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到黑手黨要刺殺總統,胡佛未預警,他將甘迺迪推向了死亡深淵

2020-12-22 黑句本

黑哥寄語:這是一部講述紐約五大家族教父的真實史詩,也是一部關於如何成長為真正男人的現實教科書!

第二十五章

對FBI的老傢伙胡佛而言,針對全美黑手黨的秘密竊聽調查,這是一個政治問題,事關利益,無關忠誠,所以精英特工們竊聽到的有關黑手黨極端仇恨甘迺迪兄弟的情報,均被這個老傢伙鎖進了抽屜裡。

1962年2月9日,FBI的精英特工們竊聽到費城家族教父安吉洛·布魯諾和深受其信任的生意合伙人威利·韋斯伯格在黑手黨內部一次意見聽取會上的煽動性談話。韋斯伯格憤怒地說,看看甘迺迪都幹了些什麼,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要我說,有個夥計得拿把刀像對其他人一樣捅過去殺掉那狗雜種,誰能告訴我他現在在哪裡,我要殺掉他,就在那該死的白宮裡。我得再強調一遍,有人得除掉這個狗雜種!

1962年5月2日,FBI的精英特工們又一次竊聽到一段重要談話。紐約維託·吉諾維斯家族的重要角頭「邁克」米什萊諾·克萊門帝對幾名家族打手說,羅伯特·甘迺迪!這個狗娘養的不把我們所有人送進全國各地的監獄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只有到管理委員會開會並下狠手,事態才會平息下來。

打手們問,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

克萊門帝提醒說,沒有採取行動前,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注意保守秘密。我們碰頭時,大家都握握手,然後坐下談話,如果某個家族出現了任何麻煩,大家都得替它保密,只有對頭頭才能講,否則哪個狗娘養的知道了,最後就是報紙的漫天報導。

一年之後,即1963年5、6月間,紐約黑手黨五大家族內的一名重要人物以極具危險性、信息量的言辭再次轟炸了FBI精英特工們的耳朵。此人是布法羅家族教父斯蒂法諾·馬迦迪諾,他既是紐約黑手黨老牌教父喬·博南諾的堂弟,也是管理委員會的重要成員。

由於擔心會遭到甘迺迪兄弟的持續重拳打擊,馬迦迪諾悲哀地向副手們說,我們的事業境況不妙。他們知道太陽底下的所有事情,他們知道誰在幕後操控,他們知道我們的暗語,他們甚至知道我們有一個管理委員會。我感到他們已經竊取了我們密室的鑰匙,現在我們要儘可能地注意這件事,看它發展到何種程度。

馬迦迪諾意識到出了問題,但他沒能意識到自己正被竊聽,更不知道FBI關於黑手黨的大多數情報都來自於他們沒有防範意識的談話。

一個月後,竊聽到的情報顯示,馬迦迪諾的悲哀顯然已經堆積成了憤怒,他以警告的口吻對手下的打手說,你們得小心甘迺迪兄弟造成的麻煩,我們面對的是毫無信用可言的狗雜種,我們正承受著不道德的打擊,但謹慎從事不代表懦弱,我們需要反抗,用沉默,用子彈,用一切我們擅長、他們懼怕的武器。

說完這些,精英特工們的竊聽器中傳出了一聲巨響,馬迦迪諾的拳頭砸在了桌子上。

在甘迺迪遇刺前的一個月,即1963年10月,另一條足夠讓精英特工們採取行動的情報幾乎撕裂了FBI的竊聽器,馬迦迪諾那身為榮譽者的兒子彼得激動地對其父親說,總統將會暴死。有人會殺掉他整個家族,包括他的父母。

馬迦迪諾沒有說什麼,但他在這個時候特意播放了一首意味深長的曲子,那曲子裡充滿了濃厚的死亡味道。

······

這些情報如果及時擺放到甘迺迪兄弟的案頭上,隨後發生的刺殺悲劇也許就可以避免,但胡佛始終拒絕這麼做,甚至在甘迺迪被刺殺後的許多年裡,他依舊固執地將這些具有指向性的證據鎖在無人知曉的抽屜裡。如此冷漠而麻木,皆是因為胡佛秉承一套極其現實的政治哲學——自身的利益比上司的安危更重要,受到輿論的盛讚比接受上司的褒獎更具前途。一名成熟而強悍的政客必須懂得不擇手段的含義,它不僅針對敵人,而且針對上司。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地收繳敵人的槍,利用上司的劍。至於公正與忠誠,它們從來只是光鮮而狡猾的道具,用途只有一個,麻痺敵人,欺騙上司。

正是因為胡佛的老奸巨猾,在這場獵人驅使獵犬追蹤獵物的政治博弈中,獵人最終成了獵物,獵物成了獵人,而獵犬卻成了坐收漁利的贏家。

隨著竊聽調查的深入,胡佛深知甘迺迪兄弟的處境日益危險,但為了利用FBI的竊聽情報增加自己的政治聲譽,同時隱藏FBI非法竊聽的內幕,在甘迺迪總統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的關鍵時刻,胡佛採取的行動不是預警,不是拯救,而是一場可怕的推波助瀾式的公關活動。

在關押紐約黑手黨五大家族第一教父維託·吉諾維斯的亞特蘭大聯邦監獄中,胡佛注意到了一名囚犯,此人名叫約瑟夫·瓦拉齊,59歲,因毒品犯罪正在亞特蘭大聯邦監獄服刑二十年。讓胡佛感興趣的是他的背景,瓦拉齊在獄中曾向獄友吹噓,他是從城堡之戰中死裡逃生的勇士,作為吉諾維斯家族極受重用的打手和舉足輕重的毒品販賣者,教父吉諾維斯曾在他的婚禮上做過伴郎。

為了利用這個黑手黨打手,胡佛派得力幹將到亞特蘭大聯邦監獄提審了瓦拉齊。

在一間沒有光線的黑屋中,胡佛的人恐嚇瓦拉齊說,你的手上不僅沾毒,而且有血,我們懷疑你至少參與策劃了二十起謀殺案,只要我們拿出證據,亞特蘭大聯邦監獄將是你的墳墓。

瓦拉齊看上去並不害怕,他回答胡佛的人,你高估我了,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我的職業生涯在1962年就結束了,二十年刑期已經掏光了我犯下的罪行,如果信口開河可以作為證據的話,每個人都是罪人,都應該關在牢籠裡。

胡佛的人進一步威脅說,每個人都有懼怕的事,尤其是罪人,這一點你應該清楚。

瓦拉齊並不明白胡佛的人究竟想幹什麼,他用挑釁的口吻說,我是一個被關在牢籠中的人,懼怕將使我更加的孤獨,我寧願去想一些值得驕傲的事,這一點你也應該清楚,男人都是需要尊嚴的。

胡佛的人笑了笑,試探性地問,也許我們可以合作?這對你有好處。

瓦拉齊警惕地看著對方,冷靜地回答了一句,我是一個廢人,你找錯人了。

胡佛的人沒有繼續交談下去,他站起身來,拍了拍瓦拉齊的肩膀,胸有成竹地走掉了。

瓦拉齊在不安中被獄警帶離了那間陰暗的小屋,他的預感有些不妙,但究竟會發生什麼,他不敢深想,唯有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祈禱。

幾天後,災難在瓦拉齊虔誠的祈禱中發生了,有人在獄中散播了一條謠言,將瓦拉齊描繪成了一名可恥的告密者。

獄中出現了告密者,這是教父吉諾維斯無法容忍的事,為了驗證真假,他在獄中召見了瓦拉齊。

見到瓦拉齊,吉諾維斯客氣地說,老夥計,你是一個話多的人,這會給你帶來不小的麻煩。

瓦拉齊知道教父話中的含義,他當場發誓說,教父,我只是吹噓過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沒有出賣過任何人。

吉諾維斯問,聽說你見過陌生人?

瓦拉齊說,我不知道他是誰,我沒有說過一句多餘的話。

吉諾維斯點點頭,沉默良久,在空氣近乎凝固的時候,他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對瓦拉齊說,老夥計,我相信過去,你可以去做一件事,我知道污衊你的那個人是誰,他應該閉嘴。

吉諾維斯的話讓瓦拉齊感到窒息,他恭順地站著,一直在等待著教父能再說些什麼。

但吉諾維斯再也沒有開口。

對瓦拉齊而言,教父的沉默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憑藉多年的經驗,瓦拉齊有理由相信,吉諾維斯真正要做的不是殺死污衊者,而是讓他這個謠言中的告密者徹底閉嘴。

恐懼一旦發芽,就會瘋狂地生長。

相關焦點

  • 《刺殺甘迺迪》——美國總統的死亡之謎
    大家好,真的是好久不見啦,歡迎大家再次回到我的電影頻道~今天給大家安利解說的電影就是《刺殺甘迺迪》。電影講述了一個普通的檢察官勇敢追求正義,與美國上層精英甚至是政府領導鬥爭的故事。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德克薩斯州遇刺身亡。刺殺發生2小時內,官方逮捕了一個名叫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的嫌疑犯。
  • 美國總統甘迺迪為何遇刺?兇手被暗殺,背後蘊藏哪些不為人知的事
    但是,偏偏如此優秀的總統,卻在一次出行中遭到刺殺,而他的死亡也引發後續一系列事故的發生,那麼甘迺迪總統遇刺的背後,究竟蘊藏了什麼呢?,而刺殺甘迺迪總統,就是奧斯瓦爾德偏激的思想導致。美聯儲大佬謀殺說(美聯儲大佬們一直和甘迺迪總統關係十分緊張);軍火勢力謀殺說(甘迺迪執政時曾大力整治國內軍火商);情報部門謀殺說,情報部門和甘迺迪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微妙,他甚至想限制中情局局長胡佛的權力,而胡佛已經掌控FBI近半個世紀,權勢燻天。
  • 瑪麗蓮夢露:被美國總統玩壞,愛上總統兩兄弟後離奇死亡
    被美國總統玩壞的瑪麗蓮夢露,她穿著暴露的參加總統甘迺迪生日,還為總統打胎,總統夫人氣得火冒三丈,之後總統也覺得和她的私情對於自己的政績是個威脅,果然沒幾天,瑪麗蓮夢露就衣著暴露的慘死,醫生發現她身體僵直,下體被注射了很多東西,很明顯的謀殺痕跡,令人嘆息…一年以後甘迺迪被刺殺,在這一年裡,他遭遇了無數刺殺,大家都說是瑪麗蓮夢露的瘋狂追求者做出來的…
  • 隱姓埋名十餘年,總統情人撕碎甘迺迪神話,親手將黑手黨引進白宮
    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之一,甘迺迪充滿了理想主義。他敢於在這些理想之上憧憬和重塑美國,影響並激勵了一代美國人,而這在美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美國,至今還有許多知識分子認為甘迺迪總統創造了一個神話。如果他最終沒死在槍口之下,那美國歷史和美蘇間冷戰的進程將會被徹底改寫。而對甘迺迪神話有些了解的人,自然不會對朱迪絲·坎貝爾這個美國史上最忌諱談起的女人感到陌生。
  • 為什麼每一部影視作品都要刺殺甘迺迪?
    他就是美國總統甘迺迪。光天化日之下的刺殺,疑點重重結案及後續事件都使得這一段歷史被賦予濃重的懸疑色彩。官方遲遲不公布的真相更是觸發了廣大人民層出不窮的腦洞。就像清軍入關給我國影視業帶來了源源不竭的創作動力一樣,甘迺迪遇刺也成了美國影視界被廣泛應用的梗。【歷史上的甘迺迪遇刺事件】
  • 歷史上的今天,《刺殺甘迺迪》跟著電影了解刺殺美國總統事件
    1968年6月5日,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之一——羅伯特·甘迺迪遭刺身亡,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4位遇刺身亡的總統,蹊蹺的是,刺殺甘迺迪總統的兇手奧斯瓦爾德在案件發生後也遇刺身亡。不僅如此,在案發後的3年內,共計有18名與案件有關的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在之後的30年內,共計有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事件中自殺或被謀殺。作為當時最轟動的新聞,民眾們的討論也一直沒有下去,各種揭秘的爆料也隨之而出,今天要推薦的電影就是1991年上映的電影《刺殺甘迺迪》,豆瓣評分8.8分,相當不錯的老電影!
  • 【觀影】《刺殺甘迺迪》——我們還能記住死去的王嗎?
    影片圍繞美國第35任總統甘迺迪在德克薩斯州遇刺身亡而展開。一個超級大國的總統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刺殺,雖然兇手很快就被抓住了,但在審訊的過程中,他又很快被另一個人殺死,這個驚天巨案就這樣草草收場。紐奧良地方檢察官吉姆·加裡森得知此事後無比難過,認為這是國恥。他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查找真相,通過蛛絲馬跡來查證整個遇刺過程和內幕。
  • 甘迺迪死後大腦詭異消失,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8天以後,他下令成立一個由7人組成的總統委員會,調查甘迺迪被殺事件的真相。 其中之一是關於 誰下令殺害約翰.甘迺迪總統。總統知道,是誰下達了這樣的命令,當他得到有人將刺殺他的警告後,他告訴了我。他要求我在您的委員會目前正在調查其活動的那些組織和人們中尋找潛在的兇手。當總統得知是誰下達了這樣的命令後,他感到非常的驚訝。」
  • 美國史上的那些「非常總統交接」
    美國歷史上有9位總統遇刺,其中5位逃過死亡,4位沒逃過。林肯是第一個遇刺身亡的美國總統,遇害時間是1865年;98年後的1963年,甘迺迪遇刺身亡,是第4位遇刺身亡的美國總統。1960年,甘迺迪代表民主黨競選美國總統,他的對手是共和黨的尼克森。最後甘迺迪以微弱優勢勝選。那次大選,也充滿了爭議。甘迺迪一直被輿論說是涉嫌舞弊。比如,決定勝負的伊利諾州選票,總共460萬票中,甘迺迪只比尼克森多拿了9000票。這在當時就引發了陰謀論,有人質疑甘迺迪的父親動用芝加哥黑手黨控制的工會在選舉中作弊。共和黨人要求重新審查,警方還真的抓到一些涉及選舉舞弊的人。
  • 刺殺甘迺迪的現場,除了兇手還有一位戴頭巾的女士,她是誰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前往德克薩斯州參加競選活動,當車隊進入迪利廣場,經過州書庫大樓時,突然遭到刺客槍擊,最終不治身亡。而那名叫奧斯瓦爾德的兇手,也在被捕押解途中,被一個叫傑克·魯比的飯店老闆開槍打死。按照美國事後給出的調查結果,奧斯瓦爾德患有精神障礙,是個極端主義者,正是他事先躲進教科書書庫,向甘迺迪連開三槍,造成總統身亡。
  • 當了48年的FBI局長,胡佛究竟有何能耐,為何美國總統都不敢動他
    胡佛之所以能在聯邦調查局局長這個重要的位置上一呆就是48年,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胡佛的手中藏著美國歷屆總統和不少國會議員的隱私,如果這些東西被洩露出去,就算是美國總統也會被扒掉一層皮,這也是美國歷屆總統不敢動胡佛的根本原因。
  • 甘迺迪家族魔咒重現——前總統甘迺迪的侄孫女離奇溺斃
    在積聚了幾億美元的資產後,約瑟夫·甘迺迪追隨父親的足跡,開始積極投身於政治。當時,約瑟夫特別關注一個很有潛力的總統候選人,此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獨具慧眼的約瑟夫認定他就是美國人所需要的領袖,並堅信幫助他競選總統將有助於自己進入政壇。於是開始幫助羅斯福籌集競選資金,還多次帶領自己的四個兒子陪羅斯福四處競選。
  • 【5.2】一個讓八屆美國總統都害怕的人
    但奇怪的是,各方面並沒有繼續深入調查下去的動力,哪怕大家都知道胡佛非常愛惜自己的身體,每年定期做體檢。胡佛死的時候,是77歲。他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局長,他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坐了整整48年。期間,美國換了8任總統,16任總檢察官。只有胡佛巋然不動,似乎只有死亡才能帶他離開工作崗位。
  • 【好片】《刺殺甘迺迪》
    政治學者、《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喬治·威爾譴責《刺殺甘迺迪》是「一個缺少教育、沒有良心的匠人歪曲歷史、缺少公民責任感的行為。」《洛杉磯時報》要「抵制斯通編造的事實」,《芝加哥太陽報》宣稱「斯通的電影毫無價值,並且使甘迺迪蒙羞」。美國電影協會(MPAA)主席傑克·瓦倫丁寫了一篇七頁的文章批判斯通,把斯通的《刺殺甘迺迪》和萊妮·裡芬斯塔爾臭名昭著的納粹宣傳品《意志的勝利》畫上等號。
  • 甘迺迪被刺殺為何會成為懸案?川普上臺後承諾要公布真相
    儘管兇手被抓獲也已經死亡,但事件背後謎團實在太多,至今都無法揭開,因此,也成了一樁懸案。2017年川普上臺,他信誓旦旦地要向民眾宣布,要公開該案的全部秘密檔案,但最終卻拿出來的,人們知道的還是老調重彈,案件的核心疑點,至今還沒有披露。甘迺迪總統約翰·甘迺迪(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美國政治家、軍人。
  • 甘迺迪懸案:調查過程意外叢生,兇手離奇死亡,是誰殺害了甘迺迪
    35歲的肯甘迺迪懸案:調查過程意外叢生,兇手離奇死亡,是誰殺害了甘迺迪尼迪上任了美國總統,成為了美國歷任總統中最年輕的。如此年輕就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前途可謂無量。但是這位總統卻在達拉斯市的迪利廣場遇刺,如此大的事件引起了世界的震驚。
  • 美國最詭異的總統刺殺案,29年115名證人暴死,真相至今成謎
    除了卓越的政績外,甘迺迪出身高貴、風度翩翩,因而在民眾當中的形象極佳,而很多民調都顯示,他將輕鬆贏得連任。 1964年是大選年,為了給自己的連任事業造勢,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攜帶妻子傑奎琳趕赴南方第一大都市達拉斯進行競選活動。為了讓熱情的市民一睹自己的風採,甘迺迪特意要求安保部門撤去林肯轎車上的防彈罩,並多次站起身來向擁擠在道路兩邊的市民揮手示意。
  • 甘迺迪家族的死亡詛咒
    在他死後,他的兒子通過自己卓越的經商手段發家致富,並且與一位富有的酒館老闆的女兒生下了約瑟夫·甘迺迪,也就是甘迺迪總統的父親。  約瑟夫的不懈努力在1937年得到了回報,羅斯福任命他為駐英國大使,但是約瑟夫在二戰爆發時一直持有綏靖主義思想,還勸諫羅斯福停止援助英國,以防止激怒德國。他的這些不切實際的政治理念使羅斯福看到了他的無能,並在1940年將他召回國內。  政治前途從此破滅的約瑟夫沒有放棄,他將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 瑪麗蓮·夢露之死與甘迺迪有關嗎?
    約翰·甘迺迪在得到他弟弟和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的警告說,彼得·蘇福德在桑塔·蒙尼卡海灘的屋子已被黑手黨暗設了竊聽器,他和瑪麗蓮私通的違法行為至少已有一次被錄了音時,約翰·甘迺迪毅然地斷絕了他和瑪麗蓮的來往。 勞福德說:「瑪麗蓮知道她和總統間的關係從此就要結束後,她怎麼也無法接受。
  • 電影《刺殺甘迺迪(JFK)》1991年 《刺殺甘迺迪(Killing Kennedy)》2013年
    (其他名《驚天大刺殺 》/《誰殺了甘迺迪》)影片講述了1963年11月22日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在乘坐敞蓬轎車駛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時遇刺身亡後警方破案等一系列過程的故事。影片於1991年12月20日在美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