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之子」破產還妄想成「臺灣之父」?

2021-02-18 今日臺灣

【導讀】臺灣《中國時報》27日發表社論文章說,「保外就醫」的陳水扁無所忌諱「指點江山」,仿佛不再是戴罪之身,而重回往昔「崢嶸歲月」。回顧陳水扁20年前風光時代的代表作《臺灣之子》,對照10年後從「臺灣之子」淪落為「臺灣之恥」,今日又企圖翻身成為「臺灣之父」,繼承李登輝對「獨派」呼風喚雨的指揮棒。「臺灣之子」騙了千千萬萬臺灣社會大眾,早已身敗名裂的陳水扁不但沒有自慚形穢,反而欲東山再起成為「臺灣之父」,但臺灣民眾還會再上當嗎?

  

 

社論摘編:

保外就醫的陳水扁無所忌諱指點江山,仿佛不再是戴罪之身,而重回往昔崢嶸歲月。回顧陳水扁20年前風光時代的代表作《臺灣之子》,對照10年後從「臺灣之子」淪落為「臺灣之恥」,今日又企圖翻身成為「臺灣之父」,繼承李登輝對「獨派」呼風喚雨的指揮棒。陳水扁政治操作的功力,臺灣命運的反覆,市井小民的無奈,令人不勝唏噓。

回顧20年前最風光時期的陳水扁,最佳切入點當屬《臺灣之子》這本書,在「貧窮是難得的禮物」一節中,陳水扁回顧自己艱困的童年,「我們家裡雖然窮,幾個小孩都不曾偷過任何東西,知道『苟非其份,一文莫取』。這也是我從政之後,打擊貪瀆、特權不遺餘力的原因之一。」痛感於當時的臺灣政商勾結、黑金橫行,陳水扁在這本自傳加競選宣言中大張旗鼓打出「終結黑金」旗號。

嘗到最高權力滋味後,陳水扁卻喪失了初心,不但沒有做到「終結黑金」,反而最終被黑金所終結。儘管陳水扁至今拒不認罪,但「龍潭購地案」、「陳敏燻買官案」、「二次金改案」等已經有罪定案,扁家的「貪贓枉法」更是婦孺皆知。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陳水扁和他的家族自己都不乾淨,怎麼可能堅持理想,「終結黑金」?

看看王永慶為《臺灣之子》作的序言。這位與陳水扁同樣出身貧寒的臺灣「經營之神」在序言中兩次談到「中國人」。一處是講到光復初期,臺灣老百姓生活處境極為艱苦,為了求得生存,「所以充分發揮了中國人刻苦耐勞的傳統美德,終於能夠突破重重困境,謀致成就」。王永慶將之稱為「瘦鵝理論」。

  

另一處是這樣講的,「所以從《臺灣之子》這本書所傳遞的種種訊息當中,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國人『修齊治平』的傳統文化氣息」。王永慶深知陳水扁和民進黨的政治立場,依然在書中反覆使用「中國人」一詞,是委婉提醒陳水扁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和本。

  

然而,王永慶被陳水扁騙了。在《臺灣之子》一書中,陳水扁大談特談「新中間路線」,號稱要「為兩岸關係開啟新頁」,但8年任期證明,他不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而且造成臺灣與大陸隔絕、敵對。

  

20年後回望,「臺灣之子」不但騙了王永慶,也騙了千千萬萬臺灣社會大眾。早已身敗名裂的陳水扁不但沒有自慚形穢,反而欲東山再起成為「臺灣之父」,但臺灣民眾還會再上當嗎?

相關焦點

  • 中時社論:「臺灣之子」破產還妄想「臺灣之父」?
    保外就醫的陳水扁無所忌諱指點江山,仿佛不再是戴罪之身,而重回往昔崢嶸歲月。回顧阿扁20年前風光時代的代表作《臺灣之子》,對照10年後從「臺灣之子」淪落為「臺灣之恥」,今日又企圖翻身成為「臺灣之父」,繼承李登輝對「獨派」呼風喚雨的指揮棒。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5月在京開個唱  此外,音樂會上胡德夫還將呈現周夢蝶、陸森寶、高信疆、陳君天等人的詩作。  據悉,《山谷的呼喚》胡德夫民謠音樂會是第三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的壓軸劇目。該藝術節以「傳統之美,國際閃耀」為主題,為觀眾呈現包括崑曲、粵劇、粵語音樂劇、交響音樂會、現代舞等等不同形式的劇目,帶來了開放、多元化的文化體驗。
  • 破產成階下囚不影響富貴生活!臺灣名媛孫芸芸成臺灣大哥級人物最大靠山
    不過,如今孫道存已經成為了階下囚,近日提出申請假釋被駁回,未來一段時間還將繼續他的牢獄生活,重點是在孫道存破產且入獄之後,這根本就沒有影響到他及其家人的生活,全家人依然富貴無比。,涉嫌171億臺幣的掏空案,最終還申請破產,之後又在2017年因為犯了業務侵佔,偽造文書等罪名被判入獄,一代電信大亨風光不再。
  • 「鐵路之父」鬧笑話,難道臺北基隆不算臺灣?
    「臺獨」又作妖了而且毫不讓人意外的又是一波違反基本常識的低級妖術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但是「臺灣鐵路之父」明明是比長谷川謹介早了十幾年的劉銘傳,「臺獨」分子此番作妖除了徒增笑料,實在讓人看不出還有什麼實際價值。劉銘傳雕像海峽兩岸血濃於水,長期以來試圖在文化領域和對岸切割的「臺獨」言論,從來就是負責搞笑的。
  • 臺灣高鐵為何必須「被破產」(臺北傳真)
    一名乘客正在搭乘臺灣高鐵。但它所背負的政治重債,卻註定了必須「被破產」的命運。 說好的「BOT」呢? 從臺北到高雄,走高速公路要五六個小時,坐高鐵只需90分鐘。這條2007年通車、貫穿臺灣南北的鐵路,速度快,服務好,給臺灣人提供了不少方便。它還有「全球最大的BOT」之稱,但就是這個名不符實的稱號,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 臺灣大哥大創辦人孫道存破產不影響富貴生活,孫芸芸或成最大靠山
    她的父親孫道存曾經是臺灣電訊商大哥大的創辦人,也曾是臺灣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總經理,她根本就是含著金鑰匙出身。不過,如今孫道存已經成為了階下囚,近日提出申請假釋被駁回,未來一段時間還將繼續他的牢獄生活,重點是在孫道存破產且入獄之後,這根本就沒有影響到他及其家人的生活,全家人依然富貴無比。
  • ☞熱點 ▏臺灣高鐵為何必須「被破產」
    然而,就這麼一條讓每個臺灣人都能感受便利的高鐵,8年過後的今天,卻因巨額債務纏身而進入「破產倒計時」。  有關臺灣高鐵破產原因,有關專家指出,其實臺灣高鐵財務狀況從一開始就不佳,原因有三個:一是運量不足;二是利息過重;三是折舊攤提費用龐大。上周,臺灣高鐵的故事又上演了續集。臺「交通部長」葉匡時宣布辭職,因為他試圖讓高鐵免於破產的方案遭到藍綠一致否決。這條貫穿臺灣南北的鐵路,這幾年其實已開始盈利,元旦假期甚至一票難求。
  • 無恥之尤!臺當局將臺灣鐵路之父劉銘傳,換成一個日本人?
    近日,據一名臺灣網民爆料,自己跟家人去逛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令發帖人驚訝的一幕發生了:臺灣鐵道建設簡介裡已將臺灣鐵路之父劉銘傳換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資料圖:劉銘傳雕像 來源:臺海網      臺灣的鐵路之父是誰?該發帖人稱,自己腦海裡第一個出現的名字就是劉銘傳,他是臺灣首任巡撫。
  • 一條狗要當臺灣老大
    這隻狗散發的「王霸之氣」?且看它咬的對象和它的汪汪聲。島內「老大」現在是蔡英文,「新勇哥物語」僅5月就咬她不下3次。據臺灣媒體報導,一名民進黨人士稱,「果然是只吃屎的狗,口不出善言,盡說些顛倒是非,離間革命感情。目的無非是裂解民進黨,發展勢力。」幾天前,與朋友討論瘋狗咬人的時候,朋友說了這樣一句話:狗的事兒很多時候其實是人的事兒。確實如此,臺灣雖然是寶島,但還沒有出現「妖獸」,因此,借這隻狗汪汪的是人。
  • 臺灣蔡曉芳(當代官窯之父)
    而在官方,蔡曉芳既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御用瓷人,「曉芳窯」的作品還是臺灣「總統府」對外交往中的一張最拿得出手的文化牌,屬於外國政要來訪必去之地;「曉芳窯」自然牢牢坐實了當代「官窯」的第一把交椅。應當說「曉芳窯」的崛起,與臺灣經濟的崛起密不可分,踩對了點,看對了路,可謂是佔據了當時臺灣天時、地利、人和所有的有利因素。
  • 臺灣歌謠之父後代到鬆口尋根祭祖交流文化
    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嫡孫、臺灣鄧雨賢音樂文化協會理事長鄧泰超,與該協會音樂總監、長笛演奏家華佩一行,來廣東梅州梅縣鬆口尋根交流。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新書《時光洄遊》在京發布
    18日晚間,臺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中)在京發布新書《時光洄遊》。(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中國臺灣網12月19日北京訊 (記者 普燕) 「人生中的起伏與悲喜,感動與懷念,像太平洋的海水拍打在岸邊的浪花,不斷地激蕩著我的心。
  • 藍營民代:臺灣豬標章還沒啟動 行政部門信用已破產
    來源:華夏經緯網據臺灣「中時資訊網」報導鬍鬚張拿臺灣豬標章認證卻被發現使用西班牙豬肉,引發外界對臺灣豬標章政策質疑。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質疑,臺當局對此不但視而不見,還反過來為商家辯護,縱容臺灣豬標章的公信力遭到破壞,可見民進黨行政團隊根本說一套做一套,從沒打算為民把關,蘇團隊及其團隊成員的信用早已破產。李貴敏認為,萊豬既然已經可以合法進口臺灣,只剩下正確標示一途,以確保民眾的選擇權。
  • 臺灣健保為何瀕臨破產?
    臺灣地區的健康保險制度自稱世界一流,歐美各國的專家們曾赴臺考察訪問,對島內現行的保健制度讚譽有加,認為很值得他們參考效法。     臺灣的健保確實有其特點;它的涵蓋面廣,只要是當地合法居民,或合乎規定的外籍人士,都可以納入健保系統之中。一般來說,需要繳納的健保月費,相對的比較低廉。掛號看病方便,限制少,病患可以任意選擇醫生醫院,看病次數也沒有限制。
  • 七子之歌·臺灣
    公元1652年中秋節前夕,臺灣人民因不堪奴役,在郭懷一帶領下起義,趁夜襲擊赤嵌城,起義愈演愈烈,在第二天甚至達到1.6萬人之多。荷蘭殖民者調集軍隊,以炮火圍攻赤嵌城。郭懷一率兵衝鋒身先士卒,在戰鬥中身亡,其部下一千八百餘人也一同英勇就義。
  • 聊點臺灣腔:臺鐵之父變成日本人?問過劉銘傳嗎?
    近日,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正式開園。在博物館的介紹中,「臺灣鐵路之父」變成了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論篡改歷史,民進黨當局堪稱「專家」。在臺教科書中,「臺灣跌路之父」的稱號,原本屬於1885年至1891年的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長谷川謹介,則是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的鐵道部長,他規劃的鐵路在1908年通車,可是,劉銘傳興建的鐵路早在這之前20年就已經通車。強調「過去許多文獻都如此稱呼」「劉銘傳的鐵路後來被拆」,無疑是強詞奪理。
  • 【PPP實務】臺灣高鐵面臨破產,全球最大的BOT的「悲慘命運」
    「臺灣高鐵財務狀況從一開始就不佳,原因有三個:一是運量不足;二是利息過重;三是折舊攤提費用龐大。」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臺灣高鐵是全球最大的BOT(建設—經營—轉讓)公共工程,由民營的臺灣高鐵公司負責興建、營運,技術上水準相當於日本的新幹線,其收入95%來自運量。
  • 福建出版界紀念「臺灣現當代兒童文學之父」林良逝世一周年
    23日,正值林良辭世一周年,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了《小太陽(紀念版)》,紀念這位「臺灣現當代兒童文學之父」。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製作「小太陽」號船為林良慶生。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供圖 攝《小太陽》為林良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平凡家庭的幸福生活。
  • 從臺灣華映公司破產看顯示器產業轉移
    中華映管公司全稱為「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於中國臺灣大同集團,成立於1971年5月,是全球最重要的顯示器製造廠和臺灣「面板五虎(友達、奇美、廣輝、華映以及瀚宇彩晶)」之一,其顯示器產量曾位列全球前三位,也曾經一度是全球最大的彩色CRT廠。
  • 四、月、望、雨——記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人生短暫藝術永恆
    轉眼2020下半年了,今天多藝堂要紀念一位近代臺灣著名作曲家,他在世時間很短,英年因病早逝,年僅38歲。但在他短暫的青春裡,一共譜寫了50多首不朽的閩南語歌曲,一度被譽為臺灣歌謠之父。2014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先生紀念特展在臺語流行歌曲中,有所謂經典的「四、月、望、雨」,指的便是《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臺語歌,這四首歌都是他上世紀30年代的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