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譯-法律基礎知識科普——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2020-12-23 萬事效力

確定行為人的主觀心態要經過兩個步驟:

1.主觀所認識到的事實;

2.對主觀所認識到的事實進行規範評價。

在刑法理論中,主客觀相統一原則是最重要的一個思考方式。只要主觀構成要件和客觀構成要件,可以在同一個構成要件內或者構成要件的重合部分能夠統一,一般就可以該罪的既遂論之。如果不能統一,則無法成立既遂(可能成立未遂,預備或不構成犯罪)。如果符合數個犯罪構成,則以想像競合,從一重罪論處。

01主觀故意

· 事實認識

· 規範評價

02  客觀內容

· 行為

· 結果

· 因果關係

03  統一

· 故意的既遂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有兩個例外哦!

1.結果加重犯,對加重結果主觀不需要有明知,只要有過失即可;

2.特定的目的犯,在客觀上不需要有相匹配的客觀內容。

具體事實錯誤的處理:

1:具體符合說和法定符合說具體符合說:主張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須與實際發生的具體事實完全相符,才負犯罪既遂的責任。

法定符合說:主張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生的具體事實雖不一致,但與法律上規定的構成要件相符合,即可成立犯罪既遂。

2:對象錯誤在對象錯誤上,具體符合說和法理符合說的結論一般是一致的。例如張三想殺乙,卻誤將丙當成乙進行殺害。無論法定符合說還是具體符合說,結論都是一致的,是故意殺人罪的既遂。

3:打擊錯誤

1.甲射殺乙,但卻誤傷丙,致其死亡;

2.甲射殺乙,致乙負傷,但卻誤致丙死亡;

3.甲射殺乙,導致乙丙二人死亡;

按照法定符合說,上述三種情況都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既遂。

按照具體符合說,在1.2中,甲成立針對乙的故意殺人罪的未遂和針對丙的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想像競合,在3中,甲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想像競合。

抽象事實錯誤的處理

1:法條重合特別法和普通法在普通法的範圍內重合。

2:規範重合當兩種犯罪的性質相同,重罪的行為在客觀上可以涵蓋輕罪,重罪與輕罪在輕罪的範圍內重合。

3:選擇重合選擇重合主要針對選擇性罪名中的行為對象在法律意義上的重合。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法律的基礎知識。讓大家更懂法!了解更多可以繼續關注小編

相關焦點

  • 柯藍說,有關於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考試簡介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是國家統一組織的選拔合格法律職業人才的國家考試,前身為司法考試。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由司法部負責實施,實行全國統一命題,統一評卷,統一確定合格分數,原則上每年舉行一次。
  • 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原則,是指法律由國家制定、統一實施,在國家主權...
    司法權的統一性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原則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原則,是指法律由國家制定、統一實施,在國家主權範圍內對各地區、各部門和全體公民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制統一是我國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牴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
  • 2021北京事業單位法律知識:淺析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_北京中公教育
    一、法律部門:1、概念:法律部門,也稱部門法,是根據一定標準和原則所劃定的調整同一類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PS:但由於社會關係複雜交錯,彼此聯繫,因此法律部門之間往往很難截然分開,同一種社會關係可能會需要很多個法律部門的調整。2、劃分標準:法律部門劃分的主要標準是法律所調整的不同社會關係,即調整對象。
  • 《國家統一法》一旦推出,意味用法律規範統一之路
    而今年以來,臺美勾連加深,售武、派高官訪臺,嚴重影響了兩岸的和諧穩定,對此,越來越多的大陸民眾認為應採取針鋒相對的法律手段進行反制,而大陸民間要求增訂《國家統一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國家統一法將規定統一的過程和方式等。
  • 論票據無因性原則
    本文將從法理和司法實踐兩個角度探討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應用及例外情形,解析票據無因性原則的歷史由來、法律定義,絕對無因和相對無因原則,以及現行《票據法》與票據無因性原則的關係。票據作為一種金融工具在商業市場中流通,在現代商業貿易和金融活動扮演著重要角色。
  • 北大出版社跨年法律好書TOP50 | 我與知識最久的眉目傳情,策源於對...
    法律只是美事的影兒:周詳的觀影筆記(即出)  周詳/著  一本有趣又有料的影評集,將中外22部或經典或熱門的影視作品跟現實社會的法律事件、法律原則相聯繫,生動地展現法律的內在機理。  本書偏重於對刑法的學理性探討,包括刑法的方法論、刑法的知識論和刑法的學術史三個部分。
  • 《國家統一法》一旦推出,意味將用法律規範統一之路
    而今年以來,臺美勾連加深,售武、派高官訪臺,嚴重影響了兩岸的和諧穩定,對此,越來越多的大陸民眾認為應採取針鋒相對的法律手段進行反制,而大陸民間要求增訂《國家統一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國家統一法將規定統一的過程和方式等。
  • 普法|法律常識知識大全
    法律常識知識大全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但是治理國家,除了禮儀道德之外,還要有一定的法制,法制是一個國家現階段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法律的國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用法律來管理國家的原因所在。
  • 軍隊文職基本知識中的法律部分如何備考?
    作為軍隊文職筆試的「常客」,法律基礎知識每年都會出現在基本知識部分的考查中,題量一般為10道題,分數佔比相對較重。法律題目難度不大,相關的理論知識學起來也比較輕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做足準備,避免丟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如何備考法律知識。
  • 很多犯罪其實難以做到主客觀相統一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中的「相統一」並沒有確定的含義,不能說明具體現象。事實上,許多構成犯罪的行為,在主客觀方面並不是完全統一的,當然也不能要求做到主客觀相統一。例如,目的是主觀內容,而不是客觀內容,但是,目的只要存在於行為人的內心即可,是主觀的超過要素,不要求有與之相對應的客觀事實。所以,在目的犯中,主觀與客觀並不完全統一。換言之,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在目的犯中不可能得到貫徹。又如,未遂犯也沒有實現主客觀統一。因為即使是在未遂犯中,行為人所希望或者放任的結果也並沒有發生。
  • 媒體猜測中的「《國家統一法》」
    一、「《國家統一法》」的話題擺上桌面!12月國家憲法日,有記者詢問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是否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引起輿論關注。《憲法》序言中提到: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武漢首義廣場:「走向共和」辛亥群塑二、「《國家統一法》」將是國家統一的前奏!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怎樣理解其法律含義?
    其次,「綠色原則」既是規範民事行為、調整民事關係的基本原則,還是處理民事活動與環境活動關係的基本原則,是體現民法和環境資源法積極互動的重要原則。作為民事法律關係的客體,環境資源兼具經濟和生態兩方面的價值,物權法律制度和合同法律制度中納入關於環境資源的規定即為了平衡這兩種價值。法律規定了相應的環境資源保護機制,「綠色原則」對這些保護機制的運行具有基本指導意義。
  • 關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幾個問題
    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一系列論述,推動我國民主法制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加快了立法步伐,為構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我國的法律體現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和客觀規律。第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體現了國家的整體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 【提醒】2020年「法考」客觀題成績明日公布!雲南這些地方合格分數...
    @2020雲南「法考」考生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成績將於11月10日公布雲南部分地區合格分數線放寬至150分《公告》顯示,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成績將於11月10日公布,應試人員可於11月10日零時起,通過司法部網站、司法部微信公眾號和中國普法網、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4種渠道查詢成績。據悉,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合格分數線為180分。
  • 檢察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一
    堅持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一——四論學習貫徹第十五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精神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連著民心!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五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上,張軍檢察長再次強調,要堅持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一。檢察辦案決不能只守住形式「不違法」底線,必須將天理、國法、人情融為一體,情同此心,通過卓有成效的法律監督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捍衛人民權益利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三個效果」相統一,就要深化為民情懷。
  • 司法部: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計算機化考試模擬...
    司法部: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計算機化考試模擬答題系統來了! 為便於廣大考生適應計算機化考試答題方式,熟悉計算機化考試答題要求,司法部將於8月14日發布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計算機化考試模擬答題系統
  • 阮晨欣:法益衡量視角下網際網路可信身份認證的法律限度
    (一)法益衡量之前提:信任關係與網絡世界不同,在現實物理世界中,公民擁有的諸如公民身份證、護照等證件,由公安部門統一發放,一人一證,在很大程度上二者基於國家統治產生信賴基礎。相反,由於信息洩露、網絡犯罪、謠言難治等現象的層出不窮,網際網路可信身份服務提供者與網際網路用戶之間並未產生深厚的信任關聯。
  • 專家:國安法規定 對被告原則上不得保釋!
    有專家接受採訪時指出,香港國安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關於保釋條件的規定提到,「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非法官有充足理由相信其不會繼續實施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不得準予保釋。」這立法技術上是採取「原則加例外」的表述方式,即規定對被告原則上不得準予保釋,例外情形是「法官有充足理由相信其不會繼續實施危害國家安全行為。」至於第二項關於「證明標準」的要求,她指「有充分理由相信」是一種較高的證明程度,介乎於「優勢證據」和「排除合理懷疑」之間,來要求法官基於案件證據,形成被追訴人不會繼續實施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內心確信。
  • 2021年法考生:收好這份考情分析及備考計劃!
    但是有一部分零基礎的同學對法考還不是很了解…… 法考是什麼?法考考查的內容有哪些?法考的報名條件是什麼?應該如何著手備考計劃?接下來咱們就來了解一下法考的相關知識! 2、老人老辦法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實施前已取得學籍(考籍)或者已取得相應學歷的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或者高等學校非法學類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並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可以報名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 公基常識——法律知識
    第一審判決、裁定作出後不存在上訴和抗訴的問題,判決、裁定一旦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這是兩審終審制的例外。故正確答案為A。2.下列選項中,不屬於階級社會中關於法律與道德的共同點的是( )。A.都是社會規範B.都具有階級性C.約束範圍都相同D.都是治國途徑答案: C解析:法律與道德所約束的範圍是不同的,道德約束的範圍比法律約束的範圍更廣,其他三項均為二者的共同點。故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