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難題還得靠農村?城鎮化下,該如何做到子孫滿堂?

2021-01-09 丈農尺

用農村老人的話講,人到晚年,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兩個,一個是老來有伴,另一個則是子孫滿堂。這不僅是因為傳宗接代是我國的傳統,同時人丁興旺也是一大幸事。

可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新生兒的出生率逐年降低,即便「二胎」政策的出臺,雖然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新生兒出生率下滑的趨勢,並沒有被遏制。於是有人認為,「生孩子」的難題,還得靠農村解決。

其實,生育率下降的問題,取決於很多客觀因素。比如教育成本、購房成本的上漲,會拉低人們的生育意願。與此同時,女性地位的上升和人口向大城市的富集,同樣也會拉低生育率。而在「生孩子」難題上,農村居民也難以逃脫現實的桎梏。

為何說「生孩子」難題,僅靠農村無法解決?

將「生孩子」難題拋給農村居民解決,本身就不現實,因為以下這些因素的存在,讓農民也不敢生。

首先,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讓縣城和農村正在「被掏空」。雖然城鎮化是實現整體發展的關鍵,但是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也產生了兩個影響:其一,農村人口向大城市的富集,會加劇房價上漲,過高的房貸壓力自然會拉低生育率;其二,縣城和農村的發展、教育資源,也在隨著人口的轉移,而集中於大城市。因此,隨著縣城和農村的「被掏空」,農民不敢多生。

與此同時,社會對公立教育和學歷的過度重視,讓農民的育兒觀念發生改變。一般情況下,當社會對公立教育和學歷過度重視時,人們對傳統教育的投入力度就會越大,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輔導班的學生人數和費用雙雙提升。基於這種情況,新生代農民的育兒觀念,也由於原來的「多生散養」轉為了「少生精養」,既可以降低育兒成本,又有利於孩子發展。

城鎮化下,該如何做到子孫滿堂?

在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下,我們若想提高出生率,做到子孫滿堂,離不開以下兩個關鍵措施。

首先,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讓農村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環境。現在有很多的農村年輕人,之所以會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去縣城上學,就是因為現有的農村教育質量亟待提升。而只有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讓農村的孩子,在自己的村子裡,在享受到高質量教育資源的同時,又縮減了培訓班的花費,自然會對生育率產生正面影響。

除此以外,通過產業下鄉,實現農民就近就業,進而杜絕「留守兒童」問題。隨著農村人口的周期性外出打工,年輕夫妻最擔心的就是留守在家裡的孩子,並對他們心懷愧疚。而如果通過大力推進產業下鄉,讓農村的年輕人能夠實現就近就業,「留守兒童」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如此一來,年輕夫妻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生育意願也會迎來很大提升。

關於孩子的問題,農民需注意什麼?

關於孩子的問題,出於對孩子未來的考慮,一定要注意以下2點。

首先,避開「重學歷、輕技能」的誤區。考慮到當下大學生和研究生數量過剩的問題,為了孩子今後的發展,家長一定要避開「重學歷、輕技能」的誤區。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長,給予重點培養,遠比千軍萬馬擠高考這座「獨木橋」來得實際。

其次,記得領取獨生子女補貼。為了促進「少生優生」,國家在此前就推出了獨生子女補貼政策,而現階段,多地又對獨生子女補貼進行了進一步調整。比如佛山市,由以前的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了200元,符合條件的獨生子女家庭,僅該項補貼就能領取到2400元,建議農民記得領取。

相關焦點

  • 仇保興:城鎮化,我們如何規避誤區?
    「  今天跟大家講的一個題目其實非常通俗,中國的城鎮化如何健康發展?有一個美國的經濟學家,他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斯蒂格利茨。他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他說21世紀影響人類的文明進程。有兩件事情,一件是新技術的革命,第二件就是中國的城鎮化。
  • 肖金成:對城鎮化的一些思考
    且在工業化過程中,以重化工業為主導,吸引的勞動力不多,所以城市人口沒有快速增加,農村滯留了很多人口。1979年,中國的城鎮化水平還不到20%,現在超過60%,每年以將近1個百分點增長,速度較快。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大量農民進了城,家屬還留在農村,這樣的城鎮化是不完整的。大量勞動力進入到二三產業,進入城市和城鎮,但是其妻子和孩子留在農村,這是中國和發達國家的一個重大區別。
  • 中國城鎮化如何發展?依靠外部力量,釋放內部潛能,「內外兼顧」
    不過和發達國家的80%相比較還有不小的差距,那麼如何做才能進一步增加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比重,加快推動城鎮化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有些人覺得從一個城市的人口數量就可以判斷一個城市是不是具有經濟活力,是不是具有較大的發展潛能,是不是值得在此投資。
  • 智庫|仇保興:中國城鎮化如何規避誤區?5條底線最好不要觸碰
    那麼小城市也萎縮,農村有萎縮,農民過多過快的從土地裡面轉移出來,這麼多人湧到城市裡來,根本就住不下,就搭個貧民窟下來了,根本沒有工作,也只好就將就將就做個臨時工。所以這一條在我們的十九大報告裡講得非常清楚,我們要城鄉融合發展,這是中國的特色,中國的智慧。這條路走對了。城鎮化的內涵是什麼呢?城市產業變革了,經濟發展了,創造出一部分就業崗位,工資也比較高,我在幹農活算來算去賺錢還不如到城市裡邊去,那麼我就到城市裡去。
  • 農村俗語「陰德多藏,子孫滿堂」這句話啥意思你知道嗎?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對於生活方面也是很注意的,比如有的時候我們在農村裡,家裡的父母告訴我們不要殺生,還有的就是不要吃一些有靈性的動物,像一些狗類都是家裡面老人不讓我們碰的,畢竟狗是人類的朋友,有的時候老人就會說,不殺生給自己積點陰德,這樣對自己的厚點有好處,對於農村老人來說是非常迷信福報因果的,所以經常在家中生活的人會聽到老人經常所說的陰德陽德之分
  • 農村畸形婚姻下被虐待致死的女人
    在她短暫的一生裡的很多悲劇都和農村非常態婚育行為有關。甚至她的出生就是農村光棍非常態婚育行為的產物。方洋洋母親是十多年前從火車站領到村子裡的,存在一定的精神問題,導致其原籍無法確認。方洋洋父親四十多歲還打光棍。一般在農村,年過三十還未結婚的男人,以後結婚的可能性都不大了。
  • 展望「十四五」:新型城鎮化挖掘內需潛力
    此外,《建議》明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那麼,新型城鎮化「新」在哪裡?在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應如何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議》還強調,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這對於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穩定內需市場是否必不可少?
  • 想把戶口遷回農村,但是村委會不同意,該怎麼做?如何走流程?
    想把戶口遷回農村,但是村委會不同意,該怎麼做?如何走流程?過去大家想著各種辦法將戶口遷到城市裡,如今卻在想著怎麼才能遷回來。在過去,進城落戶的難度非常大,戶口想要遷到城市裡,需要滿足那些苛刻的條件,那些高學歷人才和有錢人才能有落戶的機會。
  • 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指明方向
    按照城鎮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城鎮化率達到30%左右的時候,城鎮化就進入加速階段,達到60%左右的時候大概率會進入平穩發展的中後期階段。我國城鎮化率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的26%左右提高到目前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年均提高了1.24個百分點,是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階段。
  • 續寫新型城鎮化新篇章丨「韶關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
    但我市新型城鎮化水平仍然不高,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僅57.4%、低於60.6%的全國平均水平,推進新型城鎮化還有較大空間。 今年10月12日,在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上的報告中,市委書記王瑞軍把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破解我市城鄉二元結構難題的重要抓手,提出要高水平建設中心城區,集中力量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為我市新型城鎮化指明了方向。
  • 我在煙臺,看到了中國農村的未來
    是靠資本還是靠黨支部來組織農民?在集體經濟已經非常薄弱、農村各種利益關係複雜的情況下,如何重建集體經濟?正因為這些難題盤根錯節,幾十年來,雖然中華大地上出現了華西村、南街村、滕頭村、周家莊等集體經濟「明星村(鄉)」,但人們往往只看到這些村莊的特殊性,還沒有一個地方全面地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形成規範的制度和普遍的經驗。這個世紀難題的答案,到底在哪裡?
  • 市住建局:打造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濟南樣板」
    越來越多的村民融入了城市成為了市民,過上了「城市進得了,鄉村回得去」的生活。  此外,我市還出臺了《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管理辦法》等多項多元化資金保障制度,並多渠道籌集資金,推動社會資本參與農業農村建設,推動銀行信貸支持商河縣等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積極對接國開行,探索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
  • 我們的身體進了城市,思想還留在農村
    如何提高農民的收入?如何看待鄉村的空心化?如何科學看待城市的規模發展?對這一系列問題的科學分析和理性思考,關乎未來中國的發展動力。引子山東泰安市的窪裡村,和中國農村千千萬萬個普通小村莊一樣,村民們看似平靜的世代務農的生活,正在悄悄的被打破。
  • 城鎮化率48.91%,雲南煥然一新!
    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五年來 雲南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穩步提升 城鎮空間格局不斷優化 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城鎮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 善用資源巧發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朗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
  • 「思享家」堅定不移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五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強調「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城鎮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 農村空心化 未來誰種地?三大因素決戰我國糧食安全的未來
    隨著我國城鄉人員交流的加大,特別是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以後,出現了日趨嚴重的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業兼業化趨勢,導致「誰來種地」就成為時代之問,未來誰種地?如何確保種地?如何確保高效率地種地就成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迫切任務。面對農村空心化 未來誰種地的嚴峻形勢?
  • 農村廁所整治好消息來了,4個大難題這回能解決,農村人有福了
    農村廁所建設數量大,每戶一個,投入需求大,資金投入困難在農村,農村廁所整治已宣傳很多年,方案也出臺了幾年,目前,除了農村危房改靠同步實施的「三改工程」整治少部分外,很大部分農村廁所還沒得到整治,主要原因是農村廁所整治投入大,資金難以滿足需求。
  • 農村網際網路仍是半空白狀 短期不可裂變
    「城鄉網民規模」已經成為沒有參考價值的指標,在網際網路下沉勢力的衝擊下城鄉的界定日漸模糊。重視整體而忽視個體差異仍然會暴露出很多微觀問題,弱勢群體的受關注程度仍然很低,農村網際網路半空白仍是常態,這是振興農村主要切入點之一。
  • 陳勁:疫情後經濟新動能是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要進一步加大各級財政對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生物科技等新興科技的創新成果應用於農村和貧困人口的補貼力度。要進一步加大金融政策和工具的應用,加大對涉農科技創新項目、初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包括積極支持貧困家庭的自主創業,科技創新的項目融資支持和利息優惠政策等。通過財政和金融政策雙驅動,獲取今年戰「疫」和戰「貧」兩大戰役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