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警告
我有個朋友:
他又可愛、又聰明
成績優秀、體育萬能
溫柔健談、善於傾聽
不抬槓、不背叛、也不存在
——三日月夜空《我的朋友很少》
《埃羅芒阿老師》剛出來那陣子,我很喜歡以「宅」自居,好像給自己套個「宅」的名號就能變得跟紗霧一樣可愛。
然而現實就是現實,除了朋友圈的風格變得更宅系了一點,生活還是那麼苦澀無聊。沒有可愛的學妹來找我,也沒有社團的漂亮姐姐天降。
現充即使去宅也還是現充,但宅去宅那是真的宅,顏值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宅」,那個從大洋彼岸舶來之物的真正樣貌。
雖然都是「宅」,但還是有區別的
我們熟知的宅分為三類:御宅、啃老、蟄居,這三種有不小差別。
先來說「御宅」,大家平時掛在嘴邊的宅,其實是「御宅」。
「御宅」這個詞的非常古老,它涵義的演變過程有點像咱們的「睿智」,屬於舊活新整。
這詞原本是一種尊稱,用來指別人的房子或者稱呼別人,跟漢語的「您」用法相似。
70年代的時候,有一幫富二代大少爺大小姐開始搞SF(科幻機械動畫)圈,他們經常活躍與各種集會。
出於家庭教養的原因,他們習慣性地稱呼別人「御宅」,並逐漸在圈內形成些風氣。
「御宅」真正的推廣,離不開這幫富二代的帶頭人:河村正治
他參加1982年首播的《超時空要塞》的角色設定,並史無前例地在動漫裡給主角設計了這樣一個臺詞:
「御宅,原來你是這樣的人啊。」
( んー?おたく、そういう人だったの。)
其效果堪比你看JUMP熱血漫,打到最後決戰了,主角突然對boss來了句:
「嗚呼,君乃若此邪?」
此乃臺詞中的清流,讓觀眾頓感高雅而不失貴族氣息,至此之後圈內全面效仿,「御宅」紀元來臨。
御宅口碑的崩壞
御宅作為亞文化群體的代名詞,始於1983年。
中森明夫首次用鄙夷的眼光去審視御宅文化和群體,在《漫畫布力克》上稱「御宅」是一群痴迷於動漫、科幻,毫無內涵的人,但注意並沒有「宅」屬性的定義。
而對御宅形象造成最致命打擊的,是1989年的「宮崎勤事件」。
這人在1988到1989先後綁架殺害4名女童,警方搜查他家時發現了大量虐待系漫畫和同人誌。
這一案件轟動了日本全國,一時之間御宅族被推上風口浪尖,成了大家口誅筆伐的對象。
日本國內甚至掀起了反對動漫畫和御宅群的聲討活動,導致當時動漫業界進入長達幾年的低潮期,御宅族也受到牽連被各方歧視。
啃老族,又叫neet族
neet族靠著父母補貼過日子,但並不像蟄居族一樣無法獨立、人際缺失。
他們只是單純的懶惰和遊手好閒,整日揮霍著父母的錢,保持著一定的社交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是宅在家裡。
最後說說蟄居族
蟄居屬於究極宅、真正的宅,它相對於亞文化更像是一種精神疾病。
蟄居文化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就業市場一片大好,本科生剛一畢業就被各大廠搶著要。
就業市場好到什麼程度,舉個例子。當時日本有個大廠叫Startia,主打IT和諮詢,他們招應屆生的時候連學歷都不看,直接讓他們搓一局麻將定崗位。
但正是這種大好的局面,促成了蟄居族的誕生:反正父母肯定養得起,自己不愁找工作,幹嘛要去面對陌生人呢。
蟄居族的誕生原因有很多:自卑、學習壓力、校園霸凌、家庭不和等等,而經濟局勢又給了他們逃避的理由,所以到80年代蟄居族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規模。
90年代,日本經濟崩盤,蟄居現象加劇。
2000年,蟄居族成為日本的高危群體,疑似蟄居族實施的惡性案件接二連三的發生,蟄居族被稱為「犯罪的溫床」,成為日本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正是因為蟄居族的惡劣口碑,所以1989年「宮崎勤事件」發生時,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兩個群體聯繫到了一起,御宅族風評躺槍。
如今蟄居族在日本仍是一個待解決的社會難題。
從教育程度上看,60%到90%的蟄居族有不登校(小學和初中拒絕上學)的經歷。從年齡看,長期、年長蟄居者增多。蟄居時間不斷延長,蟄居者的年齡也隨之增長。有人數年或數十年蟄居,甚至出現了60歲以上的蟄居者,他們短則幾年不出家門,長則幾十年。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民間援助機構負責人奧山雅久曾接觸到一名53歲的男性,在自己房間內蟄居長達30多年。
43歲的 Shoku Uibori也是蟄居族的一員,曾經的他擁有過自己的公司,是個富足的商人。破產後,他將自己關在不足10平方的房間裡整整7年,除了偶爾買泡麵、啤酒幾乎從不出門。
Riki Cook是日美混血兒,他的經歷跟動漫裡的「有車有房父母雙忙」很像,卻發展出了完全不同的走向。他的家人都在夏威夷而他獨居日本,在他成為蟄居族前,生活中的小事足以讓他感到疲憊,無論是忘記帶書,還是找不到新教室。現在30歲的他已經蟄居三年。
目前日本政府和民間團體已經採取各種措施來應對蟄居族,但從當前存在數十萬蟄居者的現狀來看,問題仍很嚴重。
現在的宅
如今這三類宅的界限正在模糊化,蟄居族、啃老族也大多是動漫科幻的深度愛好者,因此從性質上也很難做出區分。
所以我們現在所自稱的「宅」,其實更靠近日本70年代「御宅」的概念,重心在於對動漫的熱愛,而不是在「宅」上。
參考文獻:
東浩紀 . 動物化的後現代 [M]. 褚炫初譯 . 大鴻藝術股份有限公司,2014,5.
.林大維,塗耀中 . 御宅文化發展之探究 [J]. 設計教育學報,2012,(3)4:79.
王甍 .「御宅」詞源釋義及宅文化之演進 [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013,(3):402.
恭喜你,又看完了一篇文章
我是純白,一個致力於用奇怪知識塞滿你的不正經鴿子,喜歡的話記得點個關注加收藏,我們下期再見,m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