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十餘年的智慧之書,26堂快速成長的人生必修課。找準性格優勢,勇敢突破自我!
完美型的唐僧,力量型的孫悟空,
活潑型的豬八戒,和平型的沙和尚,
你的性格屬於哪一種?
如何與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友好相處?
在我們的「取經路」上,怎樣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這本暢銷經典《孫悟空是個好員工》,
給你超實用的性格分析法,打開人生格局,實現向上生長!
沒有一個人是*的,在追求個人成功的過程中,我們離不開團隊合作。即便神通廣大如孫悟空,也無法獨自完成取經大任。掌握恰當的方法,無論是完美型、力量型、活潑型還是和平型的人,都可以憑藉獨特的性格魅力,彌補自身的不足,贏得團隊的支持。
《孫悟空是個好員工》是作家成君憶的代表作之一,出版後連續榮獲多項暢銷書大獎,大賣幾十萬冊。本次全新修訂,給你更豐富的內容。在這部以性格分析學說解讀《西遊記》的奇書裡面,成君憶為我們饒有趣味地解讀了四種不同的性格類型,包括完美型的唐僧、力量型的孫悟空、活潑型的豬八戒、和平型的沙和尚。從前我們看《西遊記》,是為了看孫悟空揮舞金箍棒一路降妖除魔的故事;現在我們讀《孫悟空是個好員工》,是為了感同身受地讀懂我們自己的人生。
第一課 >>>>
在意識流的飛瀑裡思考人生:
成君憶
從孫悟空的身世說起
當我們翻開《西遊記》,就會讀到很經典的一段,孫悟空從一塊仙石裡蹦跳了出來。看哪,他是那樣無拘無束、那樣無所不能,有多少孩子在崇拜他、為他歡呼啊!即使是爸爸、媽媽好像也會莫名其妙地喜歡他。
孫悟空生來就會行走跳躍。每一天,他都在花果山上,跟豺狼、虎豹、獐鹿、獼猴一起玩耍。餓了,就採摘樹上的野果。渴了,就喝山溝裡的溪水。直到有一天,他在飛流的瀑布裡面發現了一個水簾洞,被猴子們擁戴為美猴王。
孫悟空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人氏。按照佛教傳說,世界上有四大部洲,其中一個就是東勝神洲(另外三個是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廣雅.·.釋言》說:「敖,妄也。」這就是說,在人們傳說的神話世界,有一個虛妄的東勝神洲;在那個虛妄的東勝神洲,有一個虛妄的傲來國。活蹦亂跳的孫悟空,原來出身於這樣一個虛妄的神話世界。
也許有人會問:「我們為什麼要讀一本虛妄的《西遊記》呢?我們為什麼要喜歡一個虛妄的神話人物呢?」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如果我們讀不懂《西遊記》,孫悟空就是虛妄的,那麼我們讀《西遊記》,只是為了好玩兒,看個熱鬧。但如果我們能夠讀懂《西遊記》呢?就會發現孫悟空與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竟然有那麼奇妙的關係!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做學問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現在,如果你願意,就請跟隨我,帶著一連串的問題,踏上充滿樂趣的學習之旅。
誕生孫悟空的那塊仙石
我們第一個需要研究的,是誕生孫悟空的那塊仙石。用心理學大師榮格的理論來分析,其實花果山象徵著人的身體,仙石象徵著人的腦袋,瀑布飛泉象徵著意識流,瀑布飛泉中的水簾洞象徵著意識源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腦袋,對不對?按照榮格的理論,齊天大聖孫悟空,原來是從自己的這顆腦袋裡面蹦跳出來的!
媽媽生下了嬰兒。可是,嬰兒的意識是從哪兒來的呢?爸爸不知道,媽媽也不知道。意識的源頭,就是那個隱藏著的水簾洞。活蹦亂跳的孫悟空,就住在那個神奇的水簾洞裡。
每個人生來就有自己的腦袋。有了腦袋,就會有意識和意識的流動。餓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高興了就要笑,難受了就要哭。這種現象叫作「本能」。不妨想像一下,本能就是從我們腦袋裡噴湧而出的瀑布飛泉。當我們的腦袋像那塊仙石一樣鴻蒙初開,意識流就會噴湧而出,像瀑布一樣飛濺出不計其數的浪花。佛教把那些浪花叫作念頭。每時每刻,我們都生活在各種各樣奇怪的念頭裡面。一個念頭消失了,接著又有成千上萬個念頭飛起。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作「心猿意馬」。孫悟空就是那隻「心猿」,從瀑布飛泉的意識流裡面飛進飛出。我們腦袋裡的念頭,也好像孫悟空那樣,飛進飛出,一刻也不得安寧。人在課堂裡坐著,腦袋裡卻翻起了筋鬥雲,一翻就是十萬八千裡,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與此同時,念頭又很善變,一會兒是這個念頭,一會兒又變成了那個念頭,恰似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捉摸不定。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意識流裡面生活,但很少有人去探尋意識流的源頭。許多人被那道飛流直下的瀑布嚇住了:他們經受不住各種念頭的衝擊,只好站在那裡對「瀑布」望而生畏;他們也因此回不到意識流的源頭,找不到那個叫水簾洞的家。
美猴王的憂愁
水簾洞的故事,其實就像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童年時期,就好像水簾洞裡面的孫悟空一樣,生活得無憂無慮。直到有一天,我們的心裡莫名其妙地有了憂愁。
什麼是憂愁呢?就是因為迷茫而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例如,我們害怕生病,害怕被壞人欺負,害怕被別人鄙視,害怕自己做錯事,害怕被爸爸媽媽和老師責怪。還有,當我們有所追求的時候,我們害怕得不到;當我們佔有了某種榮譽或者利益的時候,我們又害怕失去。
孫悟空的故事也是這樣開始的。他那時還不叫孫悟空,就像學齡前貪玩的兒童一樣,還沒有自己的大名。這只可愛的猴子,被《西遊記》的作者愛稱為「美猴王」。可是,美猴王漸漸長大,儘管他在水簾洞「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但也開始有心事了。
有一天,美猴王與群猴正在歡宴,忽然若有所思,神情黯然,墜下淚來。猴子們慌忙就問:「大王何為煩惱啊?」美猴王說:「別看我們今天快樂逍遙,暗地裡卻被一個閻王爺管著。算不準什麼時候,他就讓我們嗚呼哀哉了!」猴子們聽了這話,也是一個個黯然神傷。
人生是無常的。所謂無常,就是變化。我們害怕變化,因為變化會讓我們失去。其中最大的失去,就是失去我們的生命。我們害怕被別人鄙視,是因為不自信。之所以不自信,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的生命有多麼美、多麼神奇。那種與生命隔絕的狀態,在有覺悟的哲學家看來,那就是死亡。
我們畏懼死亡,因為死亡讓生命變得有限。反過來說,因為死亡讓生命變得有限,生命才會變得如此可貴。當我們開始思考死亡,我們的人生就開始變得有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死亡的每一次思考,都堪稱一次小小的西遊。
開始了他的漂泊和尋找
話說美猴王正在痛哭流涕,一隻通背猿猴從猴群中跳出來,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通背猿猴說:「我聽說世界上的生靈,無論鱗蟲、羽蟲、毛蟲、介蟲,還是倮蟲,沒有不害怕閻王爺的。只有儒家傳說中的聖賢、道家傳說中的神仙和佛家傳說中的佛菩薩,不歸閻王爺管。」所謂鱗蟲、羽蟲、毛蟲、介蟲、倮蟲,合稱「五蟲」,泛指身上長著鱗片、羽毛、皮毛、甲殼和光著皮肉的所有動物。其中,人就是一種倮蟲。
美猴王聽得一驚,急忙追問說:「你說的聖賢、神仙和佛菩薩,他們都住在哪裡呢?」通背猿猴回答說:「聽說他們就住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所謂閻浮世界,就是人世間。人世間不僅有市井紅塵,還有古洞仙山。聖賢、神仙和佛菩薩住的地方,就是古洞仙山。美猴王滿心歡喜地說:「我明日就跟你們告別,下山去尋找傳說中的聖賢、神仙和佛菩薩。哪怕走遍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他們,學一個長生不老的法術,躲過閻王爺的災難。」
接著,他就採折了一些枯枝,編成筏子,漂洋過海,開始了他的尋找之旅。
每個人都在尋找,包括秦始皇
歷史上,秦始皇也曾經派人漂洋過海,去尋找傳說中的靈丹妙藥、不老之方。在他的命令下,方士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從琅琊入海,浩浩蕩蕩地起程,但卻消失在浩渺的大海之中。
我們知道,秦始皇是一個了不起的英雄,統一了六國,平定了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近五百年諸侯混戰的局面,成了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既然是皇帝,掌握天下財富,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還去找神仙幹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他不順心、不快樂。
秦始皇雖然貴為皇帝,但沒有人理解他的孤獨和痛苦。因為要管理好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他需要建立和保持足夠的權威。所以,他沒有朋友,也沒有人敢做他的朋友。所有的孤獨和痛苦,都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忍受。
人不快樂,就會生病。《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皇的健康狀況不是很好。尉繚曾經用「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來形容秦始皇的體貌特徵。所謂「蜂準」,就是高鼻子。所謂「長目」,就是細長的眯眯眼。所謂「摯鳥膺」,就是因為脊椎骨彎曲造成的雞胸。所謂「豺聲」,就是聲音嘶啞。
郭沫若先生認為秦始皇小時候可能得過軟骨症,也叫佝僂病。由於骨骼發育不正常,秦始皇的胸部嚴重變形,而且很容易引發肺炎、氣管炎之類的併發症。郭沫若說,秦始皇可能一直患有嚴重的氣管炎症,久咳不愈,致使嗓音沙啞難聽。因此,威名顯赫的秦始皇其實是一個病人,不得不面對他的疾病和思考生與死的問題。
那時候,秦朝雖然在名義上統一了天下,但實際上卻依然風雨飄搖。秦始皇只好強忍著病痛的折磨,一面求仙訪道,一面用鐵腕手段鎮壓各地的反秦活動。他不相信別人能把秦朝從動蕩中穩定下來,更不情願把一個危機四伏的秦朝交給後人。他多麼希望有一個神仙能夠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更多的時間,讓他最終能夠造就秦朝的太平盛世。
考古學家在秦始皇兵馬俑附近發現了十三隻青銅仙鶴。仙鶴是中國傳統的吉祥鳥,象徵著長壽。中國古代有駕鶴乘雲升天的神仙文化,而出土的十三隻青銅仙鶴腳下,恰好就踏著雲形的踏板。專家們認為,這些青銅仙鶴反映了秦始皇心中到死也解不開的神仙情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