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州歷史上第一位進士蔣宗魯的傳奇人生

2020-12-24 騰訊網

一、貴州開科取士的緣起與蔣宗魯的進士之路

盤州歷史上,在明代調北徵南之前,中原漢族人士和中原漢文化都很少涉入,即使從交通上講,也是在元朝開通全國各地的的驛道以後才開始的,雖然說在唐代貞觀年代於民主鎮中壩設置了盤州,但是連續性不是很強,中央王朝重視程度也不夠,並且經常處於中央王朝與地方割據之間撕扯的地帶,因此在學校發展,文化傳播,史籍記錄與遺存痕跡方面基本上處於一種空白與蠻荒的狀態。盤州實質性的建城歷史,也是從明代初期才開始的。

盤州元代普安路,明代稱普安州,清代稱普安府,清代末稱盤州廳,民國稱盤縣。唐至北宋,盤州先後為南詔國與大理國轄境,南宋至元代,盤州為中央王朝轄地,隋唐宋元時期。明初永樂年間(1413年)設立貴州行省,但沒有實行獨立鄉試,先後參與湖廣或者雲南的鄉試,在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給事中思南人田秋(1494-1556),字汝力,號西麓,明朝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人。向皇帝上《開設賢科以宏文教疏》,為貴州「懇請單獨開科」。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貴州獲準單獨開科闈試在貴陽舉行。當年,普安州人蔣宗魯(字道父)即考中舉人(全省參加考試一千餘名,錄取二十五人),次年即嘉靖十七年(1538年),蔣宗魯又考中進士(戌戊科茅贊榜),成為實行科舉制度以來普安州的第一個進士(三甲七十六名,當年貴州全省參加考試30餘人,錄取進士4人),而蔣宗魯的高中進士,更成為了普安州有史以來,中進士者空前而開天闢地的第一人,也是貴州開設科舉考試以來的第一批進士及第人物!

蔣宗魯,字道父,明朝普安衛(今貴州省盤州市雙鳳鎮)人。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舉人,次年進士。歷官濬縣知縣、知府、戶部侍郎、戶部主事,刑部主事、雲南臨沅兵備副使、河南按察使、右布政使、副都御史巡撫雲南。

二、普安州歷史上第一位進士蔣宗魯的為官之道

學優則仕,蔣宗魯仕途政聲青雲直上,名垂史冊。

在最早任河南濬縣知縣的任上,「準田均役,無所私縱」,後升四川知府。

在四川知府任上,他「欲修秦守之政」,為徹底消除都江堰「淘築之失宜」造成的水患,而「具事以請」 奉嚴時泰(副都御史四川巡撫)檄管帶都江堰水利按察司副使的周相,與周相「度地勢,尋求故址,得堰之最要者九,欲盡甃之以石。其堰當急流之衝,則石之外,再護之以鐵。議者韙之,計所費不資。而相適有江西參伯之命去川,事遂寢,論者惜之。」他「再護之以鐵」的主張當時雖因「計所費不資」而未能實現,但他的作為已為都江堰的治理訂出了方略,而為後來者的功勞打下了行之有效的的基礎。而後人也沒忘了將他記為「都江堰水利建設功臣」。他駐守成都時,為表為國為民的心跡,每逢初一、十五日,總要向神靈發誓道:「貪婪害民,天必譴之;忠君愛民,天必佑之;有利即興,有弊即革,凡我僚屬,相以勉之。」他的如是精神境界,堅毅了他膽魄的無畏,曠達了他磊落的人生。

遷戶部主事,兼管昌平軍需倉儲。嘉靖甲辰(1544年)乙己(1545年)年,蘇州一帶連年大旱,民不聊生。時為滸墅關關官、戶部郎的蔣宗魯即率眾到觀山為民祈禱求雨,結果老天果然下起了大雨,一時傳為美談。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出為雲南臨沅兵備副使。時值沅江府土舍那鑑,為爭奪權利而弒其知府那憲,舉兵反明,攻劫州縣,其勢頗兇,朝廷決議予討伐。總兵沐朝弼、巡撫石簡奉朝命會師,分五哨進剿。那鑑知官兵勢大,難以硬拼,即施以詐降之計矇騙官軍。時逢雲南左布政使貴溪人徐樾押餉銀來到軍營,不知那鑑有詐,慨然請求前往受降,正中那鑑詐降之計,於沅江城下遭害身亡。之後,官軍對那鑑雖怒火中燒於胸,恨不得立即就將他拿下斬首,卻奈何多次進剿而不能取勝。朝廷即命新任巡撫鮑象賢調集土、漢兵七萬人前往徵討。此時出為雲南臨沅兵備副使的蔣宗魯理所當然地隨之出徵,並在各路兵馬尚未集結之時,即一馬當先,率部首先攻入沅江。那鑑被其威猛之勢所嚇,服毒自殺。因此平亂有功,蔣宗魯擢升河南按察使。

河南按察使任上「糾伊府之虐,置之以法」,深得百姓擁戴。後官居右布政使、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晉升副都御史,巡撫雲南。

巡撫雲南期間,又恰遇「東川阿堂之亂」事件。前任雲南巡撫遊居敬在奉命進剿不能取勝的時候,反而以此事件為由,大量搜括民脂民膏,造成民怨被法辦後,即由蔣宗魯取而代之。蔣宗魯深知阿堂所亂之地,不僅山高谷深,層巒疊障,且還林木森森,遮天蔽日。阿堂之亂眾隱藏其中,消聲匿跡,難覓蹤影。若部署大兵力圍剿,無疑亦如大海撈針,收效不易。蔣宗魯遂以斂兵施計而出奇制勝,僅用數月時間就平息了該亂。且通過對平亂中發現的吏治問題的處置,從而使雲南「吏治一清」,為雲南的邊疆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蔣宗魯在任雲南巡撫時,明世宗寵用害政誤國的奸臣嚴嵩,修建大殿,極盡奢侈鋪張,下令叫雲南採大理石,要見方七尺的五塊,見方六尺的五塊,見方五尺的十塊,見方四尺、三尺的各十五塊,並限期運至北京。蔣宗魯深知採取如此之大的大理石之艱難,能體恤民間疾苦,作奏章《奏罷石屏疏》,親自上京伏呈上達朝廷君主案前,冒死上疏朝廷,請求減免此項徵收。在封建-時代,蔣敢於犯顏直諫,其精神可獲可欽。蔣因直言敢諫得罪奸臣嚴嵩而告老還鄉。

三、蔣宗魯詩文與墨跡遺存

蔣宗魯身前著有《治浚款議疏草》、《齊良監稅錄》、《牧政事宜》、《詩文集》、《嘉靖普安州志·序》等,今僅存《奏罷石屏疏》,《嘉靖普安州志·序》,《碧雲洞詩》等幾篇。

其一、《奏罷石屏疏》:臣準工部諮照依御用監題奉欽依事理,依式照數採取大理石五十塊:見方七尺五快、六尺五快、四尺十五快、三尺十五快等,因案,行金滄道,分委大理衛、太和縣督匠採取。據耆民段嘉璉等告稱:嘉靖十八九年,曾奉勘合取大屏石,崖險難尋,壓傷人眾。及至大路,行未百裡,大半損缺。眾復採補,沿途丟棄,所解石快,二年外方得到至。三十七年(1558)取石六快,見方三尺五寸,自本年六月至十一月始運至普朋小孤山,因重丟棄在彼。且自大理至小孤山,只有三百餘裡,以半年行三百裡,未免有違君限,徒勞無功。乞轉達秦,請量減數目尺寸等。因又據石匠楊景時等告稱:原降尺寸高大,石料難尋,且產於萬丈懸崖,難以措手,縱使採茯,勢難扛運等因,俱批行布政司,會議為照,雲南地方,僻在萬裡,舟輯不通,與中州平坦不相同。先年採取三尺石,自蒼山至沙橋驛,陸運只五程,勞費逾四月,供給不前,所過騷擾,軍民啼泣。今復取六七尺者,其難十倍,況值上年兵荒,民遭飢窘,流離因苦,實不堪命,應請量減尺寸,通詳,巡撫蔣宗魯、巡按孫用會題議照錫貢方物,為臣子者,均當效忠,民瘼艱難,凡守土者,尤宜審度。前項屏石,臣等奉命以來,催督該道,有司親宿山場,遵式取進,匠作耆民人等,俱稱採石處所,山洞坍塞,崖壁懸徒,三四尺者設法可獲,其五六尺者,體質高厚,勢難採運,且道路距京萬有餘裡,峻岭陡箐,石磴穿雲,盤旋崎嶇,百步九折,堅抬則石高而人低,橫抬則路窄而石大,雖有良策,委無所施。今大理抵省僅十三程,尚不能運至,何由得達於京師?是以官民憂惶,計無所出,議將採獲三尺四尺者先行進用,五尺者,一面設法採取,六七尺者,或準停免,以蘇民艱,實出於軍民迫切之至情,萬非得已,冒罪上聞。

其二、《碧雲洞》詩一首:雲水難明萬象天,奇蹤異宇洞中懸。瑤壇翠掛虯龍見,華蓋丹崖鷀鶴旋。澗道風湍開遠獻,石門花霧帶平川。蓬瀛仙侶耽春勝,對酌倉洲思爽然。

其三、在盤縣碧雲洞的崖壁上,現還存有他題寫的「廊廟江湖人間仙境」(見圖)一方字大如鬥,遒勁有力,雄渾大方的摩崖石刻。這方石刻從紀年及他出仕的時間可以斷定,是他在歷經了十數載宦海風雲,因忤逆奸相嚴嵩而引退回歸故裡後,在訪遊碧雲洞時觸景生情的深刻感謂之作。

其四、《嘉靖普安州志·序》(見圖)。

四、蔣宗魯的文史價值影響與遺存搶救亟待引起社會重視

在各種盤州的相關史志史料上,蔣宗魯為盤州(普安州)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一位進士,在盤州明清進士排名榜上,位居行首,對盤州的文化底蘊發掘與盤州古城的文化底蘊人文群落的梳理與建構具有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深遠意義與珍貴价值,堪稱盤州文史的瑰寶級人物。

其文章價值很高但留存的不多,亟待需要整理與研究,宣傳。

在紅果新城的東湖公園,也建立了蔣宗魯的銅像,以示紀念。

在《徐霞客遊記》的記載中:「是城文運,為貴竹之首。前有蔣都憲,今有王宮詹(名祚遠),非他衛可比」。這個「蔣都憲」,就是代表著那一時期普安州炳炳烺烺文運,當今還為盤縣的人們引以為豪的「蔣都堂」——蔣宗魯。

2016年,在重建盤州古城牆與牽頭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盤州市雙鳳鎮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蔣宗魯的墓葬在盤州雙鳳古城邊上的159隊辦公區圍牆外被發現並引起有關文化與建設部門的人們重視而得到留存。

來源:文明盤州

相關焦點

  • 閻強再現沛縣進士閻圻的人生傳奇
    閻主任介紹,閻圻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交遊,是從其二十三歲時,為父母守孝期滿後開始的。康熙三十一年(1692)閻圻母親去世,第二年父親去世,孝滿遊淮。大概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左右,閻圻再次來到徐州,相會徐州名士。這個時候張竹坡在銅山老家剛完成《金瓶梅》的點評,他對閻圻也是神交已久,未及閻圻去拜訪,自己來徐訪閻圻,為此閻圻寫下詩歌四首,以記兩人的相識。
  • 靜寧進士裱褙錄(一)
    靜寧據隴右之首,號稱大州,文風浸潤,其自有來。明清間榮登進士榜者14名,歲月侵蝕,其人其事已半湮於塵封。……上面這首《臨江仙》詞,是靜寧明清第一位進士姚爵的「同年兄」,明武宗正德辛未(1511年)科狀元公楊慎所填。楊慎字升庵,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被公認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其餘二位是解縉和徐渭)。他恃才傲物,稟性剛直,嘉靖三年因「大禮儀」之爭,受到廷杖「打屁股」的羞辱,謫戍雲南邊荒之地,終老於此。史家認為,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為第一。
  • 揭秘:歷史上真正「令妃」的傳奇人生
    揭秘:歷史上真正「令妃」的傳奇人生前段時間非常火熱的宮鬥劇《延禧攻略》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這部劇可謂是拍的非常精彩,讓看過的人都讚不絕口。這部劇之所以能這麼火,因為這部劇講的是令妃的一生,令妃在歷史的經歷就非常的蜿蜒曲折,所以以她為原型的電視劇拍出來就很讓人期待。
  • 河角城丨史上坂仔的第一位進士故裡
    有史為證:道光十三年版的《平和縣誌》(卷五·選舉志·進士·明)記載「崇禎十五年壬午,賜特用出身:林宗仁(戶部貴州司主事)」。也是在同一版本的《平和縣誌》(卷七·人物誌)記載「林宗仁字慈源,號銅溪。家貧力學。舉崇禎庚午科,壬午天下特用進士七十二人,宗仁與焉。尋選金華府武義縣,慈愛百姓,立政簡恬,邑人便之。升戶部貴州司主事。將赴闕,行李蕭然。值國變歸隱,杜門著述,有《林氏說書》藏於家。」
  • 韓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王 — 善德女王
    善德女王原名金德曼,是真平王與摩耶夫人之長女,新羅及韓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首位女王。她在位期間曾遭遇多次認為「女主不能善理」的保守派的反對,另外關於她生前曾預見三件奇事,一起看看吧。    當今女總統在地球村(지구촌)裡不斷湧現。不少國家都有女性當選國家的最高領導人(최고령도자)。可以說在21世紀掀起了女性當權者的熱潮。
  • 【歷史】靜寧進士裱褙錄(四)
    明清間榮登進士榜者14名,歲月侵蝕,其人其事已半湮於塵封。筆者於是不揣固陋,旁搜遠紹,貼補彌合,欲求再現其歷史面目。其做派形同揭裱古舊字畫,故以「裱褙」名篇。另,根據「提名榜」、「登科錄」等資料,本文所列明清進士,其籍貫均為「陝西平涼府靜寧州人」,茲預聲明,以免「爭搶名人」之誚也。
  • 安慶傳奇|明末進士宣國柱的忠孝情緣
    他就是明末進士、兵科給事中宣國柱。宣國柱(1593-1648)字若木,懷寧縣清河鄉溫橋村人,明天啟七年(1627年)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歷任行人司左司副、兵科給事中(正七品)等職,上疏十餘次,諫國務之弊端、申家鄉之水患,善詩歌取材騷雅漢魏、通音律延續魏晉遺風,著述盈麓,有《古文辭淵源》《荀勖》存世,死後葬於懷寧太平山祝莊後,虎形山有碑。
  • 【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縣的進士
    翻看如今的臺灣地圖,似乎已經找不到臺灣縣的蹤跡,歷史上的臺灣縣究竟現在臺灣何處,在那裡都發生了哪些歷史趣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臺灣在歷史上經歷過艱難的移民開發階段,臺灣的開發主要是由福建移民實現的。與此相應,福建移民及其後裔構成了臺灣人口的主要成分,閩、臺兩地構成了難解難分的特殊關係。
  • 進士王衷亮
    可能在其原籍,歷史上也沒有族人考取王衷亮這種功名。王衷亮中進士之後,山東老家那邊必定收到了消息,這種勵志的傳奇怎能不引起轟動,並且世代相傳呢。王氏定居白店,實際前期是給白氏種地當夥計,後來在此繁衍、發展漸成村落,民間自動將其從白店劃分出來,稱為王店,當然王氏之後也開了個店。各志書所記載王衷亮的地址是白店,區劃上相對要正式,反之王店這一地名,官方的認可要晚一些。
  • 熱血傳奇:第一位沙巴克女城主,統治了6個月,從此走出人生低谷!
    那是傳奇裡的妹子都是被各種保護,當年也不是很流行撩妹,但是你要是裝備差,你都不好意思和妹子打招呼啊,畢竟土豪隨便就可以甩個金條給妹子,你做得到嗎?不過也有一些妹子玩家卻比男玩家還要厲害,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第一位沙巴克女城主——無涯。
  • 被太監打了,就讓兒子當太監;被進士揍了,就讓兒子考進士
    這位父親的名字叫陳虎,原本只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卻因為兩個不同身份的人的出現,間接造就了兩個兒子截然不同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陳矩算是明朝大部分臭名昭著的太監中的一股清流,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潔,不擾官不害民,是整個明朝,甚至是整個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太監之一,為此,還被人稱之為「佛」,死後還被萬曆皇帝諭祭九壇,賜額為"清忠"。
  •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英雄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皇后,生活於公元前12世紀的前半葉,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英雄,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
  • 清代33進士光耀臺灣 臺南展珍貴兩岸文物(組圖)
    明倫堂是清代臺灣最高學府,有多位進士出自於此。(中評社 趙家麟攝)  人民網9月16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兩岸首次舉辦「清代臺灣進士專題展」即將於18日在臺南揭幕,來自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複製碑帖16日在臺南孔廟明倫堂率先亮相,見證中國科舉制度在臺灣的歷史。
  • 宋進士鄧寧民與廣西全州璜溪書院的身世之謎
    至於一些歷史細節和村族分歧,待有心人提供更多實證,以期嚴謹梳理,守正持平。 宋代進士鄧寧民,因為創辦了全州有史記載以來最早的民辦書院而名垂青史,凡是對全州人文歷史稍微懂一些的朋友都知道這個事。這個書院位於過去的全州-道州大道上桐木街旁,即現在的兩河大田村委桐木衝自然村西南外。書院原名太極書院,因其北面有一條璜江的支流溪水,後更名璜溪書院。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元載在歷史上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在最近非常火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元載是一個一心往上爬的小人,卑鄙無恥。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元載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還有他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了解歷史真相。
  • 傳奇大陸上第一位戰神,一日三餐泡麵加餅乾,最終結局令人唏噓
    19年前,一款網路遊戲風靡了全國,幾乎所有網吧裡都有一款名叫《熱血傳奇》的遊戲,可以說這款遊戲就是80後的青春,陪伴了無數人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而這款遊戲裡的傳奇人物也深深的烙印在人們的腦海裡!
  • 四川南充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您知道幾位
    新井屬閬州閬中郡,唐李淵於武德元年分南部、晉安二縣置。因境內多鹽井,故以新井名之。治今南部縣大橋鎮新井村附近。後來陳翔棄官居西水,其子陳詡聞父棄官居閬州西水,遂攜妻、子由湖南新化尋父入川,與陳翔團聚。陳省華初入仕途即為後蜀孟昶的西水縣尉。
  • 蕭綽:一位傳奇女性的傳奇人生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傳奇女性,無論是容貌才幹還是歷史功績、這些女政治家巾幗不讓鬚眉。從先秦的羋月到漢朝的呂雉,再到唐朝的武則天,這些被我們在影視劇中所熟知的女性異常強悍,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讓人難以忽視的痕跡。
  • 「乾乾巴巴,盤他」我國歷史上的人為何鍾愛「盤」?
    孟鶴堂的相聲當中的一段「麻麻咧咧,乾乾巴巴,一點也不圓潤,盤他!」曾經引起了全國觀眾的一陣爆笑,成為了當代眾多年輕人經常用來調侃的語言。總所周知,「盤」是來源於我國文玩的一種玩法,文玩也是有從我國古代一直流傳至今的事物。那麼,我國古代的人為什麼鍾愛「盤」呢?
  • 靜寧進士裱褙錄(二)
    明清間榮登進士榜者14名,歲月侵蝕,其人其事已半湮於塵封。筆者於是不揣固陋,旁搜遠紹,貼補彌合,欲求再現其歷史面目。其做派形同揭裱古舊字畫,故以「裱褙」名篇。另,根據「提名榜」、「登科錄」等資料,本文所列明清進士,其籍貫均為「陝西平涼府靜寧州人」,茲預聲明,以免「爭搶名人」之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