區別於其他作品的獨特性。「歷史變革時期我們非常需要弄潮兒,改革開放需要帶頭人和闖將,但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有歷史傳承的、永遠要繼續下去的平凡工作,這是一種堅守。 」李準說,「杜心生守著大鐘,不僅給家庭提供了很大的支撐,成為弟弟妹妹們的後盾,同時他自己也過得有滋有味。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安於平凡,又在平凡當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是家庭中那個平凡又不平凡的大哥。」

《外灘鐘聲》劇照

  「這部劇沒有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改革開放洪流中個人對不同價值觀的追求。改革開放必然帶來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我們在弘揚正能量的同時,也應當包容個體不同的人生選擇。」《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表示,作為一部有藝術水準的電視劇,《外灘鐘聲》也真正做到了將藝術的焦點對準人,這就使得劇中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群像的塑造,都各具特色,角色在舉手投足間都很好地反映了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和職業特點等。

《外灘鐘聲》劇照

  在高小立看來,《外灘鐘聲》秉承現實主義精神,寫出了真實客觀的歷史,塑造了典型人物,同時沒有迴避矛盾,還寫出了改革開放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劇中,工人階級出身的杜心生為了配得上考上中央音樂學院的佩佩,勉為其難考大學,結果失敗了,他和佩佩在患難中建立起來的戀情,也隨著佩佩出國留學黯然落幕。弟弟心根無文憑無技術,又不甘心做售票員,一次次在做「倒爺」的過程中上當受騙,南下深圳時更是淪落到了露宿街頭的境地。

《外灘鐘聲》劇照

  「我們恰恰通過這些小人物的命運看到了改革中遇到的挫折,看到了真實的力量。改革本身就是會給國家和民族乃至個體在心靈、觀念、命運等的轉變中帶來陣痛。 」高小立說,「杜心生一家人,在面對意外和挫折時,也曾迷惘哀嘆,但頑強的生命力讓他們一次次又站了起來。只要外灘的鐘聲響起來,他們就堅強地迎接每天的朝陽。只要親情在、梧桐裡的人情味在,他們就能在時代劇變的大潮中笑對人生。 」在她看來,無論是維護海關大鐘、愛崗敬業的普通工人心生,還是數次跌倒又數次爬起來的心根,他們都是為改革開放作出貢獻的人,都是時代的見證者。

  中國廣播影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在《外灘鐘聲》中,看到了創作者們特意保留在其中的文學手段。「抒情的、舒緩的、懷舊的,對人物內心可以反覆書寫和鋪墊的,這些都是中國現實題材電視劇比較擅長的元素,但現在它們被一些產品化的電視劇和機械化的生產方式淹沒掉了。 」

《外灘鐘聲》海報

  在《外灘鐘聲》裡,有豐富和真實的細節,有細膩的情感表達,有韻味悠長的故事。在李京盛看來,這部劇是一首歲月之歌,寫出了人生的況味、紅塵的滋味、人性的堅韌和善良,「這些都是有味道的,是文化的味道、文學的味道」。

  「石庫門是上海特有的文化符號,在劇中不僅是故事展開的場景,也有著特殊的文化內涵。劇中人生活中出現的上海牌手錶、英雄鋼筆、酸梅粉、糖醋小黃魚等,都給人非常親切的感覺,讓人不禁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中國電視》主編李躍森說,劇中的很多情節都是在灶批間發生的,在這裡發生的磕磕碰碰、閒言碎語和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都有著強烈的生活質感。

相關焦點

  • 【外灘鐘聲·群像】人生的煙火,都是身邊人點燃的
    雖然對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內容也有呈現,但《外灘鐘聲》更多聚焦杜家、郭家、羅家幾家人細水長流的生活。 沒有大風大浪,沒有波瀾壯闊,但把家長裡短之間那種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情感,詮釋得溫暖而有治癒感,讓人看見生活細微之處的真實與感動。
  • 《外灘鐘聲》才是屬於絕大多數中國百姓的《請回答1978》啊
    不料,杜家爸爸為了護琴,在外灘鐘樓被推下樓梯,不幸離世。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杜家四個孩子一夜長大。不管多麼傷心、憤懣、不甘,生活還要繼續。身為長子的杜心生當起了家庭的主心骨,善良而堅韌的杜家媽媽,還有心芳、心美、心根,緊緊把手疊在了一起。
  • 《外灘鐘聲》:鐘聲敲響的是我們對於國產劇的期待
    近年來,電視劇越來越多,但是卻很少再有我們小時候那種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劇,鄰居來串門能夠聊起同一部電視劇劇情的場景出現。一說起好看的電視劇,知乎上的回答也常常停留在幾年前。就即將過去的2018年來說,許多號稱大製作的國產劇也都出現了高開低走的情況,就在劇sir對於2018年的國產劇已經不抱希望時,竟意外地收穫了一個驚喜——《外灘鐘聲》!
  • 《外灘鐘聲》背後的故事,聽李雲良娓娓道來
    《外灘鐘聲》今天播完最後一集,圓滿收官。「廣電獨家」採訪了《外灘鐘聲》的製片人、編劇李雲良,聽他講講這部劇背後的故事。 原本《外灘鐘聲》是一個反映改革開放的電影劇本,叫《外灘后街》,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沒拍成電影。李雲良覺得這麼一個好題材不拍可惜了,便將其擴展,改成電視劇劇本,最終得以上馬製作。
  • 外灘鐘聲第1~36集全集分集劇情外灘鐘聲大結局心生招娣破鏡重圓
    外灘鐘聲1-36集全集分集劇情第1集:十年浩劫,杜父去世上 海,位於外灘的海關鐘樓,見證了多少滄桑巨變,多少悲歡離合。時間回到1966年夏天的上海梧桐裡,文革的風暴已經席捲了整條街道。街道文革小組長家的二 兒子郭阿盛帶著紅衛兵闖進了俞佩佩的家。
  • 【外灘鐘聲·上海印象】這座煙火氣十足的城市,並不冰冷
    今日起,是於今晚收官的獻禮劇《外灘鐘聲》。無論這部劇的故事和播出效果如何,其內裡的上海元素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弄堂裡的煙火氣息。以下,第一劇集(diyijuji)對《外灘鐘聲》中的上海印象進行了分析。
  • 終評|《外灘鐘聲》:工筆細描的海派情感生活總匯
    五大衛視都是連播三部獻禮劇的節奏,眼下浙江衛視和安徽衛視聯播的是《外灘鐘聲》。 這部劇比其他劇倒鉤的年代更久遠一些。別人基本上都是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一路上溯至今,或者中間某個節點。但《外灘鐘聲》一竿子把故事支回了1966年。
  • 從魏瓔珞到《外灘鐘聲》吳謹言一直都是這種身份和性格,尷尬嗎?
    今年夏季的《延禧攻略》可謂是電視劇界的一匹黑馬,馳騁整個影視行業,連周迅和霍建華聯手的《如懿傳》都被它打敗,《延禧攻略》也捧紅了不少人,這其中就包括一直默默無聞的吳謹言。吳謹言刻畫的令妃魏瓔珞也深入人心,但是吳謹言的演技卻一直頗受網友們的爭議。
  • 《天道》:最好的善良,應該點到為止,善良,是人生的終極信仰
    在《天道》這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一顆陰暗的心永遠託不起一張燦爛的臉,這是人性。善良,其實是人生的終極信仰,一個人不管是出身平民,還是達官顯貴,都希望自己遇見一個善良的人,也希望讓自己成為善良的人。
  • 同時出演《大江大河》和《外灘鐘聲》,12歲的趙蘊卓是什麼來頭?
    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沒有追俞灝明和吳謹言主演的《外灘鐘聲》和王凱,楊爍等人主演的《大江大河》,除了劇中的實力派演員
  • 《人生海海》:陳坤點讚,高曉松落淚,一部說透人性的小說
    豆瓣評分8.9的電視劇《暗算》,也是他的作品。2008年,《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曾經的他,飽受生活的摧殘。小時候因為家庭成分的問題備受歧視,和父親的關係也很緊張。參加高考,離家十幾年幾乎沒有和父親說過一句話。
  • 《外灘鐘聲》都結局了!你還沒有認出陳昊宇演了誰嗎?
    改革春風吹滿地 ,《外灘鐘聲》真給力!
  • 「紅塵」和她的「滾滾」人生
    紅塵,重慶工商大學教授,但她更喜歡自己的另一個身份,非虛構寫作作家。23歲進入媒體行業,經歷了13年的沉澱之後,紅塵有了創作的衝動。2006年,她轉行成為了一名大學老師。要到達珠峰大本營的唯一方式,就是和嚮導,背夫一起徒步翻越數不盡的山脈。他們用最善良,最真誠的一面,幫助你完成你的徒步旅程。他們認為這就是他們的職責。
  • 12歲的趙蘊卓有什麼秘密,竟同時出演《大江大河》和《外灘鐘聲》
    趙蘊卓的父親是腦外科醫生,母親是警察,估計在營養搭配和身體鍛鍊上特別精通,所以12歲的趙蘊卓已經比同齡的孩子高了一個頭,看起來像個大姑娘了,雖然趙蘊卓出道才3年的時間,年紀也還小,但是她有著超乎年齡的演技,被成為「小章子怡」。她憑藉豐富的表演經驗,演過不少精彩的影視作品,塑造了許多可人的角色。她既是《大江大河》中的梁思申,也是《外灘鐘聲》中的小安安。
  • 食有五味人有五情,人生的況味都在這一道菜裡
    比起食物的味道,我更在意生活和人生的滋味。因為這些,往往決定了食物的味道。就像一個家的感覺好不好,並不只是飯菜味道好不好這麼簡單。  一個家庭幸福與否,看他們能不能一起好好吃頓飯就知道了。一個家庭的幸福,離不開好好吃飯。而一個長年不做飯的家,沒有煙火氣,也是不完整的。
  • 簡單地相伴,在粗茶淡飯中,品味人生的況味
    《淡淡的家話》14簡單地相伴,在粗茶淡飯中,品味人生的況味話語如路邊的花,零星地搖曳,卻蕩漾成遼闊——肅竹《淡淡的家話》有一些話語,可以拆成碎片,分成若干次去說。有一些話語可以重複很多次,卻也百說不厭。
  • 沉澱5年寫出人性著作《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要勇氣
    沉澱5年寫出人性著作《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要勇氣什麼是真正的勇敢?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一提起麥家,大多數人肯定會想到口碑炸裂的電視劇《暗算》,還有大腕雲集獲獎無數的電影《風聲》。在影視領域的發展也沒耽誤麥家在文學領域大展拳腳。08年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的麥家,並沒有選擇在前途一片光明時量產作品,而是反其道而行。
  • 天道:作者豆豆只有高中文憑,被質疑怎能寫出如此高深的作品?
    電視劇《天道》是很多人一直喜歡的電視劇,無論是丁元英的高深莫測的布局和逆推思維,還是芮小丹與丁元英之間的「天國之戀」都是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劇中充滿哲學的臺詞更是影響到了許多人。看過《遙遠的救世主》的讀者都會好奇是怎樣一位作者能夠寫出如此高深的作品,仔細了解過後才知道,原來作者豆豆是一位只有高中學歷的女性作家,這讓很多人質疑作者豆豆為何會寫出如此高深的作品。
  • 在正確和善良之間,請選擇善良
    可是反過來看這個問題,就會發現:你為什麼要去考驗人性呢?有次,跟一個長得特別好看的小姐姐聊天,我一貫的特別正經的那種聊天,我們在聊的話題是關於衝突和衝突的處理,我認真的反思了我眼睛裡揉不進沙子這件事對我身心健康的益處,然後反問:如果碰到衝突,你的思路是什麼呢?
  • 池波正太郎:那些扣人心弦的「人生」況味
    有時,乍看之下相當不錯的封面設計或裝幀也會有看不清主題和作者姓名的情況發生,而放在桌面上翻閱時感覺不錯的書本設計,要是放在書店的書架上時不能引人注目的話也是枉然,而這些本質問題池波先生總是可以一語道破,然後輕輕訕笑著:「專家都不食人間煙火喔!」此時的池波正太郎會變得相當辛辣。池波正太郎曾經說過:「不管是電影也好、小說也好,只要可以呈現出真實的人生,就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