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稱作「中國蕭邦」的大師,去世了

2021-02-13 搖滾客

大家好,我是小愛。

 

今天清晨一睜眼,就看到了一則噩耗:

 

當地時間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

 

很多人可能對傅聰這個名字感覺到陌生。

 

但對於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的《傅雷家書》,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傅聰就是這本書的主角,是我國著名翻譯家,藝術理論家和作家傅雷的長子。

 

傅聰在國外留學期間,傅雷夫婦開始不間斷地給兒子寫信,12年間寄過的家書有上百封。

 

後來這些家信被整理成書籍出版,於是才有了享譽世界的《傅雷家書》。

絕大多數人都是從《傅雷家書》中知道傅聰的名字,知道他經常回國開音樂會當教授,至於他是做什麼的並不清楚。

其實傅聰在是傅雷的長子這一身份之外,還有一個更具國際影響力的身份:

 

國際著名鋼琴家。

 

他的演奏具有中國和東方風格的神韻和意境,形成了他獨有的藝術特色,被譽為「鋼琴詩人」

他將莫扎特比喻成賈寶玉和孫悟空,因為莫扎特的音樂裡有一種赤子心與仁愛心,而且有幽默、俏皮和童真;認為貝多芬像杜甫,用音樂在與世俗抗爭;舒伯特像陶淵明,音樂裡有返璞歸真的追求與理想;德彪西的音樂則有一種「浩浩風波起」「白鳥悠悠下」的東方傳統美學境界。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傅聰就已被《時代周刊》讚譽為「中國當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紐約時報》則稱傅聰為「當今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

 

訃告一出,北京時間今天凌晨3點多,鋼琴家李雲迪發微博悼念:

下午的時候郎朗也在微博上發文哀悼:

 

負責任地說,傅聰是真正偉大的鋼琴詩人。

他的一生都沉浸在東方文化的情懷之中,永遠保持著最初的赤子之心。

這一輩子,音樂是他的全部,比他的生命都重要。

 

傅聰1934年出生於上海,三四歲的時候憑藉聰穎的天資和家裡的耳濡目染,對音樂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傅雷曾經這樣寫道:「傅聰三歲至四歲之間,站在小凳上,頭剛好伸到和我的書桌一樣高的時候,就愛聽古典音樂。只要收音機或唱機上放西洋樂曲,不論是聲樂是器樂,也不論是哪一樂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靜靜地聽著,時間久了也不會吵鬧或是打瞌睡。」

 

 

七歲半的時候,音樂天賦被父親的好友雷恆發現,傅雷決定讓兒子不再學習畫畫,轉學鋼琴。

 

雷恆就做了傅聰的啟蒙老師。

 

在中國,學鋼琴一直以來都是一件很費錢的事,更別說以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條件,尋常百姓家能吃飽飯就算不錯的了。

 

為了傅聰,傅雷夫人咬牙賣掉自己的陪嫁首飾,給家裡添置了一架鋼琴。

 

傅雷對西方的古典音樂頗有研究,認認真真親筆抄錄下大量的五線譜給傅聰練習。

 

9歲時傅聰師從義大利著名鋼琴家,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的指揮梅百器。

 

而梅百器的師父則是李斯特。

三年後,他又拜蘇聯籍鋼琴家勃隆斯丹夫人為師。

 

從17歲那年開始,無論寒冬還是酷暑,他每天都會用七八個小時的時間練琴。

 

他自認為不是那種天賦異稟的鋼琴天才,手的條件也不好,童子功又沒練紮實,所以必須辛苦練琴才能取得優秀的成績。

 

1954年,傅聰赴波蘭留學,第二年參加世界最負盛名和權威的鋼琴比賽: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

 

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的評委和聽眾們為之震驚,傅聰的彈奏技巧並不是最好的,但他彈奏的蕭邦「富有蕭邦的靈魂」

 

這是東方人第一次在這項賽事中獲獎,傅聰從此一戰成名。

1959年年初,傅聰在倫敦皇家節日大廳首次登臺,與著名指揮家朱利尼成功合作。

 

隨後傅聰展開第一次在歐洲巡演,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20年間,他舉行了約2400場獨奏音樂會,足跡遍布五大洲。

 

傅聰並不是炫技型的鋼琴家,他演奏的蕭邦、舒曼、舒伯特的作品中,有著一種深邃的東方韻味,東方「鋼琴詩人」的美譽也由此而生。

 

 

至今為止,不少人因為傅聰做過看起來不怎麼光彩的事,而給他貼上各種難聽的標籤。

 

但他的人品,和他深深紮根在東方土地上的那顆心,卻是不容否定的。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為藝術背井離鄉,身不由己。

 

如果他回國,那他的藝術生涯也會因此葬送。

 

在國外過著孤獨而自由的藝術生活,是一種孤注一擲的選擇。

 

他曾說過, 「因為那時候國內沒有藝術,而我離開藝術就沒法活下來!"

 

人雖在西方,心卻始終記掛著東方。

 

蕭邦國際獲得第三名之後,傅聰在寫給父親的家書中提到:中國人詩詞中含蓄浪漫的家國情懷像極蕭邦的內心。

 

他認為自己東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對西方文化鑽得深,越發現蘊藏在內心裡的東方氣質。東方自有一種和諧,人和人的和諧,人和大自然的和諧。

 

東方的藝術是要化的,因為化了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合一,和音樂合一,音樂、音樂家、聽眾都合一。

 

1960年,他的音樂感動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賽。

他是蕭邦的忠實粉絲,喜歡研究和演奏蕭邦,他的一生聽過無數演奏蕭邦的音樂會和錄音,感覺自己活了一輩子也沒聽到過具有蕭邦靈魂的演奏。


直到聽到當年26歲的傅聰演奏的蕭邦音樂,他覺得這才是自己盼了一生的蕭邦鋼琴家,那時他已經83歲。

 

他曾為傅聰寫過一段文字:

 

「傅聰像是出自《莊子》或《今古奇觀》之中。他的演奏如魅如幻,在『道』的精神引領下,由一隻穩健沉著、從容不迫的手操縱,就如古老中國的畫家一般,這些畫家在書寫及作畫時,以毛筆揮灑自如,幾近吾人在極樂時刻所經歷的感覺。此時你心有所悟,自覺正進入一個了解宇宙真諦和生命意義的境界。」

他熱切期待著有朝一日能與傅聰見面,然而直至兩年後去世也未能如願。

傅聰也是在十年後才知曉此事。

在國外的傅聰時時刻刻惦念著祖國的古典音樂發展。

 

從1979年首次回國,到八十年代國門打開後,幾乎每年他都會回到祖國來進行演出和講學。

 

他說:「我愛你們,也因為愛你們而更愛我的祖國,也因為更愛祖國而更愛你們。」

 

他將自己比作鋼琴的奴隸,音樂的傳教士。

 

一邊感慨著自己大半輩子都消磨在鋼琴上面,覺得很辛苦,一邊為音樂的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兢兢業業。

 

他心盡力親自指導中國後輩練琴,現在但凡有點聲譽的中國鋼琴家,諸如劉詩昆、譚盾、李雲迪、郎朗等等,基本都受過他恩惠。

 

2013年10月27日,傅雷和朱梅馥的骨灰合葬於上海浦東的海港陵園。

 

無法回國的傅聰請人在墓碑刻上:「赤子孤獨了,去創造一個世界。」

 

這是傅雷家書裡的原話。

 

這一生,他銘記著父親的那句:「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瑕、清新,而且還指愛。」

 

在郎朗、李雲迪等鋼琴新秀成為世界級演奏家之後,有朋友問傅聰:「中國有那麼多彈琴的孩子,再過五年十年,會是什麼樣子?」

 

他覺得郎朗和李雲迪都屬於天才型,比自己年輕時優秀得多,江山代有才人出,祖國的音樂人才不可估量。

認為鋼琴這門學問,一方面是技術,一方面是精神,對於精神的饑渴式的追求比技術更為重要。

他不喜歡用「大師」這個詞來稱呼自己。

 

什麼大師,前輩,對他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榮譽都是身外之物。

 

在他看來,音樂就是摯愛,是究其一生的追求。

 

 

在傅聰的世界裡,音樂是他的聖經,他的上帝。

 

他幾乎沒有家庭生活,只是早上或者晚上吃飯的時候跟家人見見面。

 

可人到晚年,由於身體原因沒辦法繼續彈琴,這也成為他的一塊心病,為此他很難過,很痛苦。

 

因為他是一位非常純粹的藝術家,他認為自己的生命必須為藝術而燃燒。

 

傅聰生前在接受《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欄目組的採訪時曾笑說「百年以後人家怎麼說我,反正我也管不了。身後名利的事情,顧不上這些,無所謂。」

以下為接受採訪時全部內容:

 

他不在乎功名利祿,在乎的只有音樂,以及藝術的傳承。

 

未經他人苦,莫論他人事。

 

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一個追逐夢想的少年,一對堅守原則的父母,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總會為後人所詬病。

 

晚年他回憶道:「我當時確實預感到祖國可能要走上一條吉兇難測的路,想來想去沒有別的辦法。我是在極度痛苦和失望中走的。」

 

出走英國六十多年,除了為生存而不得已更改國籍才能獲得演出的資格這一件事情,傅聰沒有做過一件有負祖國的事,也沒說過一句不利故土的話。

 

他有一頑固的中國心,出門在外永遠都是對襟短褂和中式布鞋的裝扮,不到臨出臺前,絕不換上西式禮服。

 

況且,藝術不應受國家,種族和宗教的限制。

 

在某一領域的造詣達到頂峰,將畢生投身於人類文明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傳承精神。

 

往事既已矣,逝者安息。

 

傅聰先生,此時已經與傅雷夫婦團聚。

 

或者又已見到日日夜夜魂牽夢繞的蕭邦,共彈一首《降E大調夜曲》。

 

請一路走好。

參考文獻:

1.《傅聰在英感染新冠去世:不失良心,煙消雲散》-騰訊網

2.《鋼琴家傅聰去世|傅聰多次來成都演奏,74歲時還每日彈奏10多小時》-封面新聞- 徐語楊

3.《「叛國者」傅聰:婚姻不幸、父子決裂、晚年無法彈琴,永懷中國心》-網易號-劉宅宅

相關焦點

  • 魯賓斯坦何以被稱作蕭邦演奏史上的裡程碑人物?
    魯賓斯坦對蕭邦的音樂具有權威性的理解,他所演奏的蕭邦可謂是空前絕後的珍品,其指尖流淌出的是波蘭人所特有的力量與熱情。有人說魯賓斯坦在演繹蕭邦作品時,與其說是他在演繹蕭邦,還不如說他是在借蕭邦的音符表達自己對故鄉的眷戀。從這一點上看,魯賓斯坦的演繹確實要比別人多了一份坦然。
  • 魯賓斯坦與蕭邦夜曲
    《升F大調第5號夜曲》魯賓斯坦與蕭邦夜曲我是個地道的蕭邦迷, 說到個人最喜歡的蕭邦作品,那也許是敘事曲,諧謔曲,或者奏鳴曲,但應該不會是夜曲,而談及什麼作品體裁是蕭邦獨有並且創造了非凡的藝術造詣的,那一定是夜曲。
  • 傅聰:蕭邦是李後主
    傅聰在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上演奏的瑪祖卡的記錄唱片有樂評稱傅聰擁有「蕭邦的靈魂」,「一個中國人創造了真正的瑪祖卡表達風格」;就連傅聰最喜歡的鋼琴大師裡赫特也認可他的才華,稱其為「絕對獨特的鋼琴家」,具有「非凡的才能」。傅聰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民族英雄。在當時的語境下,傅聰能夠在著名國際比賽中獲得認可,證明新中國在藝術方面已經可以同西方分庭抗禮。
  • 2020「聯合會杯」國際蕭邦音樂比賽全國總決賽暨「蕭邦之夜」圓滿落幕!
    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們通過此次比賽登上了國際音樂舞臺,與藝術大師同臺演奏,展示精湛的音樂才華,綻放青春的藝術光彩,成為中國音樂未來之光!2020年對於全球來說都是極為特殊、又充滿挑戰的一年,對鋼琴愛好者來說同樣如此!為了讓愛好音樂的孩子們在國際鋼琴比賽中重拾信念與理想,唐山市青少年宮攜手保利和樂教育集團主辦了首屆「聯合會杯」國際蕭邦音樂比賽。
  • 報名 浪漫主義音樂家蕭邦悲情的一生——畢玉麟教授鋼琴大師課(限報250人)
    1810年,蕭邦出生于波蘭;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臺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1849年,蕭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
  • 蕭邦一生的愛與痛
    當時的巴黎那是群星璀璨、大師爭輝,流亡詩人密茨凱維支經常和蕭邦在一起,這是他的波蘭同胞,法國文豪雨果、巴爾扎克,畫家德拉克洛瓦、德國詩人海涅、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法國浪漫派大師柏遼茲等等這些人都在一起,群星璀璨,包括羅西尼也從義大利來到了巴黎,他們在一起的時光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創作。
  • 愛、死亡與語絲——與蕭邦共生
    LarghettoJohn Barbirolli-conductor1849年秋,蕭邦於巴黎逝世。這位如眼淚一般純潔的音樂家,至此完成了他生命的樂章。最後陪伴他的學生簡•斯特林合上他的雙眼,輕吻他的額頭,剪下他的棕紅色髮絲,封存音樂家的DNA留給這個世界。如今,蕭邦的遺體埋葬於巴黎拉雪茲公墓,心臟在波蘭,髮絲在中國,被中國鋼琴家、無數次演奏他的作品的王笑寒教授收藏。
  • 蕭邦的圓舞曲可以分為哪兩類?
    蕭邦在去世前兩年創作的《升c小調圓舞曲》就是有典型的抒情性,它具有濃鬱的民族性,其節奏近似波蘭的瑪祖卡舞曲,是一首典型的圓舞曲抒情詩;還有《降A大調圓舞曲》、《b小調圓舞曲》等等,這些細膩、傷感、帶有憂鬱之情的佳作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 【每日一曲】蕭邦 幻想即興曲
  • 「夜曲」和那個「被包養」的鋼琴詩人——蕭邦
    「夜曲」,既然說到這了我就代勞,做一下掃盲工作啊,「夜曲」並不是一支曲子,而是一種鋼琴曲的體裁……」夜曲「也並不是蕭邦寫的,而是愛爾蘭的作曲家「菲爾德『,而邦哥的貢獻是把它發揚光大了,他的21首夜曲是這個體裁裡最出色的……很多人始終認為蕭邦是法國人但事實上
  • 蕭邦十大鋼琴演奏家及不朽唱片
    回顧蕭邦所有作品那赫赫有名的錄音史,我們可以精選以下10位蕭邦鋼琴的權威演奏者,來聆聽這位波蘭民族之魂的獨特聲音以及他在鋼琴上寫出的不朽詩篇。 蕭邦去世後的幾年裡,人們對他的看法當然已經有所改變,就像所有偉大作曲家所遭遇的情況一樣。但這裡有一個奇異的事實:他的聲望從未有過減退。當大夥聚集在一起聆聽鋼琴家演奏的時候,蕭邦的成熟作品總是出現在公眾面前。
  • 蕭邦音樂體裁與音樂風格指南
    夜曲》Op.15 no.1-2從蕭邦的音樂體裁看蕭邦的音樂風格筆者通過對其代表性體裁的分析,以期管窺出蕭邦音樂的風格特徵。 推薦閱讀:1、蕭邦大賽訪傅聰丨「這個比賽沒有完美的瑪祖卡。」 3、魯賓斯坦談教學丨「鋼琴家要不斷重讀樂譜,從中發現新的寶藏」;4、魯賓斯坦談聽鋼琴大師演奏的經驗丨青年鋼琴家如何才能取得成功?5、魯賓斯坦說:「大師,就是每天練琴的學生」;6、魯賓斯坦何以被稱作蕭邦演奏史上的裡程碑人物?
  • 入夏聽蕭邦夜曲
    畫面中的中國青年鋼琴演奏家李雲迪用聲情並茂、行雲流水般的演奏,徵服了蕭邦故鄉的波蘭觀眾,也徵服了每位喜愛蕭邦音樂的人的心。我曾不止一次地聽過貝多芬的月光,聽過德彪西的月光,聽過馬斯涅的沉思,那些都是表現夜的。然而能表現如此的晶瑩清澈、美侖美奐的,當屬這首《降E大調夜曲》(Op.9-2)。
  • 中國北碚站丨蕭邦冠軍、金鐘獎冠軍陳學弘『夢幻鋼琴音樂會』
    1真正聽得懂的音樂會既有個別練習曲又有貝多芬、蕭邦等大師的作品既有部分中國作品又有鋼琴協奏曲的經典穿插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青年組冠軍2017 中國音樂金鐘獎冠軍蕭邦瑪祖卡最佳演奏獎波蘭蕭邦音樂大學校長獎CCTV鋼琴小提琴大賽金獎
  • 蕭邦鋼琴比賽獲獎者今昔
    在花樣繁多的音樂比賽中,每五年一度在著名鋼琴詩人蕭邦故鄉、波蘭首都華沙舉行的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有著最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如今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的大師有不少就是從這個比賽中獲獎而成名的。這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說明這個比賽是相對公正的,主辦者和評委都是有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銳利的眼光的。第一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舉行於1927年1月23到30日,共有來自8個國家的26位參賽者。
  • 蕭邦《幻想即興曲》蘿拉·阿斯坦諾娃演奏 1875
    蕭邦《幻想即興曲》蕭邦是波蘭著名的鋼琴家與作曲家,他的音樂具有雙重的性格
  • 聽蕭邦夜曲
    菲爾德的夜曲是樸素的牧歌形態,蕭邦所努力的不是單純的,而是經過裝飾,過於陰鬱,具有東方氣息。這不是經過溫室飄溢出音樂學校的異國情調,也沒有非詩性的愛爾蘭人所栽培的野花的新鮮氣味。」歌唱版蕭邦夜曲在蕭邦的整個創作中,夜曲佔據著獨一無二的位置,是最能體現蕭邦詩人一面的題材。最初發表的三首夜曲就開創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 鋼琴詩人傅聰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他曾說:不敢妄稱大師
    當地時間12月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這也是首位因新冠病毒去世的華人藝術家。傅聰有「鋼琴詩人」美譽,為鋼琴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
  • 「男裝大師」喬治·桑,如何跟音樂神童蕭邦,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你的忠誠的蕭邦。"如此痴情,如此忠誠的情話是蕭邦為誰而寫?蕭邦在世時發表的最後一個作品《小狗圓舞曲》是為誰而作?眾所周知,蕭邦不僅長相英俊瀟灑,而且才華橫溢,能讓他如此痴情的人,想必是個如花似玉的俏佳人。但是這個讓他痴迷的女人喬治·桑卻並不如此,她身材矮小,甚至有點發福,唯有一雙充滿熱情的雙眼最吸引人。
  • 蕭邦《革命練習曲》的歌唱性
    :1、唱片文獻裡的蕭邦演奏大師(一)丨最早留下錄音的三位鋼琴家丨普蘭特丨普尼奧丨米查洛夫斯基;2、俄國鋼琴家帕赫曼丨常在鋼琴底下尋找彈錯的音符丨唱片文獻裡的蕭邦演奏大師(二);3、波蘭總統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丨他將蕭邦作品中浪漫主義的內涵提升到無以復加的極致丨唱片文獻裡的蕭邦演奏大師(三)4、波蘭鋼琴家弗裡德曼丨他永遠將Rubato用於音樂最必要的節骨眼上丨唱片文獻裡的蕭邦演奏大師(四);5、鋼琴家戈多夫斯基丨他推進了鋼琴演奏的極限丨唱片文獻裡的蕭邦演奏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