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忙著去死,要麼忙著去活」再次重溫這部評分9.8分的電影

2020-09-16 劉家俊明

安迪


故事從一個昏暗的街頭開始,長鏡頭慢慢移動到汽車裡。坐在駕駛室的安迪,喝著酒,一副生無可戀的醉洶洶的狀態。一把槍,散落的子彈,昏暗的夜晚,營造了一個「深淵」的現狀。


鏡頭一轉,已經到法庭上。雙方律師、法官陳述著不同的觀點。但是法官咄咄逼人。儘管關鍵性的證據不足,但僅僅因為各種巧合和鮮明的動機,安迪還是以謀殺罪被判入獄。


這是該片的第一次反轉。安迪本來應該去殺了那個婊子,但是他心存最後一絲善念,他放棄了。法官本應該調查更細緻入微,但是他們也放棄了。自此,一個「冤案」產生。一個人的一生就此改變。


影片採用了倒敘,插敘的手法。不同的時空場景穿插其中,來製造劇情的可觀感。隨著時間的推進,劇情的全貌才慢慢的呈現在觀眾面前。這也正符合了這部電影的原著作者史蒂芬金的懸疑作家的身份。



「不是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懸疑片最常用的剪輯手法就是插敘,倒敘。這種剪輯手法的好處有很多,最重要的兩點,一是:加快影片的節奏,加快劇情的發展,這樣故事不會顯得冗長、直白;二是製造懸念,埋下伏筆,故事的觀賞性大大提升


這種方式在影片的後期也應用了好幾次,比如安迪越獄的片段。影片通過安迪的一些情緒變化,和艾利斯的交談,調換獄長的帳本,擦亮的皮鞋,以及天空中的一聲雷響,都預示安迪今夜要越獄了。但是影片並沒有直白的描寫越獄的場景,而是一轉就天亮了,然後獄卒發現安迪不見了。再接著倒敘安迪逃生的場景,以及通過艾利斯的敘述,將安迪越獄後的一些事跡交代清楚。


是不是有種天使與魔鬼的感覺


這個鏡頭的視覺,非常有借鑑意義。

肖申克的救贖,除了講述主人公安迪的故事,中間也講述了監獄中不同人的故事。比如布魯克斯,這位老布一輩子幾乎都在監獄裡度過,當要出獄時的那種的不安和迷茫刻畫的非常深刻。老布出獄後的生活的不自在跟在監獄中的從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老布

老布


影片也對這種生活做了詳細的解釋:體制化。

恐慌


習慣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東西,當你適應了一種生活,換到另一種生活環境,普通人很難適應。就好比,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年輕的時候總想遠方、大城市。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已適應了遠方和大城市的生活,但大多數人並沒有在大城市得到所得,但依然不想回到故鄉一樣。大城市本身也是一堵牆,牆裡面也許並沒有我們所要的,很多人打拼了十幾年,依然一無所獲。但還是捨不得放棄。就算回到家鄉,也適應不了小城市的安靜,慢節奏一樣。


監獄外的世界是自由的,但也是孤獨的。對於一個人來說,自由是相對的,監獄自由嗎?不自由那是肯定的,起床,吃飯,上廁所都要打報告,一個按部就班,不能走出牆外,一切完全沒有自由可言。但自由也是相對的。牆外自由嗎?自由。上廁所不用打報告,但是也是不自由的,顧客會挑剔老布的服務,老闆嫌棄老布做事情太慢了。相比而言,牆內的老布是自由的,每天整理圖書館,閒庭漫步,沒有人嫌棄,挑剔。




相比自由,孤獨才是最可怕。一輩子在監獄中度過的老布,在牆外沒有一個朋友。那份孤獨的心,那晚孤獨的夜,最終將老布無情的吞噬了。這大概就是監獄中小黑屋的可怕之處。狹小漆黑的小空間,既無半點自由也沒有朋友相伴,孤獨感油然而升。可怕,太可怕了。


艾利斯出獄後也遇到同樣的境遇。他與老布結局不一樣的,是因為安迪給了他生的希望。生死往往在一念之間,只要心存希望,我們才能真正自由。



牆角的最後一次談話


一半光明,一半黑暗,就看你能不能從陰影中走出來

一部好的電影,僅僅幾位主角的戲份是不夠的。《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中的所有演員的演技都無可挑剔,個性鮮明,人物飽滿。比如典獄長偽君子的形象,手持聖經,卻是撒旦。比如監獄隊長是個十足的魔鬼,卻也有愛憎分明的一面。還有監獄中的三姐妹等等。


獄長的典型形象


山姆·諾頓


監獄隊長,是諾頓的手下,與諾頓同流合汙


三姐妹包格斯·戴蒙


單純的孩子


結局真的慘

熟悉港片的朋友,你會發現港片中的很多「監獄」題材的電影,都有這部電影的影子。比如周潤發的《監獄風雨》系列。獄長的形象,獄卒的形象,都跟這部影片中的形象雷同。一部好的電影,必然能夠影響後人。監獄風雨,肯定也是借鑑了這部電影,才有「鬼見愁」那讓人恨的咬牙切齒的獄卒形象。


安迪說我戒酒了,因為他就是因為飲酒入獄


1994年,這部影片上映距今已經26年,一直排在各大電影排行榜的榜首。我想,更重要的是他給我們傳達了正能量的人生觀:


一、知識改變命運。安迪越獄的成功來源於自身的魅力,那就是學識的力量。因為知識,得到監獄長的「利用」,又因為學識給自己的越獄鋪就了一條道路。我非常喜歡安迪關於西洋棋的一段描述,象棋是王者的遊戲,謀略,智慧。


二、堅持不懈。堅持幾年寫信給政府,要求改建圖書館。堅持二十年,挖通一堵牆。堅持,然後獲得了自由。


三、心存希望,渴望自由。心存希望是危險的,折騰的人生有很多未知數。但是心存希望,才能見到光明。



故事中,有很多小細節,值得我們慢慢發現。劇透太多就沒有意思了。安迪為了越獄,需要挖個洞,挖洞需要把錘子,錘子需要本聖經來隱藏(港片中賭俠、辣手神探等港片都有這個梗,碟中諜1裡也有變體。當然是不是借鑑於此,不得而知)。挖洞會產生聲音和泥土,因此安迪需要打磨西洋棋以掩蓋真相。牆體需要掩蓋挖掘跡象,於是有了海報(海報的變化,一是時間的變化,通過不同時期的海報來表明時間的變化,另外海報的大小也有所變化)。


其實,這部電影,對於時間概念並不一味的通過劇情來推動,導演也通過很多小細節來反應。比如老布養的鳥長大了,海報的變化,安迪的頭髮變白等等都能夠體現時光的流逝。





一部好的作品,總有那麼幾個片段讓我們印象深刻。

比如,清晨的暖陽中,在獄中的高臺上自在地喝著啤酒,陽光灑在臉上那滿臉的暖意,像極了我們的大學時光。

大家集體聽著音樂的旋律,駐足,仿佛靈魂有了光。

汽車馳騁在公路上,敞篷汽車,陽光,墨鏡,一切都源自於對自由的嚮往。


每當我們面臨著迷茫的時候,這部經典的電影都值得我們重溫一次。每次重溫,都是自我的一次救贖——心靈的救贖。讓我們在平凡的世界中,保存著生命中那一絲絲的希望,照亮未來的路。


最後,分享一組當年拍攝的劇照。


拍攝現場


拍攝現場


拍攝現場


拍攝現場


拍攝現場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還是大學的時候。沒記錯的話,應該是2005年某一天的課堂中。


請問各位,您第一次觀看這部電影,是什麼時候的呢?


騎兔兔哈

相關焦點

  • 新評電影之《肖申克的救贖》: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前言說起《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稍微有點文化或上過點學的人沒有不知道,對於這部電影,突然有一股衝動,要再給大家說說這一部電影,這一部偉大的電影!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細細想來,現在的人們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可以說大家都活得太累了,太忙了。
  • 觀影《肖申克的救贖》: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今天又看了一遍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臺詞都快背下來卻每次還能專注看兩個多小時的經典電影我喜歡他說的那句話: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太有魄力的一句話了,儘管在很多人看來有點偏激。但是我很認同,生活中的好與壞都是我們要經歷的,不管怎樣你都要經歷。為何不好好接受,好好經歷呢?我的意思是,反正你都得面對,不如痛痛快快的接受,然後要麼接受要麼改變。不要擰巴,更不要無痛呻吟,希望是自己給自己的,別人帶給你的那就說不準是什麼了。
  •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看完引起我們的深思安迪知道真相後,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 這部電影拍得很真實,給人一種深陷其中的感覺,或許正如電影中所講的,人不能習慣任何事情、任何人,那樣就會被制度化,或許在任何時間段都應該處於各不相同的世界中。
  •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觀後感:人這一生,要麼忙著活,要麼趕著死.
    ❤今天無事,閒來無聊,聽聞《肖申克的救贖》電影極好看,電視看之,大為觸動。如今思緒起伏、心潮湧動,大有不吐不快之勢。此書先前看過,在一個圖書館消磨整個下午時光,堪堪閱完一半,聊作消遣。感悟良多。男主名安迪杜弗倫,某銀行副總裁。儀表堂堂、談吐自若,步伐中帶有上流社會的貴氣。
  • 【夜讀】史上最佳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要麼汲汲於生,要麼碌碌於死
    它是IMDb 《史上250部最佳影片》和豆瓣電影排行榜的雙料第一名。今年是《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25年來,它在影迷心中的口碑節節飆升,贏得了大量鐵粉,從未被時間抹去光輝。 前天晚上我在家重溫了這部電影,多年前那些曾打動我的片段,如今更讓我感同身受。
  • 侯小強:要麼爆款,要麼死!
    傳媒內參導讀:在超級IP的時代,侯小強深信「要麼爆款,要麼死」!
  • 要麼汲汲於生,要麼碌碌於死!史上最佳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
    前天晚上我在家重溫了這部電影,多年前那些曾打動我的片段,如今更讓我感同身受。《肖申克的救贖》所講的,不光是安迪、瑞德和老布的故事,可能也是你我的故事。肖申克監獄裡有位圖書管理員老布,他每天把監獄裡的書擺到推車上,每天推車去牢門口分發圖書。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這個工作,就這麼在獄中過了五十年。有一天他終於得到了假釋的通知,獲得了自由。通知下達時,他卻整個人都慌了。
  • 史上最佳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要麼汲汲於生,要麼碌碌於死
    前天晚上我在家重溫了這部電影,多年前那些曾打動我的片段,如今更讓我感同身受。《肖申克的救贖》所講的,不光是安迪、瑞德和老布的故事,可能也是你我的故事肖申克監獄裡有位圖書管理員老布,他每天把監獄裡的書擺到推車上,每天推車去牢門口分發圖書。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這個工作,就這麼在獄中過了五十年。有一天他終於得到了假釋的通知,獲得了自由。通知下達時,他卻整個人都慌了。
  • 如果你疲倦了外面的風風雨雨,要麼回家,要麼自己面對
    有一句歌詞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曾經我們總以為外面的世界很美好,總想走出家鄉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甚至連辭職的人都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們一直嚮往外面的世界,卻不知道在廣闊的世界裡也藏著太多的無奈。
  • 要麼恨死要麼愛死,《瑞克和莫蒂》沒有中間值
    2013年末,《瑞克和莫蒂》首播,國內外各大網站上都是9分起跳,至今沒有跌落神壇。 美國說唱天王坎耶·維斯特在得知《瑞克和莫蒂》續訂70集的消息後,直言這部劇是他的最愛,每季至少得看上5遍。就連「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也按捺不住在第四季中客串了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自己。埃隆·馬斯克在《瑞克和莫蒂》第四季中扮演重要角色。
  • 蒂姆·羅賓斯 |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語出自由蒂姆·羅賓斯主演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 法國足球:對馬內來說,要麼去皇馬,要麼哪兒都不去
    《法國足球》認為對於這位塞內加爾前鋒來說,他要麼會選擇加盟皇馬,要麼就是哪兒都不會去,繼續為利物浦效力。為何馬內是可被交易的2016年,馬內從南安普頓加盟利物浦,現如今他已然成長為世界上最優秀的球員之一。在榮譽層面,馬內也收穫了歐冠冠軍和非洲杯亞軍。
  • 豆瓣評分9.7,《肖申克的救贖》排影史第一,一部必看的超經典電影
    說到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這部在豆瓣評分9.7的電影,不管是誰看完都會有一番自己的思考,或是對生活的希望,亦或是對重生以及自由的渴求,這部電影真的值得一刷再刷。但是就這麼一部經典的電影,卻在其鋒芒初露的時候被人們忽視。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電影,時至今日,仍然是很多人心中不可超越的經典。
  • 要麼給我錢,要麼給我愛,要麼給我滾
    是啊,下著大雨走不過去的時候是我去接的阿喜呀,凌晨下飛機後等車的阿喜也是我送回家的呀,肚子痛倒在家裡的阿喜也是閨蜜送藥照顧的呀。那時候她的男友正在忙著抽ssr吧。她男友把錢都砸在自己身上,卻心安理得的收著阿喜的禮物,就連在王者榮耀充的皮膚,也比一個舊款錢包貴了吧?那麼這種什麼也沒給的男人留著幹嘛呢?留著給自己添堵麼?阿喜可不是。
  • 資深攀巖者的自白:這項運動,要麼金牌,要麼死
    或許再沒什麼比徒手攀巖更接近於哲學性的運動,就像紀錄片《徒手攀巖》中那位資深的職業攀巖者所說:「想像一下,有一項奧運會水平的運動,你要麼拿到金牌,要麼死。」資料圖:攀巖選手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孤身絕壁,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勇士和瘋子的混合體。有人贊之為英雄,有人視之為病態。
  • 「要麼愛,要麼死。」——《這個殺手不太冷》
    ——呂克·貝松本次帶來的是經典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導演:呂克·貝松主演:讓·雷諾、加裡·奧德曼、娜塔麗·波特曼上映時間:1994年9月14日電影講述了一名居住在紐約貧民區的義大利人裡昂,他是一名職業殺手,過著「單調」的生活。直到有一天,鄰居瑪蒂爾達敲開了他的房門,請求在他的家裡暫避殺身之禍。
  • 晚風說E86| 鄭軼(深藍):要麼死,要麼瘋,要麼突圍
    其實我在之前很多現場演出的時候都會把我的聲音當做是一種表演,而聲音本身是一種通過振頻去療愈的方式,古代薩滿也會用唱誦和念白的方式來進行冥想的引導。我放了一期之前在《龍圖騰》演出的錄音室版本的音頻以及很早以前在公號上發過的自己讀和mix的《心經》。
  • 元旦從青島出發,要麼去剁手,要麼去曬太陽!
    連續幾天的霧霾又經歷一場雨這樣的天氣...本熊表示只想逃跑這個元旦就是好機會啊要麼就去買買買要麼就要暖洋洋- 買  買  作為日本古文化中心,遍布各處的購物長廊及地下商店街是大阪的一大標誌,特別是道頓堀和心齋橋附近可謂是遊客們的必去之地,在心齋橋必買藥妝。
  • 「要麼裸奔要麼死老婆「,國產懸疑片還能這麼玩?
    六年前,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泰囧》成為首部票房過10億的華語電影。五年前,他被禁多年的《無人區》入圍了第64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四年前,他主演的《催眠大師》被人們譽為國產懸疑的巔峰之作。三年前,他自導自演《港囧》,票房破16億,拿下華語電影單片票房亞軍。
  • 歌手許飛:要麼死,要麼死磕
    ▵2007年9月,許飛為電影處女作《飛行日誌》拍攝的劇照而觀眾席上,看客早已散盡。周末離校要做登記,她常常在登記欄裡填一個大寫的M,「就是要讓所有同學知道,我又去麥當勞了,去麥當勞吃套餐了,實際上,有的時候只是到那兒喝一杯可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