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的假期,如今學生們的暑假也接近尾聲,對於孩子們來說,這個假期必然是他們生命中無法忘懷的一段時光。但對於15歲的小麗(化名)來說,這是生命最後的假期,永遠回不去校園了。8月22日上午,小麗從25樓飛身跳下。
當時剛買菜回來的小麗父親,經過樓下發現人們都聚在一起討論什麼事情,小麗父親仔細一聽原來是有人要調樓,當小麗父親看向樓上時,發現竟讓是自己家的閨女站在樓頂,在女兒跳下的一瞬間,父親嘗試用自己的雙手接住她,試圖挽救自己女兒的生命。可事與願違,小麗從25樓跳下砸中了她的父親,父女二人雙雙身亡。
這起悲劇發生在四川省瀘縣玉蟾街道藍山郡小區,經過周圍的巡走調查,有小區居民聲稱女生此前因為學鋼琴的事和父母發生過爭執,但如果真的只因為這件事,小麗就選擇輕生,實在是讓人失望與惋惜。
事故發生之後,很多人都指責她,為什麼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少人也指責她,說她辜負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不過小麗的母親隨後說了這麼一席話讓所有的指責聲都弱了下去。
母親告訴警察,小麗曾患有抑鬱症,曾有過想用刀自殘
女生母親:「孩子曾被檢測過患有抑鬱症,因為我們經常在外打工,於是就把她交給了他的爺爺奶奶照顧。但前段時間,家裡人打電話告訴我,發現小麗的手腕上有一條長長的刀傷,問她怎麼回事她也不說。老師同學一直都評價她挺開朗,但有了那個傷口後,就突然不怎麼愛說話了,放學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為了照顧孩子,我們都選擇辭掉外地的工作,想回家一起陪陪孩子。關於學鋼琴的事,也是她自己提出來,當時我們也感覺到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什麼她會走到這一步……」
就在那麼一瞬間,這個女人就失去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
15歲的孩子正是處在成長的關鍵期,這時候的孩子性格發展十分重要。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多自己曾經沒注意的問題都會重新認識起來,人際關係、學習壓力、別人的評價都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她身上,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心理疏導,一直壓抑在心裡,很容易出現抑鬱的情況。
雖然絕大部分留守兒童不會出現這種極端的心理障礙,但缺少父母的溝通和陪伴也是抑鬱症出現的重要原因。從客觀角度出發,留守兒童一般家境都不好,父母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習條件和物質生活,遠走他鄉是迫不得已,因為外地的收入比老家的高。在外打拼是為了孩子不在重複自己的路,雖然不能讓孩子上貴族學校,但公立的學校普通的生活還是能保證。
孩子需要的並不多,她不需要什麼高檔玩具,不需要什麼名牌服裝,不鍾愛吃山珍海味,孩子需要的東西很簡單:她需要的是和其他孩子一樣,上學有父母的接送,回家有媽媽做好的飯菜,寫作業有父母的陪伴。
這些要求父母一般都能做到,但還是有很多孩子得不到。成年人的生活層面與孩子完全不同,孩子們在面對問題時無法正確地做出選擇,也無法像成年人一樣理性思考。對於大多數的留守兒童,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自己接觸的東西也有限。或多或少的在上心理有一定的自卑,習慣把問題壓在心底。
所以對於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認真對待,不能輕視。