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資料:解放戰爭三大戰役
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也是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
-
2020寧夏公務員備考常識——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
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也是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
-
平津戰役殲敵超50萬,為什麼卻被認為是三大戰役中難度最小的?
解放戰爭自1948年濟南戰役後,我軍的攻堅及大型殲滅戰能力得到了充分驗證,國民黨方面的美軍顧問評價「解放軍以後想打哪座城市就能打哪座城市」。果不其然,接下來的幾個月便連續爆發了著名的遼瀋、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合計殲敵在150萬人以上,北方核心地區基本得到解放。
-
解放戰爭時期為什麼國軍只打陣地戰,不打遊擊戰、運動戰?
解放戰爭時期的國軍,幾乎打的都是陣地戰,一但打輸了就是崩潰或投降,把裝備全部扔給對手,蔣介石然後就有了個外號,叫做「運輸大隊長」。截止1945年7月國軍敵後部隊還有26.6萬兵力。 ★白崇禧曾經說過:「有人認為打遊擊乃保存實力之作法,殊不知敵後遊擊,任務極為艱巨,因補給困難,且多半以寡抵眾,以弱抵強,故必須官兵加倍淬厲奮發,機警勇敢,絕非保存實力者所能勝任。」
-
三大戰役,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有誰你就懂了
而在這三場戰役中,最難打的就是淮海戰役,據《三大戰役》所載: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據統計,解放軍傷亡人數超過了十三萬,這個數據遠高於遼瀋、平津戰役中傷亡的人數!
-
三大戰役,為何國軍最難獲勝的是平津戰役?老蔣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1948年三大戰役打響前,客觀實力佔據上風的仍然是國民黨軍。但在48年下半年,解放戰場敵我雙方實力、規模已經較為接近,並且由於連戰不利,國軍總兵力較1946年開戰時下降了100餘萬,儘管中央軍主力尚在,但國民黨部隊士氣明顯受挫,已不具備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時期的銳氣。
-
解放戰爭中,四大野戰軍都打過敗仗,最嚴重的分別是哪4場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的我軍四大野戰軍,累計殲敵數百萬,然而也分別在一些具體戰役中打過敗仗。下面我們來了解下,46-49年四大野戰軍各自損失最嚴重的4場戰役。不過在一野實力有所壯大的1948年4月,我軍主動發起了進攻西府(寶雞鹹陽一帶)的戰役,由於準備不足加上敵人的騎兵優勢,一野反而在戰役後期遭到敵人(中央軍和青馬部隊)包圍,損失1.5萬兵力後勉強突圍。這是一野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損兵最多的一戰,甚至超過了49年總攻蘭州時的傷亡數。
-
國軍五大王牌軍的美械裝備到底有多強?
一直以來,國軍由於支援部隊和技術裝備少,只能以步兵人數眾多,編制臃腫的「軍」作為主力戰術兵團,而歐美強國陸軍早已實現了火力更強、人數更少、行動更靈活的「師」為主力戰術兵團,國軍王牌也是軍級編制,人數普遍3萬餘人,美軍師一般都是1萬餘人,所以即便二者裝備相當,國軍王牌軍火力平均也只有對方師的一半或三分之一而已。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結束後,解放軍為什麼又等了3個月才渡江?
北方的決定性勝利,無疑是49年1月完全結束的三大戰役。應該說到這個時候,北方的國軍軍事威脅已經解除(不含西北地方軍閥、山西少量晉軍),為什麼我軍當時沒有立即向南追擊,打過長江呢?要知道著名的渡江戰役是49年4月才發動的,在戰機如此珍貴緊張的時候,解放軍為什麼要晚3個月才渡江?
-
《瞄準》:我解放軍大兵壓境,國軍參謀長錢珏哪來的雲淡風輕?
正在熱播的諜戰劇《瞄準》,雖然槽點無數其實,不管是春天還是夏天,到1949年1月31日,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已經全部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過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略性戰役的勝利,殲滅國民黨有生力量150多萬人,已經完全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最終取得全國勝利的基礎。
-
國軍五大主力,為何在解放戰爭中慘遭失敗,蔣介石追悔莫及
歷史上蔣介石曾經有五支能徵善戰,裝備精良的部隊,他們在國民革命軍的戰鬥序列中戰力最為強大,戰績最為彪炳突出,但這五支國軍力量最強的部隊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卻先後被殲滅,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五支王牌軍走向了滅亡的命運?感興趣的話可以讀一下這本書。
-
解放戰爭繳獲32萬挺機槍:不是國軍戰鬥力差,而是解放軍太厲害
從我軍公開數字繳獲的機槍包括,31000挺重機槍,16.8萬挺輕機槍,12萬把衝鋒鎗和249挺高射機槍。 從繳獲時間看,在戰爭第一年繳獲39657把機槍,在二年繳獲48664支,在戰爭第三年繳獲16555支,在戰爭第4年繳獲66062支。
-
解放戰爭中,國軍430萬大軍不堪一擊?不要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很多現代的影視劇,把國軍部隊描述成一觸即潰的「豆腐渣」,徒有大量部隊和武器彈藥,但是到了戰場上,還沒真正交手,就成片成片地向我軍投降。事實真的如此嗎?你可能被電視劇給騙了。當然,國軍數百萬部隊,其各部隊戰力也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以遠徵軍系統(新1、新6、5軍、8軍等)、土木系(18軍)、桂系(7軍、48軍)、74系(74軍、100軍)、黃百韜25軍、陳明仁71軍、劉玉章52軍及傅系軍隊(35軍)最為能打。廣東部隊也有能戰者。
-
解放戰爭:從45年的長治到50年的海南,國軍總共戰死多少名將官?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從早期的絕對兵力優勢到敗退臺灣時僅剩60餘萬殘部,共有超過八百萬官兵(包括253萬非正規軍)被我軍斃傷、俘虜、改編,或主動起義投誠。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是1946年劉峙率30萬國軍圍攻我中原軍區,但事實上雙方的大規模交戰,從1945年的長治(上黨)戰役便開始了。自長治戰役到1950年四野解放海南,總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公布的數據顯示,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少將以上級別軍官,共有85人在1950年海南戰役之前陣亡。
-
解放戰爭中,哪5位死硬的國軍軍長戰敗自殺?脾氣一個比一個倔強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全面落敗,但有部分將領十分頑固,共有5名國軍軍長戰敗後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這其中並沒有張靈甫,因為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他在孟良崮自殺,更多是來自蔣軍陣營的宣傳。而黃百韜和楊幹才等人雖是自殺,但職務高於軍長屬於司令級別,也暫不收錄。
-
三大戰役,為何說淮海戰役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事實是,他在東北作戰時獲得的戰績都十分討喜,這也是蔣介石為什麼會把他緊急調往徐州的原因。然而杜聿明卻在淮海戰役這場考試中交出了極差的答案,戰局的預判失誤是第一個原因,淮海戰役並沒有如他預估的那樣發展,在杜聿明還沒有到達徐州的時候,淮海戰役的發展就已經偏離了他的預判。第二個原因在於蔣介石突然讓杜停止向永城前進,杜這次正確預料到了蔣的命令會導致全軍覆沒。
-
解放戰爭,49年國軍已潰敗無疑,為何還有60萬官兵出逃臺灣?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部隊還有六十多萬人願意跟隨老蔣去臺灣發展,在明知道老蔣已經沒有辦法再翻身了,跟著他前途不會有多好,為什麼還願意一同前去呢?退居臺灣的六十萬士兵們,其中不乏有一部分機要官員,那些高官他們都算自願過去的。
-
金門戰役損兵超9000人,三野的具體指揮官是誰?後來發展如何
然而戰爭局面完全明朗之際,第三野戰軍卻意外遭受到了一場失利,也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此戰就是金門戰役。49年10月三野在金門島上戰損9000餘人,參戰部隊全軍覆沒。當時我軍的具體指揮官是哪一位?後來發展得如何呢?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天,以我軍付出4500餘人的較小傷亡代價,一戰換取殲敵3.3萬餘人,解放海南的大捷,敵軍反動政府雪崩式潰敗,最終只能被迫跨海南下,困守寶島臺灣一隅而不得出。但解放戰爭打了3年,敵軍在具備兵力和武器裝備壓倒性優勢的前提下,卻經常被我軍抓住戰機,整軍乃至整個兵團被切割,後圍而殲之,只要戰敗,必然損失數萬人,而敵軍在短短3年時間自損807萬人·······卻連我軍一個整師規模的部隊也殲滅不了,要知道南京政府的國民革命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歷練過,證明過自己的,可為何在解放戰爭時期,卻連連戰敗,一潰千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解放戰爭時,國軍兵力430萬,為何還是捉襟見肘?有大半不能用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陸續落下了帷幕,雖然當時全國百姓都強烈渴望和平,但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還是發起了內戰,在謀求和平無果的情況下,我軍隨後發起了持續3年時間的解放戰爭,最終在戰場上徹底擊敗了國民黨軍,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當然在整個戰爭期間,敵我雙方的力量都是在不斷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