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二十四孝事跡回顧】臺灣赤子割肝救父 ——記臺灣大學生黃致豪

2021-02-25 圓夢園

為弘揚和傳承孝道文化,倡導與時俱進的新孝道觀,王殿明會長出資200餘萬元,組織了中華新二十四孝大評選活動,活動共收到來自包括臺灣、香港在內的全國各地孝心孝行人物事跡數萬件,並在北京人民日報社命名了「中華新二十四孝」。現連載分享,與您共勉!

頒獎詞:

一家人,一顆心,子孝父,人動容。用自己60%的肝臟給了父親生命的延續,將父子兩人真正的連成一體,同「肝」共苦,互助相依,給天下的子女上了深刻的一課。

黃致豪50歲的父親因猛爆型肝炎,惡化成半昏迷的肝衰竭,他毅然捐出60%的肝臟來救父親一命。且為減輕家庭負擔,黃致豪術後甚至不願施打要價7000多元的止痛針。談到捐肝給父親,他表示沒想太多,因為全家人就是要互相幫助。

這是一個現代孝子故事!臺大機械系學生黃致豪50歲的父親因猛爆型肝炎,惡化成半昏迷的肝衰竭,他毅然捐出60%的肝臟來救父親一命。且為減輕家庭負擔,黃致豪術後甚至不願施打要價7000多元的止痛針。儘管已付出近百萬醫藥費,但經營海鮮生意的黃家仍堅持拒絕接受捐款,並說「請把錢捐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躺在臺大醫院病床上,帶著口罩的黃致豪,今年20歲,是就讀臺大機械系二年級的大男生,2月9日他才剛捐出60%的肝臟給肝衰竭的父親。黃致豪表示,家族經營養蚵生意,父親是三重蚵仔海產的中盤商,同時在市場擺攤賣海產。父親一直都是B型肝炎帶原者,三個月多前,身體有些不適,服用了幾帖中藥不見起色,住院後發現是猛爆型肝炎,肝指數飆高。後來病情惡化,陷入昏迷,醫生評估是肝衰竭,急需換肝。

  由於兄弟兩人的血型和父親都是B型,原先計劃由就讀清大四年級,且已考取交大研究所的哥哥捐肝給父親。經過一連串的檢查後,發現哥哥冠寧的身體不適合捐肝。「就由我來吧!」20歲的致豪立刻決定捐肝給父親。

  經過超音波、多種抽血檢驗、計算機斷層、動脈攝影、核磁共振等檢查過程後,2月9日上午7時30分,致豪和父親一起被推入手術室,進行長達12小時的手術。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躺在病床上的黃致豪儘管手術後仍然疼痛,講話頗虛弱,但從黝黑的皮膚,看得出活潑的個性。談到捐肝給父親,他表示沒想太多,因為全家人就是要互相幫助。

  長達12小時的手術結束後,黃致豪被推到恢復室,母親緊張不已。黃致豪跟媽媽說:「還不賴!」讓母親安心,他立即又睡著了。淚流滿面的黃媽媽在兒子耳旁輕聲說,「爸爸等一下就會出來了」!

  黃媽媽回憶,兒子是個非常難得的孩子。一開始,她很抗拒由兒子捐肝給先生,但致豪勸媽媽,自己「又高又壯、肝臟大顆,連血管都像高速公路、又直又大」,是捐肝給父親的不二人選。直到手術前,父子住在同一個病房,開刀前晚要清腸,過程有些痛苦。致豪忍不住唉了一聲,媽媽低聲告訴兒子,「要忍耐,爸爸聽了會難過」,接著致豪真的一聲不吭,黃媽媽感覺心疼又窩心。

  黃媽媽說:「再找不到這麼好的爸爸。」黃爸爸清晨在市場擺攤,下午繼續在黃昏市場作生意。但不管怎麼忙,晚上一點趕回家吃飯,就為了替孩子準備飯後水果。生活辛苦但規律,為何還罹重症,家人猜測可能是B肝帶原,又吃中草藥所致。

  黃致豪在臺大醫院擔任護理師的堂姐黃子芸表示,堂弟年輕力壯,是很適合的捐肝者。手術結束後,原先醫生評估需打中心靜脈管,但最後只打了兩條靜脈針接點滴而已。黃子豪為了不讓母親擔心,第二天就下床走動、第三天就進食。醫生誇他是「海軍陸戰隊」,現在白血球也由17000降到9000,恢復情形良好。黃爸爸目前人在加護病房,但已拔管練習自己呼吸,得知兒子恢復順利,黃爸爸儘管講話仍不方便,仍輕聲表示欣慰。

儘管年輕力壯,但整個腹部一個好大的「奔馳」標誌狀傷口,仍令黃致豪疼痛不已,甚至無法成眠。醫生建議他用自控式麻醉機器,舒緩疼痛。由於健保不給付,黃致豪一聽要7000多元,直喊「不用」。但心疼的黃媽媽安慰兒子「現在媽媽花錢就像在抽衛生紙,也不差那7000元了」,黃致豪才願意施打。

  黃子芸表示,儘管黃家從父親入院已經付出50多萬的醫藥費,加上致豪的手術費用,花費直逼百萬。且醫師評估,黃爸爸術後兩年內,無法從事勞動工作。但躺在加護病房的黃爸爸堅持,絕對不接受捐款。強調孩子都很認真,一路讀公立學校,全家省吃儉用,家境尚可支撐,他說,「請把錢捐到比我們更需要的地方」。

  黃致豪和哥哥黃冠寧感情很好,哥哥就在病房陪著弟弟,儘管傷口疼痛,講話沒有力氣,但兄弟倆還是會聊上兩句,相互打氣。黃致豪表示,當初決定捐肝,他毫無猶豫,因為從小父親就告訴他,任何事情,全家人要一起度過。現在,他和父親的腹部有著一模一樣的「奔馳」標誌,術後仍未見到父親的黃致豪很想念父親,也相信父親會康復起來。

  堂姐黃子芸則表示,堂弟非常貼心。儘管術後時睡時醒、體力不好,但有機會就會說個笑話,讓家人安心。黃致豪說,手術時不緊張,因為開刀前大家都在聊天,他不怕。還分享「手術室之旅」的心得。黃致豪表示,手術臺「太小」,讓180公分的他手無處放,術後有些酸疼。

  黃子芸表示,肝臟本身有再生功能,但致豪切掉60%的肝,至少要休養三個月才會慢慢恢復肝功能,不宜搬重物、熬夜讀書,還要追蹤肝臟凝血及解毒功能是否產生後遺症。全家人都勸致豪先休學,等完全康復再回學校讀書。但好學的他,堅持出院後就要馬上復學,「真的撐不住再說」。

  移植醫師認為,黃致豪雖捐出全身肝臟的60%,但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捐出的肝臟還是會再長回來,不會影響他的健康。

(臺海網,2009年2月14日)

  中華孝道植根於廣袤的中華大地,傳承於中華古今,是維護家庭和睦、構建社會和諧的傳統美德。使之發揚光大、世代相傳是中華傳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中華新二十四孝的二十四位獲獎者在頒獎現場有感而發作《十孝歌》宣言,以明心志:

感恩父母常探看;

恭敬父母常問安;

輔助父母常陪伴;

關愛父母常掛牽;

報答父母常奉獻;

勸慰父母常敘談;

愉悅父母常笑侃;

護佑父母常在前;

伺奉父母常顧盼;

贍養父母享天年。

謹以上述十言與天下奉行孝道的同輩共勉,並以此宣示後輩,盼效仿踐行,與時俱進,續寫新章。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同王殿明會長就《中華新二十四孝》的出版、發行進行交流

原民政部副部長、全國老齡委主任李寶庫親贈王殿明會長題詞

相關焦點

  • 割肝救父的大孝子,和任家萱配一臉的小暖男,張軒睿認識一下
    就在昨天, #張軒睿割肝救父# #心疼張軒睿#等話題刷爆了微博,其中#心疼張軒睿
  • 「割股奉親」和「傷指念親」完全對立,為什麼都被列入二十四孝?
    「割股奉親」和「傷指念親」完全對立,為什麼都被列入二十四孝成為孝行典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割股奉親」,人們往往對其產生誤解,將「割股奉親」與「介子推割股」混淆。看一下「介子推割股」的事:介子推隨重耳流亡到衛國,重耳幾乎餓死,介子推把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塊,煮成湯給重耳喝。重耳即位後大行封賞介子推,介子推不屑與不肖之徒同朝為官,於是奉母隱居綿山。
  • 二十四孝中有哪些令人細思極恐的故事?古人的價值觀看不透!
    甚至為了弘揚孝道還專門彙編了許多古代孝敬事跡組成「二十四孝」來宣揚孝道。然而雖出發本意是好的,但「二十四孝」中有很多的事跡並不都是值得學習的,有些事跡在行事上還異常詭異,令人很難贊同。就比如下面幾例,簡直令人細思極恐!埋兒奉母「埋兒奉母」主要講的是有一東漢人,名為郭巨。
  • 赤子初心*臺灣用一個星期體驗到的人情味
    我是子初,一個在臺灣為大家發現美的赤子初心幕後人員,我的另一重身份是在臺灣交換學習的陸生,我於一個星期前抵達臺灣,並將在這裡度過四個多月的時光。今天是我為大家帶來「當赤子初心遇上臺灣」欄目的第一篇推送。
  • 二十四孝故事之聞雷泣墓、哭竹生筍、臥冰求鯉和扼虎救父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依然是幾則二十四孝故事,這幾則故事分別是聞雷泣墓、哭竹生筍和臥冰求鯉、扼虎救父,看到這些題目大家會想到這背後是怎樣的孝行故事嗎?01 聞雷泣墓。聞雷泣墓的故事講得是魏國王裒的偉大事跡。
  • 張軒睿曾割肝救父 蘇家二子自愧不如
    大家可能對任家萱比較熟悉,她是臺灣女子樂團SHE的成員Selina,她曾經在片場拍攝過程中發生事故,在恢復過程中和丈夫離了婚。小編感嘆她真的很堅強,是漂亮善良的女孩子啦!對於張軒睿大家可能就不是那麼熟悉,他是臺灣的男演員,拍攝的電視劇作品有《不得不愛》和《放棄我抓緊我》等。
  • 兩百多名臺灣大學生在廣州實習
    「築夢珠江 展翅飛翔--2019臺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8日在華南農業大學啟動 廣州臺灣青年之家供圖 攝中新網廣州7月8日電(記者 郭軍)由廣州市臺辦主辦的「築夢珠江 展翅飛翔--2019臺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8日在華南農業大學啟動。
  • 訪連橫文化研究院,了解臺灣文化第一人的平生事跡
    研究院成立於2014年12月,院址設於廈門市集美區日新路2號。設有分支機構福建省連橫書畫院,兩院合署辦公。連橫(1878.2.17-1936.6.28)幼名允斌,譜名重送,字雅堂,又作雅棠,號武公、劍花。臺灣省臺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
  • 魯迅說二十四孝全是糟粕,看完楊香救父,就知道這句話的對錯了
    古有二十四孝,隨我們不能做到那二十四般,至上孝道,但是孝順父母,愛惜自己還是能夠做到的。古代二十四孝,魯迅先生曾經說它們是二十四個糟粕,但是這二十四孝,卻也包含著古代的孝之文化。雖然在此,我不能一一介紹這二十四個孝道故事,但是這二十四種孝確實古人奉行的孝之經典。《扼虎救父》晉朝楊香,十四歲與父親去收稻穀時,父親被猛虎叼走。
  • 200多位臺灣大學生來穗實習
    200多位臺灣大學生來穗實習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黃聞禹  2019-07-09   「築夢珠江 展翅飛翔—2019臺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活動」啟動  新快報訊 記者黃聞禹 通訊員陳碧珺報導 7月8日,「築夢珠江 展翅飛翔—2019
  • 【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縣的進士
    其中,臺灣縣縣城即是臺灣府城,位於臺南市中西區一帶,管轄範圍則為今臺灣臺南市的南部與高雄市北邊部分區域,約是北起新港溪(今鹽水溪)南至二仁溪之間,面積約為2000-4500平方公裡。1887年建省完成後臺灣府治改遷至今臺中市並新設臺灣縣,原臺灣府治改為臺南府治,舊臺灣縣改稱安平縣。
  • 中華臺北惜敗韓國!為什麼臺灣人那麼熱愛棒球?
    昨天,在WBC世界棒球經典賽上,中華臺北隊惜敗韓國隊,「好想贏韓國」再次淪為泡影。這次賽事激發了全臺灣的熱情,媒體連續報導,民眾瘋狂追星。
  • 《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原型:為殺人魔疲於奔命的律師黃致豪
    和我一樣,黃致豪律師也無法理解鄭捷的行為。可惜,直到最後,黃致豪也沒能完全找出他想要的答案。和電視劇裡一樣,迫於民眾的輿論壓力,法務部決定於2016年5月10日對鄭捷提前執行槍決。當時,臺灣比鄭捷早宣判的死刑犯有42位(電視劇中排在李曉明前面的死刑犯有52位)。
  • 汪毅夫:臺灣光復75周年感言
    每一次交戰、每一回交涉,清廷總是被迫籤訂不平等條約,總是將中國的權益拱手讓給列強,《馬關條約》甚至在中華民族高度敏感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割我臺灣土地,嚴重損害我核心利益。割讓臺灣,臺胞最受其害;國家弱亂,臺胞遭殃,縱使有神明如媽祖也是愛莫能助、徒喚奈何!其理至明,不言而喻。我的曾祖父汪春源進士出身於臺南草根,他的父親汪翁牛一生業農,如牛負重。
  • 兌山人的驕傲 臺灣抗日誌士李友邦事跡展昨日開幕
    其子李立群講述父親事跡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臺灣蘆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將軍紀念館董事長李力群正好70歲。昨天,在他父親祖籍地集美巧英街道兌山村舉辦的「臺灣抗日誌士李友邦事跡圖片展」正式開幕。  該展覽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省檔案館、省臺聯、集美區政府和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主辦,展出的200多份歷史檔案和圖片資料,可讓家鄉人更好地了解李友邦。
  • 我校與臺灣中華大學聯合組織的2020「中國近代史實境教學」活動...
    12月25日中午,我校與臺灣中華大學聯合組織的2020「中國近代史實境教學」活動舉行了線上結業儀式。兩校50餘名師生代表相聚雲端、暢談收穫、共敘友情,結業儀式由中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師鍾益禾主持。至此,歷時兩個半月的2020「中國近代史實境教學」活動圓滿落幕。
  • 37歲女星自曝願捐肝救父!為癌症復發父親求10醫,曾寫好遺書
    4月10號,據臺媒報導,臺灣女星張允曦的父親去年被診斷出癌症復發,如今正在醫院進行治療,而她願意將肝捐獻給爸爸,為爸爸的健康出一份力。 現年37歲的張允曦是臺灣女演員、女主持人,外號小8,性格活潑搞怪的她因在《康熙來了》中以「康熙大悶鍋冠軍賽」主題進行模仿秀,模仿小S而一舉成名,深受大眾喜愛。
  • 職場初體驗 臺灣大學生走進旺旺集團上海總部
    華夏經緯網7月13日訊:「發現上海,逐夢未來」——2016臺灣大學生上海研習活動進入第三天,100名臺灣學生在赫比國際、旺旺集團、中華航空為期一個月的職場研習漸入正軌。     據了解,旺旺集團為招收的35名臺灣實習生設計了一套系統的培訓方案。三天以來,通過參觀、上課、交流,在旺旺實習的臺灣大學生們對集團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以及公司產品有了初步的了解。
  • 35歲男星捐肝救父,留30公分傷疤,術後2年仍隱隱作痛
    其中,35歲主唱李賢璞更罕見談及4年前捐肝救父的經歷。談及捐肝後的情況,李賢璞表示,做了手術後身上留下了長約30公分的傷疤對於李賢璞捐肝救父的行為,網友們都非常感動,紛紛留言稱讚他太孝順了譬如曾經在電視劇《我的男孩》中,與林心如演過姐弟戀CP的張軒睿,也曾捐肝救父。
  • 香港《中華時報》創刊十周年走進臺灣活動圓滿落幕
    、書法家、工藝大師、中華時報高級顧問陳逢顯先生和到「中華時報傳媒集團臺灣事務處」調研和安排臺灣工作行程。曾曉輝博士與陳逢顯先生互相交換禮物、欣賞陳逢顯先生創作的最新作品、交流了藝術創作心得,曾曉輝博士表示,感謝陳逢顯老師長期對中華時報長期支持,並感謝他提供免費地方給中華時報臺灣事務處使用。陳逢顯老師表示,歡迎曾社長重訪臺灣,祝賀香港《中華時報》創刊十周年走進臺灣活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