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三角》,1977年上映, 大陸早期的反特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部《黑三角》,電影開始, 「黑三角」三個字出現後,三個大大的黑三角撲面而來,佔滿了整個畫面,視覺衝擊力極大。凌元老師的眼神那真叫一個不寒而慄,那是我的童年陰影呀。
《熊跡》,1977 年上映,以1974年1月發生在北京西壩河(今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附近)的蘇聯駐華使館一秘馬爾琴科間諜案為基礎創作而成,故事情節跨越北京和哈爾濱兩市。雖是老套,但這部電影還是給了我們一些新意,比如演員生活化的語言多了,電影主題的生活背景比重明顯加大。
《鬥鯊》,1978年上映,情節還是比較跌宕的,這麼老的影片居然還有追車等比較激烈的動作戲。可是有個比較大的bug想忽視也忽視不了。既然黑桃皇后已經暴露了,為什麼沒聯繫特務改變接頭暗號接頭地點和接頭方式呢?
《暗礁》,1978年上映,這部是反特電影,特務不少,空投的有三個,還有潛伏的,照相師傅,修車大漢,看門大爺都是特務。偵查科長的戲雖多,但都流於表面,反而是那個假冒人家女婿的27號以及那個照相館的特務給人印象深刻。
《東港諜影 》,1978年上映,通篇都是無比歡樂的各種槽點,看的人巨開心。我覺得導演其實也是把它當喜劇拍的,用一本正經的扯淡讓經歷了痛苦歲月的人民群眾們樂一樂。
《第三個被謀殺者》,1981年上映,這部片子的主人公竟然不是共產黨員,這在那個年代是很少有的。孔祥玉演的方召既像日本的高倉健,又像《復仇》裡的莫多萬:小平頭,白襯衫,黑領帶,黑皮衣,軟呢帽,光這身行頭就夠酷,加上一張冷酷的方臉,簡直帥呆了。可惜他後來專門做了特型演員,專門演周總理。
《智截玉香籠》,驚險片,1981年上映,海灣市海關查私科長歐陽明月從一個寄往香港的郵包中,查獲了一件走私文物----玉香籠。圍繞著國寶玉香籠,各方勢力展開了博弈,最終正義戰勝了邪惡。
《蛇案》,1982年上映,電影一般,不過看看80年代初的雲南風貌也蠻好的 破案過程太直白了,幾乎沒有什麼懸念,是一個關於博物館失竊的故事片。 發生地點在昆明。名勝西山與筇竹寺、花卉之美都在片中有所閃現。
《508疑案》,1984年上映,臉譜化痕跡明顯,但對於腐敗的洞見卻跟現在如出一轍, 很有時代特點,兩個女主也比較漂亮,那個時候的女演員感覺特別純,這部電影與後來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黑洞》有異曲同工之處。
《峨眉飛盜 》,1985年上映,包裹著國產刑偵劇外表,內核卻是六、七十年代的港式武打片,如今看來非常造作的「擺功架」和浮誇的聲效喜感十足,儘管如此,故事中關於刑偵方式的展現如今都成為避諱,在充滿熱情與天真的八十年代面前,如今的同類型電影才是又暮氣又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