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灑灑 圖/張鈺 部分網友
明星開餐廳這事兒不少見
但是一家店剛開業就排出氣勢如虹的長隊
單靠名聲可不好使
就在去年五月份北京一家「七爺清湯腩」刷爆明星和吃貨兩圈
不僅因為他家的清湯腩味道很「香港」
還因為七爺之一是大名鼎鼎的「山雞哥」陳小春
雙「明星光環」加身
說他家是地道的「明星餐廳」一點都不誇張
最近,終於不用再羨慕京城的胖友們了
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
七爺終於落地天津大悅城
沒吃過的
趕緊去排隊「搭檯」啊!
「七爺清湯腩」名字簡單,七兄弟合開,主打清湯腩。第一家店開在北京東城四條胡同裡,盛夏時節隊伍依然排到巷口。加上李易峰、容祖兒、謝霆鋒等眾多圈內好友在社交媒體上的鼎立推薦,想吃一碗「七爺清湯腩」那排隊的陣勢叫人咂舌。
如今的七爺牛腩,風光勝過當初,更多的人是慕這一碗正宗港味之名而去。認真的山雞哥絕不會讓人白跑一趟,沒準你不僅會愛上古惑仔裡的小混混,更會被這裡溫暖的食物圈粉。
憑著山雞哥的認真勁兒,清湯腩就值得吃貨一試。16歲的陳小春曾離鄉赴香港打拼,在大排檔做了幾年跑堂,如今帶著滿身光環「重回」餐飲業,對食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吃遍了香港的各家牛腩面,好吃與否心中早有評判,七爺的面無疑是讓他們滿意的味道,既能填飽肚子,口味亦能欣喜滿足。
有人說香港茶餐廳的精髓,在於「市井氣」和「歲月感」。幾十年拒絕重新改進的拉閘門、摺疊椅,再擠也不肯擴建分毫的小空間,父輩紮根的家族生意,街坊鄰裡熱切熟悉,還有黑面臭寸永遠在忙的侍應生、凌晨三點的銅鑼灣越夜越美麗……這些細節裡的生活,才是香港的精氣神。
早年香港只有餐室提供西式食物,收費昂貴。二戰後,香港人受西式飲食風俗影響日甚,冰室開始提供廉價的仿西式食物。後來隨著提供的食品種類的增加,冰室開始結合西菜館和餐室的模式,這才逐漸演變成為今天的茶餐廳。
奶茶、牛腩、菠蘿油,是香港茶餐廳的代表,隨著兩地互動愈加頻繁,茶餐廳作為香港草根飲食文化的領軍,在大陸遍地開花,曾經只在粵語中出現的「牛腩」一詞。如今也被越來越多的大陸人接受。
雖有文化溝通,但若想在內地吃到正宗的香港味道,還是難上加難。作為北京美食界的「網紅店」,「七爺清湯腩」因其獨具一格的正宗港式風味,被稱為北京的「香港角」。難怪有人說,即使沒有陳小春,「七爺清湯腩」也依舊是北京城裡最有港味的茶餐廳。
而津城的吃貨如果走在南開大悅城四樓,會發現某一條小道裡多出了一家開放式的餐廳,卡座、雲石地磚和繁體塗鴉將它與別處明顯的區分開來,大紅摺疊椅是80、90年代的家庭必備,一副麻將鋪出一張桌臺,捲簾門、綠牆面、鳥籠,大紅大綠裝點出一片港味。出餐口上方紅字大書:七爺士多,雜貨店之意。沒錯,七爺的店終於開到天津了!
一張菜單,菜品簡至一頁,看似選擇並不多,卻是道道都值得一試的美味。不同於香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津城人吃飯的慢條斯理又是茶餐廳裡另一道風景,當然也不會有如「澳牛」一般「囚犯般的待遇,獄卒式的服務」這種「慘無人道」的就餐體驗,更不用那些「茶走」「靚女」「加底」「蛋治」般的行內「黑話」,服務員們的態度溫柔,也算是有了「天津精神」的表現吧。
七爺清湯牛腩面 36元
▼
凡到過香港,吃過茶餐廳裡的牛腩,都會對那一份細香軟糯記憶深刻。清湯腩的首創來自香港九記,可與澳牛光速餐、星座蕃茄面、新記芝士面並稱最具香港精神的「四大奇食」。如今,清湯腩已經成為同絲襪奶茶、菠蘿油一起,成為可以代表茶餐廳美食的食物。
七爺家的牛腩來自黃牛的爽腩和坑腩,二者口感各有不同,一個肥瘦相連,一個牛味濃鬱,最適合用作燜或煲湯,也是港式牛腩面中常用的部位。帶著筋膜的爽腩將會更有層次感,在品嘗入味的瘦肉的時候,還能感受一下充滿了脂香和咀嚼感的筋膜部位。
粗面、幼面、米粉、河粉,無論哪種面,搭配牛腩都剛剛好。七爺家的幼面選用了廣東特有的竹升面,並且全部自廣州空運而來。鴨蛋為麵條注入了香滑的口感,團好麵團後直接用竹筒壓薄,使得麵條並不似北方麵條口感筋道,反倒爽脆十足,這也讓食慣北方面的吃貨們感到一陣新奇。
牛丸魚蛋雙拼淨食 36元
▼
大陸人對牛丸的初印象,繞不開《食神》中彈力十足的瀨尿牛丸,而膾炙人口的「魚丸粗面」橋段,稱得上是大陸人對港味的「精神啟蒙」。
推車仔與小食檔是最能邂逅美味的地方,在熙熙攘攘的「掃街」人群間,靚仔靚女手持紙杯,用長長的竹籤串起魚蛋入口,是港人不可替代的集體回憶。牛臀尖的精肉很適合手打牛丸,深海馬鮫魚則是七爺家的魚丸標配。牛丸Q彈,與鮮湯搭配十足驚豔;魚蛋雖沒有咖喱的浸潤,卻絲毫不顯寡淡,有這樣一碗雙拼丸在手,誰還會想要試它能彈多高,早就齊齊下肚啦!
港式路邊牛雜 40元
▼
如同遍布廣州各大繁華商圈的牛雜店一樣,其實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也有一種香味撲鼻的小吃——港式牛雜。站在街邊吃,才是它正確的打開方式。與牛丸魚蛋在大排檔的不破地位一樣,到香港不在路邊攤來上一份牛雜,不算真正了解香港美食的博大精深。
牛脆骨、牛大腸、牛小腸、牛背牛板、金錢肚,凡是牛的,都能入料。處理得當的牛雜乾淨無異味,與醬香湯汁長時間混煮,使得味道早已進入肌理,顏色也異常濃厚。尤其是脆骨與筋被煮得軟爛,卻仍留有一絲咬勁。雖有醬的鹹香,卻仍抵擋不住牛雜特有的鮮味,這個程度的美味,剛剛好。
上湯白蘿蔔 15元
▼
一份簡單的白蘿蔔,濃鬱的南味。白蘿蔔湯是廣州香港冬季常見的靚湯,作為「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的廣東人,甚至將能否做出美味的老火靚湯作為衡量女生是否稱得上賢妻良母的標準之一,而蘿蔔加牛腩的簡易搭配,又能組成一份最為正宗的港式路邊攤。
七爺的白蘿蔔,有文火燉煮4小時而不濁的鮮湯,象牙蘿蔔白嫩如凝脂,自帶脆嫩的口感,與湯搭配在一起,成就了這一碗看似簡單的淨食。
在廣東、香港,大排檔裡的常見單品也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操著一口濃鬱廣普話的大廚對手中靚湯的調味諱莫如深,仿佛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秘密。但絕不要擔心調味裡會有什麼不適合入口的東西,吃到嘴裡醇美的鮮味,再貪嘴也不會使喉嚨與胃口不適,食材好不好,食客的舌頭與胃最知道。
港式絲襪奶茶 18元
▼
提起奶茶,陪伴大陸妹們一個青春期的珍珠奶茶几乎已經成了全民記憶,直到長大後有了些許的辨別能力,才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珍珠還有絲襪、鴛鴦,即使是正宗的珍珠奶茶,也不是糖粉和水混合的味道。
絲襪奶茶脫胎於英國紅茶加奶,又就近借鑑了馬來拉茶的工藝,製作時邊加熱邊將紅茶高高倒下,使茶水與空氣充分混合而獲得更加醇厚的口感。從香港每年都會舉辦撞茶大賽決出冠軍便可窺探出,看似簡單的撞茶工序,做好卻不容易。
錫蘭紅茶與黑白淡奶,是絲襪奶茶的另兩大殺器。受英式茶拼配傳統的影響,絲襪奶茶也講究茶葉的拼配,並且家家對茶葉配方秘而不宣,倒是淡奶,一副大眾樣貌,甚至可以大喇喇的把黑板淡奶杯拿出作為客用,甚至成了茶餐廳傳統的標杆。
擁有足夠奶脂濃度的黑白淡奶,能在茶杯內壁凝成「掛杯」效果,讓奶茶口感馥鬱細膩又充滿厚度,達至港式奶茶香滑濃厚的口感。能在大陸看到這樣的「絲襪」,想必身在異鄉的香港人也會滿懷親切吧。
馮唐把香港的飯分做四類:沒錢沒時間的飯,沒錢有時間的飯,有錢沒時間的飯,有錢有時間的飯。而茶餐廳,被分在沒錢沒時間的第一類,看起來tough,卻藏著香港的滿滿人情味。
本文為編輯自費探店,與相應餐廳無利害關係
此餐廳顧客較多,餐位較少
如因我們推薦
到店後出現長時間等位等餐廳接待能力問題
影響您的就餐體驗
請給予理解
商家資訊
店名:七爺清湯腩(南開大悅城店)
地址:南開大悅城北區4層
營業時間:9:00-22:00 周一至周日
| 本地 | 美食 | 生活 | 旅行 |
合作QQ:1922923079 微信:xina818
新榜判定本公眾號閱讀數等增長曲線與真實自然增長曲線
形態基本相符,給予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