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的麵包文化,奇怪的烹飪習慣:西臺人頗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2021-01-15 網易

  引言

  存在於公元前20世紀的西臺人,屬於青銅時代。青銅時代的人類由於沒有足夠的技術去預防和阻止自然災害,例如旱災、洪水,、蟲害等,西臺人也不例外。除了自然災害,人為帶來的災難也無法避免,有人就有鬥爭,鬥爭便會帶來戰爭。

  頻繁的自然災害和戰爭意味著西臺人面臨著溫飽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於溫飽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營養不良使得西臺人的平均身體素質和免疫力低下。

  青銅時代最常見的種族活動大概就是種族遷徙,有時種族遷徙是為了找到一個食物更加充足的地方,而有時則是因為「一山容不得二虎」,別的部族來霸佔地盤。種族遷徙是困難重重的活動,很多身體素質差的西臺人會死於遷徙途中。

  與世界上任何一個部族一樣,西臺人中也有專門採集食物的族人,男人負責去山上打獵,女人負責農業生產活動。西臺人的飲食文化到底是怎麼樣的?

  

  圖 ▏西臺人

  一、西臺人眼中神聖的麵包文化,麵包文化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麵包文化是西臺人飲食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最不可忽略的文化。西臺人所說的「麵包」不僅僅是現代人口中的「麵包」,還包括薄餅和蛋糕等食物。只要是在麵粉中加入水、鹽,酵母等材料的食物,都被稱為麵包。

  麵包真正起源於古美索不達米亞,蘇美爾文明時期的蘇美爾人會在生麵團中加入不同的材料,做成種類多樣的麵包。

  在麵包中加入融化的黃油被稱為油製品麵包,還會在麵包中加入香料,包括有芳香味道的草藥、茴香籽等。更讓現代人難以理解的是蘇美爾人還會在麵包中加入水果,例如西瓜。麵包中加入芝麻也是較為常見的,現代也還有這種吃法。

  麵包在西臺人心裡的重要地位通過西臺帝國的國王所說的話就可以體現出來。圖特哈裡曾經說「吃你的麵包,盡你的責任。」這裡的麵包指的是食物,用麵包這個單詞代替食物,可以看出麵包的重要性。

  

  圖 ▏安納託利亞文明博物館的西臺展品

  上一任國王會告訴新上任的國王要遵從自己從前說過的話,如果新的國王不遵守上一任國王所說,那麼新任國王就不能吃麵包和喝水。因為新任國王已經在神明中展現了他的缺陷,神明就不會保佑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會面臨滅亡的結局,這實際上是在告訴新任國王「尊敬」的重要性。

  穆爾塔裡也曾經在對神靈祈禱方面讓現代人體會到「種植」對於西臺人的重要性,祈禱中所說都與麵包有關。甚至穆爾西裡因為西臺帝國正在遭受瘟疫的攻擊而舉行祭祀活動請求瘟疫放過他的國家時,祭祀活動中也曾用麵包代替百姓安居樂業。

  麵包的種類多種多樣。普通老百姓最常吃的是以大麥麵粉作為原料生產的麵包。因為大麥麵包最便宜,所以它的消費也最多。小麥在西臺人眼中寓意著「多產」,所以以小麥為原料所做成的麵包多用於祭祀活動。

  關於大麥、小麥、油等原料的價格在《西臺法案》中都有明確的記載,油是最貴的。西臺人製作的麵包大致分為三種,分別是以形狀命名的麵包,以原料命名的麵包,以口感命名的麵包。

  

  圖 ▏來自霍夫納(Hoffner)的表格

  以形狀命名的麵包通常是與神明有關的麵包,例如一種代表女神的麵包,與動物的形狀有關的麵包例如小綿羊形狀的麵包,與人體器官的形狀有關的麵包比如心形麵包,與幾何形狀有關的麵包例如碟形圓麵包和與天體形狀有關的麵包例如月亮形狀的麵包。

  以原料命名的麵包通常有酵母麵包、蜂蜜麵包、蔬菜/芝麻麵包、還有無花果麵包。

  以口感為標準劃分的麵包是最難區分的,分為老麵包,新麵包,軟麵包,苦麵包,熱麵包和溼麵包。西臺人還會以麵包重量和麵包產地劃分麵包。

  二、奇怪的烹飪習慣製作的奇怪食物,特殊的地理環境下產生的特殊飲食習慣,同時西臺人也喜歡喝葡萄酒

  關於西臺人平時所做的菜餚,並沒有一本《西臺人菜餚大全》記錄下來。西臺人記錄下來的眾多文獻中也沒有一本詳細的菜譜來記錄西臺人平時所做菜餚的詳細做法。大多數文獻都只記載了所做菜餚所用的原料和烹飪方式。

  

  圖 ▏安納託利亞文明博物館的西臺展品

  從文獻中可以得知,西臺人最喜愛的肉類是羊肉和牛肉,當然他們也吃別的肉類比如鹿肉。中國唐代有不能吃豬肉的規定,西臺人吃不吃豬肉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西臺人眼裡豬肉的地位比羊肉和牛肉要高貴得多,所以一般只有祭祀活動上才會烹飪豬肉。

  西臺人最喜歡的處理肉類的烹飪方式是炸或者烤。關於西臺人為什麼喜歡炸和烤的原因大概是西臺人一直相信的一個傳說:當食物的香味全部散發出來的時候,神靈就會降臨在你的左右。

  而炸和烤正是使食物的香味最容易散發出來的烹飪方式。有些西臺人還會故意烤糊他們的食物,以此來召喚神靈求得神靈的庇佑。

  西臺人吃炸制食物的方式也很奇怪,他們喜歡將炸熟的食物放到火上重新加熱,這在現代人看來是多此一舉的行為。在烤熟的肉上刷上蜂蜜這在現代來說也比較常見,目的是為了增加食物的香氣。

  

  圖 都城哈圖沙的大門遺址

  西臺人還會製作「漢堡」。他們在扁平的麵包上刷上肉汁,再在麵包中加入肉類,還有洋蔥等蔬菜。這不就是現代漢堡的做法嗎?

  起源於古美索不達米亞的醃製肉類也被西臺人喜愛,他們在動物的內臟中加入鹽,醃製後撒上麵粉,放於火上烤。醃製肉類這種做法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對抗炎熱的環境,醃製的肉類更便於儲藏。

  中國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俗語,以此來顯示中國人的豪邁。文獻表明西臺人擁有一段很長的飲酒歷史。西臺人的飲酒文化在舊王國時期發展得尤為迅速。《鐵列平法典》中就業關於王室中酒類的記載,王室中還有專門管理酒類的管理員。

  

  圖 ▏哈圖沙遺址模型

  西臺人喜歡在吃肉的時候喝酒,且尤其喜歡吃肉的時候喝紅酒西臺人還喜歡將紅酒撒在肉上烤制,他們認為這樣會使肉類更加鮮嫩早在西臺人時代,葡萄酒就已經被釀造出來且釀造葡萄酒的技術已經被西臺人熟練掌握。西臺人時代的許多壁畫和雕塑都能夠看出葡萄酒對於西臺人的重要性,且相關文物也表明西臺人也將葡萄酒用於祭祀。

  西臺帝國的相關文獻中也有關於如何晾曬葡萄乾的詳細說明,甚至還制定了相關法律來保護葡萄園和葡萄樹,防止葡萄園遭受破壞。西臺帝國不僅僅有葡萄酒,還有啤酒。同古埃及飲酒文化一樣,啤酒在西臺人心中也被作為是一種提供能量的飲料。

  

  圖 ▏科尼亞附近的vriz relief雕刻

  三、 祭祀儀式中的菜餚,是對神靈最大的敬意

  當遇到自然災害,西臺人除了舉行祭祀活動乞求神靈放過他們之外便無計可施了,畢竟在西臺人眼裡這些自然災害就是神靈給他們的懲罰。

  西臺人非常信任和依賴神明,就像中國農民眼裡有「土地公」,同中國人也會去土地廟祭拜一樣。不同的是中國人眼裡的神明是神仙,西臺人眼裡的神明卻是「人」。在乾旱和洪水時,西臺人都會舉行相應的祭祀儀式,以尋求神明的庇佑。

  

  圖 ▏西臺人士兵

  祭祀活動意味著對食物的浪費,但即使在那個食物非常難得的時代,西臺人依然會懷著敬意去舉行祭祀活動。祭祀活動上的食物都是由特殊的烹飪方式烹製而成。

  西臺人記錄下來的相關文獻中,也有相應的祭祀文字記錄了祭祀活動中的菜餚,甚至有些還詳細記錄所做菜餚的食品原料,烹飪方式,烹飪的習慣和食物種類等。

  麵包在西臺人的文字中是神聖的意思。為了表示他們對神靈的尊重,麵包也作為主要祭品參加祭祀活動。而常見的祭祀菜品還有將公羊的內臟例如羊心、羊肺還有公羊的後頸肉放於火上烤制,還有一種是羊肉串,但必須是九支。

  

  圖 ▏西臺時代晚期的雕刻

  結語

  即使是幾千年前的西臺人,他們也能用僅有的簡單理論知識配合簡單的烹飪方式「炸」和「烤」製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除此之外,西臺人還能用簡單的麵粉和佐料創作出種類甚至比現在還要多的麵食,這些麵食在他們的日常活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即使我們無法得到他們所做菜餚的詳細菜譜,我們也能結合「炸」和「烤」這兩種簡單的烹飪方式想像出西臺人的口味與現代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我們現在依然還在使用的烹飪技術,在四千年前就已經存在,這的確讓人感到驚喜。

  飲食文化在任何一個文明中都佔據無法撼動的地位,正是因為了解了西臺人的飲食文化,我們才能通過他們的飲食文化推理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西臺法典》

  《鐵列平法典》

  《聖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三足鼎立——美食簡史之五:世界飲食文化三大體系
    在飲食文化發展過程中世界各地在不同時期分別創造了獨具風格的美食和文化,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發達和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哥倫布大交換」,不同物種在全球範圍內遷徙進化,不同國家的食物和飲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發展,其中傳播最廣、最受歡迎的主要有三大飲食文化,即以中國烹飪為代表的東方菜系,以法國烹飪為代表的西方菜系,以及以土耳其烹飪為代表的清真菜系,他們被稱為世界三大飲食文化體系,在飲食世界「三足鼎立」。
  • 《湖湘飲食文化概要》——賡續湖湘飲食文化歷史文脈的扛鼎之作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 (蔣梅)《湖湘飲食文化概要》近日出版發行。在中國飲食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歷史地位的湖湘飲食文化,終於有了一部能夠全面系統總結與反映湖湘飲食文化歷史文脈的扛鼎之作。湖湘飲食文化,特色濃鬱,源於生活,貼近自然,深受民眾喜愛。
  • 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飲食的歷史幾乎與中國的文明史一樣長。在充飢果腹之外,人們賦予了飲食更多的文化意味,即所謂的「食文化」。傳說中的中國烹飪始祖關於飲食文化的起源,目前說法不一。伊尹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傑出庖人。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他「教民五味調和,創中華割烹之術,開後世飲食之河」,在中國烹飪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中國烹飪界尊為「烹調之聖」、「烹飪始祖」和「廚聖」。    以伊尹來比喻技藝高超的廚師的詞語也不少。
  • 日本人的奇怪生活習慣—吃冷便當!
    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各種各樣精緻可口的便當!
  • 儒家文化對韓國飲食的影響
    中國的儒家文化傳入朝鮮半島後,對當地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不僅表現在政治制度、倫理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也表現在飲食文化之中。儒家注重衛生適時、強調健康養生的飲食思想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與生活智慧,其對韓國飲食習慣的影響延續至今。
  • 日本飲食文化你了解嗎?
    日本飲食文化起源於中國,但是卻在後期發展成為獨具自己特色的文化,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日本飲食文化的發展以及特色吧!
  • 這間飲食文化「壕」了,集聚各國烹飪飲食文化
    稻香飲食文化博物館中的展品是該館顧問、香港收藏家羅金成從世界各地搜羅而來。博物館坐落於東莞,展覽的定位自然是「根在東莞,放眼世界」,希望觀眾能通過展覽了解人類的發展歷程。
  • 「以名舉實」——從《飲食男女》中飲食文化負載詞的英譯談起 | 肖瑤 張順生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老朱是一名烹飪技術嫻熟、資歷豐富的退休廚師,影片開場時老朱殺雞宰鴨、煎炒烹炸、煲湯蒸煮,用豐盛的食物和無微不至的照顧來維繫家庭關係。影片中出現了許多具有中華飲食文化特色的菜餚,例如,「龍鳳呈祥」「翠蓋排翅」「龍鳳呈祥」「蟹粉湯包」「無錫排骨」等,極大豐富了電影中的飲食文化的內容。
  • 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料理起源於日本列島,逐漸發展成為獨具日本特色的菜餚。日本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而且材料和調理法重視季節感。日本料理,主要分為兩大類『日本和食』和『日本洋食』。簡單理解日本人自己發明的食物就是『和食』。
  • 美食:菲律賓烹飪與文化
    導語:歡迎來到慧子吃橘子,菲律賓人是善於交際的社交人士,喜歡聚會,食物往往是他們舉行慶祝活動的中心。菲律賓食品結合了東西方思想,深受中國,西班牙和美國傳統的影響。原始的融合食物。雖然菲律賓食品無法用任何單一的特徵描述,但它有時會通過融合亞洲和歐洲成分的方式來識別。
  • 中西方飲食文化有什麼不同之處?
    中西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濃鬱的民族特色。中國的飲食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縮,西方的飲食文化也有很深的歷史淵源,下面來談一下中西飲食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所謂中國飲食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在長期的飲食品的生產和消費的實踐過程中,所創造並積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一個縮影,從茹毛飲血到用火熟食,再到唐宋的蓬勃發展時期,最後進入現代的繁榮新階段,是我們整個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
  •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嘗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 走進河北,保定的飲食文化
    保定地處廣袤的冀中平原,自古以來,一直是京畿重地,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豐厚,是河北菜的發源地之一。從保定歷代文物中的穀物工具、熟食陶瓷,還有商代的爵,春秋戰國時期中山國的羊羹,到清代的直隸官府菜等,都印證了保定飲食文化的悠久歷史。
  • 日本飲食文化——日本料理
    日本飲食,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用餐,美食擺上桌,拿起筷子準備用餐之前,都會看到他們虔誠的眼神,雙手合十,對著滿桌的美食表達感謝和敬意,並真誠的說道「我要開動了」。 這項舉動並不僅僅是「禮儀規範」而裝裝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與感謝。
  • 你不了解的美國飲食文化,不只有漢堡、炸薯條!
    當兩種及以上傳統菜系的食材、烹飪方式和菜餚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混搭時,可以創造出新奇而又熟悉的味道。 美國飲食文化歷史 追溯到16世紀以前,印第安人是美國的主要居民。這一階段,他們奠定了美國的主食的基礎-玉米。在尚且講究溫飽的時代,那時的美利堅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飲食系統和美食體系。
  • 從《詩經》中飄出來的嫋嫋炊煙——淺析中國先秦飲食文化
    誇他們品德高尚值得想要成為君子的人仿效。也是主人為了感謝這些賓客,用「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的實際行動款待這些懂禮數、有禮貌的朋友。二、《詩經》裡傳播的飲食文化在古代先秦時期人們都以遵守「周禮」為榮,並且以「周禮」為基礎所衍生出來的飲食文化,也備受當時人們的推崇。在古代上層社會中,宴會其實也是體現飲食文化的一個索性。
  • 和食解說: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雖不及中國飲食之博大精深,但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極利於健康的和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去過日本或者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會日本飲食抱有極大興趣。食材間的配合及烹飪方法和料理工具的進步,也豐富了味增、醬油、納豆、米糠醃、日本酒等發酵食品多樣性的特徵。營業均衡、健康的飲食風格日本料理的文化就是善於利用湯汁的「美味」,不過量攝取動物性油脂。
  • 蘇州首部飲食文化古裝微劇來了!
    尋鮮,尋的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情懷,傳遞的是蘇州人的品質生活。10月27日,蘇州首部飲食文化古裝微劇——《蘇城尋鮮記》在花山開機。《蘇城尋鮮記》由蘇州市烹飪協會、蘇州三言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蘇州博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是蘇州首部講述飲食文化的古裝微劇,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主題,以蘇州美食文化為元素,講述蘇式生活故事。該劇男主角「唐小虎」風流瀟灑,嗜好美食,遊走於山野,泛舟於太湖,整天都在研究吃的學問。女主角「秋香」溫文爾雅,體貼入微,一心為「唐小虎」甄選美食,羨煞旁人。
  • 香港飲食文化——茶餐廳
    香港茶餐廳,是幾十年前「冰室」的後身,是香港獨有的快餐食肆,集快餐店與餐廳特色於一身,提供揉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飲,是香港平民化的飲食場所
  • 冬至特色飲食
    下面就來盤點一下這些冬至特色飲食。餃子餃子,被譽為最接近合理膳食搭配的食品。其以麵粉製成皮,包含各種餡料,主要分素餡和葷餡,素餡以蔬菜、豆腐、蛋類為主,葷餡以肉+菜的模式為主。我國傳統一般採用蒸煮的方式烹飪餃子,食物熟化時外不焦內不生,營養破壞降到最少,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內涵。製作餃子,肉類、蔬菜、海鮮、雞蛋、魚類、豆類等均可入餡,一個餃子至少包含3種食材,在冬至時節,家人朋友聚會,多做幾種餡,對於攝入食物的多樣性無疑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