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臺灣《中國時報》27日發表社論文章說,「保外就醫」的陳水扁無所忌諱「指點江山」,仿佛不再是戴罪之身,而重回往昔「崢嶸歲月」。回顧陳水扁20年前風光時代的代表作《臺灣之子》,對照10年後從「臺灣之子」淪落為「臺灣之恥」,今日又企圖翻身成為「臺灣之父」,繼承李登輝對「獨派」呼風喚雨的指揮棒。「臺灣之子」騙了千千萬萬臺灣社會大眾,早已身敗名裂的陳水扁不但沒有自慚形穢,反而欲東山再起成為「臺灣之父」,但臺灣民眾還會再上當嗎?
社論摘編:
保外就醫的陳水扁無所忌諱指點江山,仿佛不再是戴罪之身,而重回往昔崢嶸歲月。回顧陳水扁20年前風光時代的代表作《臺灣之子》,對照10年後從「臺灣之子」淪落為「臺灣之恥」,今日又企圖翻身成為「臺灣之父」,繼承李登輝對「獨派」呼風喚雨的指揮棒。陳水扁政治操作的功力,臺灣命運的反覆,市井小民的無奈,令人不勝唏噓。
回顧20年前最風光時期的陳水扁,最佳切入點當屬《臺灣之子》這本書,在「貧窮是難得的禮物」一節中,陳水扁回顧自己艱困的童年,「我們家裡雖然窮,幾個小孩都不曾偷過任何東西,知道『苟非其份,一文莫取』。這也是我從政之後,打擊貪瀆、特權不遺餘力的原因之一。」痛感於當時的臺灣政商勾結、黑金橫行,陳水扁在這本自傳加競選宣言中大張旗鼓打出「終結黑金」旗號。
嘗到最高權力滋味後,陳水扁卻喪失了初心,不但沒有做到「終結黑金」,反而最終被黑金所終結。儘管陳水扁至今拒不認罪,但「龍潭購地案」、「陳敏燻買官案」、「二次金改案」等已經有罪定案,扁家的「貪贓枉法」更是婦孺皆知。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陳水扁和他的家族自己都不乾淨,怎麼可能堅持理想,「終結黑金」?
看看王永慶為《臺灣之子》作的序言。這位與陳水扁同樣出身貧寒的臺灣「經營之神」在序言中兩次談到「中國人」。一處是講到光復初期,臺灣老百姓生活處境極為艱苦,為了求得生存,「所以充分發揮了中國人刻苦耐勞的傳統美德,終於能夠突破重重困境,謀致成就」。王永慶將之稱為「瘦鵝理論」。
另一處是這樣講的,「所以從《臺灣之子》這本書所傳遞的種種訊息當中,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國人『修齊治平』的傳統文化氣息」。王永慶深知陳水扁和民進黨的政治立場,依然在書中反覆使用「中國人」一詞,是委婉提醒陳水扁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和本。
然而,王永慶被陳水扁騙了。在《臺灣之子》一書中,陳水扁大談特談「新中間路線」,號稱要「為兩岸關係開啟新頁」,但8年任期證明,他不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而且造成臺灣與大陸隔絕、敵對。
20年後回望,「臺灣之子」不但騙了王永慶,也騙了千千萬萬臺灣社會大眾。早已身敗名裂的陳水扁不但沒有自慚形穢,反而欲東山再起成為「臺灣之父」,但臺灣民眾還會再上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