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記錄一些關於媽媽的故事

2020-12-21 人民看點新媒體

工作中的鄒美紅。

「今天隔離病房收治了一名6歲的小男孩,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無助,一個勁地哭著喊著要回家,要找媽媽……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我厚厚的雙層外科手套有些冰冷,我不知道手心的溫度能不能傳遞給他,但我仍然一把緊緊抱住他,大聲告訴他:寶貝,別怕,阿姨在這裡保護你!」這段文字節選自抗擊新冠肺炎一線醫務工作者鄒美紅的一篇日記。

鄒美紅是南昌大學一附院呼吸科一病區護士長。南昌大學一附院是新冠肺炎醫療救治江西省級定點醫院。截至2月8日24時,江西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740例,全省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

從大年三十主動提出「不計報酬,不論生死,請戰上一線」,到年初五緊急奔赴抗擊新冠肺炎一線,這些天鄒美紅一直在忙於救治病人。按規定,她們下班也不能回家,只能待在酒店休息,鄒美紅的日記也只是在休息時匆匆寫上幾筆。

「說是日記也是家書。其實下班後太累了,也沒太多精力寫,就是一些間斷的個人感想。」鄒美紅還說,她的這些文字更多的是想給正上高二的兒子和兩歲多的女兒記錄下一些關於媽媽的故事,「我愛他們,我希望他們以我為榮,更希望他們能明白什麼是大家與小家,什麼是責任與擔當,什麼是愛與被愛」。

「我負責一線堅守,請你們替我團圓」,這是鄒美紅在2月8日元宵節日記裡寫的一句話。既是寫給她的小家,也是寫給千千萬萬個「大家」。

我們轉發鄒美紅的部分日記,看一看抗擊新冠肺炎一線醫務工作者在工作之餘的真實記錄和真情實感——

1月24日 大年三十

這是我的請戰書——

尊敬的院領導、護理部:

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位護理人員的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個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護士和一名護理管理者,我必須體現出責任和擔當。在此,我自願報名,申請加入醫院各項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護理工作,自願放棄休假,不計報酬,不論生死,請戰上一線。

請戰人:鄒美紅

1月29日 大年初五

一大早突然接到醫院通知:今天8點到象湖(南昌大學一附院象湖院區)報到!接到電話的我非常激動,面對這次嚴重疫情,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十分想去前線奉獻自己的力量。

簡單收拾行李,和家人匆忙告別,囑咐好老公一定要照顧好兩歲多的小女兒,就立刻出發,趕往象湖院區。

同時報到的護士姐妹共25人,我們一起在全新組建的隔離病房工作。大家帶著行李來到二樓疫情防控指揮中心參加上崗培訓。護理部、信息處、院感處分別就病房工作環境、護士工作站新系統的使用、院感防護等內容進行培訓,重點培訓了如何嚴格落實標準預防,醫務人員自我防護及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相關內容。沒多想,告訴自己一定要規範操作流程,做好自身防護,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

稍做休息,午飯簡單扒了兩口米飯,提前一小時不喝水,上過廁所後,穿好防護服、帶上N95口罩、鞋套、護目鏡等,在全副武裝後開始全身心投入到救治一線。

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來到隔離病房,畢竟第一次直接面對患者,心裡還是比較緊張,有點怕。但一想到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白衣天使,想到肩上的責任和擔當,我鼓勵自己和團隊克服恐懼,加強防護,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現在是國家、醫院、病人最需要我們的時候,特殊時刻特殊使命,加油奮戰吧!

2月3日

早上8點鐘下了夜班後回到賓館,已是9點半,又臨時接到電話,45床病情突然發生變化要趕緊上呼吸機。其他科室的護士不熟悉呼吸機的使用,作為一名呼吸專科的醫務工作者,我責無旁貸,火速返回醫院穿好防護服來到病人床旁。病人開始有牴觸情緒不肯用,我耐心地勸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樹立信心。患者終於在我的護理下戴上了呼吸機治療,進而有效緩解了胸悶氣喘等症狀。

雖然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疫情的嚴峻還是超出了我的想像。醫院所有的同仁一直處於超負荷運作狀態,幾乎每一個人都到達了極限,但是還在咬牙堅持。

今天也是我進入隔離病房參與倒班工作的第6天。可能是工作緊張壓力大,已經有好幾個晚上沒有睡好覺,頭有點兒疼,又接連拉了2天肚子,我有點兒慌神,心想不會這麼快自己就染上了吧,趕緊吃了一包思密達(藥物名)。同時我不斷給自己加油,一想起那些病人無助渴望的眼神,我感受到身上的擔子很重。

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必勝!

2月5日 凌晨5點

我的小寶貝,媽媽的小心肝:你好!媽媽已經一個多禮拜沒有見到你了,晚上不能躺在媽媽的懷裡聽媽媽講小紅帽、大灰狼的故事了,也不能給你洗澡澡洗臉臉了……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媽媽作為一名有著26年呼吸科臨床護理經驗的護士,主動請戰到疫情一線工作,把你和讀高二的哥哥都留給爸爸照顧,希望你長大後能理解媽媽。

媽媽是護士,在疫情肆虐的時候,媽媽必須站出來。舍小家為大家,一切以病人為中心,這是媽媽的使命和召喚!和你還有哥哥視頻的時候,哥哥說,媽媽加油,你是家裡的英雄;你說長大了也要像媽媽一樣當個白衣天使給爺爺奶奶看病打針針……我放下電話已是淚流滿面。2月14日就是你三周歲的生日了,媽媽不能為你親自點上蠟燭唱生日快樂歌了……

雖然這次任務比想像的嚴峻,形勢不容樂觀,病人多,工作量大,風險大,醫院所有的叔叔阿姨們一直處於超負荷運作狀態,幾乎每一個人都到達了極限。但請相信你的媽媽一定能克服困難,再苦再累也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辜負醫院的囑託和家人的期盼,堅決打贏這場防疫戰。等疫情結束,春暖花開,我就飛奔去找你,我的小心肝!

2月8日 元宵節

今天是元宵佳節,醫院給一線醫護人員每人發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心裡瞬間溫暖。以往都是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而今年卻是在醫院吃的。湯圓象徵著團團圓圓,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我負責一線堅守,請你們替我團圓。真的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希望每一個小家都能團圓。

今天隔離病房收治了一名6歲的小男孩,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無助,一個勁地哭著喊著要回家,要找媽媽……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我厚厚的雙層外科手套有些冰冷,我不知道手心的溫度能不能傳遞給他,但我仍然一把緊緊抱住他,大聲告訴他:寶貝,別怕,阿姨在這裡保護你!

每天白天8點到16點的班是最忙碌的,忙著給病人打針,發藥,量體溫,吸氧,發飯,病人吃完了以後,我們還要按院感防控要求搞衛生收垃圾。

「護士長,我眼睛看不清,5床病人的針我打不到;36床血氣摸不到;41床病人好怕痛,不肯做咽試紙採樣……」同事的求助聲不時響起,我挨個把這些事做完。說不害怕是假話,但我告訴自己要堅強,沉著應戰。

帶著雙層手套,護目鏡,有時根本就看不清,只能靠摸。如果病人怕痛稍不留神動一下,針頭就很容易扎到自己,特別是給41床患者咽試紙採樣,病人比較緊張也很嬌弱,我輕扶著她的頭,當棉棒伸進她的鼻子的時候,她拼命對著我的臉咳嗽……此刻,我無心顧及其他,一心想著如何幫病人順利完成採樣,讓病人早日康復出院。

我真希望自己有分身術,一個班下來,已是汗溼幾身,鼻子眼睛臉都腫得不行,不能直視。下班回到住處和女兒視頻,女兒隔著屏幕用小嘴親我說:媽媽,我好想你,你快抱抱我……

寶貝,媽媽也好想你。(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劉旭)

相關焦點

  • 孩子成長記錄——桌子也有媽媽
    很久沒有給孩子寫成長記錄了。有時看著兩個小朋友一起嬉笑打鬧,說著屬於他們倆的悄悄話,或者就某個話題高聲辯論時,就會忍不住感慨,孩子長得真快呀,兩個小人兒一轉眼就分別4歲7個月和3歲4個月了。會有自己的小脾氣,小驕傲,也有自己的小心事了。
  • 一些記錄
    下面搬運一些豆瓣的記錄過來,有些瑣碎。忘了有沒有在這裡說過,我在豆瓣還是叫默音,在微博叫默音漫遊號。兩處都會發些隨想,不一定同步。公開寫出的畢竟只是個人閱讀記錄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還在大腦的角落裡發酵,指不定哪天會以什麼形式呈現。2019.12.2最近的日常,讀樋口一葉的日記,校改一本關於陽臺種植的書。讀到樋口寫她母親種菜,兩份書稿忽然重疊了。
  • 一首關於媽媽的歌:徐海星《媽媽的故事很長很長》
    這是一首關於母親節的歌,媽媽的故事很長很長,關於這首歌,徐海星說了很多心裡話:【還沒說完可我已經懂了,生活一邊哭一邊笑著】2012年的那個夏天,通過《中國好聲音》的舞臺,讓大家記住了那位戴著黑框眼鏡的青澀女聲
  • 主題書單|父親與孩子的平凡小事,都是關於愛的故事
    作者以筆記形式、真實地記錄養育孩子的歷程,同時探討了包括孩子性、抱子禪、依戀理論等育兒理念,展開了對恩、愛、家、人、生命、自然等文化概念的深入思考。圍繞「教育成人是讓他去陪伴孩子,並在這個過程中接受孩子的教育」這一觀點,講述父親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 「媽媽去世後,我公開了她的購物車記錄……」
    ,打開了媽媽的手機淘寶……她把所有的淘寶記錄,發在了網上。我發這個貼的初衷,是因為看完了媽媽的照片,聽完了媽媽的語音,想要更多的關於媽媽存在的事物,所以切換到了媽媽的淘寶,卻在劃到絲巾的時候一下子擊穿心臟,那種難過無法用語言去描述。我做過很多關於媽媽的夢,最開始夢見給媽媽打電話,聯繫人那裡卻寫著「鬼」,怎麼也打不通。然後夢見她還活著,可是霎時間,媽媽的骨灰剛剛出來的畫面無比清晰地出現在腦海裡。
  • 給爸爸媽媽出差的孩子一些慰藉,給愛搭高塔的孩子一次狂想
    最愛的爸爸媽媽出差,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難熬的時光,可是他們能做什麼呢?他們可不會幹等待、干著急,那麼他們到底會做些什麼來緩解思念呢?《爸爸回來了》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因為思念出差的爸爸而進行的天馬行空的狂想。每個孩子都喜歡和爸爸在一起,小田也不例外。
  • 家長會上之乾媽媽發言稿:關於孩子愛讀書、會學習、好習慣養成的那些事兒
    尊敬的閆老師、親愛的各位家長、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之乾媽媽,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關於孩子那些事兒」,關於定這個主題我真是費盡了腦筋
  • 看完這12本關於媽媽的繪本,你家的孩子一定會更愛自己的媽媽
    母親節將至,我們給大家推薦這12本關於媽媽的另類繪本,保證看完之後你家的孩子會更喜歡自己的媽媽。
  • 《寶貝,寶貝》一位爸爸記錄女兒的碎碎念,一個孩子的成長趣聞
    孩子真的如我們父母一樣,他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或者家庭的影子,所以孩子若是你,你若於孩子。這本書大篇幅地記錄孩子成長的日常,我想若不是一個作家,若不是有心的父母,真的很難如此記錄詳實。很多生活的對話,孩子的情緒等諸多小細節,在閱讀時如畫面一般歷歷在目,然後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有種嫣然一笑的感覺。比較推薦新手爸媽看,尤其是孩子在0-6歲之間的父母,可能會有很多共鳴和感受。
  • 關於哥倫比亞節目的一些回復
    13號街區、紮根社區幫助當地孩子學習樂器的公益組織…這些故事,是我們更希望大家看到的,這是一個正努力走出暴力陰影、迎來重生也快速發展的國度。當然,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著它的問題,真實記錄而努力改善,是我們應持有的態度。關於哥倫比亞朋友的一些問題,我們也集中做一些回覆:  一、關於哥倫比亞的治安狀況 衡量一個國家的治安狀況,其中一個重要數據是其謀殺率。
  • 《人間世》記錄年輕媽媽患癌產子,網友:難道不怕遺傳給孩子嗎?
    近日,《人間世》第二季第九集播出,講述的是一個結婚不到一年的26歲的年輕媽媽張麗君孕5月產檢發現胰腺部有腫塊,被確診胰腺癌晚期,帶癌產子的真實故事。年,孩子卻沒有來過。  孩子是在李麗君懷孕30周時剖腹出生的,6天後她轉胰腺外科治療,被確診為惡性程度極高、罕見的胰腺印戒細胞癌,治療意義已經不大。紀錄片裡,張麗君仍努力堅持治療,只希望自己能陪孩子更久一點。  很多人在看完這一集都會傷心大哭,為母愛的偉大,為她人生的不幸。
  • 精選一些給孩子看的好電影--關於勇敢、責任、自省、公平...
    妞媽覺得給孩子看的電影一定要好好挑選,好的藝術作品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關於孝順《尋找幸福的起點》 (2005) – 俄羅斯  阿姆斯特丹國際兒童影展最佳影片。當我們對父母不耐煩時候,他卻連可以孝順的媽媽都沒有!凡亞是一個剛出生就遭生母遺棄的六歲俄國男孩,同時也是一間位於廣大俄國鄉間的破敗孤兒院中,為其他孩子羨慕的對象。因為他即將被一對有錢又有愛心的義大利夫妻收養。但他卻選擇踏上尋母之旅,一趟充滿未知而艱辛的旅程。
  • 《火星生活》一些疑問和記錄
    2018,媽媽和前女友:希望你幸福他的幸福感知來自1988他們從不順眼到信任到攜手共進(最後一集主治醫師說能讓你笑的地方就是真實)所以他又回去了雖然2018的他回到了自己想做的職位,但是身邊的人際關係卻沒有任何改變,他可能還會再次像第一集說的那樣因為人際關係調到不喜歡的崗位…—————————————————————
  • 我叫Azka,我畫了爸爸媽媽離婚的故事
    翻譯:簡小單有一個印度尼西亞的小男孩兒,名字叫做Azka,畫了一組名為《Story of a Broken Home Kid》的漫畫,來講述他的爸爸媽媽離婚的故事:1、我叫Azka,這是一個關於離婚的家庭的故事。
  • 兒童故事:關於小白兔的故事,家長們快來給孩子講講吧!
    小兔兒乖乖,關於小白兔的兒童故事是很多的孩子都喜歡的,那麼家長知道有哪些關於小白兔的兒童故事嗎?如果不知道那就一起往下看看吧! 小白兔找媽媽美麗的春天來了,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紅紅的太陽張開了笑臉。兔媽媽叫小白兔快點起床,小懶蟲,太陽曬屁股了。」小白兔說:今天,我們去哪裡呀?」兔媽媽說:我們倆到森林裡去。」小白兔說:好吔!」
  • 媽媽英語不好,孩子照樣行
    那就是在國內我們沒有英語環境,如果媽媽不教,孩子光靠聽,進度是不是會非常地慢?這也是前面的博文發表後大家激烈討論的問題。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還是應該梳理一下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為好。就拿孩子學習中文來說吧,一般孩子開始進行比較完整的表達應該在兩歲左右。之前的兩年,應該就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和儲備的階段。
  • 撒貝寧講述母親的故事:永遠不可能接到媽媽的信息
    關於撒貝寧母親的故事>在《你好生活》中,尼格買提、撒貝寧以及蔡明三人討論起關於母親的話題,撒貝寧表示「我現在想接到媽媽的信息都永遠不可能了」,一句話讓三人陷入沉思,也讓屏幕前的觀眾陷入沉思。發射衛星」有一些類似,每一個長大成人外出追夢的孩子都是一顆「衛星」,時不時會和父母進行聯繫,但更長的時間是在擁有無限幻想的宇宙遨遊,當雙方無法建立起聯繫的時候,「衛星」或許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孤獨的感覺。
  • 故事|給豬媽媽的驚喜(讓孩子懂得如何去表達對父母的愛)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5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母親節就要到了,豬媽媽的三個孩子查理、瑪麗還有豬寶寶準備給媽媽一個驚喜,於是他們開始背著豬媽媽準備母親節禮物。他們來到豬媽媽的床邊,豬媽媽看到精緻的早餐,還有孩子們準備的鮮花和禮物,真是太感動了!感謝孩子們給媽媽的這個驚喜。       任何愛都需要用一些方式去表達,這個故事讓孩子們懂得了如何去關愛、回報一直為我們無私付出的的父母,表達對父母的愛。精彩賞析
  • 孩子做噩夢了?這裡有一些親測有效的方法
    前兩天跟朋友聊天,說到關於孩子做夢的事兒。
  • 專題|我們之間:這裡有一些小秘密,關於董潔、梅婷、麥子與她們的孩子
    相比把一些屬於家庭的所謂大事情放在餐桌上聊,董潔一家更多習慣的是隨意分享一些當下的新聞、熱門事件,以及一些順其自然就帶出來的話題,比如討論哪道菜好吃,怎樣的食材搭配有營養,藉此更好調動孩子的食慾。在由姥姥、姥爺共同構成的家庭餐桌上,健康也是熱門話題之一。因為姥爺喜歡在飯桌上喝點酒,這個時候,頂頂就會勸說姥爺少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