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記者柯皓:四進隔離病房 用影像記錄真情

2020-12-27 人民看點新媒體

1月24日,柯皓身穿防護服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隔離病房採訪。丁剛 攝

「1月24日,晚上11點拍隧道封閉,凌晨1點回酒店;1月25日,晚上11點去天河機場拍首批海外物資到凌晨3點……2月1日,拍攝金銀潭醫院3名重症患者病癒出院。」這是《湖北日報》攝影記者柯皓近日行程表中的一部分。為了用影像講述疫情,工作至轉鍾是他每日常態。

「我從1月22日就開始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疫情的拍攝,1月24日除夕中午離家,至今沒有回去過。」2月1日,柯皓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連線採訪時說,1月24日是武漢市統一集中收治發熱病人的第一天,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是7家定點收治醫院之一。他早上到達該醫院,穿著防護服在隔離病房採訪拍攝病人轉診的照片。

1月28日,柯皓第4次進入隔離病房採訪。當天,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教授趙雷要去武漢市肺科醫院ICU查看一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這名患者因為感染了多名醫護人員而備受關注,目前他的病情有所好轉。

柯皓回憶,雖然已3次進入隔離病房,但眼前的景象還是讓他十分震撼,「弧形的ICU裡,10張病床依次擺開,每張病床周圍都架滿了急救設備,10多名醫護人員分布其中忙碌著。每當我經過一張病床,都能聽到周圍的設備滴滴作響。」

「拍攝過程中,我十分緊張和謹慎,小碎步慢慢移動,還要時刻環顧四周,生怕影響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我一邊拍攝照片,一邊拍攝視頻,記錄下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的珍貴畫面。」柯皓說。

深入一線採訪的一個多星期裡,柯皓經歷了許多難忘的瞬間。如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採訪院長張定宇時,由於對方一直在忙碌,他和同事等待了近9個小時,當聽到張定宇是一名漸凍症患者時,他震驚得險些將手中的相機摔落;在武漢市肺科醫院,該院ICU主任胡明在接受採訪時突然接到電話,泣不成聲,原來他的好兄弟、某院ICU醫生感染。

柯皓用手中的相機將這一幕幕記錄下來。「哭泣的醫生,將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了。」柯皓告訴記者,每次到醫院採訪,接觸到醫護人員,都會被深深觸動,「我們工作艱難,他們更難,比我們更危險。」

「大年三十的中午,院子裡沒有一星半點『年味』……六菜一湯端上了桌,可大兒子遲遲沒有回來。我這才知道兒子今天又去醫院採訪了……我們很擔心,此時人們儘量迴避去醫院,可他偏偏逆行而上……」1月29日,《湖北日報》刊發了市民柯於明的一篇文章《「隔離」的年味》,講述這個春節特別的經歷。

「同事看到了這篇文章,好奇來問作者是不是我爸。那一刻我才知道,對於家裡人來說,每天也是煎熬。」柯皓說,除夕當天,他出門時就帶了一床被子以及簡單的換洗衣物,因為一旦進入醫院的核心汙染區採訪,接下來就要進行自我隔離。

沒有吃上父親做的六菜一湯,除夕夜,在完成手頭的工作後,柯皓獨自在入住的賓館吃了碗面。「環境確實危險,但醫護等各行各業的人一直守護在一線,我們大家一起出力,共渡難關,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說起未來,柯皓滿懷信心。

相關焦點

  • 《武漢日夜》中的這場「愛與新生」,長江日報記者全程記錄
    《武漢日夜》攝影師之一、長江日報攝影記者陳卓,從1月23日開始記錄拍攝武漢疫情,也全程記錄下了這個溫暖的故事。疫情期間,有這樣一群醫護工作者擔起了救治感染新冠病毒孕產婦和照顧新生兒的責任,他們用生命守護生命,為疫情陰霾下的一個個小家庭送來生的希望。也有這樣一群母親,面對新冠病毒感染和生產的雙重壓力,堅強地挺過來,等待一家團聚。
  • 每一個動人瞬間都是前行的力量,長江日報記者影像記錄武漢2020
    每一個動人瞬間都是前行的力量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秦孟婷時間流逝,而影像定格。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影像記錄了我們親身經歷過的非同尋常的瞬間,記錄了那些瞬間裡飽含的情感和力量。記者李永剛 攝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冬春之際,很多普通武漢市民在紙板上、床單上、陽臺上、窗戶上寫下樸素話語:「因為有你,武漢不怕」「感恩有你,武漢必勝」……居家隔離不能外出時,居民用這些話語與外界對話,短短一句「謝謝你們」,打動人心。這些話,是武漢人在說,也是武漢這座城市在說。
  • 攝影記者年鑑丨龍帆:2020年,我用影像記錄一年中最可愛的人
    ▲重慶日報攝影記者 龍帆匆匆一年,照片千幅,記錄時間,講述心緒。捨生忘死:在抗疫逆行的白衣天使抗洪搶險:搏擊在風口浪尖的勇士赴湯蹈火:與死神爭分奪秒的男兒2020年我用影像記錄百姓的日常生活太多瞬間,讓我內心變得逾加豐盈
  • 大眾網·海報新聞兩名記者今日收到從湖北寄來的蒙古國...
    大眾報業集團7名隨援鄂醫療隊出徵湖北的記者共收到3箱羊肉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穩 濟南報導今天(12月11日)開始,山東省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們陸續收到了蒙古國向湖北省及各地援鄂醫療隊捐贈的3萬隻羊。其中的三箱羊肉於11日中午送抵大眾報業集團,分到了大眾日報、大眾網、齊魯晚報的7名記者手中,他們曾在疫情期間隨山東省援鄂醫療隊前往武漢、黃岡採訪報導,通過筆和鏡頭講述援鄂故事,大大鼓舞了醫療隊員們的士氣。庚子年初,湖北疫情暴發後,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賀輝、吳軍林主動請纓,先後隨醫療隊出徵湖北。
  • 湖北廣播電視臺記者唐喻:每一個堅守者都是英雄
    此前的1月22日,湖北廣播電視臺成立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報導組,全體記者自願報名。我們綜合頻道領導放棄休假,堅守崗位;已經回家準備過年的同事們則從全省各地趕回武漢。大家開始緊張有序地進行關於疫情的新聞報導,我也向當班主編主動請纓,希望加入到疫情一線的報導中。我知道,這是我作為一名記者的責任。
  • 講述中國故事,傳遞新時代正能量——「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側記
    12月16日,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首場巡講活動在新華社禮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2名記者深情講述了各自的採訪歷程,分享了他們的內心感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湖北日報社記者柯皓。在疫情期間他多次進入隔離病房,拍下了數千張照片,用鏡頭記錄下一個個溫暖瞬間,他說,「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武漢保衛戰中,鏡頭是我的武器,更是我的眼睛。透過鏡頭,我看見了很多很多。我看見了武漢人民的英雄氣概,看見了全國人民的眾志成城,看見了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看見了中國優勢、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當然,也看見了中國記者的擔當:面對千難萬險,槍林彈雨,我們義無返顧,勇往直前!」
  • 踐行生命之諾 地震小卓瑪赴鄂進隔離病房
    她第一時間請纓援鄂,進駐隔離病房,踐行一場生命之諾。當年的受援者,今天的支援者,藏族女孩的「逆行出徵」就是一場「感恩之行」,也是中國人民堅強互助、團結擔當精神的傳遞與延續。她就是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27歲的護士,焦祖惠。
  • 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福建 分享責任與擔當的故事
    東南網12月22日(本網記者 張立慶)12月22日,「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福建站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行,12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新聞工作者講述了新聞背後的精彩而又感人的故事。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記協的機關幹部、福建日報、省廣播影視集團等有關省直新聞單位的採編記者、福建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到場聆聽。
  • 隔離病房裡的女神節,醫療隊員為患者折祝福千紙鶴
    在湖北武漢,湘雅三醫院支援武漢醫護團隊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寵愛我們的病友,給她們在節日裡帶去溫暖,送去祝福。 為了給病友送驚喜,護理部鍾竹青、卜平元帶領護理團隊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在每一張便利貼上寫下祝福語折成千紙鶴,千紙鶴代表著全體的醫療隊員對病友們的祝願,每隻千紙鶴承載一點祝願,最終成為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我們的病人早日康復,戰勝病毒。
  • 醫護日記|隔離病房前,大家穿著防護服唱生日快樂歌
    從1月26日起,澎湃新聞浦江頭條欄目推出《醫護日記》,記錄那些在臨床一線為人民健康而戰的醫護人員。2月23日,支援湖北第三十天,武漢,晴天。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來漢滿月了。在武漢,我們從刺骨的冬天進入了溫暖的春天。
  • 連山隔離病房的日與夜
    2月6日上午8時,26歲的護士陳連清穿上密實的三級防護服,戴上N95口罩和護目鏡,進入隔離病房開始一天的工作。4小時後出來,她已渾身溼透,美麗的臉龐上烙下了深深的勒痕,一如傷疤般觸目驚心。這是一層封閉式的病房,最多時曾有15名密切接觸者在此接受醫學觀察。
  • 記錄新時代華章 踐行「四力」樹榜樣——「好記者講好故事」各地...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題:記錄新時代華章 踐行「四力」樹榜樣——「好記者講好故事」各地巡講反響熱烈新華社記者白瀛、何凡12月16日以來,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等組織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人分赴北京
  • ——發生在武漢抗擊疫情隔離病房內的故事
    「紅區」,抗疫醫院中重症隔離病房的別稱。這個字眼,沉甸甸地壓在人們心頭。
  • 作品記錄啥?
    □本報見習記者 李美霖石濤 攝「謝記者,評論區好多人在幫我徵婚」「強哥,我的家人都來給我加油鼓勁了」……很多醫護人員向《重慶日報》攝影記者謝智強表達感謝時,語氣輕鬆親切。謝智強告訴記者,蔡佳曾因肺部受損做過肺部切除手術。疫情期間,他接診了醫院首名確診患者。隔離剛結束,便主動請纓到武漢參加抗疫。蔡佳說,他很牽掛父母,但抗疫一線更需要他!在抗疫一線,像蔡佳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於是,謝智強決定,在採訪之餘為醫護人員做點什麼。「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我選擇用鏡頭記錄他們的心聲。」
  • 用影像為時代寫真
    本屆中國攝影藝術節以「戰疫脫貧潤初心 培根鑄魂譜金像」為主題,突出導向引領,匯聚攝影成果,用影像為時代寫真,為人民抒懷。定格抗擊疫情瞬間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抗擊疫情和脫貧攻堅是兩大關鍵詞。陳黎明是「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執行策展人之一,也是中國攝影家協會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的成員之一。疫情期間,小分隊成員義無反顧逆行武漢,冒險深入定點醫院、隔離病房等地,用66天時間為4.2萬餘名白衣天使造像,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希望觀眾能從醫護人員的眼睛裡、面容上,感受到他們的勇敢與堅毅。」陳黎明說。
  • 直擊隔離病房丨天目新聞紀實片《王叔在武漢:與抗疫戰士同行》在...
    為了更好地展示廣大醫務人員勇於擔當、不辱使命、敢打必勝的使命擔當,以及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鐵肩擔道義的職業信仰,天目新聞與紅旗出版社聯合出品了新聞紀錄片《直擊隔離病房——王叔在武漢:與抗疫戰士同行》。紀錄片已於3月4日在咪咕視頻APP、今日頭條、騰訊視頻上線。
  • 隔離病房裡認出彼此的那對夫妻,終於深情相擁!
    隔離病房裡認出彼此的那對夫妻,終於深情相擁!2月4日在浙江省紹興市人民醫院隔離病房的通道上監控錄像記錄下這對醫護夫妻的偶遇讓人倍感溫暖二人同在紹興市人民醫院工作@天然呆啦啦啦啦啦咔咔:看哭了,祝福你們,也感謝你們 【來源:新華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援鄂天使焦祖惠 | 踐行生命之諾 地震小卓瑪赴鄂進隔離病房
    她第一時間請纓援鄂,進駐隔離病房,踐行一場生命之諾。當年的受援者,今天的支援者,藏族女孩的「逆行出徵」就是一場「感恩之行」,也是中國人民堅強互助、團結擔當精神的傳遞與延續。她就是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27歲的護士,焦祖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