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存在於公元前20世紀的西臺人,屬於青銅時代。青銅時代的人類由於沒有足夠的技術去預防和阻止自然災害,例如旱災、洪水,、蟲害等,西臺人也不例外。除了自然災害,人為帶來的災難也無法避免,有人就有鬥爭,鬥爭便會帶來戰爭。
頻繁的自然災害和戰爭意味著西臺人面臨著溫飽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於溫飽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營養不良使得西臺人的平均身體素質和免疫力低下。
青銅時代最常見的種族活動大概就是種族遷徙,有時種族遷徙是為了找到一個食物更加充足的地方,而有時則是因為「一山容不得二虎」,別的部族來霸佔地盤。種族遷徙是困難重重的活動,很多身體素質差的西臺人會死於遷徙途中。
與世界上任何一個部族一樣,西臺人中也有專門採集食物的族人,男人負責去山上打獵,女人負責農業生產活動。西臺人的飲食文化到底是怎麼樣的?
圖 ▏西臺人
一、西臺人眼中神聖的麵包文化,麵包文化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麵包文化是西臺人飲食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最不可忽略的文化。西臺人所說的「麵包」不僅僅是現代人口中的「麵包」,還包括薄餅和蛋糕等食物。只要是在麵粉中加入水、鹽,酵母等材料的食物,都被稱為麵包。
麵包真正起源於古美索不達米亞,蘇美爾文明時期的蘇美爾人會在生麵團中加入不同的材料,做成種類多樣的麵包。
在麵包中加入融化的黃油被稱為油製品麵包,還會在麵包中加入香料,包括有芳香味道的草藥、茴香籽等。更讓現代人難以理解的是蘇美爾人還會在麵包中加入水果,例如西瓜。麵包中加入芝麻也是較為常見的,現代也還有這種吃法。
麵包在西臺人心裡的重要地位通過西臺帝國的國王所說的話就可以體現出來。圖特哈裡曾經說「吃你的麵包,盡你的責任。」這裡的麵包指的是食物,用麵包這個單詞代替食物,可以看出麵包的重要性。
圖 ▏安納託利亞文明博物館的西臺展品
上一任國王會告訴新上任的國王要遵從自己從前說過的話,如果新的國王不遵守上一任國王所說,那麼新任國王就不能吃麵包和喝水。因為新任國王已經在神明中展現了他的缺陷,神明就不會保佑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會面臨滅亡的結局,這實際上是在告訴新任國王「尊敬」的重要性。
穆爾塔裡也曾經在對神靈祈禱方面讓現代人體會到「種植」對於西臺人的重要性,祈禱中所說都與麵包有關。甚至穆爾西裡因為西臺帝國正在遭受瘟疫的攻擊而舉行祭祀活動請求瘟疫放過他的國家時,祭祀活動中也曾用麵包代替百姓安居樂業。
麵包的種類多種多樣。普通老百姓最常吃的是以大麥麵粉作為原料生產的麵包。因為大麥麵包最便宜,所以它的消費也最多。小麥在西臺人眼中寓意著「多產」,所以以小麥為原料所做成的麵包多用於祭祀活動。
關於大麥、小麥、油等原料的價格在《西臺法案》中都有明確的記載,油是最貴的。西臺人製作的麵包大致分為三種,分別是以形狀命名的麵包,以原料命名的麵包,以口感命名的麵包。
圖 ▏來自霍夫納(Hoffner)的表格
以形狀命名的麵包通常是與神明有關的麵包,例如一種代表女神的麵包,與動物的形狀有關的麵包例如小綿羊形狀的麵包,與人體器官的形狀有關的麵包比如心形麵包,與幾何形狀有關的麵包例如碟形圓麵包和與天體形狀有關的麵包例如月亮形狀的麵包。
以原料命名的麵包通常有酵母麵包、蜂蜜麵包、蔬菜/芝麻麵包、還有無花果麵包。
以口感為標準劃分的麵包是最難區分的,分為老麵包,新麵包,軟麵包,苦麵包,熱麵包和溼麵包。西臺人還會以麵包重量和麵包產地劃分麵包。
二、奇怪的烹飪習慣製作的奇怪食物,特殊的地理環境下產生的特殊飲食習慣,同時西臺人也喜歡喝葡萄酒
關於西臺人平時所做的菜餚,並沒有一本《西臺人菜餚大全》記錄下來。西臺人記錄下來的眾多文獻中也沒有一本詳細的菜譜來記錄西臺人平時所做菜餚的詳細做法。大多數文獻都只記載了所做菜餚所用的原料和烹飪方式。
圖 ▏安納託利亞文明博物館的西臺展品
從文獻中可以得知,西臺人最喜愛的肉類是羊肉和牛肉,當然他們也吃別的肉類比如鹿肉。中國唐代有不能吃豬肉的規定,西臺人吃不吃豬肉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西臺人眼裡豬肉的地位比羊肉和牛肉要高貴得多,所以一般只有祭祀活動上才會烹飪豬肉。
西臺人最喜歡的處理肉類的烹飪方式是炸或者烤。關於西臺人為什麼喜歡炸和烤的原因大概是西臺人一直相信的一個傳說:當食物的香味全部散發出來的時候,神靈就會降臨在你的左右。
而炸和烤正是使食物的香味最容易散發出來的烹飪方式。有些西臺人還會故意烤糊他們的食物,以此來召喚神靈求得神靈的庇佑。
西臺人吃炸制食物的方式也很奇怪,他們喜歡將炸熟的食物放到火上重新加熱,這在現代人看來是多此一舉的行為。在烤熟的肉上刷上蜂蜜這在現代來說也比較常見,目的是為了增加食物的香氣。
圖 都城哈圖沙的大門遺址
西臺人還會製作「漢堡」。他們在扁平的麵包上刷上肉汁,再在麵包中加入肉類,還有洋蔥等蔬菜。這不就是現代漢堡的做法嗎?
起源於古美索不達米亞的醃製肉類也被西臺人喜愛,他們在動物的內臟中加入鹽,醃製後撒上麵粉,放於火上烤。醃製肉類這種做法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對抗炎熱的環境,醃製的肉類更便於儲藏。
中國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俗語,以此來顯示中國人的豪邁。文獻表明西臺人擁有一段很長的飲酒歷史。西臺人的飲酒文化在舊王國時期發展得尤為迅速。《鐵列平法典》中就業關於王室中酒類的記載,王室中還有專門管理酒類的管理員。
圖 ▏哈圖沙遺址模型
西臺人喜歡在吃肉的時候喝酒,且尤其喜歡吃肉的時候喝紅酒。西臺人還喜歡將紅酒撒在肉上烤制,他們認為這樣會使肉類更加鮮嫩。早在西臺人時代,葡萄酒就已經被釀造出來且釀造葡萄酒的技術已經被西臺人熟練掌握。西臺人時代的許多壁畫和雕塑都能夠看出葡萄酒對於西臺人的重要性,且相關文物也表明西臺人也將葡萄酒用於祭祀。
西臺帝國的相關文獻中也有關於如何晾曬葡萄乾的詳細說明,甚至還制定了相關法律來保護葡萄園和葡萄樹,防止葡萄園遭受破壞。西臺帝國不僅僅有葡萄酒,還有啤酒。同古埃及飲酒文化一樣,啤酒在西臺人心中也被作為是一種提供能量的飲料。
圖 ▏科尼亞附近的vriz relief雕刻
三、 祭祀儀式中的菜餚,是對神靈最大的敬意
當遇到自然災害,西臺人除了舉行祭祀活動乞求神靈放過他們之外便無計可施了,畢竟在西臺人眼裡這些自然災害就是神靈給他們的懲罰。
西臺人非常信任和依賴神明,就像中國農民眼裡有「土地公」,同中國人也會去土地廟祭拜一樣。不同的是中國人眼裡的神明是神仙,西臺人眼裡的神明卻是「人」。在乾旱和洪水時,西臺人都會舉行相應的祭祀儀式,以尋求神明的庇佑。
圖 ▏西臺人士兵
祭祀活動意味著對食物的浪費,但即使在那個食物非常難得的時代,西臺人依然會懷著敬意去舉行祭祀活動。祭祀活動上的食物都是由特殊的烹飪方式烹製而成。
西臺人記錄下來的相關文獻中,也有相應的祭祀文字記錄了祭祀活動中的菜餚,甚至有些還詳細記錄所做菜餚的食品原料,烹飪方式,烹飪的習慣和食物種類等。
麵包在西臺人的文字中是神聖的意思。為了表示他們對神靈的尊重,麵包也作為主要祭品參加祭祀活動。而常見的祭祀菜品還有將公羊的內臟例如羊心、羊肺還有公羊的後頸肉放於火上烤制,還有一種是羊肉串,但必須是九支。
圖 ▏西臺時代晚期的雕刻
結語
即使是幾千年前的西臺人,他們也能用僅有的簡單理論知識配合簡單的烹飪方式「炸」和「烤」製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除此之外,西臺人還能用簡單的麵粉和佐料創作出種類甚至比現在還要多的麵食,這些麵食在他們的日常活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即使我們無法得到他們所做菜餚的詳細菜譜,我們也能結合「炸」和「烤」這兩種簡單的烹飪方式想像出西臺人的口味與現代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我們現在依然還在使用的烹飪技術,在四千年前就已經存在,這的確讓人感到驚喜。
飲食文化在任何一個文明中都佔據無法撼動的地位,正是因為了解了西臺人的飲食文化,我們才能通過他們的飲食文化推理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西臺法典》
《鐵列平法典》
《聖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