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溼了腳步不能停!下雨的密林裡,有一群志願者在行進……

2020-12-23 上遊新聞

「我有點害怕……」

「別害怕,繩索能很好的保護你,往前衝!」

繩降、溜索、雨中越野徒步……這支志願者隊伍培訓的內容有點「剛」。他們中有90後,也有60多歲的老者,他們為了同一個目標集結。

12月12日,銅梁區巴嶽山密林裡,重慶市人民防空志願者新招募的一批志願者預備隊伍,正在進行第一次集體跨區拉練,拉練持續了兩天。兩天時間裡,志願者們要學習並完成相關培訓項目。

對此,記者來到巴嶽山,全程親歷此次拉練。了解了拉練項目、相關救援知識,以及志願者們背後的故事。

關鍵時刻

一根小小的繩結能保命

單八結、雙八結、漁人結、蝴蝶結、義大利半扣……看似簡單的一根繩索,卻能花樣百出。而在救援現場,簡單的一根繩,興許能挽救無數生命。

12月12日下午2點半,志願者預備隊成員,在銅梁區巴嶽山一訓練基地,學習如何使用繩索。

「繩索的系法有上百種,但救援需要掌握的系法,大概10餘種。」李星今年53歲,是負責此次培訓的教練之一,他是人防志願者教練團成員,有10多年戶外運動經驗,專業學習過繩降等各項技能,並曾參與過兩次大型現場救援行動。

「我們在救援中,經常會利用繩索,上升或下降到我們要去的地方。比如看似簡單的漁人結,它在實際運用中,充當的便是『剎車』的角色,能固定、還能控制速度,非常有用。」李星表示,學習繩索的系法,算是救援的入門。

而掌握繩索系法以後,還要學會運用到實際當中。參與一線救援的志願者,通常需要一年左右的訓練,才能達到救援所需要的熟練水平。而參與醫療保障,以及後勤的志願者,訓練半年左右,即可達到相應水平。

「除了救援,志願者們學會繩索系法以後,其實可以隨身攜帶繩結,或在車上放一根繩結,在野外如果遇到突發情況,繩結有時真的能保命。」李星說。

「繩結看似簡單,操作起來有點難!」志願者劉莉萍一邊跟著教練學,一邊發出感嘆。「如果不多系幾遍,很容易學了這種,忘記那種,有點頭暈眼花的感覺。」

對此,教練們耐心教學,讓志願者們首先掌握了下午需要運用到的繩索系法。

往前衝

志願者首次完成「飛簷走壁」

「我有點害怕……」

「別怕,往前衝,重心後移!」

12月12日下午4點半,完成繩結培訓以後,志願者們來到巴嶽山密林中。現場拉起數十米的溜索滑道,還有一處高約6米的石壁。

「我們下午拉練的項目是溜索和繩降,考慮到預備隊志願者很多是初次拉練,因此我們選的石壁不太高。」孫克寧今年63歲,是此次拉練的教練之一,他是中國洞穴聯盟理事,加入人防志願者已有10餘年,參與過汶川地震等多次大型救援行動。

穿上裝備,套上繩索,90後志願者陳曉燕,首次體驗了一把「飛簷走壁」。她在一家家裝公司任職,而此刻,只見她縱身一躍,重心後移,整個人便在繩索上「飛」了起來。

「我家住在大渡口區伏牛溪,上個月剛加入這個隊伍。我平時工作忙,運動的時間少,但我一直有一顆『拯救世界』的心,我感覺這個隊伍,能讓我離夢想更近一步,因此就加入進來了。」陳曉燕半開玩笑的說。

「這兩個項目,於我而言,溜索比較簡單,但繩索停止後,需要用手拉住繩子前行,手磨在繩子上,有點痛。」陳曉燕表示,而繩降項目,往下躍的那一刻有點害怕,且必須協調好腿上的力度,否則比較容易滑倒,吊在石壁上。另外,手要學會通過握緊、鬆開繩結來控制速度,這一點自己掌握的還不是很好。

「此次拉練,大多數成員都很好的完成了兩個項目,除了極個別年齡較大的志願者。」孫克寧說,志願者們在一次次拉練中,會接觸到全套的救援培訓科目,並發現自己的特長。

經培訓考核合格後,可正式加入人防志願者隊伍。

林間有大霧

緊跟前車不要丟

12月3日上午8點,雨,巴嶽山密林裡大霧瀰漫,人防志願者們分成兩支隊伍進行拉練,一支負責運輸,一支負責冒雨越野徒步。

「霧太大了,能見度不足10米,整個車隊打著雙閃行進,一不注意,還有一輛車開錯了路,跟丟了。」志願者羅至燕的本職工作是一名財務,此次拉練,她負責3號車的運輸工作。

關於運輸工作的拉練,其實早在40餘名志願者在大渡口區集結完畢之後,便已展開。

負責運輸工作的車輛上,配備有對講機,行進途中,由重慶人民防空志願者總隊總隊長付兵,通過對講機進行培訓教學。

「我們的志願者,涉及到現場救援。而隊伍和物資抵達救援現場,需要依靠運輸,運輸的作用不可小覷!」據付兵介紹,救援時,每次出動的隊伍是一個整體。

為保證隊伍的安全性,這個整體,在任何時候都不容分割。而如何在各種情況下,保持隊伍的整體性,就需要平時的模擬培訓。

「此次拉練,我教授他們如何使用對講機,如何在對講機裡報告自己的位置、車輛情況,並簡單使用一些暗號等。」付兵說,車輛行至巴嶽山過程中,他還簡單設置了一些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並現場教授志願者們如何應對。

「從主城到巴嶽山的行進過程中,因為擁堵,出現過其他車輛進入車隊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按照規定,報告實時情況。」羅至燕表示,一路下來,看似簡單的運輸工作,實則需要時刻保持「耳聰目明」。因為是團隊協作,除了自身車輛運行,還要觀察前後隊友車輛的情況。

「今天的大霧,就是給我們的考驗,大家都很努力保持一致性,卻還是有隊友跟丟。而真正的救援現場,也許突發情況更多,這就讓我深刻的意識到,平時的拉練很重要,要將整支隊伍,通過培訓,粘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真正的整體。」羅至燕說。

「在真正的救援中,運輸車輛脫隊,比較危險,尤其進到災區,如果脫隊,自己很有可能從救援者變成被救援者。」付兵告訴記者,此次拉練共有8輛車,除了大霧有脫隊情況,整體效果還不錯,仍需要加強練習。

雨中越野7公裡

頭髮打溼了但腳步不能停

「越野這個項目,我們本來準備的線路,是全程都在密林中,並有一公裡的模擬搬運傷員。搬運傷員需要自己用繩結,組裝擔架。但由於下雨,這個項目簡化為越野7公裡。」李星表示,這個項目比較重要,必須通過。

「在實際救援中,經常會涉及到在林間行進,行進過程中,我們有很多注意事項。」李星介紹道,首先和運輸隊伍一樣,大家必須保持隊伍的完整性、整齊性。隊伍整齊,就不容易出現個別隊員跟丟、迷路等危險情況。

其次,林間行進,爬坡上坎,一定注意腳下藤蔓,以及攀附的植物是否是穩固,如果攀附植物是朽木,或是上面有刺,則很有可能給自己造成傷害。

另外,遇到下坡的區域,要學會重心後移,這樣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也能保護膝蓋。

「雨中長距離林間徒步,共花了近兩個小時,很累,但也很開心自己能完成這個項目,沒有中途退出。」今年40歲的何敏,是紅樓醫院的一名護士。她加入人防志願者,是因為覺得參與拉練、培訓以後,自己將能更好的履行救人義務。

「比如在外面遇到突發情況需要救人,如果自己沒有這些技能,就很難抵達需要被救援的人的身邊。」何敏說,學會這些技能後,關鍵時刻也能自救。而她有個孩子,今年19歲,自己希望給孩子做個表率,傳遞助人為樂的志願者精神。

而今年45歲的潘兵,曾是一名消防員,後轉行。現如今,他希望通過加入人防志願者團隊,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

「以前當消防員時,有大量的體能訓練,對我來說,今天的徒步不算難,但對其他人來說,可能還是有難度,尤其天在下雨,林間到處都很滑。如果再加上模擬搬運傷員,估計很多志願者會吃不消。」潘兵說,下一次的拉練,自己還會來參加,將因為下雨沒有完成的項目補上。

「我們的志願者隊伍,是運用自身技能、愛好救人的一個公益性隊伍。預備隊員們可通過定期組織的拉練,一步步提升,通過考核。」付兵說,很感謝志願者們犧牲休息時間,來進行拉練,只為了未來能更好的幫助別人。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範聖卿

相關焦點

  • 故事|密林裡的跳舞少女
    雨停之後,王佳明按照自認為正確的方向朝著營地走。可走了整整一天,食物和水都用光了,卻壓根看不到營地的蹤影。王佳明心裡發毛了。天黑了下來,王佳明越走心裡越沒底。密林似乎永遠都走不到盡頭,他知道,自己迷路了。看看表,已經是夜裡十點鐘。扶住樹,王佳明感覺雙腿如灌了鉛一般,幾乎寸步難行。抬頭看看如潑墨般一團漆黑的天,他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吱吱」叫聲。
  • 「巾幗志願」紅葉村有這樣一群巾幗志願者
    紅葉村有這樣一群巾幗志願者在麻城經濟開發區紅葉村,有這樣一群巾幗志願者,她們是留守婦女,但她們不等不靠,活躍在紅葉村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第一線,或回鄉激情創業,或助力精準扶貧,或參加社區志願服務,或勤儉持家孝老愛親
  • 腳步雖然慢了,但不能停!
    往日裡熙熙攘攘、甚是熱鬧的大興法院執行局一樓接待室,現在門可羅雀。趙鑫團隊就在這四樓辦公。作為一支「年產」3000件案件、兌現真金白銀3個億的急先鋒團隊,他們早已習慣了應接不暇、夜以繼日的忙碌日子。現在一下子安靜了似乎還不太習慣。
  • 建議收藏的籃球進攻絕技,行進間急停跳投,快速擺脫防守!
    想要進攻打得好,創造空間不能少!而突破中創造空間最實用的技巧之一,就是急停了!看看下面這個動作,是最基本的利用急停拉開空間直接投籃。尤其是在快速推進中,防守人快速回防,此時急停能夠輕鬆甩過防守人。不過高速中運球急停,對我們的下肢力量和身體協調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快速運球向前進行一個小跳步,目的是將後腳收回並且完成急停,這樣會比直接剎停更有節奏感,且更容易把控。小跳步的同時可以加入胯下變向,一來讓急停動作更加自然,而是加入胯下運球能減少急停被對手搶斷的失誤。
  • 溫州杏吉嶺古道,行進於沃野山澗,蔓藤灌木蔽日,駝峰連綿俊秀
    行一裡半許,過溪澗復行百米,復過溪澗,過道旁古寮古道沿溪,累行二裡許,至山腳,右邊上古道,道基塊石建築上行幾十米,古道平緩,行進在田園,道旁喬木林立,漫天翠綠,心曠神怡。山花爛漫復行一裡,過臥石,便是茭白田,田間小魚戲水,怡然自得。過水田,古道開始抬升,荒草佔道,道基部分破損,行走需小心。古道鬥折迂迴而上,行進在密林間上行一裡半許,遠處山坳有古亭隱現。
  •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志願者
    武漢疫情防控工作剛開始,90後「選調生」馬競爽便請求「下沉」到社區,做一名志願者。為方便及時報送發熱病人情況並聯絡、轉運病人,社區負責人、街道防控指揮部組成了「武漢加油」微信群,馬競爽時刻緊盯著群裡消息:1月27日9:33,群裡發布運送病人到醫院打針的求助信息,馬競爽馬上回復「打我電話」;1月28日凌晨3:42,有人反映入院居民病情嚴重,請求安排車輛送家屬到醫院,凌晨4:00看到消息的馬競爽將對接聯繫人電話直接發到了群裡。
  • 魔戒三部曲深度解析①:幽暗密林裡的秘密往事
    首先從她剛出場對矮人微笑的態度上可以看出,和其他西爾凡精靈不同,她對矮人是沒有什麼敵意的,甚至萊戈拉斯提醒她奇力可能對她不懷好意,她還幫著矮人說話。其次,就是這個年輕善戰的女戰士還有點小小地毒舌。當奇力用隱誨的下流話和她調情的時候,她迅速回復「有個屁(or nothing)」,很顯然她聽懂了奇力那句下流話背後的意思。從這兩點,我們似乎感覺這是一個聰明開朗又有一點頑皮的小女精。
  • 駐防日記|班長帶領我們用腳步丈量綠水青山
    按照隊伍的傳統都被稱作「尖刀班」,只要中隊有什麼急難險重的任務,尖刀班都會當仁不讓,班長一幹就是連續4年,從來沒有在任何事情上推脫過。在今天雪山收費站收繳火種的執勤中,天空中突然下起了濛濛細雨,班長怕其他幾名同志身體撐不住,就讓他們回到收費站值班室休息,為了給遊客展示我們隊伍不怕困苦的良好形象,班長隻身一人穿行於承載遊客的車流中,冒著雨收繳火種,我在窗外看到這個始終如一的背影,於心不忍,出去勸班長說道:「班長,今天下雨,應該沒事了,少收幾個打火機不會有影響。」
  • 幽谷密林裡的致富經
    穿越密林近兩個小時,「探蜜」隊伍抵達養蜂基地。顧不得歇息的龍水傑穿上防護服,查看完蜂箱情況後熟練地將布滿蜜蜂的蜂框取出。 龍水傑說,自己從父親龍開學身上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養蜂本領。今年55歲的龍開學曾經是村裡的民辦教師。
  • 正月裡為什麼不能剪頭髮?正月剪頭髮有什麼說法?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在農曆正月這一個月裡,很多地區都流傳著「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正月剪頭妨舅舅」的習俗。
  • 籃球中鋒的酷炫腳步,夢幻腳步非常難學,步驟有多少
    夢幻腳步看似酷炫,但NBA這麼多年就一個奧拉朱旺算是真正的大師,姚明也算是奧拉朱旺學生裡學的最好的中鋒了,知道因為什麼嗎?因為夢幻腳步根本就不適合傳統意義上的中鋒,奧拉朱旺本身就是中鋒界的異類,他是從斯託克頓的後衛籃下終結腳步中開發出來的,理論上來說他就是一個有著中鋒身高和後衛技術的怪才。
  • 志願者招募 2020中國西峽伏牛山越野賽帶你近距離接觸越野大神
    在西峽越野跑的路上 總會經歷風風雨雨、坎坷困難 也總有一雙手 遞過一杯水或是拉你一把 然後在你轉身離去時吶喊加油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志願者
  • 志願者!
    「我有幾箱84消毒液,你們在防疫一線,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志願者紛紛捐贈,支援抗疫!請問您家中有外地回鄉人員嗎?」志願者們對每一戶都做好人員排查、資料發放、信息告知和防疫相關知識提示。 ●賀洋社區●
  • 蘇打綠《下雨的夜晚》,暖暖暖暖暖~
    「下雨的夜晚 你的心 整個都摔碎了」來自蘇打綠新專輯《冬未了》,此次他們與德國交響樂團合作採用Live錄製,將古典與流行融合,青峰說,無論詞與曲
  • 等雨停
  • 畫師筆下的密林父子,精靈王美如畫,和萊戈拉斯最有愛了
    畫師筆下的密林父子,瑟蘭迪爾和萊戈萊斯的日常超級有愛。精靈果然都是美如畫,站在一起實在太養眼了。小精靈王子真的妙極可愛,以前的密林條漫簡直太甜了,現在的產糧也少了。萊戈萊斯真的很好看,尤其是在射箭的時候,完美。
  • 行進在鼠疫源地的「白腿」衛士
    行進在鼠疫源地的「白腿」衛士 2020-05-21 04: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下雨了,一些人在等傘,一些人在等雨停,而我在等另一個自己
    比如,本來百無聊賴,想好好睡個懶覺,但看到外面大風起兮,烏雲蔽日,馬上要下雨的樣子,於是決定不睡了,趴在窗臺等雨來。在等雨的間隙裡,聽聽音樂,看看書,想想遠方的某個人。有時是一場雨,有時是一場雪,有時是一陣風,有時是一個陽光溫暖的下午。
  • 大興安嶺密林深處,藏著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遠而神秘的馴鹿之鄉
    在每次旅行中我都很喜歡停下來和當地人聊一會,當地的文化永遠都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初冬時節,筆者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探訪了這個帶有傳奇而神秘色彩的鄂溫克族獵民部落——敖魯古雅。敖魯古雅,鄂溫克語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是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 在上海,有一群稻田守望者,他們在「實驗田」裡嘗試走出一條鄉村...
    這塊「畫布」上,畢業於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風景園林專業的俞昌斌,已經連續幾年有主題地「作畫」—— 2016年,是稻田迷宮;2017年,是稻田宴,邀請了50個人在稻田裡一個直徑16米的圓裡吃飯;2018年,是稻田集市,用2000多個稻垛堆出了一個金字塔;2019年,是稻田搖滾,在稻田裡做了一個舞臺,請搖滾樂隊在上面表演,致敬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