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的肖像畫:人類自身是永遠解不開的謎

2021-02-07 澎湃新聞
塞尚的肖像畫:人類自身是永遠解不開的謎

李亞迪

2017-11-22 08:45 來源:澎湃新聞

在印象派大家塞尚所繪製的一千多件作品中,肖像畫的數量不到兩百件,而這其中除了自畫像跟妻子的肖像外,絕大多數都是以生活周遭的親人、朋友為主,那些文藝界知名人士的肖像作品則寥寥無幾。針對近期展出的塞尚肖像畫作展,英國國家肖像館館長Nicholas Cullinan稱:「直至今日,塞尚的肖像畫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我們很高興可以單次集中展出這麼多肖像畫,讓觀眾領略塞尚藝術中最私人、最人性化的一面。」

古斯塔夫·傑夫瓦(Gustave Geffroy),1895-6年

觀察塞尚的肖像畫,可以發現他通過顏料的層層堆積,試圖在平坦的畫布表面形成一種凹凸不平的立體感,因此他的作品與雕塑作品有幾分相似。其實,塞尚從繪畫伊始便喜歡大量使用顏料,藉以獲得強烈的表現效果,比如他的作品《靜物:一盤桃子》(1879年)。《衛報》評論員認為:或許塞尚所有的繪畫都是肖像畫,無論是山脈、水果、土地、光線還是人物,透露出來的都是那位落筆緩慢、細心觀察的畫家。

《靜物:一盤桃子》(Still Life: Plate of Peaches),1879年

19世紀60年代,還處於繪畫早期的塞尚便以多明尼克舅舅肖像系列聞名。他畫筆下的多明尼克或包頭巾,或戴禮帽,有時是律師,有時是僧侶。顏料厚重,可以看出畫刀刮過的痕跡,人物與背景都呈現同種層疊、膠凝的質地。肖像似乎均以舅舅的鼻子為中心向四周暈開,細部勾勒忽略,幾乎有種漫畫般的簡潔,但是粗獷的筆觸又給視覺上增加了一種律動。

《舅舅多明尼克》(Uncle Dominique),1866年

之後塞尚試圖用《亞契耶·昂珀雷爾》(1867-8年)這幅嘲諷風格的畫來進入沙龍展,但是並沒有受到青睞。《藝術家》撰稿人唐忠珊發現:儘管這幅肖像作品無法踏進官方的展場,它卻是一幅在任何地方都相當受到矚目的著作,因為除了龐大的尺寸外,畫中主角亞契耶·昂珀雷爾的侏儒身形和憂慘的面容也吸引了所有觀者的目光。這幅肖像讓人想到委拉斯貴之所作的西班牙宮廷小丑。昂珀雷爾生來身材矮小,塞尚不但沒有為他遮醜,反而讓他坐上一把高背扶手椅,身上的華服、髮式類似浪漫的貴族,但碩大和腦袋和消瘦的四肢極不相稱。他破除了傳統的美化主角的規則,轉而混合各種手法,透過先前肖像畫的經驗來尋找一種自我表達的形式和風格。

《亞契耶·昂珀雷爾》(Achille Emperaire),1867-8年

他尋求並日益清晰的風格,大概可以用「面具」來形容。展覽中呈現的塞尚妻子(Hortense Fiquet)系列肖像,一列看去,仿佛復活節島上俯瞰荒涼大海的巨石像。1886年開始動筆的那幅,妻子的臉部變成一張「陶瓷」面具,正橢圓形,中國瓷杯一樣蒼白,絕不像一張活人的臉。最詭異的是,在系列畫中,她的嘴逐漸消失,最後變成一抹若有似無的藍。拋開心理闡釋不論,塞尚此時就像一個外星人,正毫無情緒地製作人類的數碼複製品。

塞尚妻子,1888-90年

類似地,在1899年完成的藝術商Ambroise Vollard肖像畫中,Vollard的眼睛變成兩隻黑色洞窟,完全沒有光澤,恰像面具上挖的孔。他的臉直接由顏料塊刷成,綠色、黃色與紅色交錯,形成一種難以描述的和諧感。直挺的鼻子之上、巨大的額頭之下,是兩條纖細的眉毛。「面具」無處不在,塞尚1882年的自畫像中,光禿的頭頂變成圓潤的蛋殼狀,陽光刻畫出他筆觸極簡的五官,以及灰白色的鬢髮。據說,這幅畫完成之後,塞尚曾對鏡自忖:「鏡中人究竟是誰?」

藝術商Ambroise Vollard肖像,1899年

塞尚自畫像,約1882年

這種極其現代的解構人臉的做法,在當時是比較罕見的。就塞尚有限的資料來看,他一沒有接觸過非洲文化,二不曾借鑑日本戲劇面具,單純靠成年累月對人臉的觀察與實踐,提煉出了純粹的幾何形(畢卡索為其詩人朋友格特魯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畫了一幅肖像,但臉龐被一張面具所代替)。像皮耶羅一樣,他也對數學著迷,在視覺世界中找尋著幾何秩序。他曾說過著名的話,「藝術對待自然物,要像對待球體、柱體和椎體一樣。」不過塞尚要表現的並不只是幾何形式,而是人類的焦慮不安。

格特魯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畢卡索,1905-6年

例如之前提到的《亞契耶·昂珀雷爾》,像小丑一樣侷促地坐在高大的椅子裡,是否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悲喜交集?都有這樣脆弱的疏離感?面具般的簡化,既是刻意迴避現實主義的繁瑣細節,又是對人本質狀態的剝離,面具之下的人沒有笑意,眼睛僵直,存在狀況令人憂慮。《衛報》評論員據此認為:早在19世紀80年代,塞尚的作品就呈現出對現代主義的完整理解,約等於馬蒂斯、畢卡索和布拉克貢獻的總和。

值得注意的是,塞尚一共創作有26幅自畫像。他究竟想尋找什麼?為什麼要不斷返歸自身?因為他找不到要尋找的東西,每一次似乎抓住,隨即就溜走。這可能也是1885-6年戴禮帽的自畫像中他不高興的原因。他側著頭看過來,仿佛在審視自己,這裡的筆觸是堅定的、粗重的,但下一幅立刻閃閃爍爍,有斷續之感。他對自己的認識從來不確定。另一幅引人深思的是他在1885年參照1872年的照片畫的自畫像,一隻眼睛幾乎已經閉上,整個人陷入鬼魅的藍,不確定的氣息更濃了。

塞尚自畫像,1885-6年

塞尚自畫像,1885年

他對自身的思考不僅影響了畢卡索,甚至還影響到普魯斯特和喬伊斯。他的肖像畫讓我們認識到:人類表裡並不如一,面具之下的人類是支離破碎的。我們自身是永遠解不開的謎。這就是塞尚——現代藝術與現代靈魂的真正發明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塞尚,英國國家肖像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塞尚——現代主義藝術先驅
    保羅·塞尚,1839年生於法國南部的埃克斯。父親是一位銀行家,希望唯一的兒子能夠繼承自己的家業。少年塞尚聽從父親的安排進入學校學習法律,卻無法忽視內心的聲音。經過長期爭執,最終父親同意塞尚去巴黎學畫。然而塞尚內向、不愛交際的性格讓他難以適應大都市生活。幾個月後塞尚回到故鄉,並開始在自己家的銀行上班。但不久塞尚就厭倦了銀行工作,重新開始學畫並重返巴黎。
  • 著名畫家,永遠的塞尚,今天我們來談談
    塞尚以在進行裸體創作時不使用實際模特兒而聞名,因此他的《沐浴者》(Les baigneuses)系列作品實際上是想像的結果,這充分的能反應出塞尚的大腦思維是極其的豐富的,有著非常深厚的思維創作能力。1890年以後,患上了糖尿病的塞尚更加投入作品創作當中。1895年,他在畫商沃拉爾的畫廊舉辦個人展,展出了百餘幅作品。人們評價他的作品超越了印象主義,塞尚則受到了世人的關注,此時的他開始在巴黎漸有名氣。塞尚自1899年及1900年參展以來,多個美術館欲收藏他的作品,訂單接連不斷,他名副其實地進入了大家行列。正如自己多次說過的豪言壯語,塞尚徵服了巴黎,並成為後印象主義的巨匠,聞名於世。
  • 兩個塞尚畫室
    蒙彼利埃有建於13世紀的蒙彼利埃大學。那天我們在街頭一個小咖啡館裡坐下不到半小時,就碰到兩撥圍桌討論的大學生,咖啡館外面還掛有一塊小牌,註明這裡是固定的學習場地。1859年,可能是塞尚寫信向左拉傾訴了父親阻攔他到巴黎學畫的事情,已經隨家人移居到巴黎的左拉回信安慰他,並模仿他父親的口氣:「一拿起畫筆,父親就會對你說,兒子啊,考慮將來的事情吧!有錢就有吃的,空有天才會死人啊!」即便在塞尚和朋友的眼裡是如此古板俗氣的形象,他父親還是在1861年同意塞尚去了巴黎,並一直供養他畫畫。
  • 塞尚:古典派是在作一幅畫,我們則是要得到一小塊自然|純粹藝術
    對塞尚來說,要畫成一幅靜物畫必須工作一百次,而畫成一幅肖像畫則要對人物的姿態改動一百五十次。因此,我們認為他的作品只是對繪畫的不斷嘗試和不斷接近。在塞尚夫人的一幅肖像畫上面,人體兩邊的壁毯邊框不在一條直線上,但是我們知道,若一條較寬的紙帶橫穿過一條直線的話,兩側可見的線段就好像不是連在一起的一條直線似的。前邊提到過的那幅居斯塔夫肖像畫,工作檯鋪展在畫面下方,可是,當我們的目光掃過一個寬闊的平面時,眼睛所依次獲得的圖像是從不同視點得到的,於是整個畫面就變成立體的了。
  •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油畫作品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法國,1839-1906年。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是19世紀偉大的後印象派畫家之一,他以光彩奪目的風景、激烈的肖像畫和複雜的靜物而聞名。
  • 塞尚:普羅旺斯的紫藍色符號
    塞尚一生都夾著斑斕的畫板東奔西走。  中學時代的塞尚對大自然的光影聲色有著強烈而敏銳的知覺。他鍾情於魯本斯,揚言要給畫壇飆起色彩颶風。  得知兒子得到美術學校的素描二等獎,父親失聲驚呼:「天才是要餓死的!」  1861年4月,塞尚脫離父親的掌控,到巴黎去尋覓藝術之路。
  • 人物肖像畫:艾琳·高更的肖像-高更|美術作品
    A.D 19C-20C法國畫家_保羅·高更(Paul Gauguin,生於1848年至1903年)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文森特·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美術作品名稱:小布雷頓(A Small Breton (Petit Breton))藝術家創作時間:大約在1888年高度:20.32釐米(8英寸),寬度:19.81釐米(7.8英寸)美術作品繪製材質:肖像畫
  • 塞尚《咖啡壺邊的婦女》,運用立體構圖法,堪稱現代主義開篇之作
    每種東西都各得其所,存在著一定的規律、這次的發現對塞尚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繪畫中他開始關心物象的結構和體積感,不斷研究作品的構圖,追求作品帶來的堅固冷靜的感覺。塞尚《咖啡壺邊的婦女》這幅畫,曾展示在上海世博會的法國館中,很多畫家對這幅畫進行了評價,有名家認為這幅肖像畫可以說是一幅風景畫。
  • 一文看懂梵谷、高更、塞尚
    那福萊為啥偏要把梵谷、高更和塞尚裝在這個筐裡呢?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不同程度的啟發了之後的現代主義藝術,共同構成了今天藝術的源頭。西方人特熱衷於認爸爸,動不動就說這人是什麼之父。西方藝術也不例外,繪畫之父是喬託,提香成了油畫之父,馬奈是印象派之父。
  • 現代繪畫之父:被諷「屠夫」的塞尚,誰又能想到是畢卡索的偶像
    保羅·塞尚(1839~1906),法國傑出的畫家,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死後的1906年底,他的回顧展在巴黎舉行。這個展覽使初出茅廬的畢卡索大受震動,畢卡索將塞尚視為導師「塞尚的狂躁正是他不可抗拒地吸引我的地方,正是他用以教育我的東西。」
  • 保羅 塞尚先生最有發言權
    有一隻蘋果被夏娃吃了,於是繁衍了人類世界;另有一隻蘋果打到牛頓,結果發現了萬有引力;還有一隻蘋果被咬了一口,成就了一個曾經讓千萬人瘋狂的品牌。所以,味道甜美,營養豐富那是它最樸素的表面。不動聲色的改變世界才是它霸氣的內在!
  • 最佳肖像畫
    來賓熙熙攘攘,穿梭於一幅幅肖像畫間,嘖嘖稱奇。一幅角落裡的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越來越多的人向那邊擁過去。畫名只有一個字:《疼》。主角是一個男孩。這也是畫展中唯一一幅男性肖像畫,儘管只是一個看起來不過兩三歲的孩子。畫上的男孩平攤雙手,臉頰布滿傷痕,一道道如撕裂的舊紙張,觸目驚心。
  • ​藝術史最盛傳的椎心情誼丨傳記電影《塞尚與左拉》導演訪談
    左拉說:「很遺憾,塞尚是個未出世的天才。」傳記電影《塞尚與左拉》中文預告片從小焦孟不離的堅定友誼,長大後卻交錯成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出身貧寒的左拉勤奮筆耕,平步青雲橫掃巴黎文藝圈;出身富裕的塞尚落魄孤僻,隱歸山林為藝術全然獻身。巴黎之於左拉,就如同普羅旺斯艾克斯之於塞尚,最終只能各自遠揚。
  • 保羅·塞尚與埃米爾·左拉的愛恨情仇!
    「他想讓我繼承他的事業,我可不想成為什麼法律或銀行職員」,塞尚忿忿地說道。 「但你的藝術追求還得靠他在背後提供經濟支撐,」左拉拍拍塞尚的肩膀,兩人相視一笑。左拉握緊拳頭,敲了敲塞尚的胸口,「你行的,我永遠相信你,你是有才華的,不要氣餒,保羅!」 左拉打開窗戶,指著窗外的馬路,「你會創造一個未來!」
  • 亂談印象派,高更梵谷和塞尚3
    塞尚梵谷和高更有幾個共同的特點:都被印象派踢出去過,一開始拿畫筆當武器;後期思想都傾向於神學;死之前不知道其實已經找到了自己追求的答案我們向何處去當然現代派能更接近和明白塞尚。塞尚的特點很簡單,能在一幅畫裡「懟」進去各種各樣的角度,不受空間限制。由於這種探索(亂搞),繪畫終於開始「自由」。透視是傳統美術的一切。塞尚之前馬奈雷諾瓦他們也就是削弱了透視,近大遠小這個規矩並沒有改動。
  • 新手如何畫肖像畫?
    很多人都想畫肖像畫,可是對於新手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在畫畫中肖像畫是比較難畫的一種,需要很高的功底才能將人物畫的生動形象。肖像畫顧名思義就是人的頭部加上上半身的一部分,就像一寸照片的部分一樣,但是畫畫需要將細節輪廓畫清楚整齊,是不是那麼容易的。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新手如何畫肖像畫。
  • 未來,月亮逃離地球,人類文明還有繼續的可能嗎?
    但是還有一種聲音在告知人類:未來,月球會逃離地球!那人類文明還有繼續的可能嗎?每逢十五的時候,夜晚抬頭都能看見猶如巨大「圓盤」的月亮,「散發」的光芒照亮每個人的黑夜之路,也照亮每個人的心房!只不過有項科學研究表明:月球會離地球越來越遠,每年都會遠離地球3.82釐米!「3.82釐米」肉眼觀看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年復一年的「3.82釐米」加在一起會有多遠?
  • 令人驚嘆的逼真人物肖像畫,我第一個服了!
    Daniel Sprick 的肖像畫和靜物畫模糊了現實主義和抽象之間的界限,他對日常物品的細緻表現和對人類形態的激動人心的詮釋為觀看者提供了一種看待世界的新途徑
  • 塞尚的素描和版畫展:從鉛筆筆尖流露出的洞察力與熱情
    在《衛報》評論員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看來,對於大多數藝術家而言,這些精妙的素描和版畫傑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感觸只有通過大型裝置才能傳遞出來,而塞尚用簡單的草圖就做到了。他用鉛筆所畫下的一切都是他洞察力與熱情的沉默而靜止的爆發,他的素描捕捉了人的欲望和痛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塞尚不只是現代藝術之父,也是現代人所經歷的痛苦的記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