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飲食文化你了解嗎?

2021-02-07 櫻花國際日語廣州大馬站中心

    日本飲食文化起源於中國,但是卻在後期發展成為獨具自己特色的文化,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日本飲食文化的發展以及特色吧!

    日本文化在它的哺乳時期,曾從早熟的強壯的飽滿的中國文化機體中,大口大口吸過乳汁。但是早在1000年前的"平安時代",日本就將巨大的中國文化消化在自己強勁的胃裡,形成了舉世無雙的洋溢著大和民族精神的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飲食文化"。

一、 日本菜餚最大的特點生鮮海味



    四面環海,由四千多個島嶼組成的日本列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新鮮海產,所以發展自己的海洋菜餚。存在決定意識,在菜餚的發展方向上也不例外。換言之,風土釀就菜系。

    同時,因為日本是島國,加之資源缺乏,又無接壤之領國,這一自然環境使其危機意識濃重,總怕遇有什麼天災人禍難以度過,使日本民族滅絕。為此,有些中國傳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間便轉為日本式解釋。如"粗枝大葉害死人"這一成語,日文為"油斷大敵"。他們理解為:沒有油(即油斷以後),大敵臨頭,會有不測的遭遇。為此日本人聯想到,不能像中國那樣每頓都用油燒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為此日本儘量不用或少用油烹製菜餚,久而久之發展為以清淡新鮮為主流的日本菜餚。

    正如大家所知,日本受儒教思想影響較大,特別是"和為貴"的思想根深蒂固。日本人崇敬的聖德太子就極為重視"和",在他主持制定的十七條憲法中第一句話就是"和為貴"。有鑑於此,日本人對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為不仁。加之日本平原少,牲畜難於飼養,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得知牛肉的營養價值,才逐漸吃豬、牛肉。羊肉則在市場上少見,僅在北海道等少數地方才能買到。像中國那樣食用鹿、驢、狗、兔肉的習俗更是罕見。這就釀就了日本菜餚少加工而吃生鮮的特點。

    中國菜講究"色、香、味",日本菜講究"色、形、味"。變了一個"形"字,日本飲食文化的特徵就出來了。日本菜餚雖不講究吃出什麼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說日本菜餚是用眼睛吃的。這也符合日本的情況。日本地面窄小而人口多,保護、不破壞自然景觀是自古以來的風俗。日本人總是不折不扣傳承自己先人留下的美。在整個飲食環境裡,處處洋溢著含蓄內斂卻依然讓人不可忽視的美。而重視歷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飲食習慣一絲不漏地繼承了來。為此,把烹飪出來的菜餚也作為自然風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點綴人們的生活。

二、 茶道


    以"茶道"為例,大體地說,茶道是以沏茶、品茶為手段,用以聯絡感情且富有藝術性,禮節性的一種獨特活動。它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規範,日本人心靈的寄託。茶道的內容是豐富的,它幾乎將東方文化的所有內容都囊括在一個小小的茶室裡。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陰陽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築、書畫、雕刻、禮儀、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飪、縫紉等內容。茶道被稱為是應用化了的哲學,藝術化了的生活。茶室中展現的是一個活靈活現的「小東洋」。因此,我們才得以通過茶道來一窺日本飲食文化的深刻內涵。

    實際上日本茶文化的歷史是隨著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受中國唐朝的餅茶煮飲法影響的平安時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衝飲法影響的鎌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最後則是受明朝的葉茶泡飲法的江戶時代。其中第二個時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時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則在第三個時期。那時茶道普及到了各個階層,茶道內部也分出許多流派,形成百花爭豔的局面。

三、 壽司

    關於壽司的名稱、形狀和味道等,正像外國人所知道的那樣,愛吃的不愛吃另當別論,凡是到過日本的人或是對日本有興趣的人,大概都會從書本上或從別人的談話中對壽司有所了解:壽司就是把金槍魚或是鰹魚等切成一口能吃下去的小簿片,然後用手把它攥在米飯糰的上面……

    而事實上壽司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歷史和文化因素,很難用一兩句話簡單地把它說清楚。而我們現在對壽司的認識已與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找到了幾種具代表性的和罕見的壽司。

    "粥鮨"(山形縣):這是該縣酒田地方的家鄉風味,以幹青魚子和鹹大馬哈魚子為中心加上山菜,然後再加上大量的米飯和酒進行發酵。最後成粥狀,所以不能用拿著吃,只能用羹匙來吃,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壽司。

    "下鮨"(和歌山縣):一般用青花魚,有時也用香魚等河魚。就現在來看,是一種很特殊的做法,不用醋只把鹽和米飯放在一起進行自然發酵,可以說這就是鮨的原型。這一點與上面談到滋賀縣的"鮒鮨"有共同之處。在米飯上撒鹽,用手捏到發粘為止,然後和用鹽醃過的魚放在一起,用柿葉等包起來,上面壓上很重的石塊,發酵半個月左右。

    "酒鮨"(鹿兒島縣):在用少量水煮出的米飯上加上酒,然後把魚貝類、筍、胡蘿蔔、牛蒡和山菜等放在米飯上疊成五層,上面再用很重的石塊壓住。

除了比較高級的壽司以外,普通日本人家庭外出郊遊或者上班帶飯時,也自製飯糰子,飯糰子是將白米飯捏成三角形,有的外面包一層烤紫菜,因這種飯糰子吃時不用加熱,所以是比較普及的食品。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過去日本極為缺少食物,想獲得新鮮的動物蛋白是很不容易的。在中國過去沒有做壽司的必要,在日本壽司則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這一道理是不難理解的。

    從日本人的餐飲習慣足以體現日本文化的精髓,那就是:傳統與現在充分結合,崇尚自然並且兼併東西。



相關焦點

  • 傳統衝繩飲食-著名的日本長壽縣飲食文化
    美國的平均壽命為78.8歲,而日本為84歲,而100歲的衝繩人口是日本其他地區的五倍。研究人員對衝繩縣的居民進行了多年研究,其答案既取決於典型的衝繩飲食,也取決於島嶼對飲食的態度。 衝繩人的飲食已經恢復了基礎。
  • 和食解說: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雖不及中國飲食之博大精深,但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極利於健康的和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去過日本或者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會日本飲食抱有極大興趣。如果您讀完這篇文章,便會對日本飲食文化有更深的一層了解,也能進一步理解日本料理的種類和特徵日本料理有哪些種類?日本料理即為和食。用小蝶小碗盛放,稱之為一口料理,顧名思義就是一口可以吃下的料理。一口料理也有不同種類,最具代表性的有四種。
  • 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列島在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開始出現以水稻為主的農業,進入農耕時代。這個時期的日本人由於學會了種稻、飼養牲畜,所以開始將主副食分開,此外也學會了釀酒和在食物中添加佐料,奠定日本菜的基礎。奈良時代,日本社會的上層貴族開始與中國有文化交流,中國的夥食文化和宴席制度被引進日本。
  • 日本飲食文化——日本料理
    日本飲食,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用餐,美食擺上桌,拿起筷子準備用餐之前,都會看到他們虔誠的眼神,雙手合十,對著滿桌的美食表達感謝和敬意,並真誠的說道「我要開動了」。 這項舉動並不僅僅是「禮儀規範」而裝裝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與感謝。
  • 【日本生活】日本飲食文化的審美取向
    獨特的自然風土和與東亞大陸若即若離的人文歷史,養成了日本民族高度發達的審美意識,包括對於食物的味、形、色的纖細精緻的感受力。這一審美取向在飲食文化上獲得了極其充分的詮釋。    風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日本人的審美意識  飲食文化無疑是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我今天所講的日本飲食文化,重點不在飲食本身,而是透過飲食的表象來探討日本人的審美取向。價值觀和審美意識構成了一個族群或民族的精神內核。當
  • 品美食,學文化——記日本文化社飲食文化活動
    >郝曉老師認真講解日本飲食風俗與文化2020年11月20日,鄭州市第四十七高級中學日本文化社的社員們早早地來到活動教室,期待著課程的開始,因為今天,是社團一年一度的品美食,學文化活動!  一、學一學郝曉老師認真地給大家講解日本的飲食風俗和飲食文化,教授簡單的飲食有關常用表達,並且給大家布置一個任務,學習後每個人都要能夠準確說出自己選擇的食物的名稱以及同桌選擇的美食的名字。大家認真地跟著老師學習,記錄。
  • 日本飲食文化專家,娓娓道出「和食料理」的美味與智慧!
    導讀:日本飲食文化專家,娓娓道出「和食料理」的美味與智慧!(千萬別餓著肚子閱讀本文!)──《和食全史》「和食」是現代中國人最熟悉的飲食文化之一,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各種日本料理、日式作法的餐廳,甚至許多超市也都能找到日本進口的食材。其清淡、少油,又能品嘗食材美味的特色,更在全球掀起一股風潮。日本料裡選用的食材,背後藏著數千年演進的歷史,和日本人健康長壽的秘密。
  • 你真的了解日本料理嗎?
    然而,關於日本料理我們似乎總會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誤解,比如日料都是生冷的嗎?日料店都會提供壽司嗎?今天,知日邀請到了日本作家吉井忍,為我們解答關於日本料理的那些常見的錯誤印象。△ 鰻魚蓋飯順便說說飲食習慣。傳統的日本飲食習慣以米飯為主,葷素搭配相對均衡。經過戰後的經濟成長期,日本人的飲食習慣變化很大。
  • 你不了解的美國飲食文化,不只有漢堡、炸薯條!
    人們常常調侃美國的飲食傳統,並將美國稱作「漢堡和法式炸薯條的王國」或 「快餐王國」。但如果你真的來到美國,這種粗淺的看法可能會大大限制你開啟全新美食體驗的機會。
  • 手遊陰陽師大火,你了解日本的陰陽師文化嗎?丨日本文化
    唯美卻不失可愛的畫面,配上眾多日本CV原版配音。這是小編第一次玩手遊的時候體會到「享受」的感覺,玩起來有一種迷你PSP的感覺。奈何小編萬年「非酋」劍三扇子都沒刷出來,更別想SSR了...閒話不多說,同樣熱愛這款遊戲的你是否真的了解日本的陰陽師文化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番!
  • 胃學很根本:論飲食文化輸出
    昨天路過一個地方,在以前辦公的地方,我經常吃的那個日本餐廳不見了。
  • 你真的了解日本同人文化 嗎?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擅長的文化產業,日本的ACG產業實屬亞洲最強,支撐其霸權的不光是源源不斷的優秀原作支持,其背後強大的同人產業也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全日本乃至世界規模最大的同人展會ComicMarket (略稱CM或者コミケ),從1975年第一屆算起,到今年2018年8月已經舉辦了整整94屆,可見其產業強大的生命力。
  • 用「刀」打開日本飲食文化
    日本廚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日本的刀具已經舉世聞名了。日本的廚刀一直是外國料理人注目的焦點。它陪伴並見證了廚師的一生。根據食物的形狀、質地、大小,廚師會選擇不同的廚刀來處理。刀具的選擇和使用是精緻日本料理的基礎。
  • 這間飲食文化「壕」了,集聚各國烹飪飲食文化
    稻香飲食文化博物館中的展品是該館顧問、香港收藏家羅金成從世界各地搜羅而來。博物館坐落於東莞,展覽的定位自然是「根在東莞,放眼世界」,希望觀眾能通過展覽了解人類的發展歷程。
  •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年一次的暑假終於來了,小朋友們想好怎麼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暑假了嗎?可不能讓它虛度哦!
  • 今日是和食~日本飲食文化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但在文化和生活習慣上卻有著諸多不同理解,這些不同不僅有助於我們學習他國文化,而且對促進中日友好也有著重要的意義。中日兩國同屬亞洲文化圈兒,都用筷子用餐。這也是日本餐點中,為什麼單品的量很少的原因,所以和中國的盛情款待的文化有很大的差異。日本料理品種繁多,其中獨特的食物被稱為「和食」,也吃義大利麵和漢堡包等西餐,咖喱飯和蛋包飯。這樣的由異國傳入的飲食也在日本很常見,而且有不少調味,針對日本人的口味有所改變。
  • 中國人了解勺子的起源嗎?帶你了解中國的勺文化
    中國人了解勺子的起源嗎?木木林子君帶你了解中國的勺文化2020.3.13.首先讓我感到自豪的是,勺子是中國人先發明的。它有著悠久的歷史。>5、水勺:裝水、盛水用的;6、麵粉勺:裝麵粉、盛麵粉用的勺子;7、谷勺:裝谷、盛谷用的勺子;8、量勺:測量容積大小用的勺子;9、磁勺:帶有磁性的勺子;以上就是我通過我國幾千年悠久的歷史來介紹我們的勺文化
  • 為你介紹日本飲食文化,讓你知道的更多!
    日本菜發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據考證,日本料理借鑑了一些中國菜餚傳統的製作方法並使之本土化,其後西洋菜也逐漸滲入日本,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菜系。 料理在一語中的本意是處理、整理,料理一詞在日語卻是菜餚的意思。隨著日本經濟的急劇擴張,日本生活方式也逐漸向世界各地擴散。
  • 新書推薦 | 《筷子:飲食與文化》
    在我寫作、出版此書的前後十年中,我就本書中筷子的緣起、演變和現狀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宗教含義等主題,在美國和中國的高校、博物館以及文化機構,做過許多次演講。聽眾最常問的問題是,你為什麼會從事這項研究?許多中國聽眾對我就筷子的歷史和文化寫出了一本專著,也略感詫異。我猜想他們提問背後的意思可能是,筷子司空見慣、極其普通,有什麼特殊的研究意義?我想借寫作這一序言的機會,稍作說明。
  • 日本飲食文化:關於食用日料的小秘密
    可是,真的什麼都可以稱之為日料嗎?日料的講究之處你知道嗎?今天,就等所長來一一告訴大家!對於刺身來說,選擇刀具是很重要的,日料師傅在做刺身時,都會使用專門的刺身刀。刀越薄越鋒利越好,這樣在切割時才會保護好原有的形態和纖維組織和原料本身的風味。而且切法也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